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

搜索文档
种子科普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启幕,展示南繁成果
海南日报· 2025-09-24 01:16
海南日报三亚9月23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9月23日,"大地上的诗篇——种子科普艺术展"在 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正式启幕。作为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之一,该展览聚焦种业振兴与国家粮食 安全,展示南繁事业成果与海南自贸港种业创新发展实践。 种子科普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启幕,展示南繁成果 种子里有幅艺术画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认识到南繁事业在海南,成果在全国。我们将做好南繁服务工作,讲 好南繁故事,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南繁硅谷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温竹表示,三 亚崖州湾科技城将继续发挥南繁优势,推动更多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普实践,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海南力 量。 本次展览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主办,三亚市委宣传部协办,展览将持续展出至 11月23日。 观众用手机拍摄展示的种子。活动主办方供图 展览以种子为主线,通过艺术与科普深度融合的方式,设立"微距镜头里的农业芯片——种子微距摄 影""种子银行——实物种子展示""南繁诗篇""种业科学家心声""跨界艺术创作"等多个单元。值得一提的是, 展出的110余幅种子微距摄影作品,其种质资源多数来源于三亚崖州 ...
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暨2025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议程发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2:3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徐润杰 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定于2025年9月26日—28日在青岛西海岸新 区举办。据悉,本次大会主题为"科技强芯提单产,种业振兴筑粮安",同期举办2025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着力汇聚全体系、全行业力量, 全力打造种业政策宣传新高地、种业创新成果对接大桥梁和种业振兴核心展示平台。大会议程如下: | 30—17:35 · · 播放宣传片 | | --- | | 3—17:45 ・ | 里思区印件出国际实勿以求, · 批、植物检疫、海关监管要求,东南亚、中亚等主要目标国家 业务拓展经验和市场潜力需求,支持种业企业走出去。 信息发布 | 时 间: 9月27日14:00-16:20 | | | --- | --- | | 地 点:) | 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十字展廊 | | 主持人: 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张晔 | | | 14:00-14:15 e | 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种业司品种管理处) | | 14:15-14:30 .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中国农科院作科所) | | 14:30-14:45 | 国家种子基地建设进展(种 ...
田埂上舒展“丰收画卷”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网· 2025-09-22 06:20
全国上下重农助农、稳粮抓粮的扎实行动,亿万农民群众洒在大地的每一滴汗水,都为国家仓廪更充 实、人民生活更幸福夯实根基。 种粮有"芯"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 秋风渐起,日头泼下来,地里腾起一层雾气。在安徽宿州埇桥区蒿沟镇的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田褪 去了青涩的翠绿,玉米棒子即将撑破绿色的外衣,迎接丰收的到来。 "茎秆粗壮,籽粒饱满,收成稳了。"今年种植了1300亩玉米的种粮大户刘涛随手摇了摇玉米植株,言语 中透着自信。 自信来自种子。刘涛介绍,自从6年前改种了新型品种"迪卡C1210",产量与以前的1100斤/亩相比,现 在已经跃升到1500斤/亩的新台阶。"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今年产值能到45万元。" "我家种的300亩青储玉米,今年预估收入最少也得40万元。"站在一旁的种植户冯元接过话茬。这份喜 悦背后,是种业振兴悄然改写着种粮农民的账本。 又到秋分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如约而至。 今年,夏粮稳产丰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田埂上 的"丰收画卷"更为壮阔。 "农民油料作物收获晾晒后,由合作社统一送到中粮油脂仓库,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央广网· 2025-09-19 03:43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全国夏粮收购已超1亿 吨,秋粮丰收在望。"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 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眼下,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正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 收。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稻浪翻滚、丰收在望,头顶的无人机正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 稻成熟度,指导农户分区、分时收获,提升收割效率与粮食质量。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瑛:判断水稻成熟度,眼看、手摸难免存在误差。 现在,我们通过搭载多光谱或者是高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进行田间航拍,快速、无损地获取整片稻田的详 细数据,精确地判断每一块区域的最佳收割时间。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的深度融合,正把试验田里的高产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今年,贵州铜仁 石阡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不仅创下贵州省大豆测产最高纪录,还明显提升农 户的亩均效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研究员夏忠 ...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全面摸清 国产种源市场竞争力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5:17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举行 主题为赋能新起点 聚智创未来 由全国畜牧总站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平谷区人民政府主办 [1] 种业振兴行动成果 -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五年 畜禽种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全面摸清资源家底 地方品种得到有效保护 [1] - 国家核心育种场增至333个 国产种源市场竞争力增强 [1] - 自主研发育种芯片实现主要畜禽全覆盖 自主培育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8% 华西牛冻精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 [1] - 企业牵头承担畜禽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占比超过60% 选育畜禽新品种占比超过60% 初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1] 遗传资源普查与保护 -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历时三年 摸清畜禽遗传资源家底 [1] - 普查发现61个畜禽品种存栏少处于濒危状态 2021年起对61个濒危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 [4] - 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 61个濒危资源中6个品种转危为安 30个品种濒危等级下降 濒临灭绝品种数量减少一半 资源群体数量均有增长 [4] 重大成果发布 - 论坛发布《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后者共11卷收录资源1018个 图片6500余张 新增畜禽和蜂遗传资源245个 填补蚕资源志空白 [2][4] -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系统阐述我国畜禽 蜂和蚕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全貌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4] 未来发展重点 - 农业农村部明确四方面重点工作 锚定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目标 加快补短板 强弱项 提能力 [5] - 编制十五五种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种业工程建设规划 布局建设一批种业重大项目 [5] - 统筹利用现有政策渠道 研究创设新种业支持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5] - 总结种业振兴成效 挖掘先进典型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5]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全面摸清,国产种源市场竞争力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15
行业政策与战略规划 - 中央深改委于2021年7月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明确"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 [1][3] - 农业农村部下一步将编制"十五五"全国种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种业工程建设规划 布局建设一批种业重大项目 [3] - 政策层面将研究创设新种业支持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并加强宣传引导 [3] 行业发展成效 - 国家核心育种场数量增至333个 国产种源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1] - 企业牵头承担的畜禽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占比及选育新品种占比双双超过60% 初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1] - 自主研发育种芯片实现主要畜禽全覆盖 自主培育的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8% [1] - 华西牛冻精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 [1] 遗传资源保护 -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全面完成 系统摸清资源家底 [1][2] - 发布《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11卷收录1018个资源及6500余张图片) 新增畜禽和蜂遗传资源245个并填补蚕资源志空白 [2] - 对61个濒危畜禽遗传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 其中6个品种(上海水牛/漳州斗鸡/东安鸡/吐鲁番斗鸡/太白鸡/天峨六画山鸡)已转危为安 30个品种濒危等级下降 濒临灭绝品种数量减少50% [2][3]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举行 主题为"赋能新起点,聚智创未来" 由全国畜牧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平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
南农晨读 | 广东优品 人间至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02:30
教育资源配置 - 廉江市新民镇朗塘村义路塘小学缩减为6个年级2个混合班 全校仅34名学生和3名老师 [3][4][5][6] - 学校仅使用北侧教学楼2间教室 40分钟课堂拆分为3个时间段供三个年级轮流上课 [4][5] 农产品行业展会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厦门开幕 [10][11]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同步启动 展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11][12][13] 薯类产业发展 - 广东通过科技研发、品牌引领和精深加工提升薯业硬实力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17][18][19][20] - 薯类作物作为粮食作物和先锋作物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8] 畜禽种业发展 - 2025年9月14日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区举行 主题为"赋能新起点 聚智创未来" [23][24] - 论坛围绕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 总结成效分享经验以夯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源基础 [24][25][26] 蔬菜产业特色 - 广东凭借温暖湿润气候和多元地貌成为全国蔬菜种类最丰富地区之一 拥有众多地理标志农产品 [28][29][30] - 增城迟菜心于8月中下旬开始育苗 预计冬至前后迎来新季上市 [32][33][34] 天气影响 - 9月17日广东中北部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雷州半岛有中雷雨局部暴雨 最高气温30-36℃ [37][38][39][40] - 9月18日韶关清远和南部沿海有分散雷阵雨 其余地区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最高气温31-36℃ [41][42]
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 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经济日报· 2025-09-17 00:44
粮食生产与安全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2] - 实施702个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将试验田高产技术转化至大田生产[2] - 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2] -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 - 夏粮稳产丰收 早稻增产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且长势正常偏好[3] 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良种覆盖率超96%[4] - 建成800多家农业科研院校 拥有12万多名科研人员[4]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包括优质高产水稻和机收籽粒玉米等品种[4] -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1000家 占参与单位总数51%[4] - 强化灾害预警预报和农田水利建设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3]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2778万吨(增幅18.8%)[6] - 人均肉类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 - 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较2020年提高2.3公斤[6] - 水产品总产量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全球第一[6]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占全球85%)[7] - 藻类养殖技术世界前列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7] - 城乡居民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标准[7]
“十四五”以来农发行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支持种业发展
新华社· 2025-09-16 11:53
"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印发《关于争当金融服务种业振兴主力军的实施意见》等十余份专项文件,为服 务种业振兴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种业领域倾斜。 据介绍,农发行各地分支机构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种业发展特色,组建工作团队深入种业园区、科研院所 和龙头企业调研摸底,了解融资需求,宣讲信贷政策,提供"融资+融智"的综合服务,积极运用信贷和 投资工具,确保政策性金融"甘霖"精准滴灌到种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我国专注于种业领域的政府专项股权投资基金,由农发行管理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自2013年设立以 来,围绕育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种业基地建设,为优质种业企业给予耐心资本助力。截至2025年6 月末,种业基金已累计投资36.7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服务种业振兴的规模超过200亿元。 此外,种业振兴涉及科研、生产、市场等多个主体,需要汇集各方力量。2025年1月,作为首家推出种 业振兴专项贷款产品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种业振兴贷款产品互联网推介会,向 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以及地方重点种业企业宣介新设种业信贷产品的支持领域、差异化政策和多元化金融 服务。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悉 ...
农业农村部:2024年大豆产量达到2065万吨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新华财经· 2025-09-16 06:23
"这几年,我国粮食面积在高基数上也是保持了稳定,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7.9亿亩。面积要 稳住,单产也要大面积提升,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韩俊表示,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比2020 年增加了3800多万亩,这为我国粮食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华财经北京9月16日电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农业 农村部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大豆油料等进口量比较大的品种,坚持不懈提升国内产能。2024 年,大豆产量达到了2065万吨,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4%;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 率提高了近5%。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此外,韩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气候韧性不断增强,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 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已经实现全国全面覆盖。 韩俊介绍,在提升产能方面,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特别是聚焦耕地和 种子"两个要害"集中发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今年已在全国选了702个县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目标就是把试验田里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