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

搜索文档
消费品以旧换新再加码,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6:47
消费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完成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 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并计划于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全年总计3000亿元资金将全部下达完毕 [1] - 资金使用将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责任和细化使用计划 确保有序均衡用到年底 同时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严防先涨后补和骗补套补等风险 [3] 消费数据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其中二季度贡献率为52.3% 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1] 消费亮点领域 - 重点商品消费显著升温 以旧换新已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7万亿元 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24.1%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0.3% [2] - 服务消费持续走旺 影视IP《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人形机器人出圈 假日经济带动研学旅游和国潮服饰消费升温 [2] 未来政策方向 - 着力增强消费能力 通过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促进居民收入提升 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服务消费及养老医疗托育生活服务业 推动地方有序减少消费限制 [3] - 持续优化消费供给 培育国货潮品 发展人工智能+消费 创新应用场景 完善充电桩和商贸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 [3]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快讯· 2025-08-01 04:13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 其中二季度贡献率为52 3% 较一季度提高0 6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4 4个百分点 [1] - 重点商品消费升温 以旧换新已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 7万亿元 [1] - 服务消费持续走旺 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人形机器人强势出圈 "假日经济"带火研学旅游、国潮服饰等 [1]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推动增强消费能力 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1] - 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 以及养老医疗托育等生活服务业 推动地方有序减少消费限制 [1] - 持续优化消费供给 积极培育国货"潮品"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 加力创新应用场景 [1] 基础设施完善 - 完善充电桩、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 进一步推动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1]
27%!今年上半年,南沙住宿餐饮业增速领跑广州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04:15
南沙区住宿餐饮业高速增长 - 1-6月南沙全区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27%,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居全市各区榜首 [2] - 消费市场活力主要来自首店经济、假日IP与夜经济的协同发展 [2] 首店经济重塑消费生态 - 南沙今年引入45个商业新品牌,通过"首店+"模式重构餐饮消费版图 [5] - 聚星花园试营业,面积超1万平方米,容纳1000多人同时用餐,整合西餐、日料、咖啡等多元业态 [3] - 政策支持首店经济,知名品牌落户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并对投资额按比例补贴 [5] - 首店成为文化IP孵化器,推动本土品牌(如锦粤臻品)与国际品牌融合疍家文化、邮轮经济等元素 [5] 假日经济爆发式增长 - "五一"黄金周六大核心商圈客流总量突破14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5%,酒店入住率达85%(同比提升30%) [6] - 特色IP活动如"榴莲嘉年华""咖啡文化周"带动消费,其中咖啡文化周联动40余个潮流品牌与音乐露营节 [8] - "微度假"概念落地,政企共建"咖啡+城市""文化+青年"等新消费场景 [8] 夜经济成为湾区样本 - 南沙星河COCO Park集装箱市集、创享湾夜市等形成250个常态化夜间摊位,打造"月光经济" [9] - 2025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吸引71万人次,配套消费券推动"夜宴南沙"场景 [9] - 斯诺克公开赛开幕式首夜带动环宇城客流激增62%,验证"赛事+消费"模式有效性 [9] 消费动能驱动区域升级 - 首店、假日、夜经济三力交汇,推动南沙向"滨海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区"转型 [8][11] - 消费业态升级加速大湾区"国际消费中心"雏形形成,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5][11]
浙江上半年新型消费动能加快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6:14
消费市场表现 - 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下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3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6%,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2% [1] - 6月份金饰品、银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1.2%、10.7% [1] 新型消费模式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增长,品质型消费增速加快 [1] - 网游、网剧、网文等文化"新三样"激发消费新增长点,例如《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观展突破20万人次,越剧《我的大观园》场场爆满 [2] 演艺与体育赛事 - 上半年浙江举办数十场大型演唱会,观众超150万人次,带动票房收入和综合消费 [2] - "浙BA"和"百县大战"预选赛推动"体育+消费"活动 [2] 绿色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5.7%,节能家电零售额增长79.5% [2] 假日经济 - "五一"和"端午"假期浙江全域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3%,带动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 [2]
政策红利激活消费潮:国资酒店抢滩假日经济新蓝海
犀牛财经· 2025-07-21 11:43
核心观点 - 假日经济成为消费新风口 休闲旅游餐饮需求井喷式释放 政策与消费双向奔赴推动行业增长 [1] - 酒店行业通过精准客户筛选 社区经济拓展 淡季创新营销 文化IP打造 垂直市场深耕及边际突围等策略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业绩增长 [1][4][5][8][9][12][13][14][15][18][19][20] 精准客户筛选策略 - 华天精选酒店国金店通过吸引意向客户 筛选高净值客户 留住短期客户三大核心策略提升经营效率 [1] - 采用纵深多场景折扣吸引预订 灵活调整客房断档周期 利用平台规则管控使退订单数下降63% [4] - 五一期间实现满房两日 其余天数上客率超90% 经营数据优于商圈竞争对手 [4] 社区经济拓展 - 世纪华天大酒店新增社区生活消费和假期宴请作为假日经济两大来源 撬动消费升级 [8] - 推出湘粤京三地经典早茶民生服务 实现酒店+社区流量闭环 [8] - 商旅伴手礼和大外卖业务将过境流量转化为长尾收益 [8] - 黄金周婚宴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 [8] 淡季创新营销 - 灰汤华天大酒店通过新媒体营销实现暑期营收同比增长20% [12] - 组建青春战队开展数字化营销 通过抖音等高互动平台强化好温泉华天泡品牌标签 [12] - 推出童话梦幻夜 戏水消暑等常变常新的活动实现从流量争夺到场景创造的质变 [12] 文化IP打造 - 三亚银泰阳光度假酒店以端午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为主题打造沉浸式场景服务 [14] - 活动包含节庆文化展示 传统美食 汉服体验 手工香包制作及亲子泡泡派对 [14] - 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外宾消费体验 同时实现创汇增收和文化出海双重目标 [14] 垂直市场深耕 - 芙蓉华天大酒店针对高考经济开展文韵助考行动 形成细分市场核心竞争力 [15][18] - 提供高考房 会议厅自习室 211/985专属套餐及锦绣助考团送考等全场景服务 [18] - 通过微信私域流量运营形成口碑 团队特色和互动生态 实现品牌排他性 [18] 边际突围策略 - 现代华天大酒店通过会务承接 协议客户深挖 空置资源转化实现业绩增长 [19][20] - 五一端午期间接待数十场评审会学术会培训班 营业收入超年度预算5.60% 同比增长34.49% [20] - 利润总额超年度预算55.75% 活跃协议客户同比增长30% [20]
枣庄市市中区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预计6%以上
齐鲁晚报网· 2025-07-17 14:23
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增长6.9% 居全市第1位 上半年GDP增速预计6%以上 [1][3]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7% [1][3] - 服务业实现营收30.77亿元 同比增长15.0% 参与GDP核算的10个行业营收达19.11亿元 同比增长33.4% [3] - 一季度三次产业之比为2.2:35.2:62.6 第一产业增速3.5% 第二产业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3] 行业发展 - 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9家 净增19家 实现"断层式"领先 新增企业个数和营收总量均居全市首位 [3] - 第三产业加速向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转型 [3] - 聚焦化工、建材、纺织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延链强链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4] - 推动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食品加工等承压行业提质增效 [4] - 繁荣批零住餐等消费支柱产业 打造特色商贸品牌 [4] 政策措施 - 开展2025枣庄消费提振年暨惠民消费券活动 组织12家企业参与零售、餐饮消费券活动 [4] -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宣贯执行《加力稳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4] - 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7.67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9.35亿元 中央预算内资金7260万元 省预算内资金900万元 [4] 重点项目 - 十电50万吨国家储煤基地项目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布局 全市唯一、全省仅10个的入选项目 [4] - 十电液化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山东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 填补大型独立储能电站领域空白 [4] - 鲁南超算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窗口指导 为枣庄市纳入全省三大算力枢纽节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4]
解析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旅游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 年五一旅游消费增长独特之处 - **数据再创历史新高**: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约 14.67 亿人次,日均 2.93 亿人次以上,同比增长 8%,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24.1%;5 月 1 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2311.9 万人次,动车发送旅客 1567.1 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保障 1089.6 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 2024 年增长 28.7%,单日最高峰 5 月 3 日达 229.7 万人次,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 173%,预计收入突破 1000 亿美元,恢复至 2019 年水平;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 3.14 亿人次,同比增长 6.4%,国内旅游出游总花费 1802.69 亿元,同比增长 8%;五一假期全国快递揽件超 48 亿件,创历史同期新高[3][4][5] - **免签加即买即退政策**:截至 2025 年 1 月,中国与 26 个国家全面互免签证,对 38 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 54 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到 240 小时,出入境口岸增加到 60 个;即买即退政策促进购物消费活跃[6] - **拼假休十一**:请四天年假加五一五天休假[6] - **票根经济**:源于上海,一票一策连接购物、旅游、餐饮等多种消费,在河北南宫、河南洛阳、云南玉溪等地活跃[7] - **电影、演唱会、博物馆活跃**:五一档电影消费破 7 亿;全国各地三四场音乐节落地,全国五千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超百场,观众超两百万人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二十亿元,平台演唱会音乐节专享景区门票产品订单同比上涨近一倍,预计带动消费六千万元;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六千万人次,创历史新高[7][8] - **出现众多新名词**:如中国油电、中国购、现役旅游、返乡旅游等,农工商文旅体建联动提供多样旅游产品[8] 县域游持续火热的影响 - **吸引城市人群消费**: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域,贫困地区脱贫后青山绿水适合旅游,吸引城市成年人到县域消费[10] - **县域市场有发展空间**:乡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多年增幅高于城市,2023 - 2024 年连续两年规模达六万亿以上,能满足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10] 旅游消费品的八大变化 - **购买习惯变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试用商品、上网比价后,多在网店下单快递到家,获取售后退换货服务[12] - **选择判断变化**:消费者从注重性价比向值价比过渡[12] - **特色旅游食品销售火爆**:消费者体验后愿消费满意的特色旅游食品[12] - **大众文创产品受欢迎**:过去礼品多用于公务或商务购买,现在大众消费的文创产品增多[13] - **文创产品销售增加**:结合旅游商品市场,文创产品既有文化又有新功能,走向生活化市场化[13] - **旅游形态和场景变化**: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旅游形态和场景增多[14] - **产品改进易被接受**:多数旅游商品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如米酒改变口感,易被大众接受且销售火爆[14] - **扩散性影响增强**:现代旅游交通和网络发达,消费者旅游地或结束后均可购买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扩散性对消费和经济影响增大[15] 自驾游发展趋势的影响 - **提出新要求**:全社会区域流动量达 14.67 亿人次,全国高速日均流量 6200 万辆次,自驾游占区域流动量超 90%,要求提高充电桩和服务区服务水平[17][18] - **有发展基础**:小轿车普及为自驾游出现奠定基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 98%覆盖充电设施 3.8 万台,方便自驾游出行和解决餐饮消费问题[18] 出入境游的意义及发展措施 - **出入境游现状**:韩国年轻人周末跨国游,泰国游客深度探索中国;高端酒店活跃,深圳高新酒店外宾占比 50%,苏州国际品牌酒店人均消费比国内游高 40%;2025 年五一入境游客 177.5 万,出境游客 189.7 万,差距为历史最小,入境旅客直接消费突破 1000 亿美元,支付宝显示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180%[20][21] - **对国内旅游市场国际化意义**:双向流动重构市场格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会客厅转型,以更开放姿态吸引外国游客消费,变相出口商品[22] - **未来政策调整完善方向**:刺激扩大免签政策效益,实施动态调整,强化上下联动政企合力;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联动宣传;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作用定向推广;加强优秀电影国际宣传;提升入境旅游产品吸引力;利用世界非遗资源宣传;提升外国游客满意度,探索全链条服务提升[22][23][24] 科技对旅游消费市场的助力及融合潜力 - **发展趋势**:以 AI 为主体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加旅游是长期趋势;2025 年中国智慧旅游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 14555 亿元,旅游行业与科技融合挖掘消费潜力空间大[27] - **具体助力方面**:赋能旅游产品创新,如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发智能设备;建立智能旅游管理系统,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赋能旅游体验场景,创造消费者喜闻乐见场景;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利用新媒体精准营销,开发智能化 APP 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与文化、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艺产品[28][29][30] 旅游市场精准定位和优化策略 - **产品供给**:各行各业联动发展,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设计专属产品,部分景区开发沉浸式场景,旅行社采用分项组合模式[32][33] - **营销策略**:数据驱动精准营销,从传统客源地营销转向兴趣圈层渗透;品牌化与场景营销,从卖景观向卖环境体验转型,结合国潮元素推出时尚产品;互动体验与用户联系提升,开展分享会、会员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发起 UGC 活动[34] 旅游消费市场繁荣对经济的作用 - **拉动内需**:五一假期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收入激增 20% - 35%,带动物流、户外装备等产业增长,县域旅游增速超一线城市 11%[37] - **带动户外装备热销**:露营、骑行等轻户外项目带动户外装备热销,唯品汇显示市域户外服饰销量环比增长 51%[38] - **增加就业机会**:企业业务量增长扩大用工需求,旅游景区、酒店、餐厅、商场等招聘临时工,物流企业增加人手[38] - **提升市场信心**:消费市场繁荣向企业和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表明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形势向好[38] - **推动产业升级**:文旅消费从观光转向体验,绿色消费带动产业向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39] -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旅游热度增速比高线城市高 11 个百分点,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资源流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39] 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 **多样化**:产品、服务、体验和场景更加多样化[40] - **规模化**:旅游规模增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提高[40] - **品质化**:从规模化扩张向品质化发展[40] - **数字化**:大量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化,增强文化附加值[40] - **市场化**:市场多元化,实现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1] - **国际化**:中国旅游业通过免签政策、结算便利化和优质服务,更加国际化[41] - **历史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加注重历史文化[41] - **绿色化**:向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41] - **IP 化**:通过 IP 传播现代旅游业[4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 13190 万人次,2025 年一季度入境游市场稳步增长,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总量突破 500 万人次,同比增加 23%;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医疗、购物等体验感兴趣,主要目的地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25] - 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减轻十一压力,满足春夏之交旅游需求,创造新产业、模式、业态和服务,促进消费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42][43]
上半年CPI解码武汉经济韧性 “活力经济”点燃发展新引擎
长江日报· 2025-07-14 00:22
武汉市消费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CPI同比上涨0.4%,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中部省会城市中居首位 [1] - 消费市场呈现"稳中带活、活中育新"特点,服务消费升级、工业品价格稳中有涨、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共同推动 [1] 消费市场升级 - 上半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呈"V"形曲线,1月上涨0.7%,2月回落至-0.5%,3月起逐步回升,4-6月连续三个月保持0.4%以上涨幅 [2] - "活力经济"业态如室内射箭、轮滑、攀岩等蓬勃发展,某攀岩馆工作日日均客流量200-400人次,节假日可达1000人次 [2]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0%,教育服务、文旅消费、生活服务等领域表现亮眼 [2] - 72种服务项目中23个价格上涨,景点门票、电影及演票、其他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4.2%和3.0% [3] - 沉浸式文旅体验、虚拟现实应用带动其他文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 [5] 工业品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带动销售额增长15%,智能冰箱、洗碗机等升级类产品受欢迎 [6]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通信工具价格上涨3.0%,文娱耐用消费品上涨2.7%,家用器具上涨0.2% [6] - 支持AI健身指导的智能手表5月涨价6.6%,但6·18销量持续增长 [6] - 国际金价高位运行带动武汉金饰品价格上涨38.1%,拉高总指数约0.16个百分点 [6] 市场供需与展望 - 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7%,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均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4% [7] - 预计下半年3C产品、家电产业保持活跃增长,沉浸式演出、夜间经济、国庆"假日经济"将带动服务消费扩容 [7] - 需优化供给结构,培育更多"爆款"消费场景 [7] - 将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鼓励商家创新服务供给以释放消费潜力 [8]
AI赋能假日经济,“人工智能+”成消费新热点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04
AI技术在假日经济中的应用 - AI技术正在重塑假日经济的表现方式,使其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 [1] - 智能购物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推荐,节省购物时间并提升体验 [1] - AI驱动的智能客服系统实现24小时咨询,高效处理订单、配送和售后服务 [3] AI对零售行业的提升 - 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帮助商家精准预测热销商品,提供定制化广告投放,提高转化率 [3] - 虚拟试衣技术让消费者在家体验服装,减少线下试衣麻烦 [7] - AI实时监控库存、预测销售趋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9] AI在旅游和餐饮行业的应用 - AI帮助规划旅行路线、推荐景点,提供实时翻译服务 [3] - 餐饮行业通过AI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就餐需求,优化菜单和库存管理 [3] - 智能家居设备成为假日消费新热点,如智能音响、空调和照明 [7] AI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年轻消费者更依赖智能设备购物,AI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投放广告 [7] - AI提供定制化旅行方案和美食菜单,实现极致个性化体验 [7] - 消费者从传统购物指南转向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提高购买欲望 [5] AI对行业运营管理的优化 - AI帮助商家应对假期高峰时段的运营压力,提升服务质量 [9] - 技术推动零售、旅游、餐饮等行业在经营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升级 [9] - AI使假日经济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9]
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3%
证券日报· 2025-06-29 16:42
物流行业整体表现 - 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5.3%,增速较前4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5月单月增长5.0%,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 [1] - 物流需求恢复态势趋稳,波动幅度环比收窄,为产业链供应链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1] 物流需求结构分析 - 工业品物流前5个月同比增长5.6%,5月单月增长5.5%,增速环比均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但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 - 装备制造物流贡献率超50%,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5月增速均超10%,电机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增速达10%-20% [2] - 民生消费物流加速恢复,前5个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5月单月增速达8.3%,环比提升2.1个百分点 [3] - 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驱动消费物流,前5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5月电商物流指数111.6点创年内新高 [3] 物流供给与效率 - 前5个月物流业总收入5.6万亿元,同比增长4.2%,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4] - 5月物流业景气指数50.6%连续三个月扩张,仓储指数50.5%连续7个月扩张,库存周转指数52.4%显示商品周转效率高 [4] - 运输结构优化: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国际航空货运增长26.3%,铁路货运周转时效提升1.0% [4] 未来发展趋势 - 装备制造和民生消费物流有望延续回升,但国际物流承压与局部价格战或持续 [5] - 物流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3个月超55%,铁水联运、低空经济等领域预期向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