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披露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乳业第一股及责任人被罚340万,期货交易发生重大亏损未及时披露
梧桐树下V· 2025-07-20 12:02
违规事件概述 - 骑士乳业因未及时披露期货交易重大亏损事项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公司2024年开展豆粕、白糖、尿素等期货交易业务,累计最高亏损达4167.88万元,占2023年净利润41.12% [1][2] - 违规行为持续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亏损比例从12.60%攀升至41.12% [2] 违规行为细节 - 2024年1月17日累计亏损902.46万元(占2022年净利润12.60%) [2] - 2024年2月27日亏损扩大至1751.37万元(占2022年净利润24.45%) [2] - 2024年7月18日亏损达1294.55万元(占2023年净利润12.77%) [2] - 2024年8月13日亏损激增至3873.36万元(占2023年净利润38.21%) [2] 责任认定 - 董事长党涌涛决策期货业务但未敦促信息披露 [4] - 财务总监王喜临参与交易但未督促信披 [4] - 董秘陈勇未主动关注交易风险并组织信披 [4] 处罚措施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罚款200万元 [5] - 党涌涛个人罚款80万元 [5] - 王喜临罚款40万元 [5] - 陈勇罚款20万元 [5] - 北交所同步实施纪律处分 [6] 公司背景 - 2023年10月13日北交所上市,被称为"乳业上市第一股" [1] - 上市次年即因期货交易导致业绩变脸 [7]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遭立案调查,黄建荣家族股权流失背后的资本往事
华夏时报· 2025-07-19 13:19
控股股东问题 - 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塔城国际持有的2806.51万股西藏珠峰股份(占比3.07%)全部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 [6] - 塔城国际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38.25%降至7.59% [6][7]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年报记载了21条近三年受到的证券监管机构处罚说明 [3] - 2022年至今公司及多名高管(包括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等)多次被监管警示 [3] - 公司表示已加强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梳理信息披露制度 [5] 股权变动情况 - 塔城国际350万股以3372.5万元被折价变卖 折合每股9.64元 较市价低13% [6] - 2025年3月公开拍卖后 塔城国际及一致行动人持股从8.41%减至7.98% [6] - 塔城国际债务总计达15亿元左右 其中九州证券占7.3亿元 [7] 业务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营收16.39亿元 净利润2.3亿元 较2021年20.49亿元营收和7.15亿元净利润明显下滑 [7] - 正在推进阿根廷安赫莱斯锂盐湖项目 已获环评 计划初期建设1万吨/年碳酸锂项目 [8] - 项目初期将通过产品预售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8]
博瑞医药: 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情况(二次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16:30
核心观点 - 公司最近五年未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但存在多次监管措施记录,主要涉及信息披露不准确、募集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4][5][7][9][10][12][13] - 监管关注焦点集中在瑞德西韦项目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对外投资合规性及募集资金使用程序上 [2][3][6][8][11] 监管措施分类 瑞德西韦项目信息披露问题 - 2020年2月因公告中"批量生产"表述不清晰被上交所发监管函,公司澄清该生产仅限研发用途且未侵犯吉利德专利权 [2][3] - 2020年3月因混淆试验性生产与商业化生产被上交所监管关注,时任董秘王征野因媒体采访表述不准确被通报批评 [4][5] - 同月江苏证监局认定"批量生产"描述误导市场,对公司及董秘出具警示函 [7] 对外投资管理 - 2020年6月上交所要求公司健全对外投资内控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及信息披露及时性 [8] 募集资金使用违规 - 2025年6月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未及时赎回3.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产品且未履行审议程序,对财务总监邹元来出具警示函 [10][12] - 2025年7月上交所就同一事项对公司及邹元来予以监管警示 [13] 其他监管事项 - 2023年10月董事长袁建栋因在电话会议中发布在研减重药物BGM0504不明确疗效信息被江苏证监局警示 [9] 整改措施 - 公司针对每项监管措施均组织学习法规并加强内控,承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5][7][8][11][13]
北京证监局:对元隆雅图、孙震、边雨辰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
快讯· 2025-07-18 08:40
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北京元隆雅图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公司一名在职销售人员涉嫌通过伪造客户公章、销售合同等方式虚构销售业务 [1] - 虚构销售合同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 [1] - 该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相关财务报表的收入和利润等会计科目需要差错更正 [1] 公司治理问题 - 该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方面存在不足 [1] - 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震和财务负责人边雨辰被认定应对信息披露违规事项承担主要责任 [1] - 北京证监局决定将此次违规行为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05:07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1] - 塔城国际2021年7月13日持有的3.5亿股西藏珠峰股份被轮候冻结,占总股本38.25%,但公司迟至2024年1月13日才补充披露[1] - 截至2025年7月4日,塔城国际持股比例降至3.07%(2806.5万股),且全部处于冻结状态[1] - 塔城国际350万股股票于7月15日以3372.5万元拍卖成交,持股比例将降至2.69%,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7.59%[2] 债务纠纷与股权处置 - 塔城国际持股冻结源于多起债务纠纷,包括7.3亿元剩余债务及税收强制执行[2] - 北京仲裁委2022年5月裁决冻结塔城国际持有的1.27亿股西藏珠峰股份[2] - 7名执行申请人中包含2家税务机关,冻结原因为"税收强制执行"[2] 市场反应 - 尽管公司称立案不影响经营,但7月16日股价开盘大跌,盘中跌幅超7%,最终收跌6.38%至10.41元/股[2] 主营业务与业绩 - 主营业务为有色金属矿山采掘、选矿及锂盐湖资源开发,产品包括铅精矿(含银)、锌精矿、铜精矿(含银)、粗铅等[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04亿—3.06亿元,同比增长59.31%—138.96%[3] - 扣非净利润2.04亿—3.07亿元,同比增长60.24%—140.35%[3]
持股全遭冻结又被立案,600338大股东控制权不保?
第一财经· 2025-07-16 15:17
控股股东信披违规及债务危机 -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公司股价7月16日大跌6.38%,报收10.41元/股 [1] - 塔城国际此前多次因信披违规被监管处罚,包括2024年4月因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事项被西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2024年2月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3] - 塔城国际因债务纠纷导致所持西藏珠峰股份全部遭冻结并折价拍卖,7月15日350万股以3372.5万元成交,折价约15% [5] 控制权风险 - 塔城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已降至7.98%,若继续被拍卖可能丧失控制权 [1] - 塔城国际剩余债务高达15.182亿元,其中与九州证券纠纷涉及7.3亿元,另欠缴税款约1.8亿元 [7] - 截至2023年12月,塔城国际持有西藏珠峰1.27亿股市值约15.78亿元,与债务规模基本持平 [9] 公司业绩与资金往来 - 西藏珠峰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4-3.06亿元,同比增长59.31%-138.96%,主要因子公司产能恢复及运营效率提升 [11] - 塔城国际在自身资金紧张情况下仍向西藏珠峰拆借资金,截至2024年底西藏珠峰需偿还本息合计1.56亿元(本金1.22亿元+利息3470万元) [12] - 塔城国际持有的西部矿业1.26%股权也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10]
公司快评︱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西藏珠峰业绩向好,控股股东为何频频“踩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4:00
公司治理问题 -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声明不影响日常经营但已构成长期负面影响[1] - 塔城国际存在多次信披违规记录,包括未及时告知股份冻结情况(滞后超过两年)和未披露补充协议及履行情况[1] - 塔城国际目前持股比例仅为3.07%,全部处于冻结或轮候冻结状态,部分股份面临司法拍卖,形成"纸面控股"结构[2] 经营与市场表现 - 西藏珠峰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9.31%至138.96%,锂盐项目和海外资源储备提供增长潜力[2] - 尽管基本面向好,但公司治理问题导致股价长期低迷,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预期[2] 监管与市场影响 - 监管层立案调查释放强烈信号,表明将严肃处理信披违法行为,无论控股比例高低[2] - 在当前注册制框架下,治理失范的控股股东被视为资本市场"风险因子"[2] 投资价值评估 - 判断上市公司价值需同时关注财务数据、产业前景和治理结构,西藏珠峰案例显示股东治理问题会抵消基本面优势[3] - 公司亟需稳定控股结构和改善治理水平以消除市场担忧[3]
独家!惊曝内幕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11:44
高管涉嫌违法违规行为 - 交大昂立董事长嵇敏调查发现前任高管杨国平等5人或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内控不严及利益输送 [1] - 争议焦点为"购保退保"行为:公司出资购买团体险后退保,退费转入高管个人账户,投保人与受益人数量不一致 [2][3] - 2016年首次操作涉及资金380万元,退保后5名高管个人账户合计收到379.24万元,葛剑秋未获分配 [3][4][5] - 2018-2019年再次实施同类行为,两次合计涉及资金超1600万元 [7][27] 跨公司关联交易疑云 - 杨国平在担任交大昂立董事长期间(2015-2021年),同时长期担任大众交通董事长 [1][8] - 大众交通被指存在类似"购保退保"行为且已补税,但人员重叠情况未获证实 [8] - 葛剑秋在交大昂立与泰凌医药交叉任职期间(2015-2017年),推动交大昂立收购泰凌医药22.97%股份,涉及金额7.71亿元 [19][20] - 泰凌医药2018-2019年亏损导致交大昂立利润受影响分别达-5.35亿元和-1.49亿元 [22] 信息披露与内控缺陷 - 公司未公告两次"购保退保"事项,2016年及2018年年报中高管报酬披露不实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9] - 相关议案通过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的书面证明缺失,薪酬委员会审议原始底稿未留存 [11] - 律师事务所报告指出前任高管未经批准实施保险操作涉嫌职务侵占 [11] - 1999-2000年类似"购保退保"行为曾被法院判令退回保费,认定其规避监管损害公司利益 [13] 资本运作与投资损失 - 交大昂立2015-2016年收购泰凌医药股份成本7.71亿元,2020年清仓仅套现约7000万元,股价期间跌幅超80% [25][26] - 杨国平等5名高管在投资巨亏期间(2018-2019年)仍通过"购保退保"获得超1200万元退款 [27] - 葛剑秋2017年4月辞去交大昂立职务后,7月即卸任泰凌医药董事 [20] - 公司2018-2019年合计亏损近7亿元背景下仍向高管支付大额资金引发质疑 [27]
江苏吴中被指连续四年财务造假,涉虚增营收18亿触发退市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7-15 09:06
核心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变更 2018年2月控股股东股权变更后钱群山成为实际控制人 但2018至2023年年报持续虚假披露钱群英为实控人[1][2] - 2020至2023年通过三家子公司与关联方虚构无商业实质贸易交易 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7.7亿元[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 虚增利润1458.27万元占当期利润2.89%[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69亿元占当期营收26.39% 虚增利润2027.12万元占当期利润51.65%[2]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31亿元占当期营收21.26% 虚增利润1992.42万元占当期利润26.42%[2] - 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3.77亿元占当期营收16.82% 虚增利润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29.81%[2] - 资金循环通过空壳公司伪造闭环 实际货流与报关单严重不符 存在单笔千万级交易仅12箱货物的异常情况[2] - 以虚假贸易采购款形式向关联方输送资金 2020年末资金占用余额1.27亿元占净资产6.88%[3] - 2023年末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飙升至16.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高达96.09%[3] 监管处理与市场影响 - 2025年7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股票自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若最终处罚认定财务造假事实 公司将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4] - 2025年7月14日股价一字跌停至2.19元/股 年内市值蒸发超过75%[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医美板块凭借韩国童颜针产品"艾塑菲"代理权实现营收同比暴增4225.65%[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主要因贸易业务应收款减值计提增加[4] 行业警示意义 - 案件凸显上市公司治理失效问题 存在实际控制人隐瞒、财务造假到资金侵占的完整违规链条[5] - 信息披露真实性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 在注册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具有重大警示意义[5]
北交所今年上半年对6家券商投行记录执业质量负面行为
快讯· 2025-07-15 07:02
北交所最新通报了2025年上半年监管情况。记者了解到,北交所针对15家申报项目中存在的信息披露违 规、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采取公开谴责1次、出具警示函2次、口头警示10次、要求提交书面承诺8 次,涉及15家发行人、10家保荐机构、3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律师事务所,23名保荐代表人、9名签字 注册会计师、2名签字律师等;针对6家申报项目中存在的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记录6次执业质量负 面行为,涉及6家保荐机构。针对在审项目开展现场督导或配合证监会派出机构开展现场检查3次,涉及 3个申报项目。(记者 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