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府债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 | M1能开启新一轮反弹么?——从流动性看经济系列之一【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16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四季度M1增速反弹,年初受春节效应回落,探讨推动M1增速变化因素及是否开启上行趋势 [1][4] - M1同比增速2024年10月反弹、12月转正,2025年1月放缓,财政支出和春节错位分别影响其回升和放缓,新口径M1更平滑 [1][4] - 用五因素模型分析,2024年财政对M1增速拉动升至7.3个百分点居首,实体部门需求拉动降至2.2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贡献为负 [2][11] - 对比历史,本次M1反弹实体需求贡献低、货币政策难大规模投放、同业和信贷空转拖累,财政或拉动M1,2025年M1或震荡上行 [3][14][18] 分组1:M1有什么新变化 - 财政和春节因素致近期M1波动,2024年新口径M1增速1 - 9月回落6.6个百分点,10月反弹、12月转正,2025年1月放缓,M1与M2剪刀差同步变化 [4] - 居民活期存款是新旧M1主要差异项,2025年1月旧口径M1、居民活期和非银备付金规模分布约为59:38:3 [5] - 新口径M1较旧口径更平滑,纳入个人活期削弱春节效应影响,居民活期抵消“手工补息”致企业活期收缩对M1的拖累 [6] 分组2:谁在拉动M1:五因素模型的启示 - 2018年后M1走势改变,地产对经济贡献降低、疫情后内需不足,财政政策对M1影响加大 [7] - 用央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对M1各分项归因,划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体活性、金融体系和外部影响五个因素 [2][8] - 2018 - 2021年实体部门需求对M1增速拉动年均约10个百分点,2024年仅2.2个百分点,2024年财政拉动升至7.3个百分点居首,金融体系贡献为负 [2][11] - 2024年四季度M1增速改善,财政拉动提升、金融体系拖累减少,实体活性需求带动仍处低位 [2][11] 分组3:M1进入上行周期了吗 - 2000年以来五轮M1反弹周期,增速累计回升超10个百分点、持续超1年,伴随经济修复等,2015年还有化债资金沉淀因素 [12] - 2024年10月以来新增资金派生活期存款拉动走低,存款定期化对M1拖累减弱,或与股市成交量提升有关 [13] - 本次M1反弹实体需求贡献低、货币政策难大规模投放、同业和信贷空转拖累增长,化债资金沉淀效应不宜高估 [14][15][16] - 财政或拉动M1增长,政府债使用拉动M1,2025年政府债预算供给增加,预计二季度发行提速,三季度M1增速有望走高,全年或震荡上行 [3][17][18]
社融同比多增,政策债再发力
华泰证券· 2025-03-16 01:42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7] 核心观点 - 2月社融增量2.23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2.65万亿元),同比多增7374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2%,较上月末提升0.2个百分点,政府债供给多增是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力量[1][5] - 信贷需求仍有待提振,票据融资冲量现象显著,政策预期向好夯实经济回稳基础[1][5] - 推荐两类个股:质优个股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上海银行、渝农商行AH股、宁波银行;港股大行股息优势突出且估值性价比高,如建设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交通银行H股[1][5][9] 社融数据表现 - 2月直接融资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融资1.70万亿元,同比多增1.10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1702亿元,同比多增27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6亿元,同比少增38亿元[3] - 表外融资-3544亿元,同比多减257亿元,其中委托贷款-229亿元(同比多减57亿元)、信托贷款-330亿元(同比多减901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985亿元(同比少减701亿元)[3] - 社融余额同比增速8.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7.3%[17] 信贷结构分析 - 2月贷款新增1.01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1.24万亿元),同比少增4400亿元,贷款存量同比增速7.3%,较1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2] - 居民贷款减少3891亿元,同比少减2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减2127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减112亿元[2] - 企业贷款新增1.04万亿元,同比少增5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200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7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60亿元[2] 货币供应与存款 - 2月M1同比增速0.1%(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7.0%(与上月持平),M1-M2剪刀差-6.9%(较1月末收窄0.3个百分点)[4] - 存款新增3.26万亿元,同比多增2.30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40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减75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0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11万亿元[4] - 2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1.95%,较1月上升0.09个百分点[4] 政策与市场预期 - 《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工作任务首位,后续居民消费需求或有改善[2] - 负债端政策力度加大,有助于缓释银行经营压力,政策预期向好夯实经济回稳基础[5] 重点公司推荐 - 推荐个股包括招商银行(目标价51.28元)、兴业银行(目标价23.71元)、成都银行(目标价20.05元)、苏州银行(目标价9.40元)、宁波银行(目标价33.65元)、上海银行(目标价10.59元)、渝农商行(目标价7.01元)[9] - 港股推荐建设银行H股(目标价7.45港元)、工商银行H股(目标价5.95港元)、交通银行H股(目标价8.12港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