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游击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以物鉴史)
人民日报· 2025-09-12 22:16
图①②③分别为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的杨靖宇将军的毛笔、战士 们使用过的陶药罐、铁铧。 以上图片均为孟庆旭提供 铮铮铁骨战强敌,山河不忘丰碑存。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红石砬子 抗日根据地遗址、爱国华侨蚁光炎位列其中。让我们共同走进英雄的土地、英雄的故事,感悟伟大抗战 精神。 这些房屋后的山坡上,隐蔽着两排交错设置的战斗工事,这些战斗工事依托山坡修建,向下挖掘成月牙 形壕沟,挖掘出的土石堆筑于壕沟前构成胸墙掩体。在山脊上也修建有同样的数座战斗工事,构成高下 交错的战斗防御体系,拱卫着山脚下的抗联"密营"。顺着"密营"房屋后的山坡可直达山脊,山脊上是曲 折的林间小径,可通往根据地内的其他"密营",上述种种,形成了可战可退的抗联游击战体系。 相较而言,小姚家沟内的地形较为开阔,遗迹体系中居住功能突出。沿着谷路进入,途中经过石人沟地 窨子哨卡,继续前行数百米便来到小姚家沟抗联驻扎地。越过谷口地窨子岗哨,在对面战斗工事的监视 下,小姚家沟居住区一览无余,五座石砌火炕房址顺着山势依次分布在山前 ...
山河壮歌丨《游击队歌》的首场演出竟是这样完成的……
央广网· 2025-08-18 23:05
历史背景与创作过程 - 《游击队歌》创作于1937年年底,由贺绿汀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期间完成,曲调轻快流畅,歌词生动描述游击队员的乐观与机智 [1][3][5] - 创作灵感来源于八路军游击战的真实场景,包括缴获日军武器的炮兵团和"三不打"射击原则 [8][5] - 贺绿汀在老乡家的土炕上用油灯一夜完成创作,首次演出由口哨伴奏,无正式乐器 [8][11] 歌曲传播与影响力 - 1938年1月6日在八路军总部高级干部会议首演,朱德高度评价并要求推广教唱,战士们争相传抄曲谱 [11] - 歌曲迅速传遍华北,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在行军途中哼唱,沦陷区民众秘密传唱 [11] -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发展至132万正规军和260万民兵,建立19块根据地,游击战术有效扰乱日军 [13] 文化传承与现代表达 - 1949年贺绿汀贴身保存手稿南下,使其在国民党轰炸中幸存,成为抗日精神的永恒印记 [14] - 上海音乐学院将歌曲改编为歌剧、手风琴合奏等形式,每届学生参与演绎 [15][17] -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原稿,老战士现场高歌,新一代年轻人通过手稿感受历史 [19][21] 战略意义与领袖评价 - 毛泽东称赞歌曲"从战术范围跑向战略敲门",肯定其在大规模游击战中的思想指导作用 [14] - 1943年毛泽东当面表扬贺绿汀:"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 [14] - 新时代下歌曲被赋予克服困难、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内涵,转化为行动动力 [17]
山河壮歌丨英雄筑堡垒 青山化丰碑
央广网· 2025-07-17 03:01
历史背景 -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内蒙古武川县大青山乡东窑子村,现存半地下式土洞遗迹[1][3] - 1938年5月毛主席指示建立大青山游击根据地,战略意义在于形成晋西北外翼屏障和西北侧翼防御[3][13] - 1938年秋八路军120师派2300余人组成大青山支队,联合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队伍挺进绥远[4][9] 军事行动 - 部队夜间行军时用布包裹马蹄通过平绥铁路以隐蔽行踪[6] - 1938年底建立东起灰腾梁西至包头的游击区,开展夜袭陶林县、智取石拐镇等经典战役[22] - 组建骑兵部队创造敌后骑兵游击战术,建立动委会开展群众工作与情报收集[22] 人物事迹 - 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抗日义勇队,200余名师生牺牲,包括阎氏三兄弟(牺牲时18-22岁)[14][16] - 李井泉支队在缺医少药环境下依靠老乡小米粥治愈伤寒,1940年发表《一年余来的大青山游击战争》总结战略意义[13] - 当代后人持续追寻历史细节,2018年大青山后代集体在武川烈士纪念碑前悼念[23][25] 当代发展 - 武川县新农人张慧峰返乡创立千亩马铃薯种薯基地,采用四行播种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年收入20-30万元[27][29] - 当地将抗战时期的"灰灰菜"精神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形成科技兴农与绿色发展新模式[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