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西班牙气象局:今夏“史上最热”
新华社· 2025-09-17 01:01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夏天是西班牙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平均气温刷新了2022 年创下的高温纪录。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发言人鲁文·德尔坎波16日在记者会上说,西班牙今夏平均气温为24.2摄氏度,破了 2022年夏天24.1摄氏度的纪录。西班牙1961年启动这项气象记录以来经历的10个最热夏季中,有9个发 生在21世纪。"我们的确朝着夏天越来越热的方向发展。"德尔坎波说。 西班牙8月经历一波长达16天的热浪,据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估算,这波热浪导致该国超过 1100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65岁以上老年人。据先前报道,8月热浪还引发野火肆虐,导致至少4人死 亡。 德尔坎波说,西班牙西北部经历了"非常干燥、甚至极度干燥的夏天","高温且降雨很少"的气象条件导 致野火易发。 他说,这个夏天,西班牙有33天遭遇热浪,意味着"每三天有不止一天经历极端气温"。上个世纪的夏 天,热浪仅是"零星出现",如今却成为"常规事件"。西班牙上一个没有热浪的夏天在2014年。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迄今记录到77次热浪,其中6次热浪比平均气温高出超过4摄氏度,其中5次热浪发生 在2019年以后。 科学家警告,在全球范围内, ...
美媒:中国正用绿色科技悄然拯救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22:51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主导地位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70%以上 [1] - 中国主导全球光伏生产 [1] - 在风力涡轮机、工业电气化技术、热泵等领域取得显著发展 [1] 绿色能源成本下降驱动因素 - 规模效应成为绿色能源成本下降主要因素 [1][2] - 整合供应链和丰富工程人才支撑制造业规模发展 [1] - 产业政策和制造实力使绿色能源价格显著降低 [2] 绿色技术应用与碳排放影响 - 绿色能源开始在中国电力生产和工业供暖领域取代煤炭 [1] - 中国碳排放量近期趋于平稳且略有降低 [1] - 绿色技术应用有效降低中国碳排放水平 [1] 全球市场拓展与产业输出 - 向巴基斯坦、非洲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绿色科技 [1] - 贸易壁垒导致更多中国电动汽车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 [1] - 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同时避免大量碳排放 [1]
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全球“补天”40年 中国作出重要贡献(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00:04
我国自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始终严格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义务,如期实现了各阶段 履约目标。生态环境部统计显示,我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 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推动全球臭氧层逐步恢复作出重要 贡献,也为减缓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在上层大气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吸收 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健康、物种多样性和生 态平衡。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40年前,国际社会达成《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随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 书》签署,一场全球性的"补天"行动开启。40年来,全球已成功淘汰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层正 在逐渐愈合。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记者 杨秀峰 李冬阳)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25年主题为"从科 学走向全球行动",旨在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协作应对臭氧层保护与气候变化挑战,呼应了国际社 会对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 生态环 ...
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4:01
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 中新社悉尼9月15日电 澳大利亚政府15日发布首份《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National Climate Risk Assessment)警告称,到2050年,澳大利亚沿海地区超150万人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不作为的代价将永远超过行动的代价。"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Chris Bowen)表 示,从此次评估可以清楚看到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和《国家适应计划》 是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图,旨在为所有社区、地区和行业建设一个更具韧性的国家。 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到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削减43%,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 放。鲍恩透露,澳政府计划在近日公布其2035年减排目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付健青 这份报告由澳大利亚气象局、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 ...
全球治理倡议因何赢得世界广泛支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08:03
全球治理倡议背景与热度 - 全球治理倡议自9月1日提出后搜索热度在次日达峰值并持续高关注度[1] - 多国领导人从上合组织峰会到金砖峰会均表示支持与赞同中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1] 倡议提出的时代必要性 -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冲击二战后国际治理秩序[4] - 全球南方整体崛起但在现行国际机制中代表性严重不足[4] - 气候变化数字鸿沟人工智能等新旧全球性挑战叠加需共同创建有效治理机制[4] 倡议核心理念与针对性 - 奉行主权平等针对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霸权逻辑[4] - 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遏制个别大国搞家法帮规和单边主义[4] - 注重行动导向确保解决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4] 国际专家对倡议的评价 - 西班牙专家指出倡议旨在纠正国际机构中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及联合国权威遭削弱等严重缺陷[5] - 分析人士认为倡议直面治理赤字加剧挑战并提出全面系统解决之策符合世界紧迫需求[5] 倡议顺应国际力量变化趋势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是近代最具革命性的国际力量变化[6] - 现行国际机制未反映此变化导致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发言权不够[6] 全球南方国家的积极响应 - 倡议让全球南方声音更响亮 俄罗斯专家称其顺应大多数国家构建公正世界秩序的愿望[7] - 伊朗媒体称全球南方人民成为塑造未来的积极参与者而非看客[7] - 中方治理观展现天下为公文明观 让占世界人口八成以上国家公平参与治理[7] 倡议的人本价值与实施路径 - 倡导以人为本 各国人民是根本参与者和受益者 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9] - 巴西媒体称倡议是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合作的新里程碑 实践发展中国家数十年诉求[9] - 中方设想依托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优先聚焦金融改革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紧迫议题[9] 倡议的定位与历史意义 - 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增强现行国际体系执行力和有效性以更好服务各国利益[9] - 过去4年中方提出四大全球倡议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并彰显大国担当[10] - 中国将坚定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与各方共同推进全球治理向好向善[10]
国际锐评丨全球治理倡议因何赢得世界广泛支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07:47
全球治理倡议背景 - 全球治理倡议自9月1日提出后搜索热度在次日达峰值并持续高关注度 [1] - 多国领导人从上合组织峰会到金砖国家线上峰会均表示支持与赞同 [1] 倡议时代必要性 -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冲击二战后国际治理秩序 [6] - 全球南方整体崛起但现行国际机制代表性严重不足 [6] - 气候变化数字鸿沟人工智能等新旧挑战叠加需创建有效治理机制 [6] 核心理念与针对性 - 奉行主权平等针对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霸权逻辑 [6] - 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遏制个别大国搞家法帮规单边主义 [6] - 注重行动导向确保解决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6] 国际专家评价 - 西班牙专家指出倡议旨在纠正国际机构中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等严重缺陷 [7] - 分析人士认为倡议直面治理赤字加剧挑战并提出全面系统解决之策 [7] - 俄罗斯专家表示倡议顺应大多数国家构建更加公正世界秩序的愿望 [9] 全球南方响应 - 倡议让全球南方声音更响亮 因此南方国家反响尤其热烈 [9] - 伊朗媒体称全球南方人民从看客转变为塑造未来的积极参与者 [9] - 倡议展现天下为公文明观 让占世界人口八成以上国家公平参与治理 [9] 价值导向与实践意义 - 倡导以人为本 强调各国人民是根本参与者和受益者 [11] - 巴西媒体评价倡议通过平等相互尊重合作理念将发展中国家数十年诉求付诸实践 [11] - 建立没有霸权没有强加外部议程的全球治理体系 [11] 实施路径与定位 - 依托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次区域多边机制汇聚合力 [13] - 优先聚焦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紧迫议题 [13] - 非推倒重来而是增强现行国际体系执行力和有效性 [13] 倡议体系与影响 - 过去4年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维度提出四大全球倡议 [13] - 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并广受赞誉欢迎 [13] - 坚定维护联合国为核心国际体系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
美国嘉吉公司暂停科特迪瓦可可研磨业务 为全球可可行业敲响警钟
商务部网站· 2025-09-13 16:51
公司运营调整 - 嘉吉公司关闭科特迪瓦约普贡市可可加工厂 停止当地可可研磨业务 [1] - 被关闭工厂年产能为16万吨 曾是科特迪瓦最大可可加工厂之一 [1] 供应链挑战 - 科特迪瓦2025年7月可可研磨量下降31.2% 反映到港量下降和大量批次被拒收 [1] - 2025年4月至8月中旬港口到货量仅为35万吨 同比下降30% [1] - 每卡车杂质含量达5%-6% 远超通常1%的水平 导致分拣和清理成本飞涨 [1] - 不稳定的天气条件损害咖啡豆品质 降低脂肪含量并增加酸度 [1] 市场影响 - 美国巧克力价格2024年上涨11.6% 自2021年7月以来累计上涨41% [1] - 制造商开始探索替代产品或调整产品配方以应对价格飙升 [1] - 科特迪瓦中间商现货销售价格比长期合同更具吸引力 侵蚀加工企业利润 [1] 行业发展趋势 - 可可供应链脆弱性威胁科特迪瓦外贸收入和就业岗位 [1] - 实现50%农产品本地加工目标变得困难 [1] - 行业呼吁加大对农业韧性和可追溯性投资以稳定西非战略部门 [1]
当花粉遇上雷暴,敲响哪些健康警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3 00:30
雷暴哮喘事件与健康风险 - 山西太原雷雨天气后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患者骤增 许多人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儿童 孕妇和中青年为主 [1] - 重庆4月11日雷暴天气后当地各大医院急诊科经历异常繁忙一夜 [1] - 雷暴哮喘在雷电作用下花粉颗粒破碎成更细小微粒 被人体吸入下呼吸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症状包括咳嗽 喘息气促 呼吸困难 严重时危及生命 [1] 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关联 - 雷电与花粉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促成雷暴哮喘 是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交织的缩影 [1] - 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导致高温 暴雨 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 健康风险呈现更复杂特征 [1] - 持续高温直接引发中暑 热射病 加剧臭氧和颗粒物污染 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负担 在城市形成热岛污染双重威胁 [1] - 暴雨洪水直接导致溺水 污染水源 助长蚊虫滋生 增加登革热 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风险 [1] 防范措施与多部门协同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要多学科 多部门协同应对 [2] - 气象部门应加强大气中花粉 霉菌等过敏原浓度监测和播报 及时发出极端天气预警 [2] - 医疗系统在花粉过敏高发季需提高应对突发群体性过敏事件能力 [2] - 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时应强化前瞻意识 加强对新型健康风险研判与预警 将健康融入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2] 公众认知与科普宣传 - 不少患者此前从未听说过雷暴哮喘 表明公众对新型健康风险认知不足 [2] - 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生大规模雷暴哮喘事件 数千人出现呼吸困难 [2] -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总结事件经验 加强气象 环境 卫生等部门数据共享与研判机制 [2] - 需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科普宣传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生态环境改善与长期策略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着眼于整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从源头上减少极端天气和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 [3] - 需要国家层面持续发力 也需要每个人自觉行动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 保护环境 守护健康体现在日常方方面面 应不断更新健康知识 重视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 [3] - 科学认知 系统应对 全民行动才能在多变气候环境下守护每个人健康 [3]
第5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闭幕
新浪财经· 2025-09-12 21:56
论坛会议成果 - 第5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在所罗门群岛闭幕并发布联合公报 [1] - 与会领导人就应对气候变化、区域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等关键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1] - 论坛成员共18个 是该地区重要的区域政治与经济合作组织 [1] 区域合作倡议 - 针对复杂地缘战略环境发表《蓝色太平洋和平宣言》 [1] - 倡导通过对话与共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 - 论坛成立于1971年 是太平洋地区重要合作机制 [1]
美能源部长操心:中国可以操控欧洲能源系统
观察者网· 2025-09-12 02:33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Chris Wright)近期在采访中的一番表态,把美式能源政 策的荒诞与霸权底色暴露无遗。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报道,他一边给核聚变画下"8到15年供电"的大饼,一边警告欧洲,声 称"中国将操控你们的能源系统",同时又为特朗普政府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质疑气候科学的政策辩 护。 赖特告诉BBC,不必过于担心导致全球变暖的排放问题,因为"借助人工智能,以及美国国家实验室和 私营企业的研究进展,未来五年内,我们将找到多种利用核聚变能源的方法"。 他预计这项技术将在8到15年内为全球电网供电,并将迅速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推动力。 报道直言,即便该技术的狂热支持者,也对这一时间表感到惊讶。 核聚变发电本质上是人们在地球上制造"人造太阳"的尝试。与太阳通过氢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 类似,目前人们的主流技术是将氢的同位素——重(氘)和超重氢(氚)加热至1亿摄氏度以上,以促 成核聚变反应。这确实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但从原理验证到实验,仍需花费较长时间。 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也仅计划在2034年实现首次点火运 行,距离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