Workflow
藏粮于技
icon
搜索文档
金龙鱼稻米油:让中国“油瓶子”装更多中国油
财经网· 2025-05-15 08:11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食用油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 油料自给率从20年前的约70%下降到约30% [2] - 中国年产2亿吨水稻 可产生1600万吨米糠 含油量相当于1300万吨大豆 全部利用相当于增产1.1亿亩大豆 [2] - 全球稻米油产量约为211万吨 远低于理论可达的777万吨水平 [2] 金龙鱼稻米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公司通过10年研发突破 将稻米油精炼得率从不足50%提升至接近80% 核心活性成分保留率达85% [5] - 研发团队超过300人 历经3000多天和上千次实验 实现米糠资源高效转化 [4] - 构建循环经济链 1.75吨稻壳可替代1吨标准煤 年节省成本7000多万元 稻壳灰可作可再生资源 [5] - 稻壳发电技术若全行业普及 全国年可节省煤炭约26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多万吨 [5] 稻米油的战略价值与健康效益 - 稻米油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亚洲本土健康油 适合全年龄段人群 [9] - 富含ω-6亚油酸与γ-谷维素等成分 可协同调节血压 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能 [8] - 临床试验显示可显著改善血脂 血糖和高血压控制效果 适用于全球推广 [8] - 乳化配方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浓度 改善血糖反应 [8] 市场认可与国际影响力 - 产品获2016日本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 2023比利时美味评鉴三星奖等国际荣誉 [5] - 国际稻米油协会前秘书长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为其他植物油品类树立典范 [6] - 在AOCS年会上获得多国科学家研究证实其健康价值 [8][9] 行业与社会效益 - 中国"三高"患者总数达4.5亿 4年增长1亿人 稻米油契合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7] - 开发稻米油可降低对进口原料依赖 稳定粮油价格 提升亚洲国际粮食地位 [4] - 消费者选择稻米油可直接参与减少大豆进口依赖 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9]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支点
广州日报· 2025-05-11 21:10
政策战略 -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根基 耕地保护实现从数量管控向质量跃升的历史性跨越[1] - 通过空间重构 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支点作用[1] - 构建分区治理 分层施策与分类提升的立体化框架实现空间优化[2] 空间治理 - 宏观层面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建设类型区 水土丰沛区侧重产能挖潜 生态脆弱区强化保护性开发 传统农区注重设施升级[2] - 中观层面形成国家基础标准+区域特色指标+地方操作细则的弹性标准体系[2] - 微观层面实施田块整合 设施配套 生态修复三位一体改造 通过土地平整打破耕作壁垒 灌排系统升级破解资源错配[2] 技术赋能 - 建设智慧灌溉 数字田管等新型基础设施 推动农田从工程化向数字化跃迁[3] -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实现墒情感知 灾害预警 产能评估的智能联动[3] - 开发适老化交互界面降低应用门槛 使数字技术成为解放生产力的工具和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载体[3] 制度创新 - 建立财政引导 金融撬动 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 通过专项债券 产业基金 保险产品等工具激活市场力量[4] - 推行专业管护+自主维护+数字监管的组合策略 借助确权颁证明晰责任主体 依托物联网构建智能管护网络[4] - 创新土地入股 产能托管和增值分红机制 推动农民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受益者[4] 发展前景 - 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从分散经营到系统治理 重新定义农业生产内涵与外延[5] - 永久基本农田全面高标准化将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实现质量更高 效益更好 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5]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诠释 是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注脚[5]
我国强耐盐水稻育种材料创制与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海南日报· 2025-05-02 23:02
耐盐碱水稻育种进展 -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创制出耐受10‰盐浓度的新育种材料[1][2] - 团队鉴定到6个正向调控耐盐基因、8个负调控耐盐基因和1个主效耐碱基因[2] - 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2] 育种材料性能数据 - 筛选到苗期在10‰盐度下存活率高于80%的材料179份[2] - 筛选到在12‰或15‰盐度下存活率高于50%的材料13份[2] - "耐盐恢复系0W590"在10‰盐浓度处理17天后存活率达93.5%[2] - "耐盐恢复系D1849"在12‰盐浓度处理17天后存活率达68.7%[2] 新品种产量表现 - "盛两优3217"在3‰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超过427.6公斤/亩[2] - "盛两优3217"在5‰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超过355.7公斤/亩[2] - "盛两优3217"在7‰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达263.2公斤/亩[2] 行业技术突破 - 超过7‰盐胁迫下的耐盐碱材料选育仍是学界难题[3] - 近五年已有1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审定[3] - 2023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耐盐不育系"盐416S"[3] 战略意义 - 高耐盐材料选育将推动"亿亩荒滩变粮仓"[3] -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战略[3]
巴彦淖尔市掀起大田玉米播种热潮
内蒙古日报· 2025-05-02 09:06
转自:草原云 4月30日,巴彦淖尔市抢抓土壤墒情较好有利时机,开展大田玉米播种作业热潮。 大佘太镇仁贵组种植大户杨润在播种大田玉米。 在大佘太镇仁贵组种植大户杨润的农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正 开足马力,按照预设路线匀速前进,一粒粒饱满的玉米种子连同肥料被精准地播撒进土壤。 "这个时间段墒情比较好,正是种植玉米的季节,我准备在10天之内把2800亩玉米全部种进去。"杨润 说。 为确保玉米播种的顺利进行,杨润积极组织调配了4台玉米播种机,采用先进的精量播种技术,通过北 斗辅助驾驶系统的精准操控,实现了从点穴、施肥、播种到覆土覆膜等工序的一体化作业,有效提升了 播种效率与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农户查看土壤墒情。 今年,乌拉特前旗计划播种玉米150万亩左右,乌拉特前旗农牧业部门将继续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密切 关注天气变化,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玉米茁壮成长,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技人员在农田里插地扦准备放种子。 在临河农场七分场,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匀速驶过后,地膜与滴灌带同时被铺设在大田中。 巴彦淖尔市农发中心的技术人员不停地在现场插地扦、放种子、拉绳子 ...
一项技术减少5%粮食损失,金龙鱼“藏粮于技”
国际金融报· 2025-04-29 09:41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1]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1] 技术创新减少粮食损耗 - 金龙鱼推出"6步鲜米精控技术",从"鲜割"到"鲜食"6个环节严格把控,其中"鲜割"可减少约5%田间损失 [3][5] - 采用"鲜割"模式可减少北方一作区约235万吨水稻损失,相当于2100万人一年的大米消费量 [5] - 加工过程中采用稳定温度技术减少碎米产生,未达标的碎米可作为其他食品原料,提高粮食利用率 [5][6] 现代农业与营养健康 - "鲜存""鲜碾"技术能更大程度保留大米表层营养物,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 [6] - 稻谷加工副产品如米糠可提炼稻米油,稻壳可作为燃料,稻灰可提炼高附加值产品如白炭黑和活性炭 [10] 品牌价值与农业推广 - 金龙鱼赞助《种地吧》节目旨在传递农业价值,节目爆火后提升年轻观众对农业的认知和粮食尊重 [7] - 公司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优质原料订单种植基地建设 [11] 全球供应链布局 - 贸易摩擦对公司影响有限,通过全球供应链布局降低对美国依赖,保障粮食安全 [10] - 公司将现代农业科技辐射至全产业链,最大化利用稻谷、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价值 [10]
广州市从化区举办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攻坚行动培训班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05:47
此外,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从化支公司农险部经理王超东进行了《水稻政策性保险》的专题宣讲,详细介 绍了水稻政策性保险的政策内容、投保方式和理赔流程,强调了保险兜底对降低种植风险、保障农民收 益的重要性,鼓励种植户积极享用政策红利,及时购买水稻保险,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许多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不仅 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还增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他们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 实际生产中,积极践行科学种粮理念,为从化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曾晓昀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邓彩联分别从立法背景、重要意义、主 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等方面,深入阐述了《粮食安全保障法》。他们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 石,种粮不仅是农民的生计,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通过对法律的解读,提高了学员们的 法律意识和种粮责任感。 4月22日、4月28日,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推广中心分别在鳌头镇和江埔街组织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攻 坚行动第一期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升从化区水稻种植水平,充分发挥"藏粮于技"作用,为实现粮食增 产、农 ...
农行四平分行助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7 15:36
黑土地资源与粮食产量 - 吉林省四平市拥有约981万公顷黑土地,占全省面积的87.8% [1] - 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达98亿斤,连续21年丰收 [1] 党建引领与金融服务模式 - 公司与四平市委组织部合作,选派53名金融助理至乡镇、725名"金融专干"至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2] - 创新"1+1+N"党建品牌模式,建立"乡镇网点党支部+行政村党支部+农行和行政村党员"共建体系 [2] 信贷支持与耕地保护 - 向种粮大户发放15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农资采购需求 [3] -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8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4.4亿元(增幅23.8%) [3] - 推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增长10%以上,实现"梨树模式"适宜区域全覆盖 [3] 高标准农田与科技赋能 - 发放500余万元贷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涵盖水利及堆肥还田项目 [4] - 通过支持排水工程和盐碱地治理,推动盐碱地面积减少5%以上 [5] - 强化与农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提供试验田建设与新品种培育金融支持 [4] 惠农服务与产业链支持 - 每年举办20余场融资对接会、100余次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对接15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 - 2024年累计发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25亿元,增速超30% [6] - 推广"粮农e贷"等系列产品,农业贷款较年初增3.7亿元(增幅17%) [6] - 支持打造"叶赫味稻""双辽杂粮"等农业品牌,推动精品农业发展 [6]
“塞外粮仓”春耕见闻:科技赋能 智慧田管
中国新闻网· 2025-04-24 13:00
中新网巴彦淖尔4月24日电 题:"塞外粮仓"春耕见闻:科技赋能 智慧田管 图为小麦种植现场。 王皓巍 摄 今年,杭锦后旗共推广滴灌小麦种植1.5万亩。浅埋滴灌种植技术,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能精准地 输送到小麦根部,实现了节水、水肥高效利用、抗小麦倒伏、高产稳产等多赢效果。 走进陕坝镇帐房村5000亩小麦种植示范种植园区,圆盘开沟式播种机划过土地,留下均匀排列的细槽, 麦种精准落入设定深度。"传统播种深浅不一,麦苗生长参差不齐,产量也不稳定。"正在查看小麦长势 的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当地运用立体匀播技术,麦苗又匀又齐,个体高大,长势喜人。" 据刘三换介绍,立体匀播是集旋耕、匀播、覆土、镇压于一体的多功能机械耕种,采用该技术可实现小 麦等距等深种植,出苗后无行无垄,单株均衡占有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从而实现高产高效。 据了解,园区今年引进立体匀播技术示范70亩。"今年综合考虑土壤墒情,推广使用立体匀播技术。在 播种过程中,加装圆盘开沟式播种机,配合分层施肥技术,使麦苗根系能穿透不同肥力的土壤层,构建 起立体营养吸收体系,每亩有50斤至100斤的增产潜力。"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种植业股股长李有良 说。 在沙海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