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

搜索文档
年产量超2亿吨!我国多地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快讯· 2025-07-01 21:02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现状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1] -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1] 地方产业发展案例 - 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1] 森林食物产品结构 - 涵盖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水果、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多元化产品 [1] - 产品结构包括"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完整品类 [1] 产业支持措施 - 政府支持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 [1] - 多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喷灌系统)实现产量增长 [1]
南农晨读 | 荔动黔西南 惠享好食光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01:35
审计与财政 - 审计署报告显示175个县截留惠农补贴超41亿元 [3] - 近300万重点人群存在漏保脱保问题 [3] 林下经济 - 林下经济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重要新兴产业 [4] - 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发展林下经济作出部署 [4] 海洋经济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亚湾基地培育赤点石斑鱼、老虎斑等优质种苗 [6] - 优质苗种承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战略使命 [6] - 广东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投放上万尾鱼苗以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8][9]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偿捐赠百万黄金鲹、蓝圆鲹等优质鱼苗支持海洋牧场和乡村振兴 [17][18] 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 - 高州曹江镇黄皮田头收购价4-5元/斤 精品果达7元/斤 [11] - 曹江镇黄皮种植面积超2万亩 安良堡村"鸡心黄皮"种植面积2300多亩 [12] - 高州荔枝通过"鲜达长安"产销活动推广至西安 展现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果 [14] 天气影响 - 7月初广东将持续雷雨天气 粤西、粤东和珠三角局部有暴雨 [20]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
央视网· 2025-06-30 04:23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当前多地迎来夏季采收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 [5] - 江西广昌县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 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镇采用集体出资+村民入股模式 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 [3] 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 - 行业从单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8] - 云南丽江芒果产业开发芒果汁/干/冻块/醋/酵素等系列产品 形成全国销售网络并出口 [10] - 湖南枳壳加工环节增至14道 产品附加值增长5倍以上 [12] - 林下经济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多领域 成为山区重要富民产业 [15] 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 -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6% 打造3个国家级康养基地+6个省级森林氧吧 [17] - 黑龙江伊春森林覆盖率83.8% 形成400万公顷森林旅游集群 带动民宿/文创等协同发展 [19] - 国家林草局推出多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 涉及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地等 [21] - 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1]
打好“四张牌”!探寻绿美广东“林下生金”密码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02:32
核心观点 - 广东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5][6][8][9][10] - 2024年广东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3241万亩,产值5271亿元,并培育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 [23][24][25][26][27] - 广东通过政策引领、深化改革、产业多元化和品牌建设"四张牌",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13][38][64][89] 政策支持 - 广东自2012年起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林下经济提供顶层设计 [29][30][31] - 2024年启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支持油茶、竹子、森林药材等全链条发展 [34][35][36] - 2024年5月发布《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三权分置"和森林经营创新 [49][50][51] 资源基础 - 广东林地总面积162亿亩,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全国平均的两倍 [6] - 全省拥有1361处自然保护地,数量全国第一 [7] - 超过九成的林地归集体所有,通过林权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42][43][44][45] 产业发展 - 形成多元化模式:林下种植(灵芝、竹荪、油茶)、养殖(蜜蜂、走地鸡)、森林康养等 [15][16][65][66][75][76] - 科技驱动发展,如始兴县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竹荪、灵芝等产品的科技含量 [80][81][82]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如乳源县投入78万元修建油茶运输道路 [84][85][86] 品牌建设 - 打造"粤林+"特色品牌,包括"粤林油茶"、"粤林山珍"等公共品牌 [97][101][102] - 通过林业博览会、经济林丰收节等活动推广优质林产品 [100][101] - 化州橘红、新会陈皮、龙川油茶等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103] 改革成效 - 集体林地流转活跃,如佛冈县流转500多亩林地发展林下魔芋种植 [55][56][57] - 鹤山市作为全国林权登记试点,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61][62][63] - 林权登记与金融服务结合,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62]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向“林”发力 借“绿”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08:0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襄垣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地资源 明确产权 放活经营权 保障收益权 为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 - 当地建立林权抵押登记绿色通道 创新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 开发林药保专属金融产品 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2] - 改革使林地资源从死资产变为活资产 林农可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林业规模 发展林下经济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山西韩创农业科技发展林下+中药材套种模式 栽种党参 连翘 柴胡等中药材1000余亩 实现一地多用 一地多收 [3] - 公司形成集育苗 种植 收购 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带动周边民众就业增收 [3] - 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开展林下连翘种植 林中黑猪 梅花鹿等生态畜禽养殖 并开发森林康养 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 [3] 产业融合发展 - 襄垣推动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建设 拓展多元业态 打造中药材主题示范园 开展康养体验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4] - 构建国企+民企+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 落实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4] - 通过订单保底收购 提供务工就业 技能培训等方式 使农户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已有1万余亩林下经济产生效益 [4] 生态经济效益 - 襄垣实现绿色颜值与金色价值共赢 将森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1] - 当地走出一条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1] - 改革释放了山林资源潜力 使丰富的森林资源从沉睡状态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2]
(乡村行·看振兴)荒沟变花海:内蒙古闲置地育出“花漾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43
行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花加拉嘎乡将1500余亩退耕还林闲置荒沟改造为芍药花海,实现从荒芜到生态景观的转型 [1] - 当地优先种植杏树、文冠果树等耐旱抗风沙树种,后引入农林科技公司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芍药、牡丹等高附加值作物 [1] - 芍药花海不仅提升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形成"花漾经济"模式,带动文旅产业 [2]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芍药鲜切花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等一、二线城市,部分周边客户提前预订,形成稳定销售渠道 [2] - 芍药根部具药用价值,公司计划对接企业签订定向采购协议,延伸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2] - 通过土地流转、花卉管护、文旅服务等多元方式,产业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年增收4万—5万元 [2] 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 - 当地举办首届芍药文化季,整合千亩花海与特色农产品(雪花牛羊肉、香瓜、蜂蜜等),打造"花+农"融合业态 [3] - 为破解花期限制(仅30天),发展四季采摘旅游项目,建成103座标准化冷棚暖棚种植香瓜、珍珠油杏、火龙果等 [3] - 配套农家乐、精品民宿等设施,形成"花开四季,客来全年"的可持续文旅模式 [3]
向沙地要“产值”——辽宁科尔沁沙地兴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04 01:55
行业发展规划 - 彰武县发布林下经济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重点发展林业和林下经济 构建林药林苗林花林菜林菌林草林下养蚕等多种类融合发展模式 实现林下种植养殖和康养文旅全产业链发展[2] - 辽宁省针对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累计投入省以上资金24亿元 完成综合治理任务992万亩 积极探索绿富同兴[2] 林下经济模式创新 - 采用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村民移栽耐旱中药材 预计带动当地村民12户 盛果期后每亩收益达1.9万元/年[1] - 铁岭市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 每株树年收入达140元 每亩嫁接40株可收入5600元/年 红松采伐后较樟子松木材增加收益50%以上[2] 具体项目实施 - 阜新县林业和草原局规划610亩实验林 发展油松嫁接红松果材为主导 筛选桔梗黄芩作为林下种植品种 通过科学化管理兼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 - 国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林场实施油松嫁接红松技术 选择健壮油松枝条嫁接红松苗[3] 生态治理成效 - 彰武县土地沙化面积占比曾达96% 通过70多年治沙造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向沙地要产值[1] - 付家机械林场累计完成造林12.5万余亩 守护周边7个镇(场)137.3万亩耕地 成为防沙治沙前沿阵地[2]
林下生金
经济日报· 2025-06-02 22:12
林下经济概述 - 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活动,包括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景观利用 [1] - 2023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7] - 云南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19年650亿元增至2023年1481亿元,野生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3] 林下种植模式 - 全国形成林药、林菌、林茶等8大类种植模式,福建竹笋年产量达213.6万吨 [2][4] - 云南利用3.7亿亩林地发展林草中药材,草果八角等种植面积超10万亩 [3] - 湖南安化县多花黄精种植12.6万亩,综合产值32.1亿元,亩产超4000斤 [13][14] 林下养殖实践 - 全国年出产林禽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广西南宁树木园梅花鹿存栏近1000头 [6][9] - 湖南石门县林下养蜂11万群,年产蜂蜜1800吨产值2亿元,采用流动放养模式 [10][11] - 福建沙县养蜂覆盖90%林地,龙头企业大通农牧年产土鸡12万只、鸡蛋1500万枚 [11] 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 - 湖南资阳区开发木槿花8类产品,产业综合年产值超亿元,亩产值1.5万元 [12] - 福建打造"沙邑珍品"公用品牌,紫灵芝种植4.24万亩,开发灵芝茶等系列产品 [15] - 广西建成26个精品示范基地,创建192个知名品牌如"高峰灵芝""防城金花茶" [16] 森林旅游与康养 - 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亿人次,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年接待40万人次 [17] - 七坡林场开发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8万人,融合自然教育实现差异化 [18][19] - 国家规划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超6亿人次,形成"康养+医疗"等融合模式 [20] 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 - 林产品深加工率不足30%,云南勐腊县探索林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23][25] - 湖南启动林业基层特岗生计划,每年培养500名带编人才 [26] - 福建强化三产融合,广西推动建设"产供销"一体化基地 [27]
荥经:奋力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
四川日报· 2025-05-25 22:17
生态资源与产业布局 - 雅安市荥经县林地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3%,居全省第一[7] - 围绕打造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样板区目标,入选第二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7] -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分布31只大熊猫,其中野生28只、野化放归3只[8] - 采用"NPL"园地共建模式,结合森林康养、乡村振兴、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8] - 2025年规划"一环五区"布局,构建百里熊猫绿道[9] 冷水鱼产业发展 - 荥经县五宪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商鲟龙科技,总投资5亿元[10] - 2024年9月产出首罐本土鱼子酱,养殖区可实现蓄水养鱼2000余吨,年产鱼子酱10余吨[10] - 规划"一带五线"产业布局,打造天府冷水鱼产业集群核心区[11] - 未来规划建设鲟游湾项目,预计综合产值超100亿元[11] 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开发 - 采用"337工作法"推动林权改革,实施七大行动转化生态价值[12] - 编制《森林粮库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和《森林四库总体规划》[13] - 四川川雅老坛食品公司方竹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2024年产值4000多万元[13] - 黄柏成林面积16.8万亩,其中10万亩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14] - 2024年森林经营面积60万亩,林业综合产值13.9亿元[15] 产业融合模式 - 企业引领+基地建设+农户模式连接产销两端,带动农民增收[13][14] - 方竹与黄柏混交立体种植,实现生态空间高效利用[14] - 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外林地盘活行动,引导农民参与资源管护[14]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海南日报· 2025-05-25 01:44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琼中县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3.52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保有量居全省首位[1] - 形成林下种植、养殖、景观利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1] - 罗担村打造万亩林下益智种植集群,累计增收640.5万元[1] 特色产业发展 - 罗担村通过引种野生益智,种植户年增收达7-8万元[2] - 水朗下村发展黎药产业,种植30种黎药并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村[3] - 黎母山镇粽叶种植规模超5300亩,年销售额上千万元,合作社农户从24户扩展至390户[5] 产业模式创新 - 采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推动粽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5] - 黎母山镇通过培训、订单整合解决种植技术不足和市场对接问题[5] - 琼中实现菌菇、人参果、凤梨种植及五脚猪、地龙等养殖产业多元化发展[6] 文旅融合探索 - 黎母山镇合究村通过"山海共建"项目开发黎族风情游,日接待游客超100人次[7] - 推行"森林康养+"模式,整合雨林资源和文化要素发展全域旅游[7] - 开通环热带雨林旅游公路观光巴士,结合骑行嘉年华等活动激活县域经济[8] 未来发展规划 - 延伸产业链,强化文体康旅融合,打造"雨林穿越"等赛事品牌[8] - 谋划黎苗医药推广活动,创建百花岭气候康养基地[8] - 发展林下农事体验、农家乐、研学基地等休闲农业新业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