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配送
icon
搜索文档
顺丰同城(09699.HK)公布中期业绩 经调整净利润大幅增长139.0% 月均收入突破万元骑手数同比增加107%
格隆汇· 2025-08-28 08:4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达人民币102.36亿元,同比增长48.8% [1] - 毛利为人民币6.808亿元,同比增长43.8%,毛利率保持6.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净利率达1.3%创历史新高 [1] - 经调整期内净利润达人民币1.602亿元,同比增长139.0% [1] 业务增长 - 同城配送服务收入达人民币57.787亿元,同比增长43.1% [1] - 最后一公里服务收入达人民币44.573亿元,同比增长56.9% [1] - 过去12个月活跃消费者规模达2477万人 [2] - 年活跃骑手规模扩大至约114万名 [2] 运营效率 - 2025年6月骑手人效较去年同期提升38% [2] - 中高收入水平骑手数量同比增长65% [2] - 月均收入突破万元骑手数量同比增长107% [2] 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高质量健康增长目标,把握流量多元化和即时零售渗透率提升机遇 [2] - 持续做大规模、做宽场景、做好服务、做实网络 [2] - 加大对无人配送和AI等技术革新的投入 [2]
老黄刚投了无人配送,复旦校友创办的
36氪· 2025-08-24 23:54
融资情况 - 完成2.03亿美元E轮融资 折合人民币14.6亿元 分两阶段完成:2024年4月1.06亿美元 近期9700万美元[1][2] - 累计融资总额达23亿美元 约165.2亿元人民币[10] - 当前估值60亿美元 较2021年86亿美元估值下降30%[10] 投资方构成 - 新投资者包括英伟达 Uber Icehouse Ventures Kindred Ventures[4] - 老股东Baillie Gifford追加投资[4] - Uber承诺数亿美元级投资 本次仅参与9700万美元阶段 后续预计追加注资[22] 技术合作 - 长期采用英伟达GPU处理自动驾驶数据及模型训练[4] - 新一代Nuro Driver系统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4] - 与博世共同加入英伟达NVIDIA Halos AI安全验证实验室[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由Google无人车团队前首席软件工程师朱佳俊和计算机视觉负责人Dave Ferguson创立[8] - 2019年成为L4独角兽 2021年估值达86亿美元峰值[10][14] - 2022-2023年经历裁员 2024年转型为轻资产技术供应商[19][21] 商业模式转型 - 放弃自造配送车 转向提供L4自动驾驶技术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21] - 已在美国59个城市完成数据采集 在加州/得州/内华达州开展路测[21] - 2024年进入日本市场 开展海外路测[21] 重大合作进展 - 与Uber/Lucid达成三方合作 计划6年内部署2万辆Robotaxi[22] - 首批搭载Nuro系统的Lucid电动车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22] - 合作方包括美国零售巨头克罗格 达美乐披萨 CVS药妆店 711便利店等[16] 行业动态 - 全球无人配送赛道重新升温 中国头部企业新石器获滴滴战略投资 白犀牛完成B轮近5亿元融资[28][30] - 顺丰一年内三次投资白犀牛 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华泰紫金等新机构入局[30] - 行业经历2021年经济衰退冲击后 现存企业技术沉淀获市场认可[18][25]
无人快递车亮相陕西神木街头 智能转运开启物流新篇
环球网资讯· 2025-08-22 05:00
无人快递车技术应用 - 陕西省神木市城区出现无需人工驾驶的无人快递车 实现精准包裹配送 [1] - 无人快递车搭载多组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具备360度环境感知能力 可识别行人/车辆/障碍物/红绿灯/车道线 [8] - 车辆续航达150公里 单次充电满足两天四趟往返需求 最高时速限定40公里并配备后台实时监控系统 [8] 运营效率提升 - 中通快递投入2辆无人车 每日配送3个网点共2000多件快递 比人工投递节省时间并提高效率 [5][6] - 圆通速递投入1辆无人车进行试运营 每日两趟运输 最大日运输量达700件 单趟耗时约50分钟 [8] - 无人车装载空间达6立方米 单次容纳六七百件快递 相当于3台快递三轮车的装载量 [3] 操作流程优化 - 快递员通过扫码操作设定配送路线 手持终端接收实时到站提示 手机操作即可开车取件 [5][10] - 无人车可双向运输 既配送包裹至站点也可将寄出快递带回 显著提高中转效率和寄递时效 [10] - 圆通速递无人车负责智慧物流园至阳崖路覆盖桥驿站的货物转运 简化站点操作流程 [8][10] 行业智能化发展 - 无人车缓解货车司机招聘难问题 为居民提供更高效快递服务体验 [10] - 中通快递作为率先投入无人配送设备的企业之一 在运营效率上已初见成效 [5] - 智能化设备应用标志快递行业迈向新征程 为城市物流行业注入新活力 [1][10]
一家无人车独角兽融资近5亿,顺丰接连三次出手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04:27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B+轮融资 本轮融资总额接近5亿元[1] - 顺丰一年内连续三次投资 线性资本跟投 新股东包括以骏资本 三六零基金 华泰紫金等[1] 业务发展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百度无人驾驶部门[1] - 初期瞄准商超配送场景 与永辉 盒马等零售商合作[1] - 2023年起转向快递物流 聚焦网点到驿站的最后一公里环节[1] - 无人车已在100余座城市运营 规模从2024年底近百台扩展至上千台[1] - 合作方包括顺丰 中通 极兔及中国邮政[1] 运营成效 - 快递加盟商引入无人车后单票配送成本从0.2元下降至0.1元[1] - 直营体系中无人车释放快递员4到5小时往返时间 业务量提升超过20%[1] - 无人车具备24小时运营能力 为夜间配送提供新可能性[1] 技术研发 - 融资资金重点投向车规级产品研发[2] - 按照汽车行业标准正向开发无人车 遵循车规级规范[2] - 从设计开发 供应链选择到制造环节均遵循车规标准[2] - 通过严格测试验证安全性与耐用性[2] 战略布局 - 除快递末端外 正拓展商超配送 工业物流场景[2] - 与饿了么合作 计划明年建成覆盖100所大学的校园配送网络[2] - 与鑫源汽车 经纬恒润 速腾聚创 首程控股等产业链伙伴合作[2] - 预计2026年活跃车辆达5000台[2] - 目标在末端物流规模化落地同时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2] 行业前景 - 末端物流智能化竞争进入加速期[2] - 资本 产业链与政策多方合力推动行业发展[2]
中通快递在深投用无人车 “最后一公里”配送智能升级
深圳商报· 2025-08-17 22:42
中通快递无人配送进展 - 公司在深圳龙岗区双龙网点布局首批末端智能配送设备,实现"人机协同"配送模式,无人车具备自主避障、红绿灯识别等功能,满载容量600件包裹,续航200公里[2] - 无人车有效解决老旧社区(占比超60%)道路狭窄导致的传统配送效率问题,在恶劣天气中表现稳定,单线路配送成本降低30%,日均理论运输量达8000-10000票包裹[3] - 公司计划在双龙网点新增3辆无人车,并逐步推广至其他网点,同时联合科技企业优化调度系统实现"多车协同配送"[3] 无人配送技术合作与资质 - 公司2019年获得首批无人物流车商用牌照,2023年与新石器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2024年上线无人车运营管理平台[3] - 2024年4月与新石器集团签署战略协议,7月与深圳西部公汽、新石器建立"公交+无人化+物流"三体系资源互用合作框架[4] 无人配送行业趋势 - 行业迎来规模化应用拐点,预计2025年成为"万台交付元年",市场规模相比2023年有望增长10倍[4] - 深圳无人车应用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25年7月上路总量突破800台(其中物流配送车超400台),运营路网超1800公里,密度居全国首位,年内目标冲刺千台规模[4]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物流配送赛道再落一子
搜狐财经· 2025-08-14 13:02
公司投资与合作 - 滴滴投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 [2] - 滴滴货运与新石器无人车在青岛合作试水无人送货业务 用户可通过滴滴平台下单选择无人车运送货物 [2] - 新石器与滴滴出行旗下滴滴送货于今年7月达成合作 [2] 公司业务规模 - 新石器无人车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座城市部署 累计部署数量突破7500辆 [2] - 新石器预计在今年内成为全球首个万辆规模的L4级无人车队 [2] 行业发展前景 - 无人配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2] - 电商生鲜医药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消费者对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求提升 [2] - 各大企业进入无人配送领域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应用场景 [2] 商业化进程 - 滴滴的资本与流量可能加快推动无人配送从实验性应用转向规模化盈利 [2] - 无人配送赛道的商业化前景明朗 [2]
铁大科技(872541):布局无人配送赛道培育新增长极,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54%
华源证券· 2025-08-14 06:47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布局无人配送赛道培育新增长极,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54%[5] - 投资推行科技和狗熊机器人布局无人配送等赛道,"机器人+"应用市场具备较大发展潜力[6]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21亿元(yoy+16.25%)、归母净利润2,379万元(yoy+53.68%)、扣非归母净利润2,439万元(yoy+70.09%)[7] - 2025Q2实现营收0.59亿元(yoy+16.31%)、归母净利润809万元(yoy+117.81%)、扣非归母净利润864万元(yoy+129.26%)[7] - 2025H1设备监测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0%,毛利率同比上升4pcts至52.23%[7] 行业与政策 -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6] -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发展结合平台经济与无人驾驶技术的新型物流模式[6] - 轨道交通行业获"十四五"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强力支持[7]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预计在5000-6000亿元,预计新增运营里程800-1,000公里[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73、0.89和1.06亿元,对应PE为34.1、28.2、23.7倍[8]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为322、371、431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7%、15.10%、16.20%[10]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57%、21.19%、19.02%[10] - 2025-2027年ROE分别为16.05%、17.63%、18.87%[10] 业务协同与市场潜力 - 推行科技技术团队在海外已取得成功的自动驾驶项目成果[6] - 狗熊机器人是国内领先的低速自动驾驶运营商,客户包括景区、园区、机场等[6] - 公司技术团队与苏州推行和狗熊机器人技术团队已开始合作,推进项目在轨交运维场景的落地[6] - 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医疗等领域对高效、灵活、智能化移动机器人需求激增[6]
研报掘金丨国海证券:维持德赛西威“买入”评级,新产品迭代+出海战略闭环
格隆汇APP· 2025-08-14 05:37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45 82%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亿元 427亿元 514亿元 同比增速为24% 25% 20%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 40亿元 34 52亿元 42 92亿元 同比增速为37% 26% 24% [1] - 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23倍 18倍 15倍 [1] 战略与业务发展 - 新产品迭代与出海战略形成闭环 [1] - 海外市场订单加速量产落地 有望带来新一轮营收提振与盈利修复 [1] - 积极探索智慧交通 无人配送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1] - 持续推进从核心主业到新业务的战略转型 [1] 行业趋势 - 车电子出海潮即将显现 [1] - 凭借国内智能化发展领先身位与规模化生产能力抢占海外市场 [1]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 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07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 - 滴滴投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 双方此前于7月达成送货合作 [1] - 新石器于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1] - 合作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配送精准度与效率 [1] 小红书组织架构调整 - 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 由COO柯南与CMO之恒共同领导 [2] - 调整旨在促进商业化与交易深度协同 推动跨部门资源整合 [2] - 增强广告与交易业务协同性 提升内容电商领域竞争力 [2] 速卖通物流升级 - 速卖通启用全流程自动化跨境物流园区 位于广东东莞 [3] - 仓库主要用于欧洲消费者包裹国内流转 运输时效最快提升6小时 [3] - 自动化技术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物流精准度与效率 [3]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06
NO.2 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 近日,小红书内部宣布,为促进商业化和交易的深度协同,公司将组建大商业板块,公司COO(首席 运营官)柯南担任总负责人,和CMO(市场营销总监)之恒共同组成领导班子。此次调整,将会推动 产品、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跨部门协同。 |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 NO.1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 此前双方已达成送货合作 8月13日,有消息称滴滴已投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两家公司尚未回应此事。《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从接近两家公司的知情人士处确认该信息属实。此前新石器公开表示,7月,新石器与滴滴出 行旗下滴滴送货达成合作。2月,新石器宣布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点评:这一合作标志着滴滴在无人配送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边界。通过与新石器的合 作,滴滴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用户基础,卡位无人配送领域。此外,无人配送技术的应 用不仅能够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提升配送的精准度和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编辑|魏官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 担。 点评:这一调整有助于小红书在商业化和交易领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