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

搜索文档
筑牢体育强国群众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9
全民健身发展 - 全国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且便捷可及 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1] - 2025年全民健身日期间举办超2.2万场赛事活动 直接参与人次超1100万 [1] - 全运会设置覆盖各年龄段及特殊需求项目 连续3年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推动云端健身新潮流 [1]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化 [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新《体育法》首次增设体育产业专章 从法律层面夯实发展基础 [1] - 相继出台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强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 [1]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数量翻番 [2] 平台载体与资源开发 - 推出81个国庆春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9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1] - 通过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体育旅游博览会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1] - 促进区域内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 [1]
2025中网开幕 首个开放日人气火爆
北京商报· 2025-09-14 12: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14日,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2025中网")在国家网球中心启幕,其中9月14—15日为开放日。据了解,9月14日首个 开放日,吸引近万人入园,场馆内外人气火爆,观战赛事、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交织在一起,为广大球迷们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网球盛宴。 2025中网首周期间,国家网球中心西广场变身 "运动乐园",其中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 "棒棒糖" 体能挑战,成为该区域的核心亮点活动,吸引众多"小 勇士"前来挑战;莲花球场旁的小网球与匹克球体验区,凭借趣味互动属性深受喜爱,成为现场热门人气打卡地。与此同时,"全民健身AI挑战赛" 与 "拍 浪・机器人科技市集" 同步亮相,以前沿科技元素为现场球迷带来极具沉浸感的全新体验。上述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月5日,为赛事期间的互动氛围持续升 温。 9月14日开幕当日,中网官方商品旗舰店、美食街区同步开业,吉祥物阿中和WAKUKU现身巡游。开放日的丰富体验让球迷在观赛之外,充分感受体育、科 技和文化的多重魅力。 据悉,今年9月20—21日,"趣动少年"中网运动嘉年华盛大上线,手作市集、非遗体验、亲子游戏闯关精彩纷呈,孩子们可以体验大漆扇、掐 ...
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2 00:02
射箭馆、篮球馆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动感单车等科技体验设施引人驻足……如今,不少废旧老厂 房"变身"运动场馆,成为人们的健身打卡地。场景融合正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体育消费蕴含巨大发展潜力。以赛事为例,从竞技体育赛事到群众体育赛事,都具有"一日比赛, 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特点。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消 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可见,除体育本身的消费 之外,赛事流量更撬动了多场景消费链条的延伸,实现乘数效应,大大促进了消费。 进一步看,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不是各类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跨界融合的结果。一方面,体育场景 要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体育",打造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和方式的新空间,做好"流量引 入"和"留量经营"。如在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业态。另一方 面,体育场景要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如"体育外卖"等 新消费方式突破时空限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在2025湖北省数字体育运动会启动现场,既 能沉浸式体验MR躲避球和模拟 ...
朱桂林:十五运会是足球工作的一次检阅|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23:09
赛事背景与意义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 - 赛事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足球运动深度融合 彰显岭南足球文化底蕴 振兴南派足球的重要契机 [2] 参赛成绩与筹备 - 广州体育学院组建七人制男子老将组和五人制男、女子甲组队伍代表广东省参赛 夺得两枚金牌 [2] - 学院通过选拔球员 分组分期训练 视频研究对手 模拟对抗及赛区模拟比赛等方式科学备赛 [2] 行业发展趋势 - 大众体育锻炼重视度提升 足球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 [2] - 地方性足球赛事影响力扩大 包括"村超""苏超""赣超""粤超"等群众参与度高的赛事 [2]
甲子奋进 雪域新篇——西藏体育事业六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 2025-09-06 07:14
体育设施建设 - 西藏体育场地数量从几乎为零增长至9189个 [2]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6平方米 [2] - 拉萨市文化体育中心占地面积约25.8万平方米 [2] 群众体育活动 - 2024年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433个 [2] - 举办各类赛事活动8748场 [2]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赛马、藏棋、藏式克郎球、响箭等特色项目 [2] 竞技体育成就 - 2013至2024年间西藏运动员共获得奖牌823枚(金牌289枚、银牌219枚、铜牌315枚) [5] - 1960年藏族运动员贡布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4] - 2011年西洛卓玛成为西藏首位竞技体育世界冠军 [4] 体育产业发展 - 那曲市恰青赛马节预计带动增收人数约1.5万人 [6] - 赛马节展销收入达四十多万元 [6] - 西藏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包括攀岩、徒步、露营等多元项目 [7] 健康水平提升 - 西藏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大幅提高至72.5岁 [3] -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促进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3] 冬季运动突破 - 2024年西藏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取得4金1银 [5] - 次旦玉珍多次获青年世界杯、世锦赛等大赛冠军 [5] - 重点培养中长跑、雪上项目选手 [5]
以中国大满贯为帆 助力“双奥之区”群众乒乓远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12:43
赛事活动与区域体育融合 - 京津冀乒乓球友谊赛于9月5日在石景山区首钢园六工汇购物中心举办 旨在为WTT中国大满贯预热并推动三地区域体育融合[2] - 友谊赛搭建国际顶级赛事与群众体育活动联动桥梁 将国球魅力从国际赛场延伸至百姓生活[2] - WTT中国大满贯被定位为展示中国体育实力的窗口和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引擎 通过专业氛围感染普通市民助力全民健身[2] 群众基础与设施建设 - 石景山区拥有广泛深厚的乒乓球群众基础 截至去年底共有各类乒乓球场地335个 合计近1.7万平方米[4] - 今年以来已举办多场群众乒乓球赛事活动 包括"一起乒乓吧"和"上山打擂台"等 吸引全市球友参与并掀起乒乓热潮[4] - 乒乓球成为石景山区继冰雪运动后又一张体育标签 爱好者期待友谊赛使区域乒乓氛围更加浓厚[4] 赛事影响力与公众期待 - WTT中国大满贯临近提前点燃市民国球热情 友谊赛作为预热活动增强公众参与度[2] - 参赛者期待国庆期间在"家门口"见证顶级乒球对决 显示赛事对当地民众的吸引力[4] - 活动主办方为石景山区体育局和体育总会 通过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建设[2]
“郑BA”“郑超”双赛同开 助力郑州市建设“赛事名城”
郑州日报· 2025-09-05 00:43
赛事概况 - 2025年郑州市篮球联赛(郑BA)于8月22日开幕并持续至9月27日 采用小组循环加主客淘汰加巅峰对决的创新模式 小组赛前两轮已完成 本周末进行第三轮并决出八强 八强赛采用主客场双回合淘汰制 四强赛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 [2] - 2025年郑州市足球联赛(郑超)于9月6日开幕并持续至11月23日 采用男子成人十一人赛制 全市16个区县的16支队伍参赛 比赛在每周双休日举行 赛场设在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田径场和郑州市体育场 通过小组赛和淘汰赛决出名次 [2] 办赛模式创新 - 两项赛事首次实现全市16个区县全覆盖 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加市场运作加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 [3] - 郑BA开展赛事进商圈 将部分比赛设置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 推出篮球主题美食街及专属消费优惠 覆盖餐饮酒店等200余家商户 实现观赛加购物加餐饮一站式体验 单场平均吸引观众超3000人 带动周边商业营业额显著提升 [3] - 郑超将结合16区县文化特色 联合本地餐饮品牌推出足球嘉年华主题夜市和诸侯套餐 以赛事加夜市延长消费链条并激活夜间经济 [4] 文体商旅融合 - 两项赛事深度融合体育加商业加文化加旅游元素 旨在打造以赛促健 以赛兴文 以赛促产 以赛惠城的典范 [3] - 赛事期间统筹惠济 新密 巩义 中牟 登封等区县及全市重点文旅企业 共同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系列文旅活动 [3] 城市体育发展战略 - 郑州市以建设体育强市和赛事名城为目标 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 优化场馆布局 完善赛事体系 强化青训培养 深化体教融合 [5] - 郑BA和郑超是郑州市青少年三大球联赛的延伸与升级 实现从校园到社会 从普及到提高无缝衔接的重要平台 [5] - 两项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促进体育消费 营造城市体育氛围 是探索以体育赛事促进消费升级 彰显城市活力的新发展路径 [5]
【西安】秋风送清爽 运动正当时
陕西日报· 2025-09-04 23:00
银发族健身趋势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每日有百余名太极拳爱好者集体晨练 老年人因健康意识提升积极参与锻炼[2] - 陕西省体育场晨练人数入秋后比夏季增加约30% 晨练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2] - 老年人通过太极拳 健身气功等锻炼改善肩周炎 失眠等健康问题 并将锻炼视为减轻子女负担的方式[2] 骑行运动发展 - 灞河东岸骑行绿道周末出现骑行高峰 全程约25公里 配备无障碍及无机动车的高质量专业道路[3][4] - 昆明池七夕公园环湖骑行道全长约11公里 坡度平缓适合初级骑行者 吸引每周2-3次锻炼人群[4] - 西安"三河一山"绿道串联浐灞河 渭河 沣河及秦岭 形成集生态公园与城市景观于一体的绿色慢行系统[4] 青少年体育参与 - 陕西省体育场篮球场每晚满员 成为本地篮球爱好者聚集地 青少年每周至少进行2小时高强度运动[5] - 篮球运动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 提升学习效率 并建立社交圈(部分青少年结识超10名球友)[5] - 家长认可专业球场的安全设施与团队精神培养功能 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夜间篮球活动[5] 城市运动设施建设 - 西安通过公园广场 河畔绿道及专业场馆构建多元健身场景 覆盖老年 中青年及青少年全年龄段群体[1][4] - 专业运动场馆(如陕西省体育场)配备灯光 平整场地等设施 支持从清晨至夜间的全天候健身需求[2][4][6] - 城市绿道系统融合自然湿地与现代建筑景观 同时满足运动锻炼与休闲观光双重功能[3][4]
全民健身时代,谁能抓住中国运动与户外的消费爆点?
经济观察报· 2025-09-04 22:53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中国运动与户外产业迎来"黄金十年",由人口老龄化、年轻世代崛起、城市化进程、健康意识提升及疫情后对生命质量的重新思考共同驱动 [1] - 政策推动显著:全民健身计划目标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截至2024年9月该比例已达37.2%,接近提前完成目标 [3] - 健康意识升级:消费者将健康重新定义为身心完整、能量充沛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活力感和营养均衡成为运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赛事经济成为行业引爆点: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F1中国大奖赛回归及崇礼168超级越野赛等赛事推动运动生活方式普及 [3] 消费人群分层 - 热爱投入型玩家占比过半,自驱力强且深度投入特定运动,对专业装备和文化认同感需求极高 [4] - 积极活跃型玩家约占三成,运动频率低于核心群体但具备纵向深耕潜力 [5] - 探索尝鲜型玩家尝试多但频次低,适合品牌横向拓展新品类和跨界活动 [6] - 轻量体验型玩家运动意愿较弱,代表"广覆盖"潜力,需通过降低门槛和激发兴趣实现突破 [6] - 品牌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策略:专业装备面向热爱投入型,入门级产品面向轻量体验型 [6] 生活方式与社交趋势 - 运动深度嵌入日常生活:城市散步/健步走参与率高达94%,成为全民基础型运动 [7] - 场景边界模糊化:运动场所从体育馆扩展到城市街区、公园和自然山野,要求装备适配多场景 [8] - 社交化驱动消费:57%消费者参与过运动线下社群活动,热爱投入型玩家更倾向加入圈层感强的组织 [8] - 运动社群成为品牌塑造认同感和忠诚度的关键场域,改变传统消费路径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5425亿元,同比增长10%,领跑亚太地区 [9] - 本土品牌崛起:安踏营收突破千亿,李宁、特步通过国潮叙事和技术自研强化中端市场 [9] - 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耐克规模领先但增长乏力,始祖鸟、Salomon、On、lululemon依靠高端产品和门店扩张实现快速增长 [9] - 功能性成为首要考量:95%消费者关注功能表现,防晒、防水、防风、防滑和轻盈等性能需求推动专业装备日常化 [9] - 时尚与个性化成为新竞争维度:联名款、定制化设计和潮玩结合强化运动装备社交属性 [9] 国货崛起与消费心态 - 61%消费者更偏好本土品牌,看重科技创新与价值观传递而非单纯社会地位表达 [10] - 民族自信成为市场驱动力,本土品牌需强化"高品质+价值观"长期战略 [10] - 国际品牌需通过社会责任、社区建设和文化共鸣实现深度本土化 [10] - 未来增长点集中于低线城市和银发人群:低线市场需求"性价比+品牌认同"平衡,银发群体需要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10] 未来发展趋势 - 功能与时尚双轨驱动:在强调性能同时通过设计与联名满足社交需求 [11] - 价值观共鸣成为关键:品牌需在科技、文化、公益等维度建立长期信任 [11] - 多元场景与人群拓展:低线城市、银发人群及多样化运动社群成为新增长引擎 [11] - 行业竞争从产品比拼转向功能、文化、社交和价值观的平衡,最终目标是成为消费者生活方式组成部分 [11]
镇江高新区总工会积极打造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点亮“幸福微光”
镇江日报· 2025-09-02 23:23
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 镇江高新区总工会加大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构建为广大职工服务的新阵地 提升职工幸福感与满意度 [1][4] - 活动中心建成职工书屋 健身活动区 休闲娱乐区 会议室和培训室 为各类活动提供固定专业场地支持 [4] - 通过优化活动场所功能和设施 提高职工满意度 实现工作有干劲 生活有乐趣 [4] 职工服务活动开展 - 采用工会牵头+专业运营+志愿支持模式举办暑托班 聚焦解决职工年幼子女暑期无人照料痛点 提供安全不收费服务 [2] - 暑托班开设红色教育 科学实验 国学经典 安全自护等特色课程 并推出集章打卡积分激励制度激发学习热情 [2] - 开展篆香流韵绽放芳华文化之旅体验活动 为女职工提供多元化贴心服务 提升幸福指数 [3] 文体交流活动组织 - 举办2025年首届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 共有12支队伍 40余名运动员参赛 展现顽强拼搏体育精神 [3] - 通过青年人才交友文化节活动 组织40多位单身男女职工参与非遗漆面扇制作和集体游戏 拉近职工距离 [1] - 广泛开展职工演讲比赛 棋牌比赛 文艺汇演等健康向上文体活动 吸引广大职工参与 [4] 文化建设成效 - 职工业余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升 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4] - 活动中心成为全区职工沟通交流重要平台 促进企事业单位内部和谐发展 [4] - 打造健康文明 昂扬向上职工文化 激励职工以更饱满热情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