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

搜索文档
市政府召开第149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审议我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长江日报· 2025-05-25 11:07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 -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项目建设和助企帮扶力度,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 - 切实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2] - 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2]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重大政治责任、重要发展任务,锚定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 [2] -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推动构建港航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2] 生态保护与教育数字化 -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武汉 [2] - 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不断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2]
十方融海赋能低空经济新生态:以数字教育为翼,共筑全球产业协同新范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3 10:34
论坛概况 - 2025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论坛(ILCF)暨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成立大会在深圳举办,主题为"智算低空,云游星际",汇聚全球政、产、学、研领域200余位代表 [1] - 论坛由民革广东省委会指导、国际投资促进会与中贝通信集团联合主办,十方融海作为协办单位及战略签约方深度参与 [1][3] 低空经济行业动态 - 全球低空经济正经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变革,中国已形成涵盖飞行器研发、工艺管理、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3]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新增长引擎 [3] 十方融海战略布局 - 公司以"教育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深度融合"为战略支点,构建"技术驱动+场景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在智能教育模式研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等维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公司依托数字教育领域积淀,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低空经济发展生态,围绕数字人才培养、智能设备研发等关键环节展开联合攻关 [3][4]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通过ILCA联盟平台为成员企业提供从人才储备到技术落地的全周期支持,打造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蓄水池"与"创新策源地" [4] - 未来将持续深化与ILCA联盟成员合作,为全球低空经济产业协同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4]
探索智能时代的教育星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21:22
教育数字化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吸引全球80余国代表参与[3] - 大会展示50多项中国教育数字化成果,覆盖中小学至高等教育全阶段[10]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64亿,覆盖220多国,汇聚中小学资源11万条、职教精品课1.13万门、高校优质课3.1万门[16] 技术创新应用 - 科大讯飞AI黑板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匹配,支持跨时空历史人物对话,数学课应用3D剖分技术培养空间思维[12] -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水下机器人虚仿平台,可模拟1500米深海作业场景[11][12] - 中国联通"5G+AI"专递课堂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案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8] 教学模式变革 - 全球90名师生通过AI、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跨国抗病毒药物研发课,呈现"师—生—机"三元教学模式[4] - 武汉小学VR火星救援课整合3D打印、AI编程,实现跨学科实践教学[6][8] - 讯飞星火智能批阅机实现班级作业分钟级批改与学情分析,支持个性化教学[13] 国际合作成果 - 大会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提出共建标准、共享资源等四大行动路径[15] - 中国首次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为全球贡献数字化转型方案[15] - 哥伦比亚、巴西等国代表表达加入中国主导的数字教育合作体系意愿[14][16] 行业生态影响 - 专家预测未来教师将转型为学习生态设计师,AI成为认知跃迁的"超级杠杆"[5] - XR技术实现故宫等景点虚拟教学,支持跨国远程实训指导[13] - 特殊教育领域应用脑电波识别技术定制个性化康复课程[9]
数字教育让知识更加“触手可及”(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21:22
数字教育技术应用 - 武汉大学研发的智能仿生鱼配备AI导航和避障传感器 可在水中续航3小时 已应用于长江生态数据采集项目[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出国内首个月球科研基地数实混合教学平台Lunar—X 整合数字孪生 增强现实与智能交互技术[3] - 科大讯飞AI黑板实现虚拟人"司马迁"与学生跨时空对话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虚仿平台提供逼真作业训练场景[4] 教育场景数字化创新 - 武汉音乐学院虚拟编钟演奏平台完整复原曾侯乙编钟演奏场景 实现沉浸式音乐教学[4] - AI技术使教学设备升级为互动智能伙伴 支持几何图形动态拆解和英语虚拟助教发音指导[4] - 职业技术院校通过数字化培养创新型"数字工匠" 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农业教育助力果农增产[4] 教育资源普惠化进展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上线优质资源 推动城乡学校"同步教学"覆盖[4] - 全国师生通过统一网络共享资源 实现优质课程跨地域实时交互[4] - 数字技术有效缩小教育鸿沟 促进教育公平从理念向实践转化[4][5]
从惠民举措看数字教育红利加速释放
新华网· 2025-05-17 00:58
数字教育平台发展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64亿 [3]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发布,终身教育功能全面升级 [3] - 平台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样态学习资源和智能化服务 [3] 教育资源普惠 - 海南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同步/专递课堂"项目受益学生近25万名 [14] - "慕课西部行计划"向中西部高校提供20.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 [17] - 东西部高校开展936万门次混合式教学,西部受益学生达5.9亿人次 [17] 技术创新应用 - 国家平台AI试验场推出数字解题助手、代码纠错助手等工具 [30] - 浙江大学研发教育专用大模型"智海—三乐",提供智能问答等服务 [36] - 中国联通利用"5G+AI"技术开展专递课堂,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典型 [39] 教学模式创新 - 北京打造"空中课堂"平台支持学生按需点播 [17] - 云南利用5G技术推动城区与乡村校结对开展"1+N"同步课堂 [17] - 浙江借助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实现全流程场景化教学 [17] 教育服务优化 - 国家平台服务大厅集成就业、考试、学历等7大类服务 [27] - 上海教育数据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家长可在线办理入学等业务 [29] - 四川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AI分析生成区域教育质量报告 [29] 人工智能赋能 - 全国遴选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35] - 发布50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35] -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试点,成立跨区域联盟 [35] 特殊教育与乡村教育 - 湖北襄阳特殊教育学校应用脑电波技术定制个性化课程 [39] - 中国联通"5G+AI"专递课堂让丹江口茶文化进入乡村学校 [39] - 家校社联动模式开展茶农技能数字化培训 [39]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字教育安全与伦理:挑战、共识与行动”平行会议举行
长江日报· 2025-05-17 00:50
数字教育战略与政策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积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1] - 武汉作为中心城市,正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统筹推动数字教育集成化发展、智能化引领、国际化合作 [2] - 中国政府主张共创治理机制,加强全球务实合作,推动构建健康安全的全球数字教育生态 [1]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武汉希望深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共建全球教育数据安全协作网络,共研智慧教育伦理准则 [2] - 计划共同发起设立数字教育伦理实验室、安全人才库、文明对话坊等平台 [2] - 主张共享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数字化平台高质量运行,确保全球教育资源供给质量 [1] 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 - 主张共守伦理底线,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 [1] - 主张共建安全基座,协同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面落实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1] - 会上成立了人机交互与信息安全中心,发布了《安全人工智能赋能产教融合创新联合行动计划》 [2] 专家参与与学术交流 - 会议邀请图灵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学者交流发言 [2]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等专家参与会议 [2]
新华鲜报|看见未来课堂!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聚焦数字教育新变革
新华社· 2025-05-16 12:31
数字教育行业发展 -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融入教育领域,重塑教育生态 [1]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展示数字教育的新发展和新亮点 [1] - 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教育模式,构建沉浸式教育新场景 [2] 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 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利用AI软件和3D打印技术开展"AI火星救援车挑战"实践课程,实现跨学科融合 [2] - 科大讯飞AI黑板推出虚拟人"司马迁"互动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学生主动性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发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提供逼真的虚拟作业空间 [2] - 武汉音乐学院打造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复原曾侯乙编钟演奏场景 [2] 教育公平与资源共享 - 北京飞象星球科技开发"飞象课堂",通过"智能双师"模式实现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4]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结对"同步教学" [4] - 全国师生通过"一张网"共享资源、"一块屏"互动教学,打破地域限制 [4] 技术伦理与能力建设 -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教育挑战,如学生利用AI写作文/论文等"走捷径"现象 [5] - 渥太华大学校长强调需培养学生对AI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辨识能力 [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指出需加强AI伦理教育,明确AI辅助与独立思考的边界 [5]
“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发布
中国青年报· 2025-05-16 08:17
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发布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涵盖生成式AI、元宇宙技术、数字教育行为认知等前沿领域 [1] - 研究成果基于2019至2024年全球近6万篇数字教育论文数据,由《数字教育前沿(英文)》期刊联合数据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完成 [1] - 报告采用科学计量分析与专家团队深度挖掘,结合案例实证与趋势预测,从技术迭代、政策协同、伦理挑战等多维度解读 [1] 十大热点具体内容 - 生成式AI加速跨学科融合:突出AI技术对教育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作用 [2][3] - 元宇宙技术催生智慧学习范式:强调虚拟现实技术重构学习模式 [2][3] - 数字教育改变学习行为认知:揭示数字化工具对学习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机制 [2][3] - AI赋能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实现教育场景的精准定制化服务 [2][3] - 数字素养支撑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数字能力提升成为教育转型关键要素 [2][3] - 人智协同塑造数字教育新生态:人机协作模式推动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2][3] - 职业教育适应智能化创新需求:职业培训体系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2][3] - 全球共治重建数字教育伦理边界:跨国协作机制应对技术应用的伦理挑战 [2][3] - 数字教育跨越区域均衡发展鸿沟:数字化手段缩小教育资源地域差距 [2][3] - 数据驱动教学全流程智慧决策:教育大数据支撑教学环节的智能化决策 [2][3] 研究方法与成果发布 -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主导研究,成果将在《数字教育前沿(英文)》期刊发表 [1] - 研究采用量化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兼具阶段性总结与前瞻性预测双重属性 [1]
AI如何重塑课堂,赋能人才培养?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7:17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 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探索"师一生一机"三元协同课堂新模式,并建设未来学校、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创设未来学习中心 [1] - 白皮书从技术赋能、伦理治理、体系重构三大维度规划未来教育发展,强调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及学校治理环节 [1] AI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 白皮书指出需利用AI创新教育评价工具,开展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2] - 强调培养青少年AI思维,包括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能力,善于从海量数据(603138)中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2] - 提出重构学习范式,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研究为导向、以志趣为动力的场景式、体验式学习模式,推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2] 全球数字教育合作与资源公平 - 中国将优先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建设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弥合全球教育数字鸿沟 [3] - 中国政府倡议在联合国体系下建立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AI安全评估标准框架,完善教育应用的伦理准则和问责机制 [3] - 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呼吁共建国际数字教育标准框架,共享多语种、跨文化教育资源库,推动智慧教育全球互联 [4][5] 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进展 - 大会发布"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标志着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5] - 《教育大模型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明确生成内容版权归属,为技术应用安全提供保障 [5] - 大会呼吁加快落实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实现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构建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 [5]
「教」量|勇闯教育智能时代“无人区”:如何填平全球课堂“数字沟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5:57
教育数字化战略与全球合作 - 教育部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方向,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1] - 柬埔寨制定国家数字教育战略,鼓励学生学习中文以接触中国科技文明[2] - 泰国格乐大学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合作成立海外学习中心,开展"中文+大数据"培训[2] - 英国公布学校技术应用新计划,包括制定AI教育工具安全标准及成立教育技术证据委员会[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全球领先,但需克服"无人区"挑战[6] 数字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 - 武汉市育才小学利用编钟开发数字化阅读活动,将声波转化为书签音频波纹[1] - 武汉大学研制机械仿生鱼原型,融合多学科技术,未来可应用于水质监测等领域[7] - 宜昌唐家湾中小学开发《长江的礼物》文创项目,整合物联灌溉、3D建模等技术[7] - 洋葱学园推出AI智能体,解决自主学习核心问题,已公益帮扶470余万乡村师生[9][10] - 科大讯飞研发"知识-能力-行为"三维知识图谱和教学思维链大模型,辅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10][11]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实践 - 武汉神龙小学开展"AI火星车救援挑战"课程,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智能语音播报、地貌查询等任务[12]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构建AI通识教育体系[13] - 中国通过课程标准化强化人工智能教育,成为中小学阶段系统培养AI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13][14] - 澳门大学强调培养EQ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以驾驭AI技术[14] 数字教育公平与资源均衡 - 哥伦比亚农村高等教育覆盖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一半,拟通过AI缩小教育差距[4][5] - 唐家湾中小学上传5000多个数字化校本课程资源至国家平台,浏览量近百万[8] - 调研显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理工科背景仅占27.5%,兼任教师超七成,与发达地区差距显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