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睡眠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深夜警报:90后,00后吞下7成“助眠药”!千亿市场背后,谁的睡眠在被偷走?
新消费智库· 2025-06-27 13:28
睡眠经济市场概况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2016年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4955.8亿元,预计2027年达6586.8亿元 [9] - 保健助眠领域在电商渠道呈现双位数高增长,褪黑素是膳食营养品中人气最高的品类 [9] - 90后和00后占褪黑素消费群体的70%以上,其中18-29岁年轻人占比超30% [6][7] 褪黑素产品发展现状 - 褪黑素在中国市场自1997年通过脑白金进入,近年销量持续上升,2024年1-3月唯品会平台销量同比上涨30% [6] - 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BuffX、同仁堂与国际品牌Swisse竞争,新锐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褪黑素睡眠喷雾)实现月销300%增长 [17] - 线上渠道占市场份额70%以上,天猫、京东为核心销售阵地,年轻消费者偏好电商和直播带货 [19] 消费者画像与需求 - 睡眠经济消费主体为23-40岁人群(占比83.2%),其中23-30岁占34.9%,31-40岁占48.3% [12] - IT、金融、医疗从业者及学生是失眠高危群体,73.4%新媒体从业者日均工作超10小时,K12学生日均睡眠不足7小时 [13] - 需求场景分化:加班族调节生物钟、Z世代熬夜补救、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差旅人群应对时差 [21]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剂型零食化:褪黑素软糖(如BuffX咖啡味款)月销超50万盒,通过口味创新降低"吃药感" [28] - 成分复合化:添加维生素B6、茶氨酸等成分,满足"健康睡眠"进阶需求 [28] - 场景精准化:结合智能设备(如睡眠手环)提供定制化剂量方案,或搭配眼罩、白噪音耳机形成组合解决方案 [29][34] 市场竞争痛点 - 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功能、成分、剂型及目标客群重叠度高,缺乏精细化人群划分 [22] - 即时性需求未充分满足:深夜场景下传统电商配送时效不足,需强化即时零售渠道 [29] - 替代品威胁:GABA类助眠产品分流对褪黑素安全性存疑的消费者 [33]
家纺巨头的冬眠时刻:富安娜困守高端、营收连降
新浪证券· 2025-06-20 13:11
行业现状 - 中国家纺行业正经历寒冬,婚庆和乔迁两大消费场景需求显著减弱,导致市场萎缩 [1][2]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0.11亿元同比下降0.60%,归属净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5.22%,扣非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3.47% [1] - 行业面临低频消费属性挑战,优质家纺产品复购率天然受限 [4] 公司经营困境 - 富安娜高端定位受到冲击,线上渠道追求流量导致品质根基松动,高端形象受损 [2] - 管理层动荡,财务总监职位十余年间八次易主,暴露治理结构隐忧 [2] - 库存积压严重,被迫进行清仓甩卖,高端产品降价至百元区,品牌定位模糊化 [2] - 现金流大幅萎缩,反映扩张策略与经营效率失衡 [2] 转型战略与挑战 - 计划斥资超5亿元在深圳南油片区建设"智慧大家居产业生态体验城",试图向"家纺+家居"跨界转型 [3] - 转型面临四大挑战:1)四年建设周期过长可能错过市场窗口 2)缺乏智能家居技术基因 3)渠道割裂导致高端战略受阻 4)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3][4] - 线上专供"平价款"与线下"高端系列"存在明显差异,造成消费者信任危机 [3] 竞争格局变化 - 亚朵酒店等新进入者通过场景化创新(如"深睡枕")成功切入市场,凸显传统家纺企业"货架思维"的局限性 [4] - 睡眠经济崛起背景下,公司未能有效将产品转化为体验,用户社群运营不足 [4] - 传统花色设计面临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代沟问题 [3]
“十五五”中国记忆枕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展望分析(2025)-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0 07:40
记忆枕行业概述 - 记忆枕与普通枕头相比具有功能性优势,能贴合颈部曲线并提供稳固支撑,价格区间为150-300元,而普通枕头多在100元以下 [2] - 2024年记忆枕销售额占比近40%,同比增速达77%,预计2025-2030年渗透率从5%提升至50%,消费量从0.39亿个增至2.93亿个,市场规模从59亿元增长至439亿元(单价150元) [3] - 2023年中国记忆枕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2022年达163亿元;全球记忆海绵枕市场预计从2024年1606亿美元增至2032年3641亿美元,CAGR约10.77% [8]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家纺品牌加速布局:亚朵2023-2024年推出两代深睡枕PRO,趣睡科技2024年推出乳胶透气枕,罗莱生活和水星家纺分别上市零压枕和人体工学枕 [6] - 行业技术门槛低,生产企业众多且分散,但头部品牌参与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 [7] 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需求 - 消费者对睡眠质量和颈椎健康重视度提高,叠加人口老龄化推动需求,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同比增15% [8] 技术创新升级 - 新材料应用:凝胶记忆棉、生物基材料等提升舒适度和环保性;智能技术融合:温度感应、压力监测等功能实现个性化睡眠体验 [9] 产品设计多元化 - 可定制化设计(如调节硬度/高度)和多功能化(抗菌、透气、冷却技术)满足差异化需求 [10] 销售渠道拓展 - 电商平台普及推动线上销售增长,同时品牌通过家居体验店等线下渠道增强服务体验 [11] 产业链与供给分析 - 上游材料(如乳胶、记忆棉)和下游家纺渠道共同影响行业;2019-2024年企业数量、资产规模等数据未披露具体数值 [17] - 区域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但未提供具体区域分布数据 [15][16] 企业竞争分析 - 中国市场主要企业产能、销量、销售收入及价格数据未披露具体数值,仅提及Q1-Q5企业财务指标和动态 [18][19] 投资与规划 - "十五五"期间行业技术开发方向未明确,但预计2025-2031年将找到新增长点 [20]
水星家纺(603365):家纺迎新机遇,看好龙头份额进一步提升
东吴证券· 2025-06-03 03: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8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睡眠经济、悦己消费和内容平台共振下,国内家纺行业迎来新机遇,记忆枕品类爆发潜力,预示市场有较大扩容空间 [3][83] - 水星家纺作为行业头部公司,深耕主业,2025 年研发、营销发力,结合性价比优势,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3][8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水星家纺记忆枕销售额从 1.14 亿元提至 6.44 亿元,上调 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新增 2027 年预测值,对应 PE 分别为 12/11/10X [3][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睡眠经济 + 悦己消费 + 内容平台共振,家纺迎来新机遇 - 睡眠问题困扰国民健康,18 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 48.5%,位居健康困扰类型榜首,源于自我认知焦虑等因素 [13] - 悦己消费成国内新趋势,中国处于消费趋势变化阶段,部分人群重视情绪价值和悦己消费,如泡泡玛特营收增长 [20] - 内容平台崛起加速床品市场教育,抖音、小红书上床上用品相关视频和笔记数量快速增长,提升消费者认知和关注 [24] 枕头单品爆发市场潜力,“记忆枕”有望带来市场扩容 - 枕头消费爆发,67.7%的人认为好枕头是睡眠保障,枕头重视度领先其他床品,家纺龙头枕芯品类销售领先 [30] - 亚朵深睡枕系列销量爆发,2024 年销量突破 380 万个,销售额 10 亿元 +,零售业务高增长显示国内家纺市场潜力大 [35][38] - 估算 2024 年国内枕头市场规模约 250 亿元,头部品牌发力记忆枕有望提升渗透率,预计中性情景下 2030 年记忆枕市场规模突破 400 亿元 [43][45][51] 水星家纺:发挥龙头优势,研发 + 营销同时发力,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家纺市场集中度低,2024 年水星家纺等前三大品牌市占率低,但龙头市占率呈提升趋势 [55][59] - 产品思路上,大单品战略聚焦雪糕被,全品类布局加强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 [62][66] - 市场推广上,电商渠道领先,2025 年加大营销投放,官宣代言人宣传大单品,线下门店净开店,销售费用率提升 [69] - 水星家纺在头部品牌中具性价比定位,毛利率相对低,有望覆盖更多人群,且毛利率有提升空间 [73] - 2024 年及 25Q1 业绩有韧性,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正增长,25Q1 营收增长,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增长 [7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水星家纺记忆枕销售额从 1.17 亿元提至 6.44 亿元,营收分别为 46.7/52.0/58.0 亿元,同比 +11.3%/+11.4%/+11.5% [79]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9/4.48/4.97 亿元,同比 +8.9%/+12.3%/+11.0% [79]
盒马“晚安牛奶”不到一周3200+人下单,越来越多品牌盯上“睡眠经济”
36氪· 2025-05-30 02:41
产品创新 - 盒马上线"晚安牛奶",声称含有"10+倍原生褪黑素",定位睡前饮用场景[1][3] - 产品由北京三元委托生产,采用特殊饲养方法提高牛奶中褪黑素含量,每250毫升含12500pg褪黑素[4] - 三元2023年已通过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旗下"极致"品牌同类产品在京东平台售出3000+件[5] 市场表现 - 盒马"晚安牛奶"上线一周内实现"月3200+人已下单"的销量[3] - 消费者在社媒分享睡眠监测数据,显示产品切中"睡眠焦虑"需求[3] - 与褪黑素补充剂相比,产品实际含量较低(需8万-24万瓶/日才能达到推荐剂量)[7][8] 行业趋势 - 48.5%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推动"睡眠经济"发展[9] - 蒙牛2019年推出含GABA和茶氨酸的"晚上好"牛奶,持续销售6年[11][13] - 光明2025年推出添加酪蛋白酶解物的"舒睡奶",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布局助眠饮料[13][15] 技术方法 - 三元专利通过控制奶牛光照周期(11:13光照黑暗比)和色氨酸饲料提升褪黑素合成[4] - 生产工艺要求挤奶时间在光照后0.5小时内,保质期差异显著(盒马产品15天 vs 三元极致产品6个月)[5][7] 产品对比 - 各品牌助眠产品成分差异明显:蒙牛用GABA+茶氨酸,光明用α-乳白蛋白,元气森林添加后生元[16] - 科学界对茶氨酸等成分的助眠效果仍存疑,行业更侧重"安慰剂效应"营销[16][17]
麒盛科技: 麒盛科技关于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3 08:22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下降4.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24.13%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4.0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1.01% [1] 产能与供应链建设 - 年产400万套智能电动床总部项目(三期)布局电器系统及核心零部件 增强技术自主可控性与供应链稳定性 [1] - 项目旨在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1] 国内市场战略 - 2022年明确国内市场战略规划 以"舒福德"品牌作为主打智能床品牌 [1] - 2024年"舒福德"品牌门店数量突破220家 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1] - 在稳定海外大客户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内自有品牌业务以提升盈利能力 [1] 行业市场格局 - 智能电动床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北美 美国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1] - 北美市场主要通过泰普尔丝涟(TSI)和舒达席梦思(SSB)等床垫厂商搭配销售智能电动床 [1] - 2014年至今智能电动床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 中国市场潜力 - 中国智能床行业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渗透率较低 [1] - 美国智能床市场渗透率达14% 中国渗透率较低主因消费者认知不足 [1] - 国内睡眠经济产业稳定增长:超九成国民受睡眠问题困扰 老龄化加速推动养老产业对睡眠健康产品需求增长 [1] - 随着消费者认知度提升、消费复苏政策支持及老龄化趋势 中国智能电动床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1][1]
调梦师GMN入驻北京全家便利店 一线城市成“晚安经济”爆发点
搜狐财经· 2025-05-08 22:24
睡眠健康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一线城市25-40岁人群中67.3%存在入睡困难,较2019年上升21个百分点 [1] - 助眠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9.7%,成为健康消费重要增长点 [1] - 2023年中国睡眠产业规模突破4800亿元,便利店渠道占比从2021年3.7%上升至6.2%,复合增长率41% [8] 便利店渠道战略价值 - 便利店成为助眠产品即时消费核心场景,满足突发需求和高频触达 [3][4] - 全家便利店与调梦师GMN合作覆盖全国170余家重点门店,抢占即时助眠赛道 [3] - 日本7-11试点"睡眠救援专柜"拉动相关品类销售额增长58%,夜间消费占比超70% [8] - 全家便利店2023年联合华熙生物等品牌在华东500家门店上线睡眠改善专区 [8] 调梦师GMN产品与市场策略 - "双子座晚安系列"涵盖晚安贴、膏、棒等全流程助眠产品,满足便利店即时需求 [4] - 明星产品晚安贴采用长效缓释精油技术,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贴 [7] - 通过全家会员体系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结合夜间促销提升转化率 [7] - 产品定位无需口服、无药物依赖的健康助眠方式,获京东母婴618最受欢迎助眠产品奖 [7] 晚安经济消费特征 - 一线城市加班族、学生、中老年构成便利店助眠消费主力群体 [4] - "下班顺手买晚安贴"成为新型情绪消费趋势,产品兼具功能性与夜间经济驱动力 [4][8] - 助眠产品从特定人群向日常消费扩展,便利店渠道增速或将超越传统渠道 [9]
慕思股份转身:去年营收微增利润承压,智能化转型显成效|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1:2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6.03亿元 同比增长0.43% 归母净利润7.67亿元 同比下降4.36% 扣非归母净利润7.23亿元 同比下降7.67%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1亿元 较2023年19.35亿元大幅下降43.63%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60.61亿元 同比下降8.69% 流出49.70亿元 同比上升5.68% [5] - 总资产76.79亿元 同比增长7.37% 金融资产占比从11.19%提升至35.05%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8.00亿元增至26.91亿元 [5]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床垫收入26.79亿元 同比增长3.78%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7.81% [1][4] - 床架收入16.65亿元 基本持平 床品收入下降7.47% 其他产品收入下降12.68% [4] - 智能产品收入占比超过15% 定价1.5-3万元的高端区间 客户复购率和推荐率高于传统产品 [9] 销售渠道 - 传统经销渠道收入41.53亿元 同比下降0.26% 占总营收74.13% [4] - 电商渠道收入10.93亿元 同比增长6.04% 占比提升至19.51% [2][4] - 境内市场收入54.47亿元 同比下降0.63% 占比97.23% 境外市场收入1.55亿元 同比大增61.07% 占比2.77% [4]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2.05亿元 同比增长10.51% 占营业收入3.66% 较2023年提升0.33个百分点 [7] - 研发人员543人 较2023年增加15.04% 研发人员占比达10.47%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从42.58%提升至46.41% [8] - 研发项目主要围绕智能睡眠 健康监测 材料创新三大方向 60%投向智能化和健康监测技术 20%用于材料创新 [8]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家具类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691亿元 同比增长3.6% 家具及其零件出口678.8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7] - 家居消费向舒适化 智能化 个性化 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传统竞争对手加码睡眠产品线 科技公司如华为 小米切入智能家居领域 [1][7] - 公司通过数字化 智能化和品牌化"三化融合" 探索从"卖床垫"到"提供健康睡眠解决方案"的转型 [2][9]
“老鼠人”失眠简史:3亿特困生如何造就千亿睡眠经济?
36氪· 2025-04-22 10:36
凌晨三点的社交平台上,总有一群神秘生物在哀嚎:"鼠鼠我啊,又要睁眼到天亮了。" 他们晚上睡不着,白天不想起,工位是鼠洞,外卖是贡品,放假时的微信步数不会突破个位数——没错,2025年互联网顶流人设"低能量老鼠人",正在用 摆烂式作息向全世界宣告:人类早八的闹钟,根本叫不醒一只装死的鼠鼠。 (图源:小红书@准点收工创意酱) 根据特征对号入座,只是路过冲个浪就被正式确诊为"老鼠人"。 在小红书上,"老鼠人vlog"点赞过万,热度比"90岁高能量自律女孩"五点起床做瑜伽还高,还有美团带头玩"鉴鼠大赛",各大官方号开始抽象整活,人们 (图源:小红书@美团) 这群自嘲为"老鼠人"的夜行动物,实则是3亿失眠"特困生"的缩影——他们用黑色幽默消解着"睁眼到天亮"的集体困境,白天被工作榨干,夜晚靠短视频 续命,一边焦虑地搜索"如何快速入睡",一边舍不得放下手机,更扎心的是,超60%的90后表示"睡醒比睡前更累"。 放眼全球,睡眠危机正在改写人类的生活图景。日本人均不足7小时的睡眠时间,造就了地铁里西装革履的"居眠族"(指随时随地都能入睡);美国CDC 将睡眠不足列为公共健康流行病,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长期缺觉;韩国的"四当五落 ...
躺上智能床 就能不数羊?
消费日报网· 2025-03-31 03:18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床垫,正升级为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睡眠方案的智能产 品。 那么智能床垫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慕思床垫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智能床垫采用内嵌式功 能钢架,能够保证对人体的支撑。同时,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获取人体特征数据,并 将其储存到云端进行计算,进而为用户匹配合适的软硬度和支撑度、生成睡眠监测报告,帮助改善用户 睡眠。此外,通过遥控或语音指令,智能床垫还可调整弯曲程度,满足用户在床上阅读、观影及其他休 闲活动的需求。 由此可见,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堪称智能床垫的核心。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相 比,内置于床垫的传感器能够实现无感监测,从而减少睡眠中的不适感,但其监测结果易受翻身等动作 的影响。同时,由于部分品牌智能床垫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人体呼吸和心跳的信号参数,数据维度有限, 导致其睡眠监测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质量良莠不齐 电动不等于智能 关于智能床垫功能的技术探索仍在不断深入,而庞大的睡眠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加速入局。在智能 床垫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赋能传统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