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

搜索文档
经验时代的 Scaling Law|AGIX PM Notes
海外独角兽· 2025-09-29 12:03
AGIX 指数 诞生于我们对"如何捕获 AGI 时代 beta 和 alphas"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毫无疑问,AGI 代表了未来 20 年最重要的科技范式转换,会像互联网那样重塑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我们希望 AGIX 成为衡量这一新科技范式的重要指标,如同 Nasdaq100 之于互联网时代。 「AGIX PM Notes」 是我们对 AGI 进程的思考记录,希望通过学习 Warren Buffett、Ray Dalio、 Howard Marks 等传奇投资者们的分享精神,与所有 AGIX builders 一同见证并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技 术革命。 | Ticker | 本周表现 | YTD | Return since 2024 | | --- | --- | --- | --- | | AGIX | -3.62% | 27.70% | 86.70% | | S&P 500 | -0.75% | 12.96% | 39.29% | | QQQ | -1.03% | 16.58% | 45.53% | | DowJones | -0.29% | 8.70% | 22.71% | | | 本周表现 | I ...
大学生活遭遇“多线并行”,新生何去何从
中国青年报· 2025-09-20 00:31
"目标导向,是帮助学生在复杂选择中抓重点的关键。"宋莉建议,大学生以学习为核心主线,因为专业能 力提升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例如课程作业是升学就业所递交的作品集的重要来源。学生工作、实习等多线 程事务,应作为学习的辅助,不可本末倒置。在把握主线、结合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再根据自 己的发展目标,从多线程事务中争取发展可能。 宋莉还提醒,"多线并行"的生活方式不是大学生活的唯一解。对于没有太多精力或兴趣开展学生工作、社 团活动等支线的大学生,也可以在明确自身目标后,在相关领域深耕,同样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视觉中国供图 转专业成功后,林希没有停下脚步。考虑到保研对科研经历有硬性要求,她主动联系新闻学院的导师,加 入新闻伦理研究课题组,负责整理案例数据;同时以负责人身份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聚焦 新闻价值相关研究。"我首先规划了一个很大的目标,然后再去细分的各个线程。"林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大学4年她所有的选择均围绕着保研展开。 来自湖北的陈芊刚进大学时,感到自己被无数选择包围了——班级群里冒出班委竞选的通知、宿舍楼下张 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组织海报、上课路上学长学姐递来社团宣传手册……她有些 ...
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快讯· 2025-07-21 12:13
行业政策导向 - 工信部强调防汛关键期通信畅通对抢险救灾和群众转移的核心作用 直接关系应急救援效率 [1] - 要求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体系建设 推动应急指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提升调度数智水平和网络抗毁韧性 [1] - 加快破解"断路断电断网"极端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难题 完善供需对接和数据共享机制 [1] 基础设施建设 - 重点部署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全网通"融合接入平台运行保障 [1] - 要求强化重要通信基础设施防护 完善防水防风防雷举措并持续开展网络安全隐患排查 [1] - 配齐个人防护装备和后勤保障物资 确保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1] 运营管理机制 - 完善制度体系预案体系和协同体系 形成应急通信保障合力 [1] - 强化值班值守和网络监测 加强灾情分析研判并及时预警 [1] - 全链条明确分解保障任务 通过监督检查压实责任链条 [1]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这4个意识
36氪· 2025-07-07 08:28
核心观点 - 工作能力强的个体普遍具备四大思维意识: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2][28] 目标导向 - 强调规划性,需先定义目标再设计路径,避免无序行动 [3] - 实施三要素:通盘思考(系统化认知全局)、抓重点(80%精力投入高价值事项)、选择切入点(快速启动并持续跟进) [3][5][7][8] - 目标明确后需拆解为可执行步骤,确保资源有效配置 [4][9] 需求导向 - 需同时关注外部客户需求(避免产品设计脱离市场实际)和内部协作需求(对齐领导与同事预期) [10][11][13] - 通过直接调研客户或沟通协作者获取真实需求,避免无效工作 [12][14][15][17] 问题导向 - 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可创造额外价值(如案例中调整玩具陈列位置提升销量) [20][21][22] - 成为问题终结者:以解决问题为终点,通过自主攻关或协作实现目标 [23] 结果导向 - 超越任务驱动思维,追求超预期交付(如客服部门转型为营收增长点) [25][26][27] - 管理者与员工均需以结果为核心衡量标准,态度决定80%的能力表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