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搜索文档
专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提供范例——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负责人马丁娜·奥托
新华网· 2025-09-07 05:12
中国空气治理成效 -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 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 2013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 - 2023年中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达到203个 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占比约60%[1] -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1] 治理措施与政策影响 - 通过实施严格标准 完善监测体系 向清洁能源转型 产业升级及投资清洁交通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2] - 坚定的政策能带来空气质量的快速改善 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范例[2][3] -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创造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1] 国际合作与理念推广 - 联合国机构正与非洲联盟委员会合作推进非洲清洁空气项目 包括数据共享 区域合作与统一空气质量标准[3] -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经济 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深度契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3] - 清洁环境能催生绿色新产业 是人类更健康和经济更具韧性的基础 并非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3]
李宏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伟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00:4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 深刻揭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2] -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深度融合 形成植根中国大地的生态文明理论 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 - 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定势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观 明确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4] - 将自然资本确立为生产要素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明确生态环境具有与资本 劳动力 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地位[5][6] 实践应用与制度创新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222个 较2023年增加19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比例达87.2%[8] - 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210个重要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数量占比77.1% 较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9%[8] - 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1亿亩 其中造林6669万亩 种草改良4836万亩 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 连续4年超90%[8] - 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促共进 构建"经济反哺生态 生态促进经济"完整闭环 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9]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推行河长制 林长制等制度创新 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10] 国际影响与全球价值 - 为面临生态约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借鉴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11] -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指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风电 地热 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12] - 形成丰富实践创新成果 如浙江安吉依托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翠竹转化为"碳资产" 开创"竹子变票子 资源变资本"生态共富模式[13] - 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超越"先污染后治理"西方现代化模式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14]
全国林草行业森林草原防火员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4 22:53
8月26日至29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林草行业森林草原防火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 国38支代表队、380名优秀防火员齐聚一堂,展开激烈角逐,全面展现新时代森林草原防火队伍的专业素养、精神风貌与战斗风采。 本届竞赛以"以赛促训、以赛强能"为核心目标,科目设置充分结合防火实战需求,涵盖体能、技能、智能及团队协作四大维度。个人项目包括理论知识 考试、卫星导航设备操作、油锯切割技术三个科目。团体项目设置无人机航空巡护、携装负重越野、水泵接力协同战术、风力灭火协同战术四项内容。此 外,还增设了防火车辆机动驾驶、无人机投弹灭火两项新特科目,旨在全方位锤炼参赛队伍的综合防控能力。 0 1 fig AXE 大 2 08/4 7 10 A 10 ren 112 2 12 12 asses x x 2 X W 2017 NE 28 420 715 1 FCAS 178 1245 y ( 15 17 l = 201 4 六 2774 x x 48.517 -120 上 Da r 7 ly e 5 63,00 DIX 2350 JES STORE rest 4 A 2016 / ...
“四个聚焦”深化节能降耗减污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02:27
行业发展战略核心 - 化工行业需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主线 加速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路径 -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战略规划 贯穿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及废弃物处理全流程 [1] - 通过结构技术管理优化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体系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 - 强化环保管控 优化落后工艺 加强VOCs治理 实现超低超净排放 [1] - 研发高效节能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污染物治理技术 [1] - 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精准监控能耗 制定节能目标并落实到岗位 [1] 绿色生产与企业竞争力重塑 - 研究产品体系与生产装置间的工艺介质再平衡 开展节能节电节煤节汽节水改造 [2] - 通过上大压小、以旧换新、汰弱培强及三废利用等资源要素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2] 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 - 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对现有化石能源进行清洁化改造 [2] - 制定分阶段能源转型路线图 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系统以应对行业碳交易筹划 [2]
护青山绿水 守黄河安澜 ——各民主党派河南省委会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9-01 23:25
国家战略实施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于2019年9月18日被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 河南作为首倡地承担重要责任[1] - 2021年起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受省委委托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工作 作为政治任务推进[1] 监督机制与执行 - 省委统战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各民主党派成立由主委领衔、专家参与的民主监督调研组开展对口市调研[2] - 通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等7个省辖市建立支持保障机制 提升监督质效[3] - 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随机调研"方式瞄准问题 增强监督实效性[4] 专业调研成果 - 各民主党派开展实地调研141次 网上及书面调研47次 形成调研报告183篇[4] - 241条意见建议被地方政府采纳 70余份成果被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及省政协采用[4][6] - 民盟省委会调研成果被纳入相关文件 民建省委会联合举办3届中原"双碳"会议探索新路径[2][5] 多领域协同参与 - 民革省委会组建环境、水利、经济等多领域专家队伍 农工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参与调研培训[4] - 民建省委会联合郑州大学设立生态保护监测点 民进省委会联合中央举办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4]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九次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9-01 02:01
立法与法规建设 - 审议通过杭州市水上交通发展与管理条例、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以及废止杭州市机动车维修业管理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 [1] - 审议全民健康促进、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等法规草案 [1] - 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的立法后评估报告 [2] 经济与财政管理 - 听取审议杭州市本级2024年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2] - 听取审议2024年度杭州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全市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 - 审议2025年第一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2025年第二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草案) [2] - 审议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 营商环境与民营经济 - 听取审议关于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1] -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营商环境优化和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情况报告 [1] 生态与环境保护 - 审议关于杭州市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以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1] - 审议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推进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2] 民生与社会事务 - 听取审议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 [2] - 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2] - 审议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2] - 对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决定贯彻执行情况报告等4个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2]
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
海南日报· 2025-08-30 23:4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 - 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 -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重点 [2] - 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 陆海统筹保护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关键问题 [2] - 持续协商议政 加强民主监督 以高质量协商建言助力海南"向绿图强" [2] 具体工作部署 - 助推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建设 [2] - 严格履行河长职责 积极开展巡河护河 [2] - 持续督导沿江沿河市县压紧压实治水责任 不断完善治水长效机制 [2] - 推动河湖生态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 政协委员履职方向 - 引导政协委员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履职内容 [2] -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海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2] - 带头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 - 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广泛凝聚共识精准献计出力 [2] 参会人员 - 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荣灿主持并讲话 [2] - 党组副书记肖莺子李国梁 党组成员袁光平罗时祥及专委会分党组有关同志作交流发言 [3] - 省政协副主席陈马林侯茂丰刘艳玲列席会议 [3]
以实干之笔绘就美丽河南新画卷
河南日报· 2025-08-29 23:19
为政之道,贵在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我们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 优化;要强化依法治理、政策支持、体制改革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要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8月29日,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开封市召开,会议聚焦污染防治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明 确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 改善、持续改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始终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 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着力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实干之笔绘就美丽河南新画卷,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厚植 绿色底色。(河南日报评论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 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 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 ...
通化市:紧抓党建为监测注入红色动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1:46
党建与业务融合模式 - 积极探索党建与监测业务深度融合路径 形成同频共振模式 [1] - 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态环境监测核心业务 实现双向赋能良性循环 [2] 能力建设与服务效能 - 在资质认定扩项评审等能力建设前沿阵地 党员干部带头攻坚解决关键难题 [2] - 党建促业务驱动监测能力稳步提升和服务效能持续升级 [2] 公众参与与环保宣教 - 依托主题党日及六五环境日等节点 创新开展生态环境科普讲座和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活动 [1] - 邀请公众零距离接触环保设施 直观了解监测工作流程与意义 [1] - 活动成功架起公众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心桥 凝聚全社会支持参与环保的共识 [1] 组织作用与队伍建设 -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 - 以红色引擎持续激发监测队伍新活力 为精准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坚实力量 [2]
让每一抹自然之色找到“归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7 02:44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进 - 西藏自治区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包括16处自然保护地、3条河流、3条冰川 总计22个登记单元[4] - 2023年12月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完成公告登簿 标志确权登记打通最后一公里[4] - 拉萨市2024年首次开展西藏才纳森林公园 西藏墨竹朗杰沙棘林自然保护区确权登记 2025年启动3条河流确权登记 共计5个重点登记单元[4] 确权登记技术实施细节 - 采用内外业结合技术路径 内业通过遥感影像图解确定特征点 外业携带GPS设备实地勘测[9] - 确权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20厘米以内 确保产权主体不模糊[9] - 工作团队提前与乡镇干部 村民沟通 将政策译成藏文张贴 用通俗语言解释划界目的[9] 生态保护与产权明晰化成果 - 雪绒藏布明确四条边界: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边界 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边界 不同集体所有者边界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边界[10] - 墨竹朗杰沙棘林自然保护区明晰产权归属 精准记录分布范围 植被种类等数据[6] - 确权登记为生态管控 植被保护提供产权依据 使开发利用有据可依 生态守护责任到人[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