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淮安大运河遗产保护展新姿
新华日报· 2025-08-22 23:26
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进展 - 淮安市启动125公里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 聚焦遗产保护与生态治理 着力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和百姓增收动力 [1] - 工程东起淮安船闸 经里运河 京杭运河至五河口 向南延伸至老子山镇龟山村 打造人文生态富民宜居四大画廊 [2] 生态治理与工业遗址改造 - 东港码头改造为体育公园 保留龙门吊作为历史符号 成为网红打卡点 码头功能转移至黄码港 [2] - 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区域整治 拆解2500条住家船和27条餐饮船 恢复水域生态 [3] - 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挖掘古堤文化 设置清代镇水铁牛和乾隆御碑 目标建成生态廊道和旅游热道 [6] 文旅融合与项目运营 - 板闸遗址公园2024年7月开放 推出沉浸式夜游剧场《板闸夜未央之霓裳惊梦》 结合投影沙盘和微缩模型等互动形式 [4] - 公园举办仲夏夜梦消费嘉年华 包含主题市集 音乐会等活动 今年以来吸引游客达87万人次 [4] - 清晏园 周桥大塘等遗址成为文旅地标 重新焕发文化遗产活力并带动周边商机 [5] 旅游业发展成效 - 蒋坝古镇国家甲级旅游民宿"云沧海"由7个乡村民居改造 保留老建筑结构并融入新中式元素 暑期周五周六客房全满 [7] - 百里画廊沿线河下古镇 蒋坝老街等8个景点进入淮安人气前十景区榜单 [8] - 里运河沿线改造老船厂及龙首湾驿站 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竣工 形成串珠成链的美景带 [8] 文化活动与品牌建设 - 举办蒋坝螺蛳美食季 马拉松 龙舟大赛及征文短视频摄影大赛 擦亮"运河之都"城市名片 [8] - 通过文旅活动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惠及民生 [8]
泉城论道,共启新程——2025 齐鲁时尚大会赋能产业价值跃升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09:23
大会背景与定位 - 2025齐鲁时尚大会于8月22日在济南铂尔国际酒店开幕 主题为"'济'遇未来 '城'就时尚" 由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和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政府主办 是2025济南时装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大会旨在推动济南城市形象升级、产业转型和文化输出 助力济南迈向国际时尚之都 [1]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山东是万亿级纺织强省 产业基础雄厚 政府通过"链长制"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3] - 2025年上半年山东纺织业和服装业增加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 泺口服装城实现从批发市场向全产业链平台跃升 培育300余个齐鲁文化特色品牌 [2] 文化赋能与IP打造 - 济南深挖泉水文化 打造"一年四季泉在泉城"IP及"泉锦鲤"动漫形象 推动文化与时尚深度融合 [2] - 城市IP时尚化需"守正创新" 将趵突泉、李清照等历史符号转化为设计语言 并通过沉浸式体验、跨界联名贴近大众 [4] - IP是城市竞争新维度 济南需联动美妆、宠物等产业跨界融合 借力新媒体和大数据持续输出 [4][5] 产业创新与实践案例 - 服饰成为文旅融合新支点 催生服饰租赁、智能穿戴等新业态 未来需聚焦环保与智能创新 [5] - 杭州9意法通过百余家单位协同构建生态圈 迪尚集团以产教融合解决人才短板并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洛口服装城着力功能升级打破信息壁垒 [6] - 时尚产业本质是"文化为魂、技术为器"的生活方式创新 需强化审美人才培养、IP保护及产学研协同 [6] 战略方向与未来规划 - 济南提出三方向发力:深挖泉城文化融合传统与时尚、打造特色品牌拥抱产业创新、共筑时尚发展高地 [2] - 山东工艺美院强化人才培养 迪尚深耕工装时尚与产教融合 杭州义坊推进产学研协同 洛口服装城打造跨代际品牌 [6] - 大会为产业升级、城市文旅和商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助力济南打造全国时尚新高地 [2][3]
东百集团(600693) - 东百集团2025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22 08:01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总收入91881.81万元,同比减0.21%,总成本39352.13万元,同比减0.68%,毛利率57.17%,增0.20个百分点[3] - 商业零售业务收入79052.15万元,较上期降2.63%,成本35996.64万元,毛利率54.46%,减0.70个百分点[3] - 仓储物流业务收入8348.07万元,较上期增29.52%,成本684.35万元,毛利率91.80%,增1.16个百分点[3] - 酒店餐饮业务收入4044.53万元,较上期增7.29%,成本2651.85万元,毛利率34.43%,增1.48个百分点[3] - 商业地产业务收入437.06万元,较上期降35.11%,成本19.29万元,毛利率95.59%,增8.02个百分点[3] 用户数据 - 上半年东百商业新引进品牌201个,首店品牌67个,整体客流量超7100万人次,同比增1.92%[4] 区域业绩 - 华东地区收入54842.82万元,较上期降5.87%;西北地区收入31544.82万元,增4.44%;华北地区收入2840.58万元,增61.50%;其他地区收入2653.59万元,增43.36%[6] 业态业绩 - 百货商场营业收入37638.24万元,较上年减9.61%,毛利率48.65%,减0.62个百分点;购物中心营业收入41413.91万元,增4.71%,毛利率59.75%,减1.61个百分点[10] 签约与出租情况 - 报告期兰州国际商贸中心签约面积7.21平方米,签约金额19万元;福安东百广场签约面积359.04平方米,签约金额56.92万元[15] - 截止报告期末,兰州国际商贸中心累计出租面积146251.50平方米,福安东百广场累计出租面积57279.53平方米,福清东百利桥累计出租面积74280.95平方米[15]
构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争创世界美食之都 乐山:再造两张世界级名片
四川日报· 2025-08-22 07:29
文旅资源与吸引力 - 乐山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3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 3个度假区 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15处文物保护单位[2] - 除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外 还拥有黑竹沟 金口大峡谷 大瓦山等生态旅游资源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空间巨大[2] - 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6289万人次 同比增长22% 旅游花费805亿元 同比增长17%[2] 国际游客拓展与友好关系 - 前7月接待入境游客19.31万人次 同比增长34.92%[4] - 上半年与5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和景区新缔结友好关系 目前已建立37个友好关系包括正式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3][4] - 借力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重要客源地向澳大利亚 韩国 越南等国家拓展[4] 美食文化与产业链建设 - 打造34条省市重点美食街区包括张公桥和上中顺[3] - 培育美食非遗和老字号 开发美食文创产品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美食产业链和供应链[5] - 以争创世界美食之都为目标 提升乐山味道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5] 城市形象与国际营销 - 推出全新城市形象LOGO 已随团推广至日本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5] - 9月将带峨眉武术表演团到马来西亚以讲故事方式传播乐山魅力[5] - 打造数字大佛和数字峨眉山等数字文旅项目 包括球幕影院和多维体验空间装置[5] 国际化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 - 开展全域交警外语培训 超千名交警接受旅游英语和韩语等培训 内容涵盖交通指引和应急救助[6] - 支持引进国际性和全国性体育赛事 视规模和影响力给予50万元至200万元奖补[6] - 去年以来举行赛事活动超250项5000余场次 其中省级以上重大赛事44项 带动赛事综合消费超10亿元[6] 发展目标与规划 - 通过三年攻坚 力争到2027年实现入境游客50万人次以上[7] - 实现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50家以上[7] - 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7]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03: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22 00:32
调研行程与重点考察 - 8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1] - 考察凤县革命纪念馆和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强调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及文旅融合 [1] - 走访凤县国安寺村林麝养殖基地和太白县绿蕾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关注种养技术及市场拓展 [1] - 调研太白县白云村美丽庭院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1] - 察看翠矶山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 强调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乡村振兴工作部署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1] - 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 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1] - 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1] - 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 - 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问题整改与作风建设 - 抓好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常态长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 - 以优良作风和昂扬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暑期经济多元业态观察: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8-21 09:58
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 - 陕西太白县依托93.36%森林覆盖率与19摄氏度夏季均温 通过避暑经济激活民宿产业实现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3][4] - 浙江慈湖通过仲夏慈湖夜主题活动形成演艺引流、场景留客、消费变现的良性循环 释放夜间经济新活力 [14][15] 传统文化与跨境消费创新 - 浙江濮院时尚古镇举办折纸艺术营 吸引29位国际折纸大师与约400名爱好者参与 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6][7] -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 以旅游+购物模式吸引外籍游客 免签政策扩大促进外商暑期采购需求增长 [9][10][12] 暑期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文旅市场通过非遗创新、跨境消费、夜经济与生态变现等多维度实践 实现特色化深度融合与创新供给 [16] - 各地通过业态创新与资源挖掘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2]
新华视点丨暑期经济多元业态观察: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
新华网· 2025-08-21 08:0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陕西太白县依托93.36%森林覆盖率与19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 通过发展避暑经济激活民宿产业 实现凉资源向热产业转化 [2][4] - 浙江慈湖通过"仲夏慈湖夜"主题活动形成演艺引流、场景留客、消费变现的良性循环 有效释放夜间经济新活力 [10] 传统文化创新 - 浙江濮院时尚古镇举办国际折纸艺术营 汇聚8个国家地区29位折纸大师 吸引约400名折纸爱好者参与 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5] 跨境消费热潮 -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 凭借免签政策与入境便利度提升 吸引大量外商暑期入境采购 形成旅游+购物跨境消费模式 [7][8] 暑期消费提质升级 - 各地通过创新业态与深挖资源推动暑期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1] - 文旅市场通过特色定位、深度融合与创新供给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12]
从三星堆到龙门之巅 四川德阳文旅融合构建“安逸游”国际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50
文旅发展战略 - 德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1] - 依托三星堆文化打造"一核三区"格局 包括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文化科技融合集聚区 [3] - 加快塑造龙门山脉 龙泉山脉等自然资源的"安逸游德阳"品牌 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 [3] 具体项目规划 - 着力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世界一流博物馆和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3] - 打造演艺大秀 主题巡游 特色商业 沉浸体验 数字文创等应用场景 [3] - 构建"1小时亲水下乡 2小时亲林运动 3小时亲雪度假"避暑休闲目的地 包括天府冰雪小镇 云溪谷漂流 文博半山等项目 [3] 产业融合布局 - 建设"国之重器"科普基地和智造体验园区 构建工业旅游链 含金鑫工业文化博物馆和剑南春天益老号 [5] - 提质升级77个文旅名村(如红豆村 南山村) 构建"一村一主题 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 [5] 国际化发展举措 - 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 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7] - 规划建设"德阳之窗" 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地标和文化地标 [7] - 链接国际友城资源 借力国家驻外机构 文旅及商务海外机构提升国际影响力 [7]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平潭国际旅游岛感受“青春时尚”风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5:57
旅游市场年轻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平潭接待国内游客538.80万人次 其中18-45岁游客达498.61万人次 占比超过92% [1] - 游客年轻化趋势推动旅游产品围绕"国际风范 青春时尚"主题持续创新 [1] 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 - 22号国际游艇码头已建成49个泊位 提供帆船 游艇 造浪艇等多样化海上体验项目 [2] - 平潭和风游艇有限公司现有三艘游艇运营 旺季船位供不应求 另有三艘即将投入运营并计划新增新能源游艇和超级游艇 [4] - 致力于打造"海上休闲运动超市"并构建涵盖制造 文旅消费 配套服务的游艇产业链 [4] 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开发 -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2024年12月开放 展示史前文化及南岛语族艺术品 文创产品受青年消费者青睐 [5] - 文创产品复刻文物纹饰器型 如东花丘遗址文物复刻水杯 推动旅游文化发展 [7] 景区改造与体验升级 - 68海里景区改造注重游客体验 开发旅拍 特色文创售卖等新业态 台湾商品体验店2025年开业 [7] - 景区包含"同心窗""望归石"等网红打卡点 台湾食品如凤梨酥 太阳饼广受欢迎 [8] 旅游经济规模增长 - 2024年平潭接待游客1078.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20.28亿元 人均花费1115元 分别为2015年的4.6倍 18.2倍和3.9倍 [8] - 网红主播自发直播推广平潭旅游 形成链式传播效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