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反腐
icon
搜索文档
“脱毛仪销冠”Ulike的两面:内部重拳反腐 外部营销“翻车”
国际金融报· 2025-09-11 17:37
公司反腐行动 - 公司于2025年查处违反企业高压线案件9起 涉嫌刑事犯罪的12人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 - 反腐行动覆盖研发 品牌设计 达人直播 供应链采购 海外营销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1] - 公司建立全面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触犯高压线行为立即解聘并永不录用 涉嫌犯罪则配合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13年 专注于脱毛仪和射频美容仪产品 2016年推出第一代家用脱毛仪 2019年推出首款家用蓝宝石冰点脱毛仪Air[4] - 2016-2023年连续位居脱毛仪类目销售第一位 累计销量突破700万台 热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4] 营销争议与处罚记录 - 2025年8月因"抽奖送猫"营销活动被质疑不尊重生命 公司致歉并下架相关宣传物料[5][7] - 2022年4月因"没有蓝宝石 我不脱"广告语被认定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被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罚款30万元 广告公司被罚51.5万元[8] - 2022年7月因广告内容低俗被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罚款30万元 同年12月因虚假宣传"已帮助300万+用户成功脱毛"等表述被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罚款37.5万元[8]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投诉量达1838条 主要涉及虚假宣传 欺骗消费者及客服态度恶劣等问题[11] - 部分消费者投诉使用脱毛仪后出现皮肤红肿 疼痛 发黑及过敏等症状 公司被指不承认医院检查结果且拒绝承担责任[11]
“脱毛仪销冠”Ulike母公司重磅反腐,12人涉刑被查
观察者网· 2025-09-11 09:15
公司反腐行动 - 2025年以来查处违反企业高压线案件9起 涉嫌刑事犯罪12人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1] - 涉及研发 品牌设计 达人直播运营 供应链采购 海外营销等多个业务板块 [1] - 典型案例包括供应链采购人员索要好处费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五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6] - 海外营销人员虚构境外营销账号套取公司费用涉嫌职务犯罪被解聘并移送公安机关 [7] - 供应链采购人员收受供应商好处费在订单分配中给予倾斜被解聘处理 [8] 公司治理体系 - 建立全面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预防和打击商业贿赂 职务侵占等舞弊行为 [9] - 触犯高压线行为立即解聘且永不录用 涉案外部公司列入黑名单永不合作 [9] -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9] 公司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13年 以家用光电美容仪器为核心业务 [9] - 旗下品牌包括Ulike Jmoon极萌 GEMO金茉 [10] - Ulike拥有超800项全球专利 线上平台及近1000家线下门店累计销售超800万台脱毛仪 [9] - 截至2025年6月 Ulike为全球脱毛仪行业专利数量第一和销量第一品牌 [9] 行业管理趋势 - 美妆企业在快速发展后需加强内部管理精细化 规范化和透明化 [10] - 丸美生物 华熙生物 珀莱雅等头部企业加大反舞弊能力建设 [10] - 华熙生物制定《反腐败反舞弊条例》等制度并每年开展ISO 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审核 [10] - 电商直播行业成为反腐重点领域 辛选集团 美腕等企业出现招商人员收受合作方好处案例 [11]
已确认:12人全部辞退,永不录用!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04: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知名企业通报:深圳一高管等12人涉嫌刑事犯罪 近日 知名品牌 Ulike 首次向社会公开其内部反腐成果 2024年至2025年度 Ulike查处违反企业"高压线"案件9起 涉嫌刑事犯罪的12人 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Ulike公布6起典型案例 据了解,Ulike此次反腐行动覆盖了研发、供应链、达人直播、海外营销、品牌设计等多个关 键业务领域。 通报称,Ulike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任何触犯"企业高压线"的行为,一经发现并证 实,公司均立即予以解聘,永不录用;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典型案例如下: 1.原深圳公司研发总监李某: 其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合作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非法收受 好处费。其行为已严重触犯集团高压线, 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并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 关。 2.品牌设计总监李某某: 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合作商抬高合同报价并占为己有。其行为 已严重触犯集团高压线。目前已被解聘处理, 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并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 法机关。经法院审理,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 5000元。 3.Ulike达人直播 ...
知名大厂宣布:辞退100人!“捏造在职员工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等,离职员工李某将被追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7:46
员工违规处理情况 - 字节跳动二季度共有100名员工因触犯公司红线被辞退 其中18人因涉刑事犯罪和恶意损害公司利益等严重情节被实名通报 8人涉嫌刑事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 同步行业联盟并取消期权[1] - 有10名员工因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违反公司《员工行为准则》和信息安全制度而受到处罚[1] - 2024年全年字节跳动共辞退违规员工353人 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9人[3] 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 - 外部咨询公司通过"专家访谈"和"行业研究"名义在脉脉、领英、小红书等平台发起有偿访谈邀约以获取公司保密信息[1] - 王某某直接向外界售卖公司保密信息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4] - 公司提醒员工拒绝外部有偿访谈邀约以保护公司信息及数据安全[1] 刑事犯罪案件详情 - 2024年11月通报显示103人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辞退 其中11人因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 - 涉嫌罪名包括1人涉嫌职务侵占罪 5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另有5人未披露具体涉嫌罪名[3] - 涉案业务部门分布为电商业务3人、生活服务3人、抖音2人 企业服务、人力与管理、财经各1人[3] 采购环节舞弊行为 - 电商前员工徐某某、抖音前员工董某某、企业服务前员工徐某某在采购和竞标环节以明显高于市场价采购或为供应商提供倾向性资源扶持等方式收受好处费[3] - 三人均因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 - 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多发生在采购和竞标环节[3] 声誉管理措施 - 离职员工李某因多次编造散播损害公司和员工声誉的不实信息被实名通报 同步阳光诚信联盟及企业反舞弊联盟 并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2] - 李某通过社交媒体冒用他人身份或匿名方式恶意攻击公司 包括捏造员工不正当关系、发表侮辱性言论、虚构公司招聘标准等[2] - 尽管事发时已离职 公司仍为保护声誉追究其法律责任[2]
大厂“和珅”,贪污过亿
吴晓波频道· 2025-08-17 00:30
核心观点 - 互联网行业腐败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从基层到高管均有涉及,且手段多样化、隐蔽化 [3][6][7][8][11][12][23][27][30][31][32][33][36][37][38] - 业务部门是腐败高发区,占比达81.89%,主要因资源分配权和灵活管理机制 [36] - 技术赋能犯罪,新型利益输送渠道和虚拟资产变现成为趋势 [37] - 各大互联网公司已采取多项反腐措施,包括制度建设、举报机制、协同联盟等 [40][41][43][44][45][46] 案件金额层级 - 亿元级别: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套取1.18亿元佣金 [3],阿里巴巴员工王某非法获利1.3亿元 [7][8],某短视频平台冯某侵吞1.4亿元奖励金 [11][12] - 千万级别:蚂蚁科技刘某南受贿1372.9万元 [23],饿了么前副总裁韩鎏敛财4000万元 [23],字节跳动高传峰受贿1024.7万元 [27] - 百万级别:百度前副总裁韦方骗取979.2万元 [30],滴滴前技术总监于晓声受贿797万元 [30],腾讯前高管刘春宁受贿143万余元、岳雨套取373万元 [31] - 基层腐败:字节跳动通报61起案件,涉案金额几千至上万元 [32],百度员工虚报差旅报销21.4万元 [32],海淀法院统计基层个案平均犯罪金额126.5万元 [33] 腐败手法 - 传统手法:虚构身份套取佣金 [3],审核权限牟利 [7],虚报费用 [31][32],工卡外借 [32] - 新型手法:利用虚拟资产变现 [37],比特币洗钱 [12],空壳公司转移资金 [12],政策漏洞设计 [11] - 隐蔽手段:赃款购买黄金代持 [9],多重账户转移 [12],混币技术混淆交易 [12],分散保管赃款 [23] 公司反腐措施 - 制度建设:高层牵头反贪委员会,更新反腐条例,全员培训 [41] - 举报机制:阿里巴巴设立120个举报点 [41],京东现金奖励有效举报 [41] - 协同联盟:阳光诚信联盟拒绝录用失信人员 [43] - 数据披露:腾讯2024年查处100余起案件 [44],字节跳动2024年辞退353人 [45],京东2024年调查221起贪腐案件 [45],阿里巴巴2025财年33起案件移送司法 [46] 行业特征 - 海淀法院近5年审理127件互联网贪腐案件,涉案总金额3.05亿元 [33] - 业务部门腐败高发,技术赋能犯罪趋势明显 [36][37] - 腐败链条多元隐蔽,套利空间存在于技术红利与监管滞后之间 [38]
36氪:内容中心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谋利35万元,现已追回损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7:50
事件概述 - 36氪发布反腐通报 内容中心员工郑怀舟涉嫌职务侵占 涉案金额35万元 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1][3] - 案件发生于2023年初至今 涉及利用职务便利联合前员工及客户谋取私利[1][3] - 公司已追回全部损失 与涉事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并追缴其2023年至今的各项奖金及期权[1][3] 违规性质 - 行为严重违反《员工手册》和《36氪廉正阳光行为准则》且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3] - 郑怀舟涉嫌职务侵占罪 其他相关人士也触犯刑事犯罪 涉案人员已承认犯罪事实[1][3] - 证据确凿 公司将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 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1] 公司立场 - 公司坚持"诚信守法、廉正阳光"价值观 对侵害公司利益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1] - 建立廉正邮箱举报渠道 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并按查实金额比例给予现金奖励[1] - 允许员工通过廉正邮箱主动交代违规行为以争取从轻处理[1] 企业治理 - 公司设有《36氪廉正阳光行为准则》作为红线标准 要求员工坚守底线[1] - 内审内控部门发现该起违规事件 显示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在运作[1][3] - 通报日期为2025年7月28日 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2]
A股突发!才延福,被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03:55
公司高管变动 - 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 [1] - 才延福于2017年被聘任为吉电股份总经理 2019年出任董事长 2024年5月因退休辞职 [2] - 吉电股份是国家电投实控的上市公司 属于国家电投8家大一类企业之一 也是国家电投绿色氢基能源平台 [2] 高管背景信息 - 才延福出生于1963年10月 吉林辽源人 本科学历 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2] - 曾担任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国家电投集团吉林省能源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2] - 从事能源行业多年 历任多个能源企业高管职位 [2] 公司业务概况 - 吉电股份主要业务涉及发电 供热 绿色氢基能源 综合智慧能源供应 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等 [2] 行业反腐动态 - 今年以来国家电投已有多名干部被查 包括湖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勇 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总监曾武等 [3]
A股突发!才延福,被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03:33
公司高管变动 - 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 [1] - 才延福于2017年被聘任为吉电股份总经理 2019年出任董事长 2024年5月因退休辞职 [2] - 才延福曾担任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国家电投集团吉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 公司背景 - 吉电股份是国家电投实控的上市公司 属于国家电投8家大一类企业之一 [2]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发电 供热 绿色氢基能源 综合智慧能源供应 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等 [2] 行业反腐动态 - 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已有湖北电力公司总经理邓勇 战略规划部副总监曾武 上海能源科技公司副总张宝军等多位干部被查 [3]
责任穿透个人!新法强化商业贿赂治理,哪些领域将成执法重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11:17
互联网行业反腐现状 - 互联网大厂掀起"反腐风暴",多家企业披露员工违规事件,商业贿赂和利益输送问题突出[2] - 抖音2024年共有39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腾讯查处百余起案件,百余人被解聘,20余人被移送公安机关[2] - 京东2024年查处221起贪腐案件,其中191起为商业贿赂,占比逾八成[3] - 阿里巴巴2025财年将33起员工贪腐案件移送司法处理,首次将反腐纳入管理者绩效考核[3] - 饿了么原CEO韩鎏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调查,案件涉及蜂鸟即配供应链招标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与虚假报价[3] 腐败案件特点 - 2020-2024年海淀法院审理127起互联网企业贪腐案件,涉案金额3.05亿元,大厂员工涉案比例73.23%[4] - 涉及采购销售、产品规划、渠道运营、内容管理等业务部门案件104件,占比超八成[4] - 案件具有手段隐蔽、内外勾结、不法利益虚拟化、"小官巨贪"和"平台软权力"寻租等特点[4][5] - 某短视频平台运营人员利用职权向主播索贿30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5] 法律监管变化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首次明确禁止交易相对方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罚金上限提高至500万元[1][7] - 新增对行贿企业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的个人处罚,最高可达100万元[7] - 法律从"只罚行贿不罚受贿"转向双向追责机制,形成全链条治理[1][7][8] - 未来执法可能重点关注广告位竞价、直播带货坑位费返点等流量采购业务领域[8] 企业反腐措施 - 互联网企业从内部消化转向公开通报,信息披露趋于透明,加强与司法机关联动[3] - 建议建立全链条反商业贿赂合规培训机制,设立独立反商业贿赂部门[9] - 提倡建立供应商贿赂"一票否决"、交易"熔断"等机制,设立独立举报通道[10] - 鼓励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免疫",对合规效果良好企业给予责任减免[10] 行业风险特征 - 互联网企业面临流量贿赂、算法寻租、数据交易等新型商业贿赂风险[5] - 头部企业掌握流量、算法、数据等核心要素,易滋长"权力寻租"空间[5] - 线上交易资金流转隐蔽性强,常规监管手段难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5] - 对员工及其亲友的全方位反商业贿赂监管存在客观难度[6]
一月内两起!唯品会运维总监涉嫌受贿被拘,此前营销副总裁已涉案
观察者网· 2025-07-10 09:42
反腐事件概况 - 唯品会运维总监马某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刑事拘留 马某利用职务之便长期收取供应商好处费且数额巨大 公司已解除其劳动合同并没收股票 [1] - 马某的直接上级汤某因监管失职被公司提出批评 [1] - 唯品会强调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表示将严惩职权谋私行为 [1] 涉案人员信息 - 马某职级为V8 属于产品技术中心基础平台部运维总监 非公司高管序列 [1][2] - 此前6月22日营销副总裁冯佳路(职级VP)因经济问题被查 其在公司任职超10年 曾主导周杰伦CJO项目 [1] 公司应对措施 - 唯品会明确表态贪腐案件不影响正常业务运营 [2] - 公司通过通报案例警示员工恪守职业道德 建立"惩前毖后"机制 [1] 事件时间线 - 6月22日首次披露高管贪腐案 7月9日再曝中层管理人员涉案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反腐事件 [1][2] - 两起案件涉案金额均被描述为"巨大" 但具体数额未披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