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江苏吴中被指连续四年财务造假,涉虚增营收18亿触发退市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7-15 09:06
核心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变更 2018年2月控股股东股权变更后钱群山成为实际控制人 但2018至2023年年报持续虚假披露钱群英为实控人[1][2] - 2020至2023年通过三家子公司与关联方虚构无商业实质贸易交易 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7.7亿元[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 虚增利润1458.27万元占当期利润2.89%[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69亿元占当期营收26.39% 虚增利润2027.12万元占当期利润51.65%[2]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31亿元占当期营收21.26% 虚增利润1992.42万元占当期利润26.42%[2] - 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3.77亿元占当期营收16.82% 虚增利润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29.81%[2] - 资金循环通过空壳公司伪造闭环 实际货流与报关单严重不符 存在单笔千万级交易仅12箱货物的异常情况[2] - 以虚假贸易采购款形式向关联方输送资金 2020年末资金占用余额1.27亿元占净资产6.88%[3] - 2023年末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飙升至16.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高达96.09%[3] 监管处理与市场影响 - 2025年7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股票自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若最终处罚认定财务造假事实 公司将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4] - 2025年7月14日股价一字跌停至2.19元/股 年内市值蒸发超过75%[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医美板块凭借韩国童颜针产品"艾塑菲"代理权实现营收同比暴增4225.65%[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主要因贸易业务应收款减值计提增加[4] 行业警示意义 - 案件凸显上市公司治理失效问题 存在实际控制人隐瞒、财务造假到资金侵占的完整违规链条[5] - 信息披露真实性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 在注册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具有重大警示意义[5]
逃离“11日跌停”避损约18万,华铁股份内幕交易人被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6:35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华铁股份因财务造假、未披露关联交易及定期报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广东证监局处罚 [1][3][4] - 公司2020-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达13.38亿元 [4] - 实控人宣瑞国被警告并罚款800万元 同时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5] - 公司及多名董监高人员同日收到1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被罚800万元 [5] 内幕交易事件 - 华铁股份相关方宋某明因内幕交易被罚没合计约78万元 其中违法所得17.99万元被没收 并罚款60万元 [1][8] - 宋某明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卖出100900股华铁股份 成交金额38.19万元 避损17.99万元 [7][8] - 内幕信息涉及公司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未披露事项 导致股价连续11日跌停累计下跌43.11% [7] 公司历史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2000年上市的广东开平化纤产品公司春晖股份 后通过借壳转型为高铁装备制造 [3] - 主要业务包括高铁座椅、轨道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系统、车门、空调和制动闸片等 [3] - 主要资产为位于山东青岛的亚通达设备、亚通达制造等 [3] 公司退市情况 - 华铁股份因面值退市规则于2024年8月27日终止上市 11月1日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 [6] - 退市后公司因未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再收罚单 被警告并罚款300万元 [6]
四年虚增营业收入近18亿元 江苏吴中连续两日跌停!超8万股民怎么办?
新浪证券· 2025-07-15 06:17
公司股价表现 - 7月15日开盘再度跌停,跌停板上封单金额近3亿元,公司总市值仅剩15.6亿元 [1] - 披露处罚公告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股价跌至2元附近,较最高点42.71元大幅下跌 [6][7] 行政处罚情况 - 7月13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违法行为包括未如实披露实控人、虚增营收和利润、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 [4] - 公司及5名高管合计被罚305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1000万元,董事长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 [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实控人,钱群山实际支配公司行为 [4] - 2020年至2023年四年间虚增营业收入17.72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95亿元 [4] - 四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759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至51.65%不等 [4] - 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从2020年1.27亿元增至2023年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5] 公司经营状况 - 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至6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7] - 截至2024年3月股东户数超8.6万户 [7] 退市风险 - 因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6]
财务造假后五次提示退市风险,*ST广道午盘再度涨超20%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5:10
股价表现 - 7月15日早盘*ST广道股价6.84元,涨22.58% [2] - 一个月内因股价异常波动三次停牌核查,累计涨幅超过100% [2] - 2024年11月底股价曾达30元以上,6月23日跌至2.40元低点 [5] - 6月25日至26日连续两日30CM涨停,7月4日再次30CM涨停 [5] - 7月14日股价跌4.94%,7月15日再现20%以上涨幅 [5]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公司通过虚假购销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 [4] - 实控人金文明协调第三方借款,审批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 [4] - 深圳证监局拟对公司罚款1000万元,对金文明罚款1500万元 [5] - 金文明、赵璐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2024年年报被中审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 退市风险 - 公司五次发布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2] - 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属于北交所终止上市情形之一 [3] 公司背景 - 广道数字主营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 主要从事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2] - 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时发现公司调包询证函、加盖假印章 [2] - 2024年12月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三)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5 02:0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 案例涉及上市公司为完成重组利润承诺而实施财务造假 [3] - 上市公司通过收购D公司100%股权并更名成为上市公司J [5] - 根据重组协议 D公司在2011至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需不低于预测水平 否则需进行补偿 [7] 监管背景与投资者保护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强投资者保护 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梳理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造假欺诈案例 以警示投资者 [2] - 典型案例解读旨在提高投资者财务信息识别能力 远离造假欺诈行为 [2]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四)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5 02:01
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 文章核心观点为通过典型案例解读揭示财务造假手法及后果 旨在提升投资者识别能力并维护合法权益 [1][2] - X公司为IPO实施系统性财务造假 涉及虚构应收账款收回及伪造银行单据等行为 [3][7] 造假具体手法 -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 通过外部借款/自有资金伪造银行单据虚构应收账款收回 在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多数次年初冲回) [7] - 截至2013年6月30日累计虚减应收账款1.584亿元 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 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 [9] - 同期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 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 虚增货币资金2.123亿元 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9][10] 监管处置结果 - 2015年7月因涉嫌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票遭暂停交易并发布风险警示 [12] - 2016年7月处罚落地:公司及17名董监高受行政处罚 实控人/董事长/总会计师被终身市场禁入 公司进入退市程序 [15] - 涉案IPO保荐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同步被查处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5] 市场异常反应 - 立案调查期间股票成交量未显著下降 复牌后30个交易日内出现涨停板 显示投资者仍在大量买入 [17][18]
被指连续4年财务造假,江苏吴中濒临退市 董事长称会向证监会申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3:18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因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等违法行为被证监会处以3050万元罚款,其中董事长钱群山被罚款1500万元 [1] - 2018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隐瞒,年报中虚假记载钱群英为实际控制人 [2]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子公司与关联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 [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29.81% [3] 关联方资金占用 - 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向关联方提供资金,2020年至2023年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16.93亿元,占当期披露净资产的6.88%、74.20%、84.60%、96.09% [3] - 控股股东复基控股的关联方企业优诺德、杭州昕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宁波炘炘贸易有限公司参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虚假交易 [5] 贸易业务实质 - 公司贸易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中吴贸易、吴中进出口和海利贸易开展,涉及化工品、稀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但大部分交易未形成真实物资交付 [4] - 贸易业务本质为通过关联企业搭建的体外资金循环,无商业实质,优诺德等关联公司成为业绩造假的重要通道 [5][6] 公司回应及后续 - 董事长钱群山表示将向证监会申诉,管理层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称正在积极应对,最终处罚前仍有机会 [1] - 公司此前否认贸易业务存在关联方关系及体外资金循环,但证监会调查证实其虚假陈述 [6]
*ST苏吴四年造假17亿 董事长领10年禁入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9:48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导致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证监会于2025年7月14日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2018年2月起钱群山实际支配公司行为但2018年至2023年年报披露钱群英为实际控制人[1] - 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业绩 2020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近1亿元[1] 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通过支付无商业实质采购款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20年至2023年年报未披露该情况造成重大遗漏[1] - 公司因2024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叠加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2] 高管处罚及监管措施 - 董事长钱群山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因其隐瞒实际控制人身份并签署不实年报[3] - 钱群山任职期间涵盖2019年8月至2024年3月任首席执行官 2020年3月起任董事长 2024年3月起任总裁[3] - 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禁止其在任何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发行人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职务[3] 投资者索赔安排 - 初步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为2019年4月20日至2025年2月26日期间买入且在2025年2月27日后卖出或仍持有者[4] - 索赔最终条件以法院认定为准 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投资损失赔偿[4]
元道通信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三年营收腰斩、净利跌超六成 上市即“变脸”恐遭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30
立案调查与财务问题 - 公司因涉嫌2023年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1] - 2024年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 表明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问题 [2] - 股东潍坊中科在立案调查前夕清仓式减持121.5万股(占总数1.01%) 董事孙义同步发布减持计划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1.11亿元持续下滑至2024年12.82亿元 三年缩水39.3% [1][3] - 归母净利润2023年6928万元(同比-44.73%) 2024年4236万元(同比-38.86%) 两年累计跌幅66.4% [1][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07亿元(同比-26.78%) 净利润1063.6万元(同比-47.67%) [3] 股价与市值变动 - 上市以来股价持续破发 跌幅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立案消息公布后单日20%跌停 封单超22万手 [4] - 总市值较上市初期蒸发超过20亿元 当前股价报收21.6元/股 [4] 募投项目与资金管理 - IPO募集资金净额10.65亿元 超募2.23亿元 [6] - 核心募投项目"区域服务网点建设"(原计划投资4.2亿元)进度仅46% 延期至2025年底 [6] - 货币资金从上市时8.3亿元缩减至2024年末3.1亿元 同期新增短期借款2.8亿元 [6] 业务与战略转型 - 主营业务为通信网络维护与建设 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铁塔 [2] - 研发费用2024年同比下降18.6% 占营收比重从3.2%降至2.8% [3] - 新能源业务未在年报披露具体营收 战略转型成效存疑 [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2022年9月董事长因配偶短线交易被出具警示函 涉及金额2.7万元 [2] - 资金链管理存在矛盾操作 募投项目延期暴露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6]
元道通信上市第三年因财务造假被立案 创业板监管升级下的中介机构责任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7-14 05:49
事件概述 - 元道通信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1] - 2025年7月11日公司收到《立案告知书》,若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将强制退市 [2] - 审计机构信永中和2024年出具保留意见,指出内部控制缺陷和坏账准备计提疑点 [2] 财务与业绩异常 - 上市后业绩断崖式下跌:2020-2021年净利增速40.79%、21.7%,上市后即衰退 [4] - 2024年计提坏账2.95亿元,坏账率18.1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5%-8% [5][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与净利润严重背离 [7] 商业模式争议 - 劳务外包占比高达81%,正式员工仅3000余人,外包工人年收入1.67万元远低于正式员工5.77万元 [6] - 被质疑规避劳动法:外包工人未签劳动合同、薪酬低于多地最低工资标准 [6] - 研发投入不足:2021年研发费用率仅1.2%,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超70% [6] 中介机构责任 - 保荐机构华融证券对创业板定位论证失实,未如实披露劳动密集型本质 [9] - 审计机构信永中和连续四年出具无保留意见后突变,内控缺陷和坏账异常早有征兆但未及时反应 [5][9] - 招股书承诺与调查结果矛盾:湖北事业部总经理同时担任客户湖南润迅负责人 [9] 市场行为异常 - 股东潍坊中科在立案前半月突击减持121.5万股(原计划122.74万股) [2][8] - 董事孙义同步发布减持计划,加剧市场对责任主体提前知情的质疑 [2][8] - 可疑客户湖南润迅(年交易额超5000万)在2023年突然注销,高管交叉任职且交易定价异常 [10] 行业与监管影响 - 通信技术服务行业面临5G转型压力:移动数据业务2024年负增长1.5%,运营商压价导致利润压缩 [14] - 监管层强化中介问责,推动"一案双罚"并严查创业板"伪科技企业" [14] - 退市新规处理周期缩短至12个月内,测试财务造假零容忍决心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