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证券日报· 2025-08-13 16:29
本报记者 韩昱 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公开印发,通过财政和 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这两年,我们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这一次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就是具体的措施之一。"8月13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精准发挥政策效果 "这两项政策到期后,我们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 围。"廖岷说。 具有四方面特点 廖岷表示,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也充分体现了中 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 两项贴息政策从惠民、利民出发,在支持领域上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要,所以工作流程力求简洁高效,以突出 人民性和普惠性。廖岷表示,政策设计当中体现的特点包括四方面:一是补贴方式更精准。二是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三是惠 及的范围更广。四是贴息的流程更高效。 从补贴方式看,廖岷介绍,与以往补贴政策主要支持投资端和供给端不同,这次中央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从消 ...
“双贴息”政策,如何省钱又省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5:47
政策核心内容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以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为期1年[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对象为8类消费服务领域企业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为期1年[2] 政策覆盖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机构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2] - 首批名单未纳入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但包含4家消费金融公司因其全国性经营和客户规模优势[2] 申请条件与流程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需有真实消费行为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多笔可叠加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5] - 服务业经营主体需将贷款用于经营活动签订合同并收到资金即可享受贴息[6] - 两项政策申请流程简便借款人仅需授权机构识别交易信息或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7] 资金使用监管 - 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贴息资金专款专用政府部门与经办机构协同监管[9] - 金融机构需加强风控和贷款用途管控防止资金挪用和套利行为[10] 市场响应与效应 -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快速响应政策自2025年9月起实施贴息[11] - 政策形成"供需双轮驱动"效应通过降低信贷成本促进消费需求和企业供给的正向循环[11]
“双贴息”政策,如何省钱又省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5:47
政策概述 -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当前利率水平的1/3),实施期1年[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对象为8类消费服务领域企业,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最高贴息1万元[2] 参与机构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2] - 首批名单未纳入城商行/农商行,选择标准为全国经营且客户规模大的金融机构[3] 申请条件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核心条件为真实消费行为,涵盖9月起1年内各类消费场景,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可叠加[6] - 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贴息(单机构上限1000元),5万元以上按5万元上限贴息(单机构上限3000元)[6] - 服务业经营主体需将贷款用于8类领域经营活动,3月16日至年底签订贷款合同者可享最长1年贴息[7] 办理流程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只需在申请贷款时授权机构识别交易信息,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授权[7] - 服务业经营主体无需单独申请,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直接返还或抵扣利息[8] - 两项政策设计均遵循简便易行原则,由经办机构和政府部门完成审核流程[7][8] 资金监管 - 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政府部门与经办机构协同监管,政策期满后将核查资金使用情况[10][11] -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控和贷款用途管控,防止资金挪用和套利行为[12] 市场影响 - 6家国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已制定业务流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12] - 政策形成"供需双轮驱动"效应,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刺激消费需求,同时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13] - 消费金融公司凭借丰富场景和广泛客群,与全国性银行形成互补效应[3]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谁能申请、怎么申请 官方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5:00
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 况。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 款进行贴息。制定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是要通过进一步 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 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激发消费潜力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 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廖岷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 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 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 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这两项贴息政策有利于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但同时,社会非常关心享受政 ...
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双贴息”政策如何“省钱又省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3:55
政策设计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 市场的一大关切是,两项贷款贴息的申请条件有哪些?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总体来看,这两项 贷款贴息政策涉及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 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 内需的政策效果。 继《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印发之后,国 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申请条件是什么?具体办理流程复不复杂?如何确保贴息资金真 正用于支持消费?发布会上,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切。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 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 循环。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 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 ...
“双贴息”惠及哪些群体?官方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36
政策发布背景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强调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 [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 [3]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1/3) [3] - 政策实施期1年 [3] - 支持范围同时覆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向8类消费服务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发放的贷款 [5] -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5] - 单户享受贴息金额上限1万元 [5] 政策后续安排 - 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5] - 可能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调整经办机构范围 [5] - 政策直接惠及消费者和服务供给方 [5] -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提升消费领域服务水平 [5]
中证500与中证1000:沪深京成交放量2700亿,股市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10
市场表现 - 各股指震荡上涨 中证500与中证1000涨幅显著[1] - 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达21752亿元 较上日放量2700亿元[1] - 股市风险偏好持续上升 投资者预期积极乐观[1] 政策支持 - 央行与财政部联合推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1] - 对消费相关主体进行结构性降息以提振消费[1] - 两项"国补"政策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1] 经济传导机制 - 推动"居民消费-企业利润-员工薪资"链条正向循环[1] - 宏观基本面向好预期升温[1] 市场展望 - 短期内国内政策面利好预期强 外部风险因素缓和[1] - 股市风险偏好回升 股指短期内震荡偏强[1] - 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正常区间[1] - 股指中长线向上 可继续持有牛市价差或比例价差温和看多[1]
四部门详解两项贷款贴息“金融国补”,银行、消金机构火速跟进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24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 融监管总局四部门相关负责人详解《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亮点:通 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资金流向消费领域;流程设计突出简化,个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3000元补 贴,企业则按贷款额度核算贴息,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政策立足需求与供给两端发力,与中国人民银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形成合力,预计产 生"1+1>2"效应。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政策发布后,多家金融机构迅速响应,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明 确9月1日起开展相关工作,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机构也表态推进政策实施。在业内专家看来,下 一步金融机构应严控风险与合规,通过支付追踪、发票核验确保资金用途,依自律约定管控利率,平衡增长 与资产质量。 个人消费贷贴息可多笔叠加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业经营主 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重磅出台。两项政策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年贴 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
多家银行火速响应!一文读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怎么用?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12
消费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即将落地。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 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后,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 部副部长廖岷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 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贴息政策涉及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 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百姓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 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在《实施方案》出炉后,多家金融机构火速响应,结合相关实施方案和自身情况,制定相关业务流程; 并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如何贴息? 购车、电子产品、装修、旅游等均可申请 于红介绍,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即授予贷款经 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 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贷款经办机构 ...
“双贴息”政策如何办理,官方指引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8:37
双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包含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两项 均强调广覆盖、低门槛 无需复杂申请程序 旨在精准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要求真实消费行为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要求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违规套利行为无法享受政策 [3][6] - 政策设计遵循简便原则 贴息资金申请审核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完成 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 [7][9]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覆盖范围包括日常生活消费、大额商品消费(如购车、装修)及服务消费(旅游、医疗等) 政策执行期为2023年9月起一年 [3] - 贴息规则: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计算 单家机构累计上限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 累计上限3000元 [3] - 操作流程:需授权贷款机构识别交易信息 贴息金额自动扣减利息 借款人通过短信/APP获取信息 无需额外操作 [4] - 示例:20万元装修贷款年利率3% 贴息1个百分点后最高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原利息6000元)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贷款合同需在2023年3月16日至年底期间签订 [6] -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资金须用于经营活动(如设备引进、场地扩建等)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 [6] - 操作流程:无需单独申请 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返还已支付利息贴息 未来利息直接扣减贴息部分 [7] - 示例:90万元1年期餐馆贷款 贴息总额9000元 分阶段返还3000元已支付贴息及每月扣减750元 [7] 政策覆盖群体与执行效率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工薪阶层和灵活就业人员 服务业贴息涵盖自然人、法人等各类经营主体 [9] - 流程高效:资金测算和拨付由经办机构及地方政府完成 个人仅需授权交易信息识别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