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票破发
icon
搜索文档
破发股中触媒股东拟减持 上市超募9.1亿申万宏源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08:07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王婧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1,76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12月11日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1] - 王婧当前直接持有中触媒10,380,841股 持股比例为5.8915% 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 自2023年8月16日起上市流通 [1] - 王婧无一致行动人 上市以来未减持股份 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2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41.90元/股 发行数量4405.00万股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2]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8.46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6.91亿元 较原计划7.84亿元募集目标超额9.07亿元 [2] - 发行费用合计1.55亿元 其中保荐机构申万宏源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1.32亿元 募集资金拟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特种分子筛等产业化项目 [2] 战略配售安排 - 保荐机构关联方申万创新投参与战略配售 跟投比例3.25% 对应143.1980万股 投资金额5999.9962万元 [3] - 申万创新投承诺持股限售期为自上市之日起24个月 [3]
前沿生物跌4.4% 2020年上市见顶两募资共20.4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08:0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收报18.25元人民币 单日跌幅4.4% 处于破发状态[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35.53元人民币 为历史峰值[2] 首次公开发行(IPO) - 2020年10月28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20.50元/股[1] - 发行数量8,996万股 占总股本25.01%[1] - 募集资金总额18.44亿元 净额17.17亿元[2] - 原计划募集资金20.01亿元 用于HIV抑制剂项目、联合疗法研发、透皮镇痛贴片研发、营销网络建设及流动资金补充[2] - 发行费用1.27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1.16亿元[2] - 保荐机构瑞银证券获战略配售292.68万股(占比3.25%) 金额6000万元 限售期24个月[2] 再融资活动 - 2022年9月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481.87万股 发行价13.51元/股[3] - 募集资金总额2.00亿元 净额1.96亿元[3] - 保荐承销费388.94万元[3] 累计募资规模 - 两次募资总额达20.44亿元[4] 公司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为DONG XIE(谢东) 美国国籍 持有中国永久居留权[3]
万凯新材跌3.57% 2022年上市2募资共58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9:13
公司股价表现 - 万凯新材今日收盘价为15.94元,跌幅3.57%,目前处于破发状态[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3月2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8585万股,发行价35.68元/股[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0.63亿元,净额29.15亿元,超募14.11亿元[1] - 发行费用总额1.48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1.23亿元[2] - 原计划募集资金15.04亿元,用于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分红及转增方案 - 2023年5月31日公告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息3元(税前)并转增5股[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6月6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6月7日[2]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24年9月4日披露可转债发行公告,募集资金不超过27亿元[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2] - 可转债将于2024年9月5日上市[2] 总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和可转债发行两次募集资金总额合计57.63亿元[3]
ST中装跌1.95% 2016年上市三募资共24.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9:08
股价表现与首次公开发行 - 公司股票收报3.52元 跌幅1.95% 处于破发状态[1] - 2016年11月29日于深交所上市 发行7500万股 发行价10.23元/股[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67亿元 净额6.76亿元 较原计划少31.77万元[1] 首次公开发行资金用途与费用 - 计划募集资金67,634.97亿元用于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营销中心建设、设计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费用总额9121.8万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7100万元[1]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情况 - 2019年发行5.2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期限6年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5.12亿元 发行费用1269.31万元 承销商万联证券[2] - 2021年发行11.6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期限6年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1.36亿元 发行费用2355.94万元 承销商东兴证券[3] 募集资金总体情况与分红 - 三次募资总额合计24.52亿元[3] - 2017年实施分红方案 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息2元(税前) 股权登记日2017年6月13日 除权除息日2017年6月14日[3]
破发股和顺科技股东拟减持 上市超募4亿东兴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7:54
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广沣启沃计划减持不超过655,300股,占总股本0.8191%(剔除回购后0.8382%)[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时间窗口为2025年9月4日至12月3日[1] - 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任意连续90天内减持数量不超过655,300股[1] 股东持股情况 - 广沣启沃当前持有655,300股,占总股本0.8191%(剔除回购后0.8382%),均为IPO前股份[2] - 广沣启沃为公司第五大股东[2] 公司上市背景 - 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56.69元/股[3] - 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钟朗、毛豪列[3] 股价表现与募资情况 - 上市首日股价高点55.57元,当前处于破发状态[4] - 首次公开发行募资总额11.34亿元,净额10.18亿元,超原计划4.03亿元[4] - 原计划募资6.15亿元用于薄膜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流动资金项目[4] - 发行费用合计1.16亿元,其中东兴证券获保荐承销费9399.06万元[4]
破发股希荻微副总经理拟减持 2022上市见顶超募6.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08:41
公司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范俊计划减持不超过3,00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73%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1] - 范俊当前持有公司股份13,049,225股 占总股本比例3.18% 全部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股份且已解除限售 [1] - 公司无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为戴祖渝、陶海(TAOHAI)、唐娅三人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21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股票数量4001万股 发行价格33.57元/股 [2] - 联席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现国联民生证券)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黄西洋、黄平、郭慧、陶木楠 副主承销商为华兴证券 [2] - 上市首日最高价达51.88元 为历史最高价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3.43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2.21亿元 较原计划5.82亿元超额募集6.40亿元 [3] - 原计划募集资金拟用于高性能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电源管理芯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新一代汽车及工业电源管理芯片研发项目、总部基地及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费用总额1.22亿元 其中承销费及保荐费1.02亿元 [4]
天岳先进拟H股净募19.4亿港元 A股上市募35.6亿现破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8-11 05:57
港股上市计划 - 天岳先进预期H股将于2025年8月19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 [1] - 本次最高发售价每股H股42.80港元,拟全球发售47,745,700股H股 [1] - 香港发售2,387,300股H股,国际发售45,358,400股H股 [1] - 假设发售价为每股42.80港元,预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938.1百万港元 [1]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扩张8英寸及更大尺寸碳化硅衬底产能、加强研发能力、营运资金等 [1] A股上市情况 - 天岳先进于2022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82.79元/股 [2] - 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为4297.11万股 [2] - 联席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35.5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2.03亿元 [2]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12.03亿元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20.00亿元用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 [2] 发行费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费用合计3.54亿元 [3] - 保荐机构获得承销及保荐费用3.19亿元 [3]
H股破发股海天味业跌1.7%创收盘价新低 高瓴红杉浮亏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9:28
股价表现 - 港股收报33.36港元 跌幅1.71% 创上市以来收盘价新低 目前H股处于破发状态 [1] - 上市首日盘中最低报36.05港元 跌幅0.69% 一度跌破发行价 [1] - 当前收盘价较发行价36.30港元下跌8.1% [3] 发行概况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79,031,700股H股 香港发售55,279,900股 国际发售223,751,800股 [1] - 最终发售价36.30港元 所得款项总额10,128.9百万港元 净额10,009.6百万港元 [2] - 联席保荐人包括中金香港证券、高盛亚洲、摩根士丹利亚洲等15家机构 [2] 资金用途 - 20%用于产品开发及前沿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 [3] - 30%用于产能扩张、新技术采纳及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3] - 20%用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 [3] - 20%用于增强销售网络及提升渗透能力 [3] - 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投资者情况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HHLR Advisors、GIC Private Limited、R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等8家机构 [3] - 高瓴HHLR Advisors与HSG Growth(红杉中国)按当前股价计算均出现浮亏 [3]
阿特斯跌3.56% 2023年上市超募26.28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08:32
股价表现 - 截至收盘股价8.93元 单日下跌3.56%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发行价11.10元/股)[1] 股权发行结构 - 超额配售前发行5.41亿股(占总股本15%) 全额超额配售后发行6.22亿股(占总股本16.87%)[1] - 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 新增发行8115.85万股 总股本增至36.88亿股[2] - 实际控制人为加拿大国籍的Xiaohua Qu及其配偶Han Bing Zhang[4] 募资情况 - 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募资总额60.06亿元 全额行使后募资总额69.07亿元[1] -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额:超额配售前57.28亿元 全额超额配售后66.28亿元[1] - 实际募资净额较原计划40亿元目标超额17.28亿元(超额配售前)或26.28亿元(全额超额配售后)[2] - 超额配售对应募集资金9.01亿元已于2023年7月10日划付至公司[2] 发行费用构成 - 发行费用总额2.78亿元(超额配售前)或2.78亿元(全额超额配售后)[3] -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1.73亿元[3] 资金用途规划 - 原计划募资40亿元用于产能配套及扩充项目、研究院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
君实生物跌4.59% 9年连亏2020年上市2募资共8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08:34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39.12元 单日跌幅4.59% 较上市首日最高价220.40元大幅下跌且处于破发状态[1] - 首次公开发行8713万股 发行价55.5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48.36亿元 净额44.97亿元 超原计划17.97亿元[1]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7000万股 发行价53.95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37.77亿元 净额37.45亿元[2]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原计划27亿元 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产业化临港项目 偿还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1]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86.12亿元 2022年定向发行资金已于11月23日到位并存放专项账户[2] 财务业绩表现 - 2016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 累计亏损超102亿元 其中2022年亏损额最大达23.88亿元[3] - 扣非净利润同样连续九年为负 累计亏损超105亿元 2022年亏损24.50亿元为峰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