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公平
icon
搜索文档
从“百余人”到“1.4万余人”,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华夏时报· 2025-06-05 14:40
教育公平政策进展 - 2025年高考将为1.4万余名残疾考生提供便利服务,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为12个省份的16名盲人考生命制盲文试卷 [1] - 自2014年首次使用高考盲文试卷以来,教育部门连续12年提供盲文试卷,全盲考生作答时间为普通试卷的1.5倍 [1] - 2012年全国仅100余名残疾考生获高考便利,2025年增至1.4万余人,13年间增长超140倍,体现教育公平从零星试水到系统推进的跃迁 [6] 地方具体实施措施 - 湖南为200名残疾考生提供多种便利,包括盲文/大字号试卷、免除外语听力考试、优先入场、单独考场及辅助人员 [2] - 广西实施"一人一策"方案,为400余名考生中的143名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硬件适配(助听器、光学放大镜)、时间弹性延长及专人引导 [3] - 四川为246名考生部署六大举措,涵盖心理疏导、物资支持、辅助器具适配及爱心送考等精准帮扶 [5] 政策制度演进 - 2015年教育部与残联联合印发首部国家层面规定,明确要求为残疾考生提供必要便利,当年服务人数较2012年增长近10倍至近千名 [7][8] - 2017年《管理规定》里程碑式政策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机会,2023年进一步要求高校为单考单招残疾考生提供便利 [7][8] - 2025年教育部最新通知强调人文关怀,要求优化考场设置并持续完善特殊困难群体服务 [8] 社会影响与案例 - 残疾考生便利服务直接惠及1.4万家庭,如广西视力障碍考生小玉获大字号试卷、延长时间等支持后备考信心显著提升 [3][4] - 全国8500万残疾人的教育权益保障通过高考便利政策具象化,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及高中后阶段延伸 [6][2]
哈佛大学“国际禁招令”或加剧人才出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21:56
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禁令事件 政策背景与核心冲突 - 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撤销哈佛大学SEVP认证,禁止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该决定从2025-2026学年生效[1] - 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控联邦政府"公然侵犯"宪法和联邦法律,并承诺保护受影响学生权益[1][2] - 联邦法官裁定"无限期"延长禁令,要求维持现状允许哈佛继续接收国际学生,但政府持续施压[2] 国际学生构成与影响 - 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占比27%,中国学生占国际生20%,共6800名国际学生学者来自140多国,多数为研究生[3] - 禁令引发全球高校反应,法国约100所院校协调接收受影响学生,德国、新加坡推出类似计划[6] - 英国数据显示对美国博士学位搜索量同比下降40%,欧洲学生兴趣下降50%[5] 美国高等教育行业动态 - 联邦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拟削减科研支出:国家卫生研究院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削减超50%,取消部分气候研究和行星探测任务[6] - 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联邦拨款被撤销,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等面临拨款冻结和调查[3] - 媒体批评政府将教育政治化,破坏学术自由和全球声誉,《华盛顿邮报》称此举背离高等教育独立性原则[6] 国际学术竞争格局变化 - 《经济学人》指出美国签证政策反复和学术干预导致全球人才吸引力下降[5] -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美国政府政策正在切断支撑其繁荣的全球人才循环[5] - 巴黎高等商学院等欧洲院校调整申请截止日期以吸纳原计划赴美学生[6]
盛阅春开展“六一”慰问并调研教育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5-30 00:29
教育政策与素质教育 - 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调研中小学教育工作,强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 要求学校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全面发展 [1] - 指出要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 教育发展规划 -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2] -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深化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 - 健全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2] 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安全 -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2] -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围绕食品、交通、消防等重点方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2]
马术“卷”进中考赛道
36氪· 2025-05-29 12:02
马术行业市场发展 - 中国马术行业市场规模2023年达209.9亿元,俱乐部数量2456家,会员超67万人[3] - 马术运动自2008年奥运会后逐渐普及,国际化程度高,国内竞技水平快速发展[7] - 行业已建立青少年考级体系、赛事体系和训练营,形成从兴趣到专业的培养路径[6] 马术教育升学路径 -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2025年首次招收马术特长生1名,要求自带马匹参试[2] - 山东济南天山实验学校马术特长生年费6.8万元,提供国内升学或国际留学双路径[2] - 2025年155所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招生包含马术项目,包括复旦、川大等985院校[21][22] - 一级运动员可降30分录取,运动健将可降50分,已有马术运动员保送北京体育大学[25][26][27] 马术消费结构 - 比赛马匹购入成本50万元起步,年养护费用超20万元/匹[8][9] - 基础装备投入约10万元,高端品牌单件装备可达数万元[10] - 俱乐部课程费用跨度大,体验课200-500元,系统课程8000-6万元/年[10] - 国际案例显示,加拿大青少年马术投入超10万加币,欧洲购马及运输费用高昂[12][13] 用户画像与需求 - 主要受众为中产及以上家庭子女,国际学校学生占比高,目标多为升学背景提升[11][19] - 职业化培养方向包括骑手、教练、马医等,部分学员通过马术获美国名校录取[16][20] - 家长核心诉求包括培养责任感、抗挫力等素质,同时关注证书对升学的助力[17][19] 政策与行业支持 - 《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明确支持马术进校园及青少年人才储备[27] - 上海举办国际马联五星级障碍赛,国内赛事体系逐步完善[6] - 教育专家建议高中多样化发展,淡化分数筛选,与马术特招政策方向一致[28][29]
特殊教育让“折翼天使”化身腾飞的乌尔朵
新华网· 2025-05-13 21:54
特殊教育行业发展 - 西藏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增加,2013年成立第一所特校,2022年成立第二所特校,主要招收听力残疾和视障类儿童 [2] - 截至2024年底,西藏全区7所特校在校学生978人,3646名残疾儿童实现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达2597人 [2] - 西藏全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21237人,显示特殊教育对就业的积极影响 [4] 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运营情况 - 学校目前共有92名学生,其中送教上门学生25名,学生主要来自距那曲市区较远的索县、比如县等 [3] - 办学3年来,学校送教上门累计行程2400公里、362个课时,覆盖偏远地区学生 [3] - 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藏文等文化课,以及音乐、舞蹈、烘焙、缝纫、芳香理疗等职教课程,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 [4] 学生发展与成果 - 办学3年来,那曲第二特校已有6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显示职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 [4] - 2024年,在浙江省援藏工作队支持下,6名学生被选送到浙江就读高中,未来将回那曲参加高考 [4] - 送教上门服务显著改善学生能力,例如洛桑欧珠从无法学习到能写简单藏文和绘画 [4] 教育理念与文化 - 学校采用乌尔朵文化比喻,强调教师支撑学生成长,帮助"折翼天使"融入社会 [1] - 教育公平理念体现在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并上好学,最终走向社会 [4]
【西街观察】论文“拼爹”,学术净土岂容“拼二代”横行
北京商报· 2025-05-11 13:46
学术不端事件曝光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引发热议 其中最早专利申请时间为2016年其初中阶段 [1] - 调查显示论文和专利实为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其父)操盘 存在署名不当学术不端行为 刘某华被免职并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 - 亲属间科研合作需警惕利益输送 该案例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子女求学私产 近年高校类似学术裙带现象频发 [1] 学术裙带现象分析 - 教育部通报案例显示超两成学术不端涉及亲属挂名 亲属关系兼具操作隐蔽性和审核阻力 [2] - 论文与奖学金/科研成果强关联 掌握学术资源的父母更易变现资源为子女铺路 [2] - 当前仍存在"唯论文"导向 部分学校将论文数量与奖金津贴挂钩 诱发学术造假动机 [2] 社会监督与制度缺陷 - 网络曝光的学术打假案例显示 社会对学术不端容忍度降低 教育公平诉求日益强烈 [3] - 网友能发现的明显问题线索 高校和监督机构反而缺乏敏感度 暴露监管缺位 [3] - 需完善日常监测惩罚机制 严查利益输送 在评奖升学等环节设置亲属避嫌方案 [4][5] 制度改革方向 - 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减少论文数量在考评中的权重 [5] - 需构建公平机制 从制度设计源头剔除"拼二代"因素 维护教育公平底线 [5]
怎么回事?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将被取消!事件影响持续发酵
搜狐财经· 2025-05-03 14:53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冲突 - 特朗普威胁取消哈佛大学免税资格并称"这是他们应得的" [1] - 冲突导火索为2025年4月11日特朗普政府向哈佛提出强硬要求 [4] - 要求包括削弱师生校务权力、改革招生政策、关闭多元化项目等 [4] 哈佛大学的回应 - 哈佛校方于4月14日拒绝政府要求 校长强调不会牺牲独立性 [4] - 4月21日哈佛正式起诉特朗普政府 指控其违宪并冻结22亿美元拨款 [8] - 诉讼涉及教育部、司法部等5个联邦机构 要求恢复拨款 [8] 政府报复措施 - 政府冻结哈佛22亿美元拨款和6000万美元合同款项 [6] - 威胁审查60多亿美元联邦经费拨付 [6] - 国土安全部拟取消哈佛国际生招生资质 [6] 政治与教育理念分歧 - 特朗普通过招生政策改革迎合部分选民群体 [10] - 政府要求废除种族优待政策 与哈佛现行招生标准冲突 [12] - 双方代表不同教育理念 政府试图重塑高等教育格局 [14] 事件影响 - 资金冻结或导致哈佛科研中断 人才流失 [14] - 加剧美国社会分裂 高校担忧成为下一目标 [16][18] - 损害美国国际学术形象 影响软实力和留学生吸引力 [20] 事件性质 - 涉及政治、教育、社会多层面复杂博弈 [21] - 最终走向对全球具有潜在深远影响 [21]
壹快评 丨“协和4+4事件”,需要尽快给公众一个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4-30 10:19
事件演变 - 事件从个人形象危机演变为医疗教育系统的信任危机 [1] - 网民关注点从私德问题转向公共利益问题 [1] - 相关机构未对公众质疑进行及时回应 [2] 事件核心争议 - 当事女子从非医学专业到规培住院医师的"速成"过程存在特权干预和违规操作嫌疑 [1] - 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长学制试点班可能沦为特权镀金工具 [2] - 公众质疑医疗教育系统的招生培养和入职流程是否严格合规 [2] 公众质疑焦点 - 当事女子上学至成为医生的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2] - 若存在违规违法情况是否会得到纠正和追责 [2] - 其他医学院校的招生培养是否存在特权干预和暗箱操作 [2] 机构应对与影响 - 相关机构删除当事女子博士论文及协和医学院校长寄语等痕迹信息 [2] - 信息删除行为加剧公众质疑 [3] - 事件对医疗教育行业公信力和机构形象造成多重损害 [3] 行业影响 - 事件涉及教育就业公平性和医疗教育行业公信力 [3] - 行业需通过查明真相和回应关切来维护形象 [3] - 事件暴露医疗教育系统可能存在制度和监管漏洞 [2][3]
【西街观察】网红入名校,流量不是偏见的标签
北京商报· 2025-04-29 13:30
网红与名校录取现象 - 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汤匙不是钥匙"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大学 另一位网红"迅猛龙"拟被复旦大学录取 [1] - 公众对网红进入名校存在双重质疑:身份违和感(颜值经济与学术殿堂的冲突)和信任缺失(怀疑存在暗箱操作) [1] - 高校回应称录取标准对所有考生一致 以公示名单为准 强调公平性 [1] 社会对网红群体的审视 - 网红与名校同框事件折射出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敏感性和对网红的刻板印象 [2] - 网红的崛起是时代、技术与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公众形象需通过社会认知进化与群体自我修复来改善 [2] - 流量使网红成为舆论焦点 既象征时代特征又承受过度关注 [2] 网红群体的正名路径 - 部分网红通过学历或专业能力打破标签 如李佳琦与复旦合作 Papi酱中央戏剧学院毕业 [3] - 网红群体需避免博出位、赚快钱等行为 通过正能量行动(如深造学习)重塑形象 [3] - 网红赛道细分促使个体技能多元化 群体画像日益复杂 难以用单一标准评判 [4] 网红行业的长期价值 - 网红行业存在颜值经济与多元才能并存的现象 并非所有从业者依赖单一优势 [5] - 在行业快速迭代背景下 持续学习成为网红维持竞争力的核心策略 具有行业示范效应 [5] - 社会需摒弃对网红的固有偏见 承认其劳动价值 教育权利应平等覆盖所有群体 [5]
那个被偷走录取通知书的女孩,现在帮别人讨公道
新京报· 2025-04-24 23:53
新闻中的"罗彩霞"意味着那段不快的记忆,只有朝前看才能继续生活。 全文2692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新京报:你曾说原本梦想当老师,后来为何选择记者和律师职业? "罗彩霞",这个普通湖南女孩的名字,在2009年因"高考冒名顶替案"被刻进中国教 育公平的里程碑。16年后,当"罗彩霞律师"的新闻登上热搜,人们发现,那个被偷 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孩,已然成为捍卫公平的执剑者。 从复读重考到辗转媒体行业,再到35岁跨界法考,罗彩霞用20年完成了自己的蜕变。鲜为人知的是,当 案件尘埃落定,冒名顶替者被注销学籍、开除公职,其父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刑后,罗彩霞依旧 回避看自己的新闻,将新闻中的"罗彩霞"与真实世界中的自己分隔开。新闻中的"罗彩霞"意味着那段不 快的记忆,只有朝前看才能继续生活。 今年4月,当罗彩霞在社交媒体晒出律师执业证书时,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举动引爆网络。人们称赞她勇 敢坚强,是"现实版爽文女主",同时也有其他被冒名顶替的人找到了她。 4月21日,她在朋友圈曝光了一起五旬辅警被冒名顶替上中专的旧案。这起30多年前的陈年往事再次引 发热议,却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