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外滩FTC启幕,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新地标
第一财经· 2025-07-17 13:15
外滩FTC项目概况 - 外滩FTC位于九江路69号,建筑总面积4700平方米,共七层,定位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集成服务社区[1] - 项目地处外滩"第二立面"核心地段,毗邻南京东路商圈,周边金融机构与历史建筑密集[1] - 集聚区以"趣味性、潮流性与创造力"为特色,联动小红书等头部平台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1] - 构建"内容创作—数字传播—产业转化"完整生态链,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1] 政策支持体系 - 流量支持:联动小红书提供专属流量支持[3] - 内容支持:开放区内历史建筑、文化设施、节展赛事等资源作为创作素材[3] - 变现支持:提供现金补贴和奖励,推动跨界融合拓展金融科技企业等合作伙伴[3] - 服务支持:提供共享办公空间、专业直播间等硬件,以及注册服务、融资贴息、职称评审等软件服务[3] 产业发展基础 - 2024年黄浦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0家,新引进科创民营企业480家[4] - 文化、体育、娱乐和科研技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增长明显[4] - 依托小红书总部效应及金融科技产业优势,重点吸引金融、科技、时尚类内容创作主体[4]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立综合服务站与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促进中心,提供市场主体登记、财税咨询等一站式服务[5] - 建立原创权益保护快速通道,推出重点机构"专享服务包"[5] - 北京知外文化作为MCN案例,签约1400位知识创作者,年营收3亿元人民币[5] 市级政策配套 - 上海市对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6] - 鼓励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6] - 支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6]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将于7月17日启幕
环球网资讯· 2025-07-11 01:47
大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将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网聚创新力量 文映万千气象",聚焦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创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活动架构 - 大会由"1+4+2"主题论坛和"1+1+3"配套活动两大板块构成 - "1+4+2"主题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4场分论坛(创作评论、科技赋能、版权保护、青年力量)、2场分享沙龙 [2] - "1+1+3"配套活动包含1个宣传长廊、1个网文精品推荐活动、3个特色活动(IP之夜、创作采风、云上阅读季) [2] 论坛内容 - 主论坛将发布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分论坛将探讨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2] - 分享沙龙将邀请作家、平台运营者、专家学者等,讨论短篇创作趋势、衍生开发及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等话题 [2] 配套活动亮点 - "创新"主题宣传长廊通过实物、互动装置和沉浸式体验展示网络文学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2] - "IP之夜"活动将发布网文精品创作成果、征文大赛结果及微短剧转化计划,线上线下联动打造IP盛宴 [2] - 作家采风活动设计两条路线,"云上阅读季"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2] 主办单位 - 大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 [3]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即将启幕,蒋胜男、麦苏等作家参会
新京报· 2025-07-10 04:11
大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将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网聚创新力量 文映万千气象",聚焦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创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活动安排 - 大会由"1+4+2"主题论坛和"1+1+3"配套活动两大核心板块构成 [2] - "1+4+2"主题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4场主题分论坛(创作评论、科技赋能、版权保护、青年力量)、2场分享沙龙 [2] - "1+1+3"配套活动包括1个宣传长廊、1个网文精品推荐活动、3个特色活动 [2] - 主论坛将发布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并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知名作家代表、头部企业负责人进行主题演讲 [2] - 分享沙龙将探讨网络文学短篇创作趋势与衍生开发、传统文化在网络创作中的创新表达等前沿话题 [2] 参会人员 - 知名作家蒋胜男、血红、骁骑校、何常在、麦苏、吱吱等将参会 [3] - 网络文学平台代表包括阅文集团、番茄小说、晋江、幻想纵横、知乎、中文在线、掌阅科技、金影科技、百度小说、咪咕等 [3] - 视频平台负责人来自抖音、爱奇艺等 [3] - 30余位网络文学作家将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门历史文化街区、荣宝斋、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小米汽车工厂等地采风 [3] 大会主办方 -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3] 大会目标 - 紧扣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 [3] - 旨在激发精品创作活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优秀作品出海 [3]
构建高效审批通道、全链条版权保护 北京出台11项举措支持游戏电竞行业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6-19 14:24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游戏电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办法(暂行)》,包含11项举措,聚焦审核效率提升、精品创作扶持、技术创新应用等方向 [1] - 政策目标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突出"优、实、新"三大亮点:供给布局优化、服务支持务实、融合机制创新 [1] 精品创作与产业聚集 - 实施北京市网络游戏精品出版工程,建立重点选题库,支持研发体现北京文化特色的游戏,对精品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3] - 对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项的游戏额外奖励最高50万元,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提供人才引进等综合支持 [3] - 推动朝阳区东进国际中心、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等园区发展游戏电竞产业,提供"一站式"入驻服务及出版资源对接 [3] 电竞赛事与出海支持 - 将电竞赛事纳入市级大型活动保障机制,鼓励在双奥场馆举办赛事,制定分级标准 [4] - 国际级/国家级赛事落地奖励最高500万/300万元,首次落地赛事奖励最高100万元,本土赛事奖励最高50万元 [4] - 支持游戏电竞企业出海,对海外运营成绩显著企业奖励最高500万元 [4] 审核效率与版权服务 - 建立国产试点游戏出版申报辅导机制,增加专家审读力量,压缩审核周期 [5][6] - 引进版游戏合同登记备案提供全程指导,著作权登记周期从22个工作日压缩至10日 [6] - 依托版权保护协同机制,为企业提供纠纷调解、海外维权及诉讼风险评估服务 [6] 技术创新与人才政策 - 鼓励人工智能、游戏引擎等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智能化技改奖励最高3000万元 [7] - 加大文化科技领域课题中游戏研发技术应用比例,推动"技术研发—应用场景—产业转化"创新链 [7] - 放宽游戏电竞人才职称申报条件,支持优秀人才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加强工作居住证办理支持 [6] 实施机制 - 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联席机制解决行业重大问题,推动市区政策联动 [7] - 搭建常态化政策解读平台,通过行业协会精准推送政策,实现"政策找企、服务上门" [7]
北京朝阳推17项举措扶持文化产业
新京报· 2025-06-17 03:19
朝阳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 推出17项扶持措施精准服务文化企业发展 重点支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1] - 对数字文化领域应用创新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 对AI技术应用效益突出项目最高支持200万元 [2] - 数字文化领域新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最高支持500万元 [2] 文化链主企业支持 - 年营收30亿元且可培育至50亿元企业 给予三年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1] - 年营收50亿元且可培育至100亿元企业 给予五年每年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 [1] 游戏电竞产业支持 - 原创精品游戏研发最高支持1000万元 电竞场馆建设最高支持1000万元 [2] - 电竞俱乐部新设主场及运营投入支持200-1000万元 知名赛事成绩优异可获得支持 [2] 文化产业创新成果 - 共建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 建成北京最大电竞文化综合体微博IN [2] - 798超维视界打造VR体验新地标 泡泡玛特Labubu成为全球顶流IP [2] 影视制作基础设施 - 虎鲸文娱集团启动建设数字影棚 填补北京城区高端影视制作空白 [2] - 项目含5个摄影棚和1个综合楼 总建设规模约3.75万平方米 [2]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新京报· 2025-06-09 13:18
2025明文化论坛概况 -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6月14日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主题为"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 [1][2] - 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开幕式围绕"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研讨 [2] - 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大明经略"治国韬略、"医药传承"济世匠心、"数智文旅"科技赋能、"明乐雅音"艺术回响 [2] 明代文物展览与科技应用 - 明代文物专题展览6月14日全天开放,设置"礼制之章""威仪之象""器用之华""文脉之传"四大主题单元 [2][3] - 展览采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扫描、AI色彩修复与三维动画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1][3] - 数字孪生技术将用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展陈-跨界传播全链条矩阵,专设"明文化数智文旅"分论坛研讨智慧景区建设 [3] 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 - 昌平区计划2030年前实现明十三陵主体陵寝全部开放,推动兆域边墙保护修缮与全域旅游发展 [4] - 北京市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重点实施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天坛等研究性修缮项目 [4][5] - 昌平区已连续举办三届明文化论坛,将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整合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标志性遗存 [5]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中国明史学会将合作编撰《赫赫有明》通俗读物,深化明史研究体系建设,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变迁等多维度成果 [6] - 论坛开幕式联动明十三陵、明祖陵等五地直播,邀请高寿仙、单霁翔等专家解读明文化历史价值 [2] - "医药传承"分论坛系统展现明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实践和中药炮制工艺的革命性进展 [3] 文旅融合与品牌活动 - 昌平区推出《明见万历》VR体验项目,打造"明潮"嘉年华、千帆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采用大空间娱乐(LBE)技术 [3] - 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统筹布局,构建文化创意与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4]
4家京企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新京报· 2025-05-26 11:10
北京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12.4亿元,同比增长6.7% [1] - 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4%,居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70% [1]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1] - 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20559.0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比重91.3% [1]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5851.4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754.2亿元,同比增长33.7% [3] - 一季度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4177.6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71.4%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北京推出《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及《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3] 重点企业表现 快手科技 - 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拥有超600万用户,累计生成6500万视频和1.75亿图片,图生视频赛道全球榜首 [4] - 联合9位知名导演推出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 [4] 微梦创科(微博) - 在文化出海、文旅融合、数字消费领域持续发力 [4] - 联合发起焕新非遗计划,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8亿 [4] 爱奇艺 - AI技术应用于内容策划、制作、宣发等环节 [4] - 基于IP打造VR全感剧场《风起洛阳》,2024年获文化相关国家专利584个,国际专利7个,累计专利申请10912件 [4][5]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 2024年组织演出12885场,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地标与文旅融合新场景 [5] - 联合出品13部优质剧目,音乐剧《飞天》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5]
穿越之“苏轼在文博会开直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5:55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文博会通过AI技术复原千年文物如三星堆青铜面具和《簪花仕女图》,实现文物数字化复活[3][5] - VR和裸眼3D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穿越三千年历史场景[5][6] - 机器人结合古筝演奏和英歌舞表演,展现东方美学与科技的跨界融合[10][14] 文创产业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博物馆观众量突破14亿人次,同比增长超20%[12] - 中国潮玩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58.3亿元,文创周边销售火爆[8][12] -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14.1万亿元(同比+6.0%),广东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2.5万亿元,增加值连续22年全国第一[18] 文化出海与新兴业态 -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13.39%),连续5年超千亿元规模[20] - 微短剧海外应用超300款,覆盖200余国,累计下载量4.7亿次[20] - 全球首款载人飞碟和中医AI诊疗等创新产品亮相,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16][2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政策包",加速区域文化科技融合与高质量发展[20][26] - 机器人格斗大赛和机甲赛事等新兴场景撬动万亿级机器人产业潜力[14][26]
9月启幕,2025年服贸会聚焦科技赋能服务新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00:04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总体安排 -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 [1] - 服贸会将固定于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开幕,会期5天,前三天为专业观众日,后两天为公众开放日 [1] - 举办地点由"两址举办"调整为在首钢园区"一址举办",充分利用3平方公里区域工业遗存场景特色优势 [1] 展会设置与交易功能 - 设置主题展和专题展,主题展邀请主宾国、主宾省、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展示,澳大利亚将组建最大规模服务贸易展团,安徽省将展示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开放成果 [1] - 专题展设置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9个专题,重点展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2] - 为突出交易功能,展区设置交流洽谈空间占总面积10%~15%,会前强化专业观众邀请和精准匹配服务,会期增加创投对接会等供需对接活动 [2] 专题展亮点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设置电信服务、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及人形机器人等展区 [3] - 金融服务专题展聚焦"科技""智能"主题,引入AI等新技术展品和解决方案 [3] - 文旅服务展示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最新成就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3] - 教育服务设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国际教育协同创新"两大核心展区,举办"AI重塑教育未来"主题论坛 [3] - 体育服务呈现职业赛事IP运营、智能健身设备等前沿成果,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3] 其他专题展内容 - 供应链及商务服务展示智慧公共交通、智慧物流服务等应用场景 [4] - 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聚焦"科技赋能好房子"主题,展示优质住宅和智能家居产品 [4][5] - 健康卫生服务设置智疗云枢创新、全球健康前瞻等五大展示矩阵 [5] - 环境服务主题升级为"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展示能源体系建设等最新成果 [5] 配套活动与文创产品 - 成果发布突出新品首发,举办首发活动、权威发布等活动 [2] - 配套活动统筹首钢园区14处场地,打造服务消费场景,举办艺术表演、文旅市集等活动 [2] - 将推出服贸会吉祥物'福燕'与北京特色资源结合的爆款文创产品,举办'新品上新日'活动 [5]
厚积成势,鸾翔凤集万物生——杭州蓄力构建文化人才引育留用最优生态
杭州日报· 2025-05-13 03:15
文化产业规模与地位 - 杭州文化产业规模总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阵营,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跃升 [3] - 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12] - 全市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828家,较2023年增加258家,同比增长16.4% [12] 文化企业表现 - 2024年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数传媒、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4家在杭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玄机科技入选首批"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入选总数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6] - 游科互动凭借《黑神话:悟空》创造中国3A游戏破零的"神话",团队规模不过百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 [6] - 艺创小镇3.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3000多家文化企业,形成相互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 [10][11] 文化人才生态 - 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集聚20多万名专业人员,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7] - 杭州成为国内集聚文化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麦家、蔡志忠、郎朗、朱德庸等 [5] -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作为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引育大批深谙传统艺术精髓、精通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9] 产业创新布局 - 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两带一廊")成为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12] - 艺创小镇、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重要平台比肩而立,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集聚发展 [12] - 杭州拥有2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3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13]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生态37条"等系列政策,精准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 [13] - 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城市文化品牌为人才提供国际舞台 [14] - 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引导文化人才与创新资源高浓度聚集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