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改变世界历史?
虎嗅· 2025-08-25 14:30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到底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但实际并不清楚 的问题。我们真的打透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了吗?西方真的正视过我们的牺牲吗?今天这条视频,就回 答这些问题。咱们知史鉴今,一口气讲清楚。 ...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中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应被全世界铭记——访意大利戈里齐亚市文化大使奥尔赞
新华社· 2025-08-25 11:06
中国抗战历史贡献 - 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极大牵制日本法西斯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 - 中国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并为其他反法西斯盟国争取宝贵缓冲时间[1] - 中国所作牺牲应当被全世界铭记[1] 当前国际局势评估 - 全球局势动荡且多边主义遭遇挑战[1] - 大国关系日趋紧张需保持高度警觉[1] - 意大利出现极右翼言论和社会对法西斯历史模糊态度令人忧虑[2] 和平发展理念 - 和平建立在历史记忆 相互理解与文化交流基础之上[1] - 中国和平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维护多边主义[2] - 中国致力于促进各方对话沟通的做法值得全世界赞扬和学习[2] 历史教育与文化交流 -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并促进跨国交流[2] - 年轻人与不同文化背景交往可减少被仇恨和偏见操控[2] - 戈里齐亚在二战期间沦为纳粹控制区见证无数暴行与苦难[1] 地区历史警示 - 的里雅斯特曾设立配备毒气室的灭绝集中营导致5000余名游击队员 反法西斯人士和犹太人遇害[1] - 戈里齐亚位于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接壤地带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焦点[1]
抗战“输血管”到“一带一路”桥头堡:滇缅公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广播剧《南侨赤子》
央广网· 2025-08-25 09:10
滇缅公路历史背景 - 滇缅公路全长1146.1公里,东起昆明西通缅甸腊戍,1938年贯通于云南山区 [1] - 20万云南民众耗时9个月凭人力凿通公路,3200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参与物资运输 [1] - 畹町桥作为公路终点,是跨越中缅界河的百米桥梁,成为抗战生命线咽喉 [2] 战略地位与军事价值 - 1938年沿海沦陷后,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唯一陆路通道 [2] - 日军视其为眼中钉,实施频繁轰炸与破坏,累计超400架次轰炸机空袭 [5] - 1940年英国签署《封闭滇缅路协定》导致三个月禁运,重开当日遭日军大规模空袭 [5] 工程奇迹与维护措施 - 功果桥1941年遭第14次轰炸损毁后,工程人员用汽油桶扎浮桥维持运输 [8] - 中方制定《滇缅公路警备计划》,沿线军民即炸即修誓死护路 [5] - 1942年5月因日军进犯缅北滇西导致公路中断 [8] 后续通道建设 - 1942年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从印度利多开建,1945年1月连接滇缅公路延伸至重庆 [8] - 当前在建大瑞铁路与滇缅公路历史线路交织,协同320国道及杭瑞高速服务一带一路 [20] 地区经济转型 - 德宏州对缅贸易额占滇缅贸易70%以上,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及7个海关监管场地 [16] -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80%,市场主体突破21万户同比增长17.63% [16] - 依托光热资源成为"中国咖啡之乡""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等农业基地 [12] 文化旅游发展 - 德宏热带风光与地域文化结合,被社交媒体誉为"解压天花板" [12][18] - 芒市新玩厂美食街的泡鲁达与撒撇受游客青睐 [12]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瑞丽自贸试验区共同构成精神坐标与经济引擎 [16][19]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访埃及学者赫勒米
新华网· 2025-08-25 07:4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犯下的暴行不容否认。"赫勒米说。日本某些势力至今仍试图否认侵略、歪曲历 史,这是"赤裸裸的历史谬论",是对中国人民的挑衅和对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冒犯。 新华社开罗8月25日电 专访: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访埃及学者赫勒 米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 吴宝澍 "作为研究中国的学者,我感到有责任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 至关重要作用。"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赫勒米日前在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赫勒米长期研究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她说,5年前,她来华交流期间,参观了位于北京宛 平城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观看纪念馆内展出的揭露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 行的资料和照片后,她深感震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赫勒米不久前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等平 台发表文章《80年过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批驳日本国内否认侵略历史的行径,阐释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赫勒米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 ...
专访: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
新华社· 2025-08-25 04:39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访埃及学者赫勒米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犯下的暴行不容否认。"赫勒米说。日本某些势力至今仍试图否认侵略、歪曲历 史,这是"赤裸裸的历史谬论",是对中国人民的挑衅和对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冒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赫勒米不久前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等平 台发表文章《80年过去: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批驳日本国内否认侵略历史的行径,阐释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赫勒米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斗争,为实 现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正义与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 反动"的伟大胜利。 赫勒米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即将举行的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赫勒米充满期待。她说,铭记历史十分必 要,世界应当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有更多认识和重视。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 吴宝澍 "作为研究中国的学者,我 ...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中国抗战历史贡献 - 中国是第一个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并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 在欧美国家奉行孤立主义或受纳粹压迫时 中国抵抗牵制日本大量兵力 对二战亚洲战场扭转局势产生重大影响[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牵制日本使其无法参与德国对苏联战争 帮助苏联避免两线作战 为苏联赢得苏德战场胜利争取关键时间 若中国投降则资源将被日本利用造成严重后果[3] 中国共产党抗战作用 - 中国共产党强调民族团结并鼓励全民族抗战 为抗战胜利奠定重要基础[3] - 方德万博士论文《从朋友到同志:中国共产党的初创(1920—1927)》成为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史重要学术作品 其著作《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记述中日军队正面战场交锋[3] 二战历史研究视角 - 二战史界定受话语权影响 多国从本国角度思考而未置于全球背景 西方定义二战为1937-1945年但无法代表亚洲国家观点[3] - 方德万通过走访上海南京长沙等地获取海外无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是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抗战历史的学者之一[2][3] 历史教育与和平守护 - 方德万在北京大学开设二战中的亚洲等近代史课程 并围绕抗战时期中国民众日常生活开办讲座[4] - 强调年轻一代是守护和平重要力量 需要以史为鉴并加强历史教育[4]
焦点访谈|从泛黄的电报到鲜艳的锦旗 档案展让抗战历史“活”起来
央视网· 2025-08-24 13:58
展览概况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展出340余份珍贵历史文献档案 包括重大事件档案 重大战役战斗档案及老一辈革命家手稿[3] - 展览分为八个单元 通过档案还原历史细节 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领导核心的地位[3] - 同期举办《为了共同的事业——从西班牙战场到中国抗日战场》特展 首次展示两国战场并肩作战历史[13] - 后续将开展《东北抗联文物展》和《改变世界的战争》特展 四个展览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现中国共产党抗战作用[17][19] 首次公开档案 - 西安事变档案精确到小时 展出张学良给中共中央第一封电报(标注寅时3-5点)与事变发动时间高度吻合[5] - 展出1936年4月10日周恩来关于同张学良秘密谈判给中央的电报 反映"逼蒋抗日"策略形成过程[5] - 首次集中披露西班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13名战士的姓名 照片和简历[17] - 展出30多次战斗战役详细战报 包括黄土岭战斗战报显示双方武器悬殊[7][9] 军事斗争实证 - 八路军 新四军 华南抗日游击队对日作战超过12.5万次[11] - 敌后战场牵制58%-75%日军和90%以上伪军[9] - 冀东军区战斗补报显示单次战斗消耗子弹365发 缴获机枪2挺 步枪36支 手枪19支 子弹6831发 体现"以战养战"模式[11] -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等战役取得重要胜利 游击战使日军陷入"两面作战 腹背受敌"困境[7] 国际抗战协作 - 西班牙国际纵队由50多个国家4万多名战士组成 其中包括10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13] - 展出1937年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赠西班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 题字"中西人民联合起来 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15] - 部分国际纵队成员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奔赴中国战场参与反法西斯斗争[17] 历史意义阐释 - 档案展具体反映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19] - 展览运用新史料新研究成果 增强历史厚重感[19] - 展现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形成国共协同作战战略格局[5][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这不只是故事,更是历史
新华社· 2025-08-24 07:58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 - 731部队在哈尔滨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 核心区域为"四方楼"建筑 周围设有关押被实验者的特设监狱[4] - 监狱采用德国城堡式秘密建筑法 常备被实验者超40人 包含中朝蒙苏等多国籍人员[6] - 被实验者被称作"马路大"(原意为"被剥皮的木头") 以编号替代姓名 1945年部队溃逃时炸毁四方楼[9] - 考古发掘出千余件罪证文物 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等 新增人体实验与细菌战证据[11] 平型关战役历史意义 - 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后首次重大胜利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毙敌1000余人 八路军伤亡600多人[16][18] - 115师685团2营5连连长曾贤生率大刀队白刃战 最终与敌同归于尽 衣藏血书"誓叫鬼子有来无还"[20] -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雄方队擎旗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22][24] 敌后抗战军民关系 - 1942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中 村民白生宝独力背负314斤石磨上山20公里 解决伤员进食困难[29][31] - 石磨运输过程磨破背部致鲜血染红磨盘 民众称"比起战士的伤不算什么" 体现军民鱼水情深[31] - 敌后战场依靠群众支持成为主战场 1943年苏北根据地群众踊跃送子弟参加新四军[33][35] 抗战损失数据统计 - 14年抗战期间中国半数国土遭侵占 930余座城市被占 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35] - 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35]
这座城市,因不屈而被铭记
新华社· 2025-08-22 07:14
核心观点 - 重庆作为二战期间中国战区指挥中心和抗战象征 其历史贡献被国际社会低估 需加强历史记忆传承与国际合作[13][21][23][26] 历史事件与人物 - 杨养正作为"八百壮士"最后幸存者 参与1937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并失去左眼 后定居重庆直至2010年去世[8][9][11] - 重庆大轰炸期间发生"六五惨案" 较场口防空隧道窒息事件导致超千人死亡 幸存者粟远奎持续多年赴日诉讼索赔[17][20] - 重庆遭受持续数年无差别轰炸 直接伤亡人数达3.2万人 但市民以"愈炸愈强"标语展现抵抗意志[15][17] 战略地位与军事贡献 - 重庆担任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 协调中国、越南、缅甸等地区作战决策[13][21] - 四川军民手扛肩挑建成6座机场 支持200架美军B29轰炸机起降打击日本本土[22] - 川军出川作战约350万人 牺牲约64万人 四川近50%县市遭日军轰炸[18] 国际合作与历史记忆 - 史迪威将军促成中美军事合作及美军观察组赴延安 其旧居现为专题博物馆[25] - 西方历史叙述中重庆地位被边缘化 牛津学者指出中国抗战贡献未获应有评价[23] - 重庆修复奥斯卡纪录片《苦干》并举办国际展览 推动抗战历史国际传播[26] 数据与统计 - 重庆现存1600余个防空洞遗址 为国内保存抗战遗址最多城市之一[14] - 二战期间中国参战早于英法美 1937年全面抗战成为亚洲战场起点[21]
专访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篇章——访英中了解协会荣誉主席里德
新华网· 2025-08-22 00:31
新华社伦敦8月21日电 专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篇章——访英中了解协会荣 誉主席里德 里德认为,西方教育中有关中国历史和当今发展变化的内容非常有限,对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 二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牺牲,英国乃至西方民众知之甚少。 "许多西方民众以为二战只是发生在欧洲的事情,但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世界其他地区也遭受了牺牲和 痛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抗战是二战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篇章。"里德说。 里德的父亲是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不幸成为孤儿。在英中了解协会创始人、英国知名学者李约瑟帮助 下,里德的父亲从中国赴英国求学。与中国有着特殊纽带的里德决心继承李约瑟的使命,于2009年成为 英中了解协会主席。 为增进英国人民对中国抗战史的了解,追忆英中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友谊,里德将讲好英 国记者乔治·何克的故事作为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何克1937年抵达中国,撰写了大量深刻揭露日本侵 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章。2015年,英中了解协会启动"乔治·何克教育基金",促进英中 两国地方和机构间的教育交流。在协会支持下,何克纪念展于今年7月何克逝世80周年之际,在其故乡 英国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