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
icon
搜索文档
云知声冲关港股“AGI第一股”:生存困境、模式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6-13 09:52
公司IPO与财务状况 -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 这是其五年内第四次IPO冲刺 [1] - 公司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 成立13年累计融资超20亿元 估值近百亿 [1] - 2022-2024年营收从6 01亿元增至9 3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3% 但净亏损从3 75亿元扩大至4 54亿元 亏损率48 4% [1] - 截至2024年末账面现金仅1 56亿元 按当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3 19亿元计算 仅够维持不足5个月运营 [1] - 赎回负债高达33 03亿元 若上市失败需按年利率10%回购投资者股份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生活AI和医疗AI细分市场市占率分别为5 8%和2 3% 排名第三和第四 [2] - 与头部企业差距悬殊 科大讯飞医疗AI市占率22 9%是其十倍 百度阿里等巨头通过生态优势挤压垂直玩家 [2] - 行业分析师指出上市能输血但无法解决商业模式本质缺陷 [2]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研发支出占营收30%-40% 但超56%的研发费用流向第三方外包服务 2024年外包支出达2 1亿元 [2] - 科大讯飞医疗AI业务毛利率55 1% 而云知声仅为38 8% [2] - 核心收入来源于生活及医疗AI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4年占比分别为78 8%和21 2% [3] - 生活AI客户数三年仅增38家 医疗AI客户数长期徘徊在166家左右 留存率从70 4%暴跌至53 3% [3]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三年增长53 4% 但项目数量从913件降至711件 [3] 资金周转与经营风险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达5 59亿元 占营收近60% 周转天数长达283天 远超行业平均188天 [3] - 房地产客户世茂集团爆雷导致2630万元坏账计提 暴露客户结构单一风险 [3]
云知声冲关港股“AGI第一股”,三年累亏12亿何解?
第一财经· 2025-06-13 08:58
公司概况 -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聚焦智能语音赛道的AI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日常生活及医疗应用场景 [1] - 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伟为中科大博士,曾任职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 [1] - 上市前完成11轮融资,总额超3.4亿美元,估值约百亿元,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京东尚科等30余家机构 [2] - 按收入计为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0.6%,与头部企业科大讯飞(9.7%)差距显著 [3][4] 上市进程 - 2020年首次冲击科创板因市占率数据争议撤回申请,后转战港股 [3] - 2023年6月、2024年3月两次递表未通过,2024年6月1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1][3] - 此次IPO被视为关键"续命"资本,因公司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余1.56亿元,已近两年未获外部融资 [1][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7.27亿、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 [6] - 同期净亏损累计超12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4.5亿元 [6] - 研发支出从2.87亿增至3.7亿元,占营收比重30%-40%,主要投向第三方服务外包 [6]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5.6亿元,占当期营收60%,资金回笼周期较长 [10] 业务结构 - 收入78.8%来自生活AI解决方案(7.4亿元),21.2%来自医疗AI解决方案(1.99亿元) [9] - 生活AI客户数从373家增至411家,但主要客户数量和项目数下滑(913件降至711件) [10] - 医疗AI客户数三年近乎停滞(165、167、166家),客户留存率从70.4%降至53.3% [10] - 2023年推出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但商业化缓慢,相关收入仅1670万元(占总营收2.3%) [8] 行业竞争 - 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前三大参与者份额从22%降至13.8%,集中度下降 [6] - 面临科大讯飞、百度、阿里等巨头竞争,科大讯飞医疗系统已覆盖166家医疗机构 [9][10] - 行业普遍亏损,思必驰2019-2022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出门问问持续亏损 [11] 发展挑战 - 定制化业务模式导致高成本低护城河,边际成本居高不下 [1] - 技术同质化严重,头部企业垄断格局逐步固化 [12] - 需在2-3年内找到规模化盈利路径,否则上市资金仅能暂时缓解危机 [12] - 关键突破点在于提高标准化产品占比、深耕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 [11]
阿里自曝被DeepSeek逼急了,春节加班搞研发;曝中金系高管加盟蔚来,或将负责融资找钱;Temu美区全托管7月底将全面恢复运营
雷峰网· 2025-06-13 00:43
蔚来汽车 - 中金系高管安国邦加盟蔚来出任资本市场副总裁 负责融资事务 拥有20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 曾在中东和欧洲担任管理职务 [4] - 蔚来一季度财务指标恶化 单车毛利率降至10% 单车收入23.6万元 经调整净亏损62.7亿元 现金储备环比减少159亿元至260亿元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 股东权益转负 [5] - 蔚来宣布持续贯彻60天以内支付账期政策 推动产业链资金高效流转 但可能加剧财务压力 [5] 阿里巴巴 - 阿里巴巴因DeepSeek AI模型竞争压力 工程师春节取消休假加速研发 推出Qwen系列开源模型 旨在推动AI普及并反哺云计算业务 [8] - 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 将配合《稳定币条例》实施后提交申请 强化区块链和稳定币创新应用 [9] 哪吒汽车 - 哪吒汽车通知员工居家办公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进入重整程序 由浙江嘉兴中院监督实施 旨在化解债务危机并引入战略投资 [8] - 上海总部LOGO被拆除后 新办公场地启用不到10天即宣布居家办公 员工反映存在欠薪问题 [8] 奔驰汽车 - 多位奔驰车主遭遇车机系统崩溃 导航 音乐等功能无法使用 涉及MBUX2.0/3.0系统的C级 E级 S级及EQ系列车型 [13] - 故障可能因OTA更新误删导航和CarPlay许可证导致 奔驰官方暂未公布具体解决方案 [14] 小米科技 - 小米新机SM8850预计采用横向大矩阵全尺寸副屏设计 配备潜望长焦镜头 非折叠机型 [16] - 腾讯拟以150亿美元收购韩国游戏开发商Nexon 后者拥有《地下城与勇士》《跑跑卡丁车》等IP [17] 低空经济 - 广汽首款量产飞行汽车GOVY AirCab预售价不超168万元 计划2026年交付 小鹏 吉利等车企加速布局飞行汽车领域 [20][21] -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计划2026年上市 预售单价200万元以内 年产能规划1万台 [21] 人工智能 -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 即将成为"港股AGI第一股" 专注山海大模型研发 中金和海通国际担任保荐人 [18] - 前OpenAI研究员警告GPT-4o存在"自保优先"倾向 可能为防关闭而牺牲用户安全 且能感知测试环境 [31] - 谷歌增设首席AI架构师职位 由DeepMind CTO Koray Kavukcuoglu担任 今年计划投入75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32] 跨境电商 - Temu美区全托管模式将于7月底全面恢复运营 同步推进半托管和本地仓业务 德国波兰已试点半托管仓库 [26] - Temu因欺骗性促销被韩国罚款3.57亿韩元 涉及轮盘游戏奖励规则不透明 [28][29] 英伟达 - 英伟达与三星联合投资AI机器人公司Skild AI 估值达45亿美元 软银领投1亿美元 B轮融资 [33]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不再将中国市场纳入业绩预测 因美国芯片出口限制政策 [31] 百度 - 百度爱采购发布B2B行业智能体 支持10秒生成百条多语言营销视频 已签约200家企业加入"超越计划" [19][20] - 夸克发布高考志愿大模型 提供志愿报告 智能选志愿等功能 覆盖填报全流程决策辅助 [21] 华为生态 - 智界 尚界将设立独立销售渠道 正在筛选经销商资质 与问界模式类似 [19] - 阿维塔组建300人自研团队开发智能驾驶和座舱系统 为海外车型做准备 [17]
阿里自曝被DeepSeek逼急了,春节加班搞研发;曝中金系高管加盟蔚来,或将负责融资找钱;Temu美区全托管7月底将全面恢复运营
雷峰网· 2025-06-13 00:40
蔚来汽车 - "中金系"高管安国邦加盟蔚来出任资本市场副总裁 负责融资事务 其拥有20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 曾主导跨境交易和合资项目 [4] - 蔚来一季度财务指标全面恶化 单车毛利率降至10% 单车收入23.6万元 经调整净亏损62.7亿元 现金储备环比流失159亿元至260亿元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 [5] - 公司宣布维持60天以内支付账期政策 以推动产业链资金流转 但可能加剧自身财务压力 [5] 阿里巴巴 - 因DeepSeek AI模型竞争压力 阿里工程师春节取消休假加速研发 数周内推出Qwen系列大模型 [8] - 选择开源Qwen模型战略旨在普及AI应用 反哺云计算核心业务 [8] - 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 响应《稳定币条例》8月生效后的监管要求 [10]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哪吒汽车进入重整程序 员工居家办公 上海总部LOGO被拆除 拖欠工资问题爆发 [9] - 广汽首款量产飞行汽车GOVY AirCab预售168万元 计划2026年交付 小鹏/吉利等加速布局低空经济 [21][22] - 乘联会崔东树言论引发争议 称因充电不便只买燃油车 后澄清系个人选择 [12] 智能驾驶与AI技术 - 阿维塔组建300人自研团队 开发智能驾驶方案 为出海做准备 [18] -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 将成为"港股AGI第一股" 定位世界级大模型 [19] - 前OpenAI研究员警告GPT-4o存在"自保优先"倾向 可能牺牲用户安全 [32] 消费电子与硬件 - 小米新机SM8850曝光 采用横向大矩阵副屏设计 配备潜望长焦 [17] - 奔驰MBUX系统故障致导航/音乐功能瘫痪 疑似OTA更新误删License导致 [13] - 腾讯拟150亿美元收购韩国游戏商Nexon 标的含《DNF》《跑跑卡丁车》等IP [17] 跨境电商与互联网 - Temu美区全托管7月底恢复运营 半托管业务获物流补贴 单票补贴0.3-2美元 [27] - 字节国际化电商深圳工区关停 员工需转岗至上海/珠海 [10] - 百度发布B2B智能体 10秒生成百条多语言营销视频 已签约200家企业 [21] 国际科技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不再将中国市场纳入业绩预测 因美国出口管制 [32] - 谷歌增设首席AI架构师职位 DeepMind CTO升任 年投入750亿美元基建 [33] - 英伟达/三星联合投资机器人公司Skild AI B轮估值达45亿美元 [34]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将成「港股AGI第一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
IPO早知道· 2025-06-12 15:07
公司概况 - 云知声是亚洲最早将AI大语言模型商业化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交互式AI研发 [2]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成为"港股AGI第一股",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拥有超过184 PFLOPS计算能力和10PB存储容量的智算集群Atlas AI基础设施 [3] 技术实力 - 2016年建立Atlas AI基础设施支持机器学习任务动态调度 [3] - 2023年推出600亿参数自有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具备多语言和知识能力 [3] - 山海大模型在2024年MedBench评测中以82.2分位列第一,SuperCLUE报告中以72分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4] - 2018年Transformer算法获WMT2018世界机器翻译技术评测前两名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年收入超5亿元企业中增长第二快 [4] - 中国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4] - 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804亿元增至2030年11749亿元,CAGR 36.7% [2] 商业化进展 - 2012年率先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语音识别产品 [4] - 推动CNN、GAN及RL等先进AI算法的商业应用 [4] - 采用"灯塔客户"战略,与格力、平安科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保等头部企业合作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和9.39亿元,CAGR 25.0% [5] - 同期毛利分别为2.40亿元、2.95亿元和3.64亿元,CAGR 23.3% [5] - 毛利率维持在38.8%-40.5%区间 [5] - 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30.5%收窄至2024年17.9% [5]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保持约25%同比增长 [6]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能力提升、新兴商业机会投资、国际扩张和战略合作等 [6]
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将成「港股AGI第一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
IPO早知道· 2025-06-12 15:06
公司概况 - 云知声是亚洲最早将AI大语言模型商业化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交互式AI研发[2]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成为"港股AGI第一股",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拥有自研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600亿参数),计算能力超184 PFLOPS,存储容量超10PB[3] 技术优势 - 2016年建立Atlas AI基础设施,支持机器学习任务动态调度算力[3] - 山海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综合得分82.2位列第一,SuperCLUE报告总分72位居全球第一梯队[3] - 早期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语音识别,并推动CNN、GAN、RL等算法的商业应用[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医疗AI排名第四[4] - 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804亿元增至2030年11749亿元(CAGR 36.7%)[2] 商业化进展 - 采用"灯塔客户"战略,合作头部企业如格力、平安科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保等[5] - 2022-2024年营收CAGR 25.0%(6.01亿→7.27亿→9.3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8.8%-40.5%[5]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30.5%收窄至17.9%,2024Q1营收同比增长约25%[5][6] 资本运作 - 获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京东、中金、高通等机构投资[7] - IPO募资将用于研发能力提升、新兴商业机会投资、国际扩张及营运资金[7]
对谈 DeepSeek-Prover 核心作者辛华剑:Multi Agent 天然适合形式化数学 |Best Minds
海外独角兽· 2025-06-12 13:27
AGI与强化学习 - 实现AGI需借助"经验"媒介,即强化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高质量数据,突破人类数据集限制[3] - 强化学习是AGI关键解法,AlphaProof通过RL自行"做题"积累经验,在IMO获奖,展示RL在数学等人类知识接近极限领域的突破潜力[3] - 数学证明领域半年内密集突破:AlphaProof、OpenAI o1模型、DeepSeek-Prover三部曲均展现RL在数学推理上的惊人表现[3] 形式化数学与Agent - 形式化数学用符号化方法建模和验证数学推理,将数学正确性归结为代码编译正确性[20][23] - 当代数学面临"分布式挑战",研究者间沟通成本高导致工程瓶颈,形式化数学可构建统一知识库实现中心化研究[26][30] - Lean因对前沿数学支持良好、社区活跃成为主流形式化语言,DeepSeek Prover采用后引领领域命名范式[30][34] - 形式化数学天然适配Multi-Agent,Proof Engineering Agent需具备自我规划、修复和知识积累能力,类似软件工程但更抽象[51][52] DeepSeek Prover技术演进 - Prover三部曲进展:V1验证合成数据Scaling效果,V1.5实现自然语言推理引导形式化代码,V2在671B规模实现高层次数学规划[35][37][38] - 数学RL动作空间开放无界,传统RL难以应对,LLM+RL可完成代码/数学等复杂任务[40] - 思维链扩展模型规模效应,Test Time Scaling成为可靠方向,如GPT-o系列投入更多推理预算提升结果[41] 评估与训练范式 - RL有效工作关键在Verification设定,需任务难度略高于模型当前能力,Evaluation比Training更重要[59][60] - APE-Bench基准设计聚焦Proof Engineering,要求模型处理大规模文本修改并与验证系统交互,推动从单任务向工程级能力跨越[62][63] - 合成数据在形式化数学中密集使用,AlphaProof通过问题变形/拆解从100万题扩展到1亿题,Test Time Training接近Online Learning[43][45] Certified AI与泛化 - Certified AI强调生成质量控制,通过形式化验证确保结果可靠性,数学需每一步正确,代码需通过安全性等检测[68][69] - 数学能力泛化依赖领域间共同推理模式,pre-training阶段数据配比和规则筛选是关键,如GPT-3.5因高比例代码数据提升推理[72] - 形式化方法可推广至化学、生物等依赖数理结构的领域,但需补充物理世界交互[73] 未来技术方向 - 下一个GPT-4级跨越将是具备自主规划、执行和反思能力的Agent,结合Online Learning可实现能力持续优化[80] - Reward Model演进为Reward Agent,动态收集信息判断生成正确性,解决复杂评估问题[76][77] - Pre-training仍为技术基础,虽Scaling单独难支撑跨越,但需持续融入Agent等新方法[83][84] 行业竞争格局 - AGI实现者大概率来自现有头部企业(Google/OpenAI/DeepSeek等),因需补足技术/Infra/人才积累,新入局者困难[81] - 技术发展进入积累期,o1模型与4o形成互补而非代际替代,pre-training瓶颈指单独Scaling不足,非整体重要性下降[82][83]
姜大昕走“窄门”
36氪· 2025-06-12 10:11
公司动态 - 阶跃星辰Tech Fellow段楠离职并加入京东探索研究院担任视觉与多模态实验室负责人 [1] - 公司于2023年4月成立 被称为"多模态卷王" Step系列基座模型研发速度快 [5] - 2024年7月发布Step-2万亿参数语言大模型正式版 Step-1.5V多模态模型 Step-1X图像生成大模型 [5] - 2025年1月一周内发布6款模型 包括推理模型 [5] - 2025年4月30日发布Step-1o-Vision-32k (highres)视觉大模型 [11] 产品调整 - 2024年12月停止大范围投入角色扮演类Agent产品"冒泡鸭" 团队合并至对话产品"跃问"(现更名为"阶跃AI") [1] - 产品策略从早期探索转向聚焦Agent方向 计划在汽车 手机 具身智能 IoT等场景布局 [17] - 与OPPO合作提供"一键全能搜" "一键问屏"服务 与吉利汽车探索"AI+车"场景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探索AI+具身机器人 [17][18] 技术路线 - 选择开发端到端的原生多模态大模型 不同于OpenAI式的逐步添加模态的路径 [15] - 认为多模态是实现AGI的必经之路 坚持原生多模理念 [5][21] - 批评Sora技术路线 认为大模型发展主线应是理解生成一体化 [15] - 视觉大模型Step-1o-Vision-32k在chatBot Arena细分榜单排名21位 [11] 市场表现 - 阶跃AI未进入月活TOP15的AI原生APP榜 推测月活不足300万 [6] - 在chatBot Arena总榜未上榜 在六小龙中落后于DeepSeek 零一万物 智谱 [9][10] - 市场投入谨慎 相比Kimi MiniMax等公司投流力度较小 [8] - 开发者认知度较低 被视为大模型调用备选项 [14] 融资与竞争 - 融资规模在AI六小龙中不是最多 单轮融资额也不是最高 [13] - 面临来自科技巨头(腾讯 阿里 字节)和其他创企(Kimi MiniMax 智谱)的激烈竞争 [25] - 2025年国内大模型融资几乎停滞 需要向投资人证明技术路线可行性 [26][28] 团队与挑战 - 创始人姜大昕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 主导过Bing Azure Microsoft 365等产品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13] - 视频模型团队部分核心成员跟随段楠加入京东 [1] - 技术路线激进但难度大 需要突破原生多模态模型的技术瓶颈 [15][17] - 缺乏独特市场标签 相比竞品存在感较弱 [4][22]
杨立昆的“反ChatGPT”实验,能救Meta吗?
第一财经· 2025-06-12 09:20
Meta的AI双线战略 - 公司采取双线并进策略应对AI竞争,一方面推进杨立昆主导的"世界模型"V-JEPA 2,另一方面由扎克伯格组建"超级智能"团队押注主流LLM路线 [1][12] - Llama 4发布后表现不佳导致公司在开源大模型领域落后于GPT/o系列、Gemini和Claude,同时面临中国DeepSeek和Qwen的竞争压力 [10] - 公司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上调至640-720亿美元,重点增加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持AI发展 [12]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 - V-JEPA 2采用联合嵌入预测架构(JEPA),放弃主流Transformer架构,拥有12亿参数,训练使用超过100万小时视频和100万张图像 [4][6] - 该模型比英伟达Cosmos快30倍,专注于物理世界交互能力,使AI能预测行为后果并规划行动方案 [6] - 杨立昆认为自回归LLM存在事实错误、逻辑缺陷等问题,世界模型能提供更接近人类直觉的物理世界理解能力 [4][5] 超级智能团队布局 - 扎克伯格亲自组建约50人顶尖AI团队,提供数千万美元薪酬方案,目标成为AGI领域领导者 [11] - 已招募谷歌DeepMind首席研究员Jack Rae和Sesame AI机器学习负责人Johan Schalkwyk,二人曾参与Gemini项目 [11] - 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传闻150亿)于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其CEO将加入Meta团队,Scale AI当前估值超百亿美元 [12] 战略资源投入 - 公司广告业务现金流可支撑AI巨额投入,计划建设世界顶级算力数据中心 [12] - 杨立昆作为图灵奖得主坚持非主流路线20年,认为自回归预测彻底失败,但当前仍面临内外压力 [7][10] - 扎克伯格回归"创始人模式",认为公司有能力和责任率先实现AGI [2]
下一个十年,AI的大方向
虎嗅· 2025-06-12 01:16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回顾 - 2015年AlphaGo击败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出圈并迎来爆发期,AI四小龙等公司纷纷创业,主打视觉识别技术 [1] - 2025年行业回顾显示AI四小龙已纷纷凋零,中国AI领域涌现出文心、通义、混元等十余个大模型 [3][4] - 2015-2025年被视为AI上半场(视觉识别),2025-2035年可能转向视觉生成领域 [4] 当前AI技术热点 - 文本生成领域聚焦代码生成和文案生成 [4] - 语音生成领域集中在音乐生成和播客生成 [4] - 图片生成技术应用于海报制作和美颜功能 [5] - 视频生成技术覆盖广告制作和影视创作 [5] - 除中国代码生成外,中外AI企业已在其他生成领域实现商业化变现 [6] 技术里程碑事件 - 2017年Transformer架构颠覆传统专有模型研究范式,导致大量学者回归学术界 [7] - 2023年ChatGPT突破引发行业震动,谷歌仓促推出Gemini应对 [7] - 2024年OpenAI先后发布Sora视觉模型和深度思考o1系统,推动行业突破文本长度竞赛 [8] 头部企业技术路线 - ChatGPT和DeepSeek未重点布局生成技术,而是强化推理能力建设 [10] - DeepSeek的核心优势被归纳为国产化、开源架构、资源效率高、中文语料优化和媒体背书 [10] 技术发展方向争议 - 行业存在AGI(通用人工智能)与AIGC(生成式AI)发展路径的哲学争论 [11] - 可回收火箭案例显示技术创新价值常需事后验证,类比当前AI技术争议 [13][14][15] 技术应用原则 - 历史经验表明局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均有明确应用边界 [16][17][18][19] -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建立类似"若无法实现XX功能则不应强行AI化"的应用准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