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夜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 服务“不打烊” 护航“夜经济”
中国能源网· 2025-08-29 09:13
核心观点 -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通过夜间特巡、设备升级和应急响应等措施保障夜市经济用电安全 夜间用电负荷同比增长35% [1][3][5] 用电需求增长 - 隰县小西天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带动周边夜市经济升温 [1] - 夜间用电负荷较去年同期增加35% [1] - 新增西城区4号台区以满足商户用电需求 [3] 供电保障措施 - 利用夜间负荷高峰时段对重要场所进行巡视 重点检测线路接头、刀闸、变压器运行温度 [1][3] - 加强配电箱/柜巡查 防止雨水和小动物引发故障 [3] - 优化线路布局并统一规范商户线缆 提高线路耐用性 [3] - 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快速响应突发故障 [5] 服务优化 - 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 提供个性化供电服务 [5] - 持续关注夜市经济需求 增加设备巡视频次 [5] - 为地方夜经济繁荣注入"电动力" [5]
潇湘夜未央——湖南“夜经济”点燃暑期消费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8-28 11:50
当夕阳西下,热浪渐退,湖南的夜晚开始苏醒,街头巷尾重新聚拢人气,人声鼎沸处,尽显夜间消费的蓬勃活力。 夜幕降临,湘西永顺芙蓉镇的灯光依次亮起,瀑布在光影装饰下宛如银练,土家吊脚楼群在夜幕中勾勒出错落的天际线。街巷里,游客摩肩接 踵,不少人身着民族服饰拍照留念,银饰叮当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在瞿章勋经营的永顺莓茶非遗工坊里,晚上九点到十点总是围满了人,游客们好奇地观看炒茶师傅现场演示传统制茶工艺,空气中弥漫着茶叶 的清香。"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愿意慢下来体验。"瞿章勋告诉记者。 长沙望城的铜官窑国风乐园则以"超级夜场"模式成功吸引大量客流。"我们今年暑期首次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点,夜场票入园时间提前至下午4 点,并推出了多档王牌夜游项目。"铜官窑国风乐园首席品牌官潘杏琼介绍,效果立竿见影——今年暑期入园人数同比增加45%,夜场票入园 人数更同比增加56%。 这条地处资江河畔的历史街区,至今留存有弄堂、阁楼等历史建筑200余处。"今年暑期,我们聚焦街区历史特色推出'夜游文化市集''活力山城 直播'等活动,引入酒吧、茶馆、乐队演出等新业态,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街区运营单位、新化县安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从“夜游动物园”到“夜市烟火气”:“夜经济”拉动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28 09:05
央视网消息:这个暑期,能避开白天炎炎烈日的景区夜游备受游客青睐。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景区夜游"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 近230%。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夜间出游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0%。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除了常见的灯光造景、非遗演绎 等夜游元素,这里的夜游还靠什么来吸引游客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在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占地500亩的野生活动区栖息着130多匹狼。晚上九点,狼群正是活跃,参加夜宿研学游的小朋友们已经抵达指定 地点。 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今年暑期开启夜游项目以来,带动游客数量增加3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增加超100万元。 甘肃敦煌:景区骆驼开启"朝五晚九"模式 暑期甘肃敦煌旅游异常火爆,每天有上千峰骆驼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游客,为此景区内的骆驼也开启了"朝五晚九"的忙碌工作模式。 今年,景区通过专业骆驼安全驯化、规划专用骑行路线等措施,将传统驼运升级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项目,并与研学、旅拍等融合。 每天清晨五点,骆驼们在"家中"享用完苜蓿和玉米秆子组成的早餐后,便准时出发"上岗"。在即将出发的驼队中,一只"领头驼"格外引人 注目。它梳着精致的发型,头戴时尚优雅的帽子,仿佛在宣 ...
“苏超”赛季,如东“鲜”声夺人——消费场景不断上新,“情绪价值”拉满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16
文旅产品创新 - 推出"上海一家游南通——游在南通·鲜在如东"一日游主题线路 以品海鲜、泡温泉、逛古镇为核心体验[3][10] - 计划推出两日游、三日游及深度旅游线路 配合开渔季吸引更多游客[12] - 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场景路线玩法 实现从打卡式游览向深度体验式转型[3] 客源市场表现 - 上海家庭团每周客流量稳定在400-500人 首发团单团达72人[8][5] - 一日游线路主要针对上海旅行团 游客可品尝刚上岸新鲜渔获并体验温泉疗愈[10] - 旅行社积极宣传线路 努力将更多上海游客带到如东[8] 节庆活动成效 - 燕京啤酒大篷车活动连续7天 累计吸引超1万人次入场 单场最高峰达1000余人[15] - 啤酒嘉年华及大篷车两场活动累计吸引超13万人次 销售啤酒22万余元及美食130余万元[17] - 活动带动周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0% 形成啤酒大篷加主题市集的立体消费场景[17] 赛事经济带动 - 苏超赛事每期平均吸引客流量超万人次 酒店观赛点单场接待360余人[24][18] - 设置4处常态化第二现场点位及多个动态点位 构建赛事加文旅的县域消费生态[24] - 采用16*67米超大主屏打造270度超广视角观赛体验 酒店300座位供不应求[18][20] 消费场景升级 - 打造元宇宙飞船燕京大篷车等新型消费场景 提供逛玩饮购一站式闭环体验[12][15] - 酒店创新采用岛屿式布局 搭配50组落地空飘气球提升观赛氛围感[17] - 将烟火场景与娱乐休闲融合 激发城市夜经济活力[17]
江南“烟火”正当时——解码浙江湖州夜市经济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28 03:01
夜市经济运营 - 九州夜市摊位数量从2022年几十个增长至约200个[5] - 周末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5] - 夜市区分轻餐区和重餐区并安装油烟净化器实现低碳化运营[5] 特色产品与经营模式 - 牛肉摊主选用55元/斤当地新鲜牛肉现切现串 主打品质新鲜[1] - 酸奶摊位采用家庭手工制作当天销售模式 强调健康属性与地域特色[3] - 商户计划将手工酸奶打造为安吉旅游美食名片[3] 文旅项目升级 - 奇幻嘉乐比景区引进非遗打铁花表演、户外实景演艺及百变NPC互动活动[7] - 太湖龙之梦乐园通过夜间烟花秀、古镇演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7] - 暑期消费高峰贡献乐园近40%营收[7] 游客体验反馈 - 游客认可夜市食品口感与多样性 给予积极评价[5] - 夜间景观与文化氛围成为吸引家庭游客的关键因素[8] - 特色表演、小吃及文创产品构成消费主要组成部分[8]
苏州工业园区:“邻”聚烟火气 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48
活动概况 - 2025邻里中心美食节于8月15日启动 覆盖师惠、东沙湖、方洲和兆佳巷四大邻里中心 通过轮番举办活动提振园区夜经济[1] - 活动包含江苏十三城标志美食(如连云港豆丹、泰州蟹黄汤包、无锡三凤桥排骨)及互动游戏、音乐快闪等沉浸式体验 满足居民多场景夜间需求[1] - 推出"10元团20元代金券"惠民活动 超万张纸质券可跨摊位叠加使用 同步开展小红书探店打卡及金枪鱼开鱼秀、烤全羊宴等特色项目 单日吸引超千人参与[6] 战略转型 - 邻里中心从传统便民服务平台转向融合消费、社交、公共活动的城市生活单元 通过主题化活动打造居民"第二客厅"[4][5] - 公司积极探索"苏超联赛+消费市集+夜游经济"场景融合模式 美食节作为江苏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点实践 成为苏州稳增长促消费重要抓手[6] - 通过数字平台(邻里生活小程序)和社交运营(小红书话题热度持续走高)提升社区消费灵活性与参与度 强化"15分钟生活圈"功能定位[7][9] 运营成效 - 美食节自1998年起连续举办28届 已成为园区居民夏季传统节日 有效增强末端供给能力与消费场景多元化[5][4] - 互动项目(如披萨十米拉丝、无表情吃芥末挑战)每晚吸引上千名市民参与 线下人气持续积聚 社交平台探店笔记广受好评[9] - 活动推动邻里中心向内容型平台进阶 通过节点型运营检验运营力、内容力与协同力 构建高黏性消费场景[7]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当秦简遇见电音:云梦文旅激活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8-26 18:53
文旅项目投资与升级 - 云梦博物馆自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进行提档升级 引入AR魔墙、沉浸式展厅和秦简书写台等设施 [3] - 祥云湾项目由云梦籍企业家欧阳祥山投资43亿元 历时五年建成 包含257栋古建筑 汇集徽派、京派和楚风等九大风格 [3] 游客量与消费表现 - 祥云湾今年1-7月游客量突破240万人次 夜间消费占比高达72% [3] - 云梦县前七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 [5] - 博物馆文创产品今年前7个月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研学团队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 [3] 业态创新与体验升级 - 祥云湾通过楚剧、皮影、非遗巡游、汉服体验、电音派对和剧本杀等创新业态激活古建筑 [1][3] - 博物馆通过AR魔镜等互动设施让游客与历史人物对话 实现文物沉浸式体验 [2][3] - 文化消费从看展延伸到文创购买 带动周边餐饮和住宿消费增长四成 [3] 就业与经济效益 - 祥云湾项目吸纳就业1800余人 其中75%为本地居民 节庆期间创造500多个临时岗位 [5] - 文旅繁荣带来就业回流 本地居民通过汉服店等业态实现月收入增加3000元 [5] - 小吃铺等商户在节庆期间单日销量达4000多碗米酒 收入远超县城摆摊时期 [4] 文化融合与品牌建设 - 以"云梦有喜"为主题的文创玩偶、香包和帆布包形成品牌效应 [3] - 历史建筑如乾隆御赐聚贤堂和尼泊尔紫檀官厅被迁建复原 增强文化吸引力 [3] - 文旅融合实现文化从"展柜"到"大街"的转化 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 [6][7]
光影为媒 点亮上海繁荣信心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下月起举办 力争带动消费超42亿元
解放日报· 2025-08-26 01:47
活动概况 -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将于9月19日至10月18日举办 主题为"点亮上海 Light Up Shanghai" 采取"一主多点、市区轮动"模式 设置1个主会场和16个分会场 [1] - 活动旨在通过光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展示城市活力 弘扬城市文化 彰显城市精神 增强商业繁荣信心 [1] - 预计吸引1750万人次参与 带动消费超过42亿元 [1] 活动亮点 - 开幕式将呈现建筑投影秀和无人机灯光秀 再现1882年"第一盏灯"点亮情景 [2][4] - 推出6项全民共享主题活动包括光影秀系列活动 光汇滨江秀带活动 点亮地标建筑活动等 [4] - 推出"全景光影地图2.0版" 推荐100处以上夜景打卡点和30条以上City Walk夜游路线 [4] 区域特色 - 徐汇区分会场升级油罐艺术中心和西岸梦中心砼仓光影设施 西岸梦中心船坞策划水幕投影与激光技术演出 [3] - 黄浦区分会场完成外滩水景瀑布及景观照明维修提升工程 水流更均匀 瀑布展开面更大 灯光表现更细腻 [3] - 闵行区分会场以七宝老街钟楼为核心策划3分钟光影秀 青浦区分会场用五色"萤火虫"光影装置展现崧泽村6000多年历史 [4] 经济效益 - 首届光影节吸引1620多万人次游客 带动相关消费超过38亿元 [5] - 首届活动覆盖的20处商业中心客流量达2697.98万人次 同比增长12.7% 消费额45.79亿元 其中八成商业中心实现消费额增长 [5] - 本届活动将创新"光影+"多元化消费场景 助力首发经济 品牌经济 夜间经济等发展 [5] 商业合作 - 联合20个以上市级商圈和10个以上区级商圈推出"光影市集"和"光影快闪店" [6] - 与lululemon 欧莱雅等品牌及拼多多 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 推出50个以上品牌促销活动 [6] - 开发"体验券+"产品 入境口岸向旅客发放"上海惊喜盲盒"含各类体验券和消费券 [6] 文旅融合 - 久事集团 携程集团 上港集团推出"追光寻影 体验上海"旅游线路及"光影节+游轮"等组合产品 [6] - 东方明珠等50个以上旅游景区举办光影艺术活动 推出"光影+二次元"消费场景 [6] - 征集全球艺术家创意建设长期光影艺术装置 覆盖徐汇滨江 陆家嘴等区域 成为夜经济新引擎 [6]
赴场秋日之约 老地方 新玩法
河南日报· 2025-08-25 23:31
行业转型趋势 - 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创园区、时尚街区和考古小镇等新业态 重塑城市空间价值 [1][2] - 采用"夜经济+日咖夜酒"全时运营模式 白天为文艺创作空间 夜间转为Livehouse和市集活动场所 [2] - 设计理念强调古今融合 不仿古 保留历史元素的同时植入现代商业形态 [2] 项目运营数据 - 郑州磨街文创园占地20亩 前身为三磨研究所 现改造为艺术与生活融合的文化空间 [2] - 洛阳魏坡街区在咖啡节期间客流量较日常提升300% 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突破90% [3] - 隋唐宫城区夜经济集聚区夜间文旅营业商户及消费占比超90% 形成全时段消费闭环 [6] 文化创新表现 - 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由60年代拖拉机厂改造 设置考古科学体验馆和数字IP虚拟导游 [4] - 焦作平东里收藏1953年至今的生产报表、职工日记等3000多件工业实物档案 [4] - 利用裸眼3D和元宇宙技术实现商代市井沉浸体验 通过互动装置再现殷商铸造工艺 [4] 夜间经济成效 - 洛阳魏坡非遗市集每月吸引数万名市民 平顶山1957创意园文创市集持续吸引游客流量 [6] - 防空洞改造为博物馆 设置历史照片长廊与沉浸式剧场区 保留地下防空设施特色 [4] - 保留工业遗迹元素如巨型齿轮雕塑 同时开展露天电影等夜间文化活动 [6]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文旅市场热闹非凡 暑期消费乘“热”而上
人民网· 2025-08-25 06:17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各地加大文旅消费供给并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持续增长[1] - 差异化多样性旅游方式催生多元文旅+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并激发市场活力[1] - 夜经济主题活动增强游客吸引力并延长游玩时间带动周边行业发展[1] 具体案例表现 - 郑州中牟电影小镇日均客流超万人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30%[1] - 武汉江夏区水幕演出吸引众多游人周边夜市摊位夜间收入达2000多元[1] - 高温天气推动避暑清凉游需求增加如浙江天屿景区提供自动扶梯水雾和滑道流水[2] - 安徽淮南冰帘洞天景区提供冰雪项目满足纳凉需求[2] 新业态发展 - 体育赛事带动旅游消费如江西赣超前五轮累计吸引现场观众38.57万人并带动周边景区消费[3] - 哈尔滨荧光夜跑活动每场平均吸引上千人参加促进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 - VR和混合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如广州VR项目复原历史场景和宁波女娲补天项目[3] 政策与产业影响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并支持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2] - 旅游新业态催生多元就业方式并优化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致富渠道[2] - 行业需拓展银发旅游和企业团建旅游以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