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搜索文档
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3:4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成为核心战略 [1]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 将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 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 [2] -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严密逻辑体系 降碳从源头减少污染 减污提升生态系统 扩绿增加碳汇能力 绿色增长兼具目标与手段属性 [3]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全国PM2.5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降幅达36% 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4]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 较2012年提高28.8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4] -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国家 [4] 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 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35% [5] -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8.6% 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2%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国86% [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70%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和钢铁生产体系 [5] 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超30% 森林覆盖率超25%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6] -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设立三江源等5个国家公园 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 [6] - 建成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7] 产业绿色转型实践 - 首钢股份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 通过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智能监控 成为多家车企优质供应商 [10] - 长三角协同治理太浦河 拆除沿岸污染企业 腾退土地68亩 村集体收益增长200-300% [12] - 鄂尔多斯发展光伏治沙 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网 预计2030年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 [16]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超7万只 设立550亩藏羚羊救助中心实施野化训练 [13][14] - 通过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实施粪便检查 特制奶喂养 围栏清理等专业化救助流程 [13]
王浩在杭州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8-18 03:25
生态环保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1] - 泛龙竹海作为绿色发展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王浩考察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1] - 王浩指出要充分发挥太湖源镇生态资源,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1] 生态与经济共赢实践 - 青山湖水库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系统治理,从单一防洪功能转变为防洪与旅游休闲双属性,实现生态经济共赢[2] - 王浩考察环湖绿道时强调要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青山湖生态,指出"两山"理念超越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模式[2] - 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将"两山"理念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大方向,促进生态、经济、生活融合[2] 生态省建设部署 - 王浩强调要把生态省建设纳入"八八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场景,实施环境整治"811"行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3] - 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浙江现代化篇章奠定生态基础[3]
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10期)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 [5][6][7] 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全国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降幅达36%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国家 [7]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 较2012年提高28.8个百分点 [7] -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83.7%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7] 绿色转型进展 - 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35% [8] -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8.6% 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2% [8]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6% 超全球新增装机一半 [8] -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8]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70%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8] 生态建设成果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超30% 森林覆盖率超25% [9] -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建成5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9] - 设立三江源等5个国家公园 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 [9] 行业实践案例 钢铁行业 - 首钢迁安钢铁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 通过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智能监控 [12][13] - 应用高炉煤气净化与焦炉煤气深度脱硫技术 成为多家车企优质供应商 [13] 新能源产业 -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建设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建成并网 [17] - 预计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超1亿千瓦 形成"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生态模式 [17] 跨区域治理 - 长三角三省市联合治理太浦河 拆除污染企业腾退土地68亩 [14] - 建立跨省份河长协同机制 实现流域水质根本改善 [14] 生态保护 -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超7万只 建立550亩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15][16] - 实施系统化野化训练 促进珍稀物种种群恢复 [16]
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千湖归来 “中华水塔”焕新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08:44
生态文明建设 - "两山论"提出二十周年 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1] - 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每年为下游输送近千亿立方米优质水源 维系中国及亚洲水生态安全[3] - 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超4000米 星宿海区域由无数湖泊沼泽组成 在阳光下呈现星点光彩[4] 生态退化问题 - 20年前三江源曾出现严重沙化 湖泊大量消失 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一度断流[6][8] - 玛多县曾被称为"千湖之县" 湖泊数量从4000多个锐减至1800多个[12][14] - 黑土滩现象严重 草场退化 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影响整个源头生态系统[16][18][20] 生态治理措施 - 2005年启动生态治理攻坚战 实施沙化治理/退牧还草/消灭鼠害等措施[23] - 采用免耕机生态补植 草籽种植后植被盖度从不足20%提升至80%以上[25][37] - 设置招鹰灭鼠架防治鼠害 通过老鹰控制鼠兔数量[27] - 实施科学放牧管理 测算草场最高载畜量 超7万牧民易地搬迁[29][33] 治理成效 - 湖泊数量从1800个恢复至5849个 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分别扩大19/24.5平方公里[37] - 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超6%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37] - 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 增长近4倍[41] - 雪豹/藏狐/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显著恢复[43][44]
“两山”理念指引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网· 2025-08-17 04:41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1] - 2020年重访浙江安吉县余村时肯定绿色发展路线的正确性,强调要坚持走下去 [1] 环境质量改善 - 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 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 [1] - 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 [1] 土地治理成果 - 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 - 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1]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碳中和承诺 - 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历史性成就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显著标志 [2]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8月16日起开播
央广网· 2025-08-16 03:35
生态文明建设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于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出十集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 深入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等 [1] 节目播出安排 - 专题节目将于2025年8月16日起每晚9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2] - 节目将在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央视财经同步播出 [2]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8-15 23:10
核心理念提出与背景 -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高度评价关矿停厂为高明之举 [1] - 理念源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是对改革开放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的积极回应 [2] - 理念阐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等重要 破除生态与经济二元对立思维 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提供新路径 [2][6] 生态治理成效 - 北京PM_2.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 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 [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平均浓度较10年前累计下降56% 重污染天数减少92%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 [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4][5] 绿色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8亿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 风光合计装机16.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3万辆增长至2024年1316.8万辆 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2024年近10万亿元 [7] - 贵州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 采用"上方发电 下方种植"立体模式实现一地双收 [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成为工业原材料重要组成部分 约70%纸张 26%钢铁 26%有色金属 20%以上塑料来自再生材料 [7] - 约50%建筑材料来自固体废弃物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7] - 建成世界最大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初步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7] 国际影响与认可 - 中国科学家卢琦2024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 系中国人首次在该类别获奖 [9] - 中国多次获"地球卫士奖"包括塞罕坝林场 "千万工程" "蓝色循环"治理模式等 体现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9]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基金 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两山"理念 中国正携手联合国推进气候适应与绿色创新 [10] 区域实践案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 2021年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废弃矿坑变身露营地 水泥厂旧址建图书馆咖啡厅 [2]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 修复五缘湾生态 保护栗喉蜂虎等举措造就山海风光 [3] - 黑龙江伊春从依靠伐木转向生态旅游 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实现50%以上增长 [3]
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指出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0:18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该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新发展阶段特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指引 [1] - 理念推动中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1] 绿色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 - 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2] 制度与全球合作 - 健全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需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作用 [2] - 以务实举措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2] -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1] 政策执行与社会动员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 -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阐释,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2] - 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建美丽中国,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0:10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 - 政策强调以更大力度建设绿水青山,包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 - 绿色发展路径明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结构 [2] 产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加快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转型 [2] - 政策支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2] - 国家层面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落实改革任务和激励措施 [2]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通过绿水青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 [2] - 政策倡导携手国际各方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3] 社会参与与领导机制 - 强调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 [3] - 动员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氛围营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