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动能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21:22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 [1]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 工业表现 -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去年以来月度增速较快水平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9% [1] 服务业表现 - 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次高水平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4%和8.9%,显著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 [2] 外贸表现 - 1至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3]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 [3] - 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和19.9% [3] - 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3.3%和25.3% [3] - 1至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持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4]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8.0% [5] - 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6%、28.9%、23.9%、17.6% [5] 工业新动能 - 4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5]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8.9%和61.8% [5]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2%和29.3% [5]
国家统计局: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4月市场销售延续回升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5-19 03:06
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 4月份市场销售稳步回升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月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 4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38.8%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33.5% 家具类增26.9% 通信器材类增19.9% [2] - 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 4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14%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23.3% 金银珠宝类增25.3% [2] 服务消费表现 - 旅游出行相关服务消费增长显著 1-4月交通出行、通信信息、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消费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 1-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5.8% 持续快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 [2] 政策效果与展望 - 两新政策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支撑经济回升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1] - 需进一步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未来将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潜力 [3]
政商学界精英云集2025博鳌新浪财经之夜:共话AI与消费新动能!
新浪财经· 2025-03-27 01:14
活动背景 - 新浪财经携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一财经举办第12届博鳌夜话,主题为"未来在场:AI驱动与消费新动能" [2] - 活动汇聚多位行业领袖及学者,包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等 [2]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宏观政策范式发生三大变化:基调调整、侧重点转向消费、政策工具创新 [8] - 中国消费规模约50万亿元,若增加2个百分点可贡献GDP增长的50%-60%,助力实现2025年5%增长目标 [8] - 未来增长源泉来自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领域改革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8] - 电影《哪吒2》显示中国服务消费潜力巨大,预示经济结构再平衡前景 [9] AI技术发展趋势 - AI时代开源模型占比将达80%,闭源系统初期领先但开源生命力更强 [12] - 当前AI架构存在效率低、无记忆等缺陷,未来15-20年有望实现95%任务超越人类的AGI [12] - 神经科学研究将推动AI进入新阶段,脑机接口与AI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19] - 人形机器人当前具备3岁身体素质和博士生智力,预计10年内进入家庭和工厂 [31] 产业应用与挑战 - 新能源与AI形成相辅相成关系,绿色能源供电算力中心成为必然选择 [28] - 工业AI面临数据碎片化和"双栖人才"短缺两大瓶颈 [28] - 极致性价比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策略,需全产业链整合与规模优势 [43] - 互联网平台可能延伸至线下,补足供应链短板后形成强大竞争力 [43] 教育与人才培养 - AI将冲击应试教育,正确引导可培养更具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14] - 教育需培养五项AI时代核心技能:批判性思维、原创思维、持续学习、AI应用、社交能力 [25] - 中国庞大应用场景可能吸引AI人才回流,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 [14] 创新投入与资源配置 - 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刚过全球平均水平,与美国在AI领域投入差距显著 [46] - 创新资源分配存在错配问题,需向实际产出成果的企业倾斜 [46] 就业与消费 - 高质量增长需扩大就业,民营企业可通过优先招聘特殊群体履行社会责任 [40][41] - 年轻人消费结构变化体现理性化趋势,消费提振需系统工程支持 [34] - 银发经济成为重点布局领域,企业加大老年健康产品和慢病管理投入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