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两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1 11:5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来生生不息的绿色力量,必将为人类奔向清洁美丽未来的征程,带来持久 而澎湃的动力。 来源:新华社 中国实践增益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 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多个"世界之最",见证美丽中国的建 设成就。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协同共生。在全球面临严峻生态问题的同时,中国绿色发 展成就举世瞩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亮色。 中国成为全球环境治理引领者。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到浙江"千万工程",从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 弃物治理模式到研究防沙治沙的中国科学家……中国频频摘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凸显 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中 国方案通过国际绿色低碳合作、绿色"一带一路"合作,为共同应对全球生态挑战提供新路径。 中国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 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生态理念,系统揭示了人与自 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 ...
人民日报和音: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贡献与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8-11 01:04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全球推广 - 南非北开普省借鉴中国"生态文化村"建设经验,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 [1] - 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建立"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实现盐碱地生态治理与经济增效 [1] - 秘鲁钱凯港成立动物救助办公室,常态化开展海洋和湿地生态保护 [1] 绿水青山理念的哲学内涵 - 理念破除环境与经济僵化对立的认识,指明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2] - 匈牙利专家认为该理念超越功利主义与短期主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2] - 理念构筑了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关注 [2]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成就 - 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3]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3] - 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3]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 中国生态治理实践成效 - 创造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 [4] -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让人民共享自然之美 [4] - 委内瑞拉专家认为中国引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球绿色发展路径 [4]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贡献与启示(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8-10 22: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 治攻坚战,中国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今天的 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在关注中国生态治理 的国际人士看来,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委内瑞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艾马拉·格德尔表示,所有气候政策的最终目标应是增进 民生福祉,"中国不仅为全球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更在引领一种面向未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球绿 色发展路径"。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将继续携手国际社会,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 子孙后代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让人类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1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同和借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共建清洁美丽 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南非北开普省,当 ...
新华全媒头条|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智库报告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新华网· 2025-08-10 08:09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积淀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 [3] - 中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5] 实践成果与数据 - 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2023年接待游客达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3]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 [6] - 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 [7] 绿色发展模式 - "护绿换金"模式通过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获得经济回报,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6] - "聚绿成金"模式推动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 [7] - "借绿生金"模式通过绿色金融创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中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7] 全球影响与贡献 - 中国贡献了2024年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最大份额,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10]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推动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落地 [10]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10]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智库报告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新华社· 2025-08-10 04:2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1] - 该理念从浙北山村走向全国,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新华社发布智库报告总结其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1] 浙江安吉余村的实践案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2023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2] -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再访余村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2] 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 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3] - 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中的绿色生产力概念相契合 [3] - 形成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互促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工业等新型扶贫模式 [3] - 探索出"护绿换金"(生态补偿)、"聚绿成金"(绿色产业)、"借绿生金"(绿色金融)三大转化路径 [6][7] 中国绿色发展实践数据 - 2012年以来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1%的经济增长 [5]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和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全国旅游景点2024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6] -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6] 全球影响与国际合作 - 中国在2024年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中贡献占比最大 [10]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10] - 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落地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项目 [10] - 绿色信贷规模世界首位,绿色债券规模全球领先 [7]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
新华社· 2025-08-10 01:59
报告发布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并举办研讨会 [1] - 报告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版本,标题为《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3] - 报告全文约1.6万字,深入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背景、核心观点与重大意义 [6] 核心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科学回答发展与保护关系的世界性难题,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5] - 该理念引领中国创造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 - 理念蕴含深厚生态智慧,与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相呼应,是对全球生态文明话语的重要贡献 [5] 国际影响 - 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安德鲁·施瓦茨表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5]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军强调,要向国际社会展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向世界 [5] 理论价值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被视作思想、发展、治理、文明的四大变革 [5] - 报告深度阐释该理念的理论创新、中国实践与全球价值 [6]
改造主观世界的“营养” 改造客观世界的“钥匙”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党的创新理论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营养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钥匙 [1] - 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 [1] - 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3] - 新发展理念成为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 [4]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全球产供链断裂提出新思路 [4] 经济理论与实践 - 地瓜经济理论从浙江实践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5] - 民营经济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6] - 海南自贸港培育166项创新案例,40余项在全国推广 [16] 生态文明建设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6] - 长江保护法出台,沿江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9] - 青海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9] - 重庆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9] - 全国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 7% [10] - 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为历年最多 [10] 法治与治理 - 法治为权力划边界,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 [13] - 食品经营许可简化,解决拍黄瓜等小过重罚问题 [14]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条例修订,推行小份餐、扫码用餐 [14] - 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建立疑难问题法治会诊机制 [16] 方法论与实践 -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2] - 发扬钉钉子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10] -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鼓励前沿领域探索 [15][16]
共享发展经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部级研讨班学员点赞中国绿色发展成就—— “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融入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创举”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0
生态转型与绿色发展 - 2005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年间余村从采矿转型为生态旅游和碳汇经济,矿坑变为油菜花田和荷花藕塘[1] - 余村闲置空间实现蝶变: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营地,垃圾处理站转型小酒馆,老旧民居成为网红民宿,吸引上海、杭州游客"周末游"[2] - 安吉县拥有100万亩竹林和近1000家竹产业企业,2022年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当地推广竹浆纸吸管等产品累计减少500余万套一次性塑料消耗[3]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安吉通过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竹林空气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以前砍竹每亩收入不到80元,现在空气能卖钱"的突破[4] - "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和生态旅游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创造乡村旅游新业态,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势能[2] - 安吉"以竹代塑"展示中心推出竹叶黄酮饮品、竹纤维手提袋等创新产品,300多家"村咖"普及竹浆纸吸管,"竹六小件"进入酒店民宿[3] 青年创业与乡村复兴 - 余村整合3.7万平方米闲置资源打造"青来集"青年创业空间,聚集60多个合伙人和新经济项目,形成50多处新业态场景[6] -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采用"∞"符号设计理念,提供共享办公、社群生活和一站式服务,吸引"原乡人""归乡人"等四类青年群体[6] - 配套建设"5分钟生活服务圈",举办余村音乐会、夜话等活动,满足青年"生活-工作-娱乐"一体化需求[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专题研讨会召开
人民日报· 2025-08-01 22:0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 -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 [1] - 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社会期待深化合作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 [1] 理念的全球价值与实践 - 理念科学阐明发展与保护辩证统一规律,契合全球绿色发展共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和新范式 [2] - 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范例,环境保护和经济繁荣可协同发展,生态系统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韧性和机遇的重要引擎 [2] -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 [3] 中国实践的国际借鉴 - 中国在生态修复、绿色能源发展、生态农业等领域为全球提供有益借鉴,如塞罕坝林场建设、光伏风电技术创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 [3] - 中国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能源转型等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榜样 [4] - 中国将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引领者 [4] 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合作 - 理念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和认可 [2] - 国际代表认为中国经验为各国绿色转型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借鉴 [3] - 中外代表围绕理念开展深入研讨,分享协同推进发展与保护、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案例和成果 [5]
财长谈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部署四大重点任务
第一财经· 2025-07-18 05:32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多部门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及《实施方案》,旨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1] - 政策提出四大重点任务:大江大河干流补偿机制建设、省际重点流域补偿深化、补偿形式创新、基础研究支持 [1][3][5][6] 大江大河干流补偿机制建设 - 中央优先在长江、黄河干流建立统一补偿机制,依据各省水质变化动态调整责任义务,按统一规则核算出资或受偿金额 [1] - 目标2027年建成稳定运行的长江黄河干流补偿机制,2035年实现重点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全覆盖 [2][3] - 目前全国24个省份已建立3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 [3] 省际重点流域补偿深化 - 中央财政对机制运行时间长、补偿额度大、质效高的省份给予资金奖励 [4] - 要求地方2027年基本实现省内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全覆盖,江苏、福建等省已率先实现省内全覆盖 [4] 补偿形式创新 - 鼓励将水量、水生态指标纳入补偿考核范围,缺水地区优先考虑水量指标 [5] -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作为补偿标准参考,推动财政补偿向市场化补偿拓展(如联建生态产业园、技术援助等) [5] - 森林、草原等生态要素补偿试点推进,部分地区通过购买森林面积指标实现跨区补偿 [5] 基础研究支持 - 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技术研究,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体系 [6] - 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本底调查,建立长效监测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