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抗战歌声里的家国情怀
央视新闻· 2025-08-17 03:59
抗战歌曲的历史意义 -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包含八个乐章,采用合唱、独唱、重唱、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首演时引发全场沸腾 [7][9] - 歌曲以黄河为意象,凝聚民族苦难与抗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时代最强音 [7][11] - 80多年来从延安传唱至世界舞台,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超越艺术范畴成为民族精神核心载体 [11][13] 经典抗战歌曲的代表作品 - 《八路军进行曲》节奏铿锵,后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信仰 [16] - 《南泥湾》记录八路军自力更生故事,荒芜的南泥湾被改造成陕北"好江南",彰显艰苦奋斗精神 [19] 抗战歌曲的当代价值 - 指挥家李心草指出,《黄河大合唱》每次演出仍能触动民族脉搏,传承先辈信仰与意志,激励当下奋斗 [13] - 这些歌曲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密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持续鼓舞人心 [21]
何以中国|信仰如磐耀津沽,烽火同心铸丰碑
环球网· 2025-08-08 11:29
红色历史教育资源 - 吉鸿昌将军故居通过七重门设计展现隐蔽战线历史 [1] - 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保存救国图强文献典籍 [1] - 盘山抗日根据地展示军民以简陋武器抗击强敌的史实 [1] 精神价值传承 - 吉鸿昌将军以"恨不抗日死"诗句展现不屈气节 [1] - 盘山根据地军民凭借"当兵救国"信念筑起防御体系 [1] - 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体现爱国信仰 [1] 抗战物资支援体系 - 天津人民突破封锁构建钢铁运输线 [2] - 输送通讯器材药品机械设备等上百种战略物资 [2] - 物资支援成为盘山根据地持久坚持的生命线 [2] 人才与技术贡献 - 爱国青年进步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奔赴抗日根据地 [2] - 在军工生产和技术支援等关键领域贡献才智 [2]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 吉鸿昌故居梁启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成为教育阵地 [3] - 通过场景复原和科技手段使革命文物活化 [3] - 创新展陈方式让红色故事获得广泛传播 [3] 精神传承与当代实践 - 抗战精神激励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 继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 [3] - 增强斗争本领在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3]
人民论坛:立天地间 扬浩然气
人民日报· 2025-08-08 07:16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延年面对刽子手"跪下"的喝令,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 站着死,决不跪下。"在去刑场的路上,瞿秋白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 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甚好!" 这一笑,震撼人心。 字字铿锵,激荡心胸。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于生死关头,凭血肉之躯,先辈们慨然以赴,让人荡气回肠,浸 透着一种"不可夺其坚"的精神气质。 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揆诸 中华文明浩荡长河,从孔子贵仁到孟子重义,从"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慷慨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 喊……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浩气长 存、正气磅礴的精气神。 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幅照片:照片主角是临刑前的抗日女兵成本华,尽管受尽 折磨,但她仍然双手交叉在胸前,昂然挺立、无所畏惧,嘴角挂着对敌人的轻蔑一笑。 或凝练"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多少枪林弹雨,多少前赴后继,多少壮怀激烈;或蕴藏"敢教日月换 新天"的壮志,从小汽车到机床,再到导弹卫星,"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 ...
立天地间 扬浩然气
人民日报· 2025-08-08 02:55
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幅照片:照片主角是临刑前的抗日女兵成本华,尽管 受尽折磨,但她仍然双手交叉在胸前,昂然挺立、无所畏惧,嘴角挂着对敌人的轻蔑一笑。 这一笑,震撼人心。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延年面对刽子手"跪下"的喝令,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 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在去刑场的路上,瞿秋白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 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甚好!" 字字铿锵,激荡心胸。 视畏途为归途,化坎坷为动力,精神的河流在新时代掀起一朵朵澎湃浪花。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遭受外国无理打压,民营企业家"泰山压顶不弯 腰"的心态。"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 上好日子",这是脱贫攻坚战场,带领乡亲们在绝壁凿出通途的村支书的誓言。"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这是科技浪潮中,年轻创业者勇立潮头的魄力与定力。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亿万人民理想不变、志向不改、豪情不减,在一往无前的征程上赓续民族精 神、涵养浩然之气。 一路走来,从"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到"向死而生"的革命意志,再到 ...
立天地间 扬浩然气(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幅照片:照片主角是临刑前的抗日女兵成本华,尽管受尽 折磨,但她仍然双手交叉在胸前,昂然挺立、无所畏惧,嘴角挂着对敌人的轻蔑一笑。 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揆诸 中华文明浩荡长河,从孔子贵仁到孟子重义,从"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慷慨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 喊……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浩气长 存、正气磅礴的精气神。 精神的种子一旦生根,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滋养、催发无穷无尽的力量。 或凝练"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多少枪林弹雨,多少前赴后继,多少壮怀激烈;或蕴藏"敢教日月换 新天"的壮志,从小汽车到机床,再到导弹卫星,"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或勃发"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的勇毅,从"自行车王国"到"世界高铁看中国",从凭票购买到"买全球、卖全球",没有 一股子精气神,何以有"史诗般的进步"? 视畏途为归途,化坎坷为动力,精神的河流在新时代掀起一朵朵澎湃浪花。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遭受外国无理打压,民营企业家"泰山压顶不弯 ...
(抗战胜利80周年)访台湾雾峰林家宅园 感受“百年世家”家国情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12:37
家族历史与传承 - 家族先祖清代乾隆年间自福建漳州迁居台湾彰化 后定居台中雾峰地区发展为当地望族[2] - 宅园内"雾峰林家宫保第"因第五代林文察被清政府追谥"太子少保"得名 目前已向公众开放[2] - 家族宅园建筑体现"忠孝节义"精神 家风家训强调"有国才有家 爱家先爱国"理念[5] 抗日事迹与贡献 - 林文察之子林朝栋在中法战争时在台抗法有功 其组建的"栋军"成为日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主力[2] - 林祖密拒绝日本殖民统治放弃家产 成为1911年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2] - 家族成员林正亨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打击日本侵略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5] - 日据时期林朝崧 林幼春创办"栎社"以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林献堂通过传统文化参与非武装抗日运动[5] - 家族从武装抗日到非武装抗日持续抵抗日本殖民统治整整50年[5] 当代传承与活动 - 林光辉2007年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 成员涵盖数十个台湾抗日家族[7] - 协进会奔走两岸举办图文展 追思会 座谈会等活动讲述台湾同胞抗日事迹[7] - 现任理事长林铭聪强调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希望两岸携手守护中华民族和平与发展[7]
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视觉史诗(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历史画创作理念 - 历史画创作需用精炼艺术语言再现历史真实并融入创作者认知情感[2] - 主题思想需超越历史表象从内在精神力量入手如《义勇军进行曲》传唱的民族精神[2] - 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摒弃传统历史人物刻画思路[2] 艺术构思与意象表达 - 以"血肉长城"为核心意象结合人物群像长城硝烟展现精神力度与象征高度[3] - 长城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爱国志士以生命铸就血肉长城[3] - 歌词中"血肉""长城""起来""前进"等关键词提供创作灵感[3] 画面构图与技法 - 采用"团块化"处理复杂画面将工农商学兵等阶层组合成灵动团块[4] - 近景人物如铁墙与远景长城辉映中景队伍呈现动态增强视觉张力[4] - 光影艺术隐去细节凸显主体色调浓郁对比强烈强化战争氛围与人物信念[5] 艺术效果与精神传承 - 油画《血肉长城》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深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6] - 音乐与绘画交织使《义勇军进行曲》旋律视觉化传递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6] - 红色调象征朝霞烽火热血信仰多次出现在历史题材创作中[5]
特写:重温民族记忆 凝聚和平力量
新华社· 2025-08-01 10:55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 艳阳高悬,影珠山抗战遗址公园,绿意掩映中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指向蓝天,碑基正面镌刻着"倭寇 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 沿途多处迫击炮阵地和布满青苔的石头掩体静静诉说着血与火的抗战历史。80多年前,长沙历经三次保 卫战,中国军队在影珠山奋勇杀敌,重创来犯日寇而享誉世界。英国《泰晤士报》就此刊文称:"际此 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7月31日,"抗战胜 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团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的影珠山抗战 遗址和史实陈列馆,共忆抗战历史,共话民族复兴。 "绝不让日本人前进一步!"在长沙保卫战影珠山抗战史实陈列馆,97岁的抗战老兵余炳纯精神矍铄,铿 锵有力地讲道,"那时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拼的是肉搏。我所在的后卫队,是最后一道防线,人人都抱 定必死的决心,只要前面打完我们就立刻顶上。" 香港中评社记者陈思远将这段珍贵的口述历史保留在镜头中。她认为影珠山见证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 略者的英勇事迹,是一块浸染英雄热血的历史之地。 重温民族记忆 凝聚和平力量 民 ...
尺素燃动爱国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21:54
容志行写给弟弟容坚行的家书。信中写道:"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总是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困 难、曲折甚至挫折、失败,这个人是成长不起来的。'温室里面长不出万年松',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多, 更能锻炼人,也会使人更加坚强。" 本次"全运家书"征集活动收到的第一封家书。 赵伟斌展示醒狮狮头工艺品。 "第十五届全运会不仅仅是一场竞技的巅峰对决,它还是促进粤港澳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它更是增进全球华侨华人血脉相连、亲情相连的新引擎。我相信,"全运家书"征集活动的举办,将会使 四海同胞心手相连,共同写下大湾区的未来新篇章。" 0:00 寄语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国际级运动健将 苏炳添 "全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体育将成为一座连接全球华侨华人爱国梦的桥梁。在此,我诚挚邀请四海同 胞,与我一同全力开跑,共赴这场全民体育盛会,共赴湾区未来。" 0:00 广东广州,8月1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倒计时百日之际,由广州市侨办牵头主办 的"穗同心•全运家书情 读懂爱国梦"——"人民家书"之"全运家书"征集活动于广州华侨博物馆启动。 寄语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 霍 ...
一封家书 亿万心跳(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21:54
自7月7日本报推出"人民家书"专栏以来,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家书中包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 祝愿、最热忱的挂念,与各行各业相连,与山山水水相牵。 8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迎来倒计时100天。当家书与体育相遇在粤港澳大湾区,能碰撞出什么样 的火花?值此佳期,我们推出"人民家书"之"全运家书",通过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展现体育精神与 爱国情怀的圆融统一,向世界亮出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编 者 站在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展厅里,目光抚过墙上那些泛黄的侨批与褪色的船票,百年前游子穿越惊涛的殷 殷嘱托,竟如潮水般在耳畔澎湃回响。 今天,我们以"全运家书"之名相聚于此,不仅是对这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的延续,更是以第十五届全 国运动会为契机,向全球华侨华人发出的一封特殊"邀请函"——邀请每一位中华儿女,用笔墨书写对祖 国的赤诚,用真情连接赛场内外的梦想。 家书,是承载着跨越山海的家国记忆,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密码。从抗战烽烟里"未惜头颅新故 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绝笔,到改革春潮中"此身虽是异乡客,心向神州万里春"的奋斗心声,一 字一句都是民族精神的铿锵注脚。今年7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人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