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启动全链条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9-18 01:29
"全程绿灯"加速好药上市步伐 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正 式发布。9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该方案背后的"首创性"与"集成性",以3个关键词 勾勒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新蓝图: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让"好药"研发、通 关、使用环节实现"全程绿灯";从全球高端人才到跨境数据资源自由流通,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外 籍专家号……这场覆盖全链条的改革实践,让"江苏造"创新药离市场更近,更快造福患者,折射民生温 度。 该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在流程效率、资源配置、创新生态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让政策红利真正 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方案自酝酿之初,就坚持以解决企业的困难诉求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文件的起草过程,就 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司勇举例说,方案第9条"进出境实验动物监管模式改革"便源于企业困 境。省内一家基因工程小鼠企业,其携带人类基因的实验小鼠是新药研发关键模型动物,因携带人类遗 传物质,此前需接受特殊物品与实验动物出口双重监管,通关耗时久。但小鼠生命周期短,常未完成监 管就长成成年鼠,丧失实验价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国际“磁吸力”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7
具体而言,要瞄准分工定位,聚焦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方向,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和成长;完善 创新生态,提升科技与产业匹配度,提升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功能,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 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着力打造良性竞争市场环境,以营商环境建 设替代"政策洼地"竞赛;等等。 作为我国"聚人""聚产"的主要空间载体,超大特大城市会对周边毗邻地区的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产 生"虹吸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又会产生"辐射效应",为周边地区创造更多新 的发展机会。破解"虹吸"与"辐射"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准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锻长自身长板,加快形 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超大特大城市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和科技创新能力明确提出 3个"支持"。这意味着,超大特大城市必须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节点链接作用,增强国际"磁吸力",打 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超大特大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心,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 ...
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启动全链条改革 “全程绿灯”加速好药上市步伐
新华日报· 2025-09-16 23:30
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 并正式发布。9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该方案背后的"首创性"与"集成性",以3个关 键词勾勒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新蓝图: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让"好药"研 发、通关、使用环节实现"全程绿灯";从全球高端人才到跨境数据资源自由流通,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 挂上外籍专家号……这场覆盖全链条的改革实践,让"江苏造"创新药离市场更近,更快造福患者,折射 民生温度。 三大关键词锚定"全链创新" 该方案以"全链条改革、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创新"为核心骨架,系统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产业研 发、生产、流通、使用全周期的创新体系,每个关键词都精准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一条链的改革,贯通6个方面18项政策集成。"省商务厅厅长司勇介绍,方案从增强研发创新能 力、提升审批服务水平、构建生产流通体系、完善采购使用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守牢安全底线6个方 面,细化18项举措,核心目标是为国家探制度、为江苏赋动能、为企业解难题。 "全链条改革"立足优势精准破局。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1/8,创新药获批数占1/3,均居全 国 ...
3200多家企业将亮相第22届东博会
新华社· 2025-09-16 15:23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有60个国家3200余家企业参展 [1] - 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 设南宁主会场和桂林旅游展区 [1] - 国外企业展览面积占比约30% 覆盖制造、能源、航运、智慧农业、零售等领域 [1] 展区设置与展示重点 - 主会场新设人工智能专馆、新质生产力专馆和蓝色经济、外贸优品等展区 [1] - 东盟国家展品结构从传统产业向高新科技转型 产业层次与质量提升 [1] -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有巴基斯坦、韩国等33个国家参展 [1] 展会活动安排 - 博览会于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1] - 将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境产供链合作、制度型开放等议题举办经贸促进活动 [1]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化跨境投融资改革 多举措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9-16 15:11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及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将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1] - 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 便利非企业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接收境外资金[1] - 全国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统一提升至1000万美元 部分创新积分制企业额度达2000万美元[2]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 - 简化跨境融资签约登记管理要求 取消提供经审计财务报告的强制规定[2] - 提升初创期科创企业跨境融资额度 解决净资产不足导致的融资限制问题[3] - 降低企业财务与时间成本 加速融资流程以把握发展机遇[3] 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优化 - 缩减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结汇人民币支付使用的负面清单[3] - 取消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限制 放宽外资房地产投资限制[3] - 政策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3] 政策实施目标 -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助力吸引和利用外资[1] - 促进外资合理流动与配置 推动科研领域国际合作[2] - 支持经营主体合法合规跨境投融资活动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
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9-16 11:17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19条具体举措 涵盖培育平台、丰富供给、激发增量等方面 [2] -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 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2][7]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加大对经营主体信贷力度并合理确定利率 [2][6] 服务消费发展现状 - 1-8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0.3个百分点 [3] -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约46.1%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7] - 服务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潜力领域 但与实物消费相比仍面临高质量供给不充分、有效需求不足等痛点 [2][3] 消费促进与创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和热点 [3]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 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3]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支持外资进入服务消费领域 [4] 金融支持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领域 [7]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强对多元化消费场景、集聚区及重点项目的支持 [7] - 金融政策从供给侧发力 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7] 对外开放与投资 -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新增大连、宁波、厦门等9个城市 服务业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领域 [4] -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 [4]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资 [7]
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海南自贸港政策加紧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06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展 - 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 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 [1]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已扩大至全域试点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内销货值104.6亿元 免征关税8.1亿元 [2] - 封关后将进一步优化加工增值政策 包括放宽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纳入海南自产料件增值部分 [3] 政策实施成效 - 自贸港累计进口"零关税"货物241.6亿元 免税46.8亿元(截至2023年6月) [2]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展至冷链集装箱零配件领域 洋浦完成首单进口冷链集装箱零配件保税维修业务 [2] - 加工增值/零关税/双15%税收优惠等政策构成制度型开放礼包 [3] 企业参与动态 - 海南港航鑫三利公司2020年落户洋浦 维修业务量连年递增 新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2] - 和之力汽车公司完成加工增值政策申报 计划拓展露营车/商务车改装业务 [3] - 新希望集团将利用海南金融政策 探索建设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 [6] - 8月底民营企业推介会现场签约42个项目 覆盖清洁能源/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 [3][6]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国际枢纽功能增强 外贸航线持续加密 [2] - 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迎来首艘国际邮轮"领航星"号 边检简化查验流程 [6] - 维修/检测等配套需求持续增长 鑫三利公司拓展堆存/清洗/检测综合服务 [2]
高培勇:发展服务贸易的着重点着力点是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搜狐财经· 2025-09-16 05:58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 "中国提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其背景与战略意图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高培勇表示,第一,一流营商环境对应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标志着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已从基础性配套向高水平引领跃升。 第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国际化、离不开制度型开放。国际化营商环境意味着要以国际视野审视和优化营商环境,而营造以开放、包容为核心理念 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关键是加快制度型开放。不仅要积极主动的对标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真正按照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办事,让对接国际通 行经贸规则真正成为引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中国的实际,找准营商环境国际 公认指标与本土特色的耦合点,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有的放矢地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体系。 第三,以制度型开放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一是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有其明确的参照性,要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先进水 平而对接、对标。二是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有其特定的指向和客 ...
自贸试验区引外资 政策打好“提前量”
搜狐财经· 2025-09-16 03:21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陶思阅)9月15日,记者走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试验 区"),看到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诸多实践,推进各项先行先试举措落地, 为吸引外资打好政策"提前量"。 据介绍,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区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 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 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 作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北京自贸试验区落实30余项试点措施。 同时,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发布"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政策共享清单,累计推出六批 230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完) 该通知明确了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 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 注册上市和生产。 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方面,北京自贸试验区坚持"内外一致"原则,在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 ...
经济学家黄奇帆包头开讲: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
搜狐财经· 2025-09-15 05:47
【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八月草原,长风猎猎。当"2025企业家同心共融发展大会"在包头启幕,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登上讲台,一句"新质生产力是新 时代硬道理"如晨钟暮鼓,在1500位政商学界代表心中激起久久回响。这场跨越近三小时的思想盛宴,不仅为老工业基地注入跃迁之魂,更为中国区域经济 版图的重绘提供了战略坐标。 三、信心引擎:让"老工业基地"同步跳动"创新脉搏" 当"新质生产力"与"稀土之都""草原钢城"深度握手,包头不再只是资源输出地,而成为战略回旋的新支点。思想的火花一旦落地,便转化为资本、技术、人 才持续北上的强大磁场,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的信心模板。 四、开放叙事:以制度型开放放大"双循环"耦合效应 黄奇帆提醒,内陆城市同样可以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高地——只要找准规则接口,就能把地缘劣势转化为枢纽优势。这一判断,不仅点亮包头,更为广袤中西 部打开"陆联天下"的想象空间,助推中国形成陆海互济、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棋局。 五、生态共识: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同频共振 演讲台上下,政府、企业、金融、学界实时互动,政策信号与市场信号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