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从三星堆到龙门之巅 四川德阳文旅融合构建“安逸游”国际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50
文旅发展战略 - 德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1] - 依托三星堆文化打造"一核三区"格局 包括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文化科技融合集聚区 [3] - 加快塑造龙门山脉 龙泉山脉等自然资源的"安逸游德阳"品牌 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 [3] 具体项目规划 - 着力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世界一流博物馆和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3] - 打造演艺大秀 主题巡游 特色商业 沉浸体验 数字文创等应用场景 [3] - 构建"1小时亲水下乡 2小时亲林运动 3小时亲雪度假"避暑休闲目的地 包括天府冰雪小镇 云溪谷漂流 文博半山等项目 [3] 产业融合布局 - 建设"国之重器"科普基地和智造体验园区 构建工业旅游链 含金鑫工业文化博物馆和剑南春天益老号 [5] - 提质升级77个文旅名村(如红豆村 南山村) 构建"一村一主题 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 [5] 国际化发展举措 - 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 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7] - 规划建设"德阳之窗" 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地标和文化地标 [7] - 链接国际友城资源 借力国家驻外机构 文旅及商务海外机构提升国际影响力 [7]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平潭国际旅游岛感受“青春时尚”风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5:57
旅游市场年轻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平潭接待国内游客538.80万人次 其中18-45岁游客达498.61万人次 占比超过92% [1] - 游客年轻化趋势推动旅游产品围绕"国际风范 青春时尚"主题持续创新 [1] 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 - 22号国际游艇码头已建成49个泊位 提供帆船 游艇 造浪艇等多样化海上体验项目 [2] - 平潭和风游艇有限公司现有三艘游艇运营 旺季船位供不应求 另有三艘即将投入运营并计划新增新能源游艇和超级游艇 [4] - 致力于打造"海上休闲运动超市"并构建涵盖制造 文旅消费 配套服务的游艇产业链 [4] 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开发 -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2024年12月开放 展示史前文化及南岛语族艺术品 文创产品受青年消费者青睐 [5] - 文创产品复刻文物纹饰器型 如东花丘遗址文物复刻水杯 推动旅游文化发展 [7] 景区改造与体验升级 - 68海里景区改造注重游客体验 开发旅拍 特色文创售卖等新业态 台湾商品体验店2025年开业 [7] - 景区包含"同心窗""望归石"等网红打卡点 台湾食品如凤梨酥 太阳饼广受欢迎 [8] 旅游经济规模增长 - 2024年平潭接待游客1078.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20.28亿元 人均花费1115元 分别为2015年的4.6倍 18.2倍和3.9倍 [8] - 网红主播自发直播推广平潭旅游 形成链式传播效应 [8]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多举措焕发村落新活力
江南时报· 2025-08-21 05:32
保护体系与法治建设 - 率先构建地方特色保护体系 颁布全国首部省级政府规章《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2] - 通过法定程序认定八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2] - 累计公布62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81组传统建筑组群 79个村入选国家级名录[2] 资源投入与政策支持 - 下达1.92亿元省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联合金融机构提供307亿元"苏乡贷"资金支持[3] - 对省级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并发布专属徽志 强化保护力度[2] - 支持12个县(市、区)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 其中3个入选国家级示范县[2] 活化利用与产业融合 - 推动传统村落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结合 624个传统村落中236个创成特色田园乡村(占比超1/3)[3] - 发展乡村旅游等适宜产业 2025年春节及五一期间举办2800余场文化活动[5] - 吸引游客1214万人次 带动乡村旅游收入达7.15亿元[5] 区域联动与示范建设 - 苏州吴中 宜兴 昆山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3] - 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示范工作 分三批支持12个资源丰富县(市、区)[3] - 形成"单点保护到区域联动 分散发展到集中连片"新态势[3] 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 制作《寻梦乡愁·江苏传统村落图鉴》专题片 22个村落建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4] - 推出30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 覆盖所有设区市及环太湖 大运河沿线[5] - 宜兴祝陵村入选2024年国家级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建设100个保护发展提升项目 探索跨县域保护新模式[7] - 推动村史村志编写 培育文旅新业态 制作非遗地图与宣传片[7] - 引导专业人才下乡 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 统筹财政与社会资本[7]
全国党媒聚焦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内蒙古日报· 2025-08-21 04:09
乳业科技创新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整合牧草种植至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的创新研发平台 取得10多项突破性成果 [2] - 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并降低进口成本 [2]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备全球最快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 灌装速度达每秒11包 并集成库卡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 [3] - 健康谷已吸引14个国家级项目和400多家产业链企业进驻 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3] 文化旅游发展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作为黄河"几字弯"最大古代城市遗址 拥有长达2000余年城镇建置历史 于6月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4] - 遗址出土春秋青铜剑、汉代铜镜及北魏瓦当等文物 完整呈现中原王朝边疆治理体系与农耕游牧文化交融 [4] -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在"五一"期间客流量峰值达每日2万人 正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 - 当地村民通过改造民宿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 并带动监测户、低保户担任景区保洁员实现本地就业 [6] - 景区计划打造大型民宿集群和夜游黄河项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旅游新业态 [6] 区域产业协同 - 呼和浩特通过乳业科技、考古遗址保护与黄河文旅三大板块 构建创新驱动与文化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6] - 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考古遗址公园共同形成"科技+文化+生态"的立体发展格局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 [1][4][6]
网络大V走访龙岗文创:原来这些火爆全网的IP是龙岗造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03:46
龙岗区文创产业发展概况 - 龙岗区形成全长46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的数字创意产业走廊 聚集企业上万家 2024年营收超2200亿元[3] - 现有文化企业3.76万家 其中规上企业673家 上市企业10家 2024年营业收入2894.65亿元 同比增长14.8%[26] - 产业特点为"IP孵化+数据驱动+文旅融合" 通过AI赋能IP衍生品、数据指引创意落地和AR活化文化符号[3] 盟世奇商业模式与技术应用 - 累计开发IP衍生品上万款 2024年GMV突破3亿元人民币 合作IP包括熊出没、腾讯、阿里巴巴、奥飞、环球影业、宝可梦等头部企业[8] - 构建IP潜力评估模型 通过分析角色热度排行、电商销售数据、评论情感倾向和社交媒体声量等多维数据 大幅提升IP合作成功率[8] - 采用AI工具自动生成衍生品草图 设计周期大幅缩短 专业软件精确开版节省人工成本60%[11] - 引入激光裁片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柔性供应链改造 支持小批量多批次生产 开发内置智能芯片的互动型毛绒故事机产品[13] 李想创意业务模式创新 - 从设计公司发展为覆盖IP衍生、企业礼赠、城市文创的全链路服务商 累计落地上千个SKU[13] - 依托产品数据库和市场反馈提升研发精准度 与腾讯TiMi工作室合作开发声光电技术周边产品[15] - 将科技品牌价值转化为用户日常体验 通过文创产品实现情感延续[15] 创新微越战略转型与技术突破 - 经历代工生产到文化赋能三次跃升 2020年转向文旅融合 与故宫博物院等50+景区/博物馆合作 年销售额超2亿元[22] - 建立文化数据库 对文化符号进行扫描拆解 通过算法提取景点特征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24] - 建设智能自动化产线实现金属压铸到表面处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控制[24] - 开发AR文创产品使静态纪念品成为文化体验入口[20] 科技赋能文创产业变革 - AI技术让创意更精准 AR技术提升体验沉浸感 柔性生产实现小批量定制[26] - 龙岗区实施"ALL in AI"城区战略 将文创作为AI技术重要应用场景[26] - 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 形成文化装备、工艺美术等优势产业集群 衍生品企业涵盖设计生产等环节构成"一小时协作圈"[26] 政策支持体系 - 龙岗区推出"数创产业50条"政策 重点培育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文化载体[26] - 通过房租减免和AI战略扶持等措施 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意活力[26]
越剧实景秀《富春长歌》首演成功
杭州日报· 2025-08-21 02:28
核心观点 - 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推出旅游实景越韵演艺新空间《富春长歌》 该项目为富阳区首个原创越剧实景演艺项目 通过戏曲与实景融合形式推动区域文旅融合 [2] 项目创作与内容 - 项目历时3年多精心打磨 由翁国生担任总导演 罗周负责剧本架构 俞思含编剧 董东和陈钧负责音乐及唱腔设计 [2] - 舞台版分为六个章节:画逢 明心 狱诀 画勉 遇旧 入画 整体基调浪漫唯美诗意空灵 富春山水元素贯穿全剧 [2] - 2023年7月作为亚运会重点献礼剧目在杭城演出 [2] 演出形式与体验 - 实景版巧妙利用黄公望隐居地自然景观 采用独特环抱式观演舞台设计 实现人在景中景随人动的观剧体验 [2] - 首演特设钱塘庙会环节 演员向观众赠送富阳特色文创产品和小吃 引发热烈互动 相关热度在线上持续扩散 [2]
山西朔州:朔风古韵塑文旅 塞上绿洲展新颜
人民日报· 2025-08-21 02:25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厚重的长城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 避暑环境"三大优势",构建"文旅+"产业融合体系。2025年二季度,朔州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 102.22万人次,同比增长37.99%;实现门票收入2083.84万元,同比增长57.49%。 千年文脉 厚植文化底蕴 朔州文脉悠长,遗珍遍地。据统计,朔州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487处,其中,古遗迹1282 处、古建筑686处、古墓葬297处、石窟寺及石刻2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7处、其它2处;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国有馆藏可移动 文物21351套251716件。这些深植于历史土壤的文化珍宝,是朔州千年文脉的生动注脚。 朔城区崇福寺有"五绝",匾额、壁画、塑像背光、雕花窗棂、琉璃脊饰,均为金代原物,是研究辽 金建筑艺术与文化的"活化石";始建于辽代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世界 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54种斗拱如莲花绽放,有"斗拱博物馆"之称,2024年跻 身山西省热门景点前五。山阴县广武地区依托雁 ...
德阳:以三星堆为核 推动文旅融合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16
核心观点 - 德阳正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以三星堆为核心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 并通过文旅融合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1][2][4] 三星堆旅游发展 - 三星堆年均接待游客从1997年70万人次增长至新馆建成后超600万人次 增幅近9倍[2] - 正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世界一流博物馆和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 打造演艺大秀 主题巡游等应用场景[2] - 将举办首届三星堆论坛 常态化举行三星堆面具节和半程马拉松等活动[2] 文旅融合产品体系 - 深化"文旅+百业"模式 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 包含天府冰雪小镇 云溪谷漂流等避暑休闲目的地[4] - 构建工业旅游链 包括金鑫工业文化博物馆和剑南春天益老号等科普基地与智造体验园区[4] - 提质升级77个文旅名村 形成红豆村 南山村等"一村一主题 月月有活动"的乡村文旅矩阵[4] 发展战略与目标 - 从场景打造 产品供给 服务优化三方面发力 将网络热度转化为游客实际停留时长[4] - 对标世界一流 融入全球体系 强化城市文化国际表达 塑造国际品牌形象[4] - 完善多元支撑服务保障体系 打造"近悦远来 主客共享"的国际旅游城市[4]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在防城港市圆满落幕
广西日报· 2025-08-21 01:51
活动规模与成果 -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及防城港市政府联合主办 涵盖合唱、器乐、戏剧三类 共有18支代表队145个节目及2700多名演员参与集中会演 [1] - 经评选产生一等奖14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29个、乡镇节目"金花茶奖"7个及优秀奖69个 [1] - 活动自2月启动后获得全区超万人报名参与 创作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向海图强等民生领域 [2] 文化内容与特色 - 闭幕式演出包含器乐联奏《山海和鸣·八桂交响》、合唱《问湘江》、桂南采茶小戏《一碗乡愁》及民乐合奏《一碗螺蛳粉》等节目 展现群众文艺多样性 [2] - 作品通过质朴形式反映改革发展与城乡巨变 突出"诚信为本"价值理念及广西地域文化特色 [2] 文旅融合举措 - 会演结合文旅融合理念 与2025北部湾开海节及"活力夜广西"嘉年华防城港主场活动联动 推动群众文化与旅游节庆协同发展 [2] - 活动依托"广西旅游年"背景 助力防城港市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2]
快手直播大舞台全国超过2000个 助力各地打造文旅新名片
央广网· 2025-08-20 12:56
直播大舞台模式发展现状 - 快手直播大舞台已成为现象级文旅新爆款,2024年已覆盖全国31个省、200多个城市,总数超过2000个[1] - 唐薇快手账号单场直播线上观众突破百万,千岛湖场次达到480万观众量,是当地人口的十倍[1][9] - 该模式创造"线上爆火、线下打卡"效应,成功催生文旅新地标[1] 文旅融合创新路径 - 淳安县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探索出"直播+文旅"新模式,通过直播矩阵培育和人才培训强化文旅农业赋能[2] - 社科院专家指出直播大舞台实现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推动文化实体化与实体文化线上化的双向融合[5] - 阿尔法城通过直播搭建商户与游客互动桥梁,形成"日游千岛湖、夜享阿尔法"的全天候文旅场景[4] 夜间经济激活成效 - 直播大舞台带动周边夜市消费,煎饼摊、烧烤摊等商户流量骤增,实现实打实增收[6][8] - 夜市吸引多元从业者参与,包括退休人员补充养老金和年轻上班族发展副业[6][8] -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评价直播整合文化、旅游、经济要素,成为城镇消费激活的核心引擎[9] 政企协同推进机制 - 项目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协调,其下属公益直播专业委员会推动,快手平台提供支持[2] - 淳安县深化与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平台优势赋能地方文旅产业发展[2] - 直播大舞台被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浙江省缩小"三大差距"政策框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