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绿盾征信举行信用服务培训会暨“信易收”平台上线发布会
经济网· 2025-04-28 07:02
公司动态 - 绿盾征信在京召开信用服务培训会暨「信易收」平台上线发布会 全国200余名信用服务机构代表参会 [1] - 「信易收」7 0赋能体系正式发布 涵盖自助催收工具 财产线索尽调 人工调解服务等内容 旨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合规的清欠解决方案 [3] - 创始人王端军强调账款拖欠问题对企业交易信心的影响 指出合同履约风险防范与治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3] - 新老合作伙伴高度评价「信易收」赋能模式 认可其在协助企业纾困解难 助力政府清欠化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发展历程 - 「信易收」起源于2013年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的"投诉维权"和"市场反馈"服务版块 通过工作人员调解促成大量债务人自愿履约 [3] - 2018年响应国家发改委「信易+」应用场景 基于多年商账调解服务经验推出「信易收」应用场景 支持各服务网点开展市场化探索 [3] - 十二年间经历3轮能力升级和7次版本迭代 7 0版是对"绿盾信用调解工作法"的深度提炼和升华 在信用工具运用和商业模式构建层面实现重大突破 [5] 社会影响 - 信用调解工作得到各地司法部门关注支持 全国成立30多个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部分入驻法院或扎根园区 成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的重要力量 [4][5] - 2022年以来创新"合同履约+信用调解"闭环解决方案 支持多地发改委获得行业大奖 [5] - 平台调解案例多次获得官方媒体报道 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3] 未来规划 - 将以"信用"为杠杆 "科技"为引擎 "合规"为底线 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构建中国商业合同履约新生态 [5]
国家发改委、央行召开会议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快讯· 2025-04-24 11:0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22日组织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暨工作部署会。会议强 调,要采取务实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台阶,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政务诚信建设, 二是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刚性归集,三是构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励政策环境,四是依法依规落实失信惩戒 措施,五是完善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六是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七是深化信用信息在 金融服务中的开发利用,八是提升地方信用建设水平。 ...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经济日报· 2025-04-22 22:11
政策支持措施 -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助企帮扶政策组合拳 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问题 [1] - 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 [1] - 浙江金融监管局组织金融机构加大走访对接力度 截至2025年3月末已走访企业318万家 63万家企业获得授信支持 累计放贷1.7万亿元 [1] 小微企业贷款数据 - 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 同比增速12.6% 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 [1] - 信用贷款余额9.4万亿元 同比增速25.8% 信用贷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达27.6% 较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 [1] 银企对接机制 - 多地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减少信息堵点 如成都新都区推动政策性金融产品新质贷惠及小微企业 [2] - 成都市穆尔西仪表科技获得银行811万元新质贷授信 用于技术创新 力争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2] -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工作专班摸排走访 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 [2] 信用体系建设 - 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相融合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信用数据资源 [3] - 浙江鹿城农商银行通过政银共建产业链金融生态圈 每服务1家核心企业可带动8家链属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3] - 两办印发意见支持金融机构深入挖掘信用信息价值 提升守信主体融资便利化水平 [3] 科技赋能与数据应用 - 鼓励金融机构查询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与内部金融数据结合 在产品开发、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应用 [3] - 科技赋能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办贷效率 金融大数据广泛应用 [3] - 目前商业银行使用第三方数据成本总体偏高 未来应促进更多公共数据低成本开放 [3]
失信惩戒重在精准
经济日报· 2025-04-20 22:3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规范设定惩戒措施 合理确定惩戒范围和力度 [1] - 失信惩戒机制在规范市场秩序 维护社会诚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部分地方和领域出现"一刀切"倾向 缺乏精准区分和合理裁量 [1] 失信惩戒机制问题 - 信用惩戒泛化滥用 可能损害社会公平 [1] - 制度设计过于简单 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1] - 部分地方追求管理便利 忽视个案差异 [1] - 惩戒标准过于宽泛 过度依赖技术 缺乏人性化设计 [1] - 自动化信用评价系统缺乏弹性 无法识别"非恶意失信" [1] 失信惩戒改进方向 - 提升精准度和人性化 让制度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 - 建立分级分类惩戒机制 区分恶意失信与非恶意失信行为 [2] - 设置缓冲期与修复通道 允许轻微失信者主动纠正 [2] - 增强算法治理透明度与弹性 建立人工复核渠道 [2] - 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合理性 [2] - 加强公众参与 让受影响群体参与规则制定 [2]
发挥好“经济身份证”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4-12 03:0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上海推动信用监管制度创新 天津提出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 湖南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各地陆续发布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1] - 我国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 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用报告成为全面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1] 信用体系应用场景 - 良好信用记录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信用良好用户可获得更方便的退换货等服务 部分就业岗位将个人信用状况作为录用参考 [1] 当前面临挑战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覆盖面不全 区域发展不平衡 信用修复机制有待完善 数据孤岛等问题 信用数据安全保护和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障亟待解决 [1] 未来工作方向 - 以中办 国办《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指引 各地谋划推进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 加快构建覆盖各类主体 制度规则统一 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 [2] - 坚持政府引导 做好"十五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加速信用立法进程 [2] - 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发挥其在提振内需 改善预期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2] - 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持续推动信用实践创新 [2] 实施要求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 需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强大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抓好《意见》贯彻落实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久久为功 [2]
中办、国办,重磅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注一个核心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1:3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旨在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经营主体、社会组织、自然人、司法执法体系等 [1][2] - 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支持完善合规经营制度、管控信用风险,引导诚信经营、守信践诺 [2] - 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完善政府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政府失信行为将纳入信用记录并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和项目等 [2] 信用评价与管理 -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开展自然人信用评价,但仅用于守信激励政策参考,严禁纳入非信用信息和个人私密信息 [2] - 严格界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围,行业主管部门需依法确定本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并形成行业信用记录,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总建立完整信用记录 [3] 信用奖惩机制 - 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守信主体在公共服务中提供便利或优惠,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4] - 设定失信惩戒措施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等为依据,涉及减损权利或增加义务的措施需以法律为依据 [4] 平台经济信用建设 - 加强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平台企业经营信息共享,引导平台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失信联合约束制度 [4] - 平台企业需根据商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管理,为诚信经营主体提供优惠便利,对违法失信主体予以限制 [4] - 加强对网络主播、自媒体、MCN机构等的信用监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