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同富裕
icon
搜索文档
省委全会部署激励江苏干部群众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好发展尖子生,蹚出共富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6-03 22:54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 苏北泗洪县界集镇娥眉村通过打造文旅产业园(子湖文旅产业园)整合村居民宿、水上乐园、休闲农业,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年收入从几万元起步,通过红薯粉条加工厂等项目提升村民就业[2] - 昆山市锦溪镇朱浜村依托明清古砖窑资源开发"金砖水乡"文旅项目,计划复垦430万立方米土地打造1600亩高标准农田,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192万元,并配套窑文化体验产业[3] 民生保障与社会福利 - 江苏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873元,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为1733元/月、1209元/月,全省保障低收入人口96万人,通过7部门联网实现182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5] - 苏州市姑苏区创新"幸福助餐工程"覆盖老年人餐饮及文娱需求,全省建成8000多家老年助餐点,服务140万人,同时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6] 就业促进与产业联动 - 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张招聘近500名技术研发及操作工,全省5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19亿元(进度35.5%),带动企业用工登记达2084.5万人(同比增5.9万人)[7] - 南京市通过政府补贴开展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职业培训,计划优化3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归集600万个岗位,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8] 文旅与特色产业开发 - 娥眉村通过直播带货单场销售3000斤红薯粉条,计划建加工厂激活100多名村民手艺[2] - 朱浜村以"窑烧咖啡"吸引周边游客,结合砖窑文化打造体验区提升村民收入[3]
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28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 -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激活消费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1]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1] - 2024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实际增长5.6% [1] -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例偏低,预期不稳制约消费增长 [1] 稳就业措施 - 增加就业岗位需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增强就业吸纳力 [2] - 加快培育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就业形态岗位 [2] - 灵活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 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跨区域劳务协作 [2] 拓宽增收渠道 - 稳定资本市场,推动"长钱长投",提升资本市场回报率 [2] - 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引导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 [2] -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 增加知识产权收益为代表的新型财产性收入 [2] -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释放财富效应提振消费 [2] 中低收入群体保障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3] - 当前社保缴费高、覆盖面不均、替代率低问题突出 [3] - 部分城镇劳动者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3]
童心润泽希望种 城乡共育田园梦
中国能源网· 2025-06-03 09:33
公司乡村振兴举措 -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定点帮扶的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禄村组织城乡家庭一对一结对亲子农耕体验活动 [1] - 活动内容包括贡柑园疏果学习、青枣园除草协作、番薯田挖掘及小菜地自然课堂等实践环节 [1] - 通过共同劳作促进城乡家庭情感联结 为乡村振兴注入家文化元素 [1] 活动具体内容 - 结对家庭在贡柑园学习疏果技巧 理解阳光雨露与管护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 - 在青枣园协作完成除草工作 小朋友负责拔草 家长负责传递装篮 [1] - 番薯田挖掘活动中城乡儿童合作挖出饱满番薯 小菜地环节由农户讲解蔬菜生长习性 [1] 活动意义与成效 - 使城市家庭零距离感受帮扶成效 让村民感受到远方关怀与陪伴 [1] - 城乡儿童在劳作中理解尊重互助意义 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内涵 [1] - 城市家长增进对乡村的理解 更直观认识帮扶工作的价值 [1] 企业文化延伸 - 公司将温暖和谐的家文化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 [2] - 活动为儿童提供乡土体验 播下友谊尊重与希望的种子 [2] - 通过共同劳作与互动为禄村振兴之路增添温情与力量 [2]
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新华日报· 2025-06-02 23:28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宏伟蓝图,"百姓富"是重要内容;今年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江苏要"在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 对江苏工作的关心重视。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就要努力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积极探 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家底厚实,积累了大量改革发展经验,理应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主动作为。近年来, 江苏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收窄,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但也要清醒认识 到,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持续提升、区域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弥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协同发展等,仍 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 福祉,走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持之以 恒下功夫。这几年,我省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明显提速,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良好,要顺应这一趋势,增强 工作的精准度、有效性, ...
将生态财富转换为经济财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何破解生态产业化困境?
中国环境报· 2025-06-02 23:2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现状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特殊区域,但长期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乏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1] - 这些地区在地理空间上与欠发达地区高度耦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地区 [1] - 推动生态产业化是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路径 [1] 生态产业化面临的困境 - 开发活动严格受控导致经济发展滞后,部分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短期收益高的传统产业而忽视生态产业化的长远效益 [2] - 产业模式单一,依赖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和初级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模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2] - 政策支持不足,地方执行力度弱,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低,难以弥补地方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 [3] - 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支持的能力有限 [4] - 人才短缺,教育资源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科技研发能力弱 [4] - 社区居民参与度不足,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居民仅从事低端服务工作,收入有限 [4] 高质量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 - 分类施策,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生态经济核算机制 [5] - 延链强链,推动生态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 [6] - 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提高政策执行力与持续性 [6] - 设立专项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广绿色金融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化 [7] - 构建公平透明的利益共享机制,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居民与企业政府的沟通平台 [8]
营造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浓厚氛围
人民日报· 2025-06-02 21:4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劳动价值与现代化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重要论断,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1][2] - 劳动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关键密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奠定基石[2] - 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任务,需要劳动者全身心投入现代化建设[3] 劳动者与高质量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劳动者建功立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1] - 要营造"劳动创造幸福"的浓厚氛围,让劳动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底色[1] - 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实现美好生活[3] 就业与劳动者权益 - 就业是劳动创造幸福的根本前提,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4] - 需要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度,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营造良好就业环境[4] - 要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技能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4] 教育与劳动者素质 - 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4] - 需要优化教育供给结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4] - 要全方位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新就业群体权益[4]
浙江山区县观察:高质量发展何以“个性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8:23
生态经济转型 - 丽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浙江,生态优势显著[1] - 莲都区通过"艺术+产业"模式发展古堰画乡景区,特色产业总产出近17亿元,画师月收入最高达1.5万元[4] - 赤坑村香榧基地采用林下套种模式,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60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5] 新兴产业布局 - 莲都区重点发展半导体、新能源、美丽健康等产业,2024年招引美丽健康项目13个,总投资126.42亿元[5] - 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产业在莲都区实现"换道超车"式发展[5] 传统文化产业创新 - 龙泉市剑瓷产业拥有7500余家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超3万,形成"40后"至"00后"的年龄梯队[8] - "00后"创业者金宏杨融合古法与现代青瓷技艺,通过TikTok海外直播销售,单个青瓷杯售价达89美元[8] -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为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宝剑锻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6] 农业遗产价值提升 -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通过"五统一"产供销模式,稻鱼米单价从0.8元/斤跃升至10元以上[10] - 田鱼干单价达150元/斤,从业者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10] - 稻鱼米深加工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2025年开发30多类200款文创产品[11][13] 区域经济成果 - 2024年丽水市GDP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浙江省首位[14] - 古堰画乡、龙泉剑瓷、青田农遗三大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14]
黑龙江—浙江园区合作交流会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6-01 01:12
黑龙江与浙江园区合作交流会 - 黑龙江与浙江在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上高度互补,黑龙江承载"中华大粮仓"的生态与资源底蕴,浙江引领"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 [1] - 两省合作响应"东北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推动经贸合作,黑龙江省92个开发区加速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浙江开发区以占全省7%的土地面积贡献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领跑全国 [1] 合作项目与成果 - 2024年浙江企业在黑龙江新签约项目103个,签约额244.8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24亿元 [1] -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与黑龙江省开发区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绍兴柯桥经开区与海林经开区达成共建合作 [2] - 黑龙江省浙江商会累计在黑龙江投资约3000亿元,促成农产品深加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 [2] 合作模式与未来方向 - 提出"飞地经济"与"反向飞地"模式,浙江企业在黑龙江建生产基地,黑龙江企业在浙江设研发中心 [3] - 未来合作可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农业、冰雪经济等领域,例如黑龙江借浙江电商平台推广"黑土优品",浙江利用黑龙江冰雪资源开发文旅项目 [2] - 两地企业通过互访互学强化互动,以"以商引商"模式增强项目可行性 [2]
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
苏州日报· 2025-05-31 00:06
会议概况 - 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5月30日举行,市委委员46名、候补委员5名出席,基层党代表及纪委委员列席 [1] -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要求 [1] 核心发展任务 - 强调经济大省需把握"四个着力点",推动苏州在"走在前、做示范"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1] - 将"四个着力点"与"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结合落实 [2] 六大重点领域部署 1) **经济支撑**:稳住外贸外资、提振消费、提速项目建设以完成全年目标 [3] 2) **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和"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提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效率,培育新增长曲线 [3] 3) **改革开放**:通过制度供给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增强发展动力 [3] 4) **区域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统筹安全与发展 [3] 5) **共同富裕**:推动就业与增收协同、城乡振兴与民生改善联动,探索苏州特色路径 [3] 6) **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干部担当,转化学习教育成果为发展动力 [3] 近期工作方向 - 锚定"两高一争"目标,多措并举稳定就业、企业、市场及预期 [4] - 完成"十四五"目标并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通过《全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多作贡献的决定》 [4]
浙江共富特写:秀山丽水何以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5:57
经济发展 - 丽水市2024年第一季度生产总值528.4亿元,同比增长6.7%,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5%以上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居浙江省第一 [6] - 2025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位列浙江省第一方阵 [13] 产业创新 - 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产值从4000万元增长至1.2亿元,跻身全国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头部行列 [4] - 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总投资27亿元,已招引40个合伙人项目,涵盖低空经济、CAE仿真、合成革智能检测技术等领域 [1][4] - 浙江沃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智慧运维中心,结合数字孪生、智能感知及AI模型赋能产业链创新 [6] 乡村振兴 - "畲乡之窗"片区2024年村集体总收入1121.77万元,经营性总收入451.41万元 [7] - 庆元县"林-菇共育"系统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从业者人均收益超3万元 [13] - 景宁县发展苔藓种植1250亩,创新"水稻+苔藓"模式,为留守农民开辟年增收万元新渠道 [13] 区域协作 - 山海协作工程推动江根乡农户人均增收超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9] - 丽水市建成28个"飞地"项目,总投资20.3亿元,年回报约1.92亿元,参与抱团村1910个 [10] - 数字订制茶园通过物联网监测实现白茶价格提升至3000元/斤 [9] 公共服务 - 1480辆流动便民共富车覆盖90%以上行政村,2024年提供服务3000余万人次 [13] - 城乡供水一体化机制实现"一村不落、一人不少"的同质饮水 [1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浙江省第一,实现"16连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