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系统整合30多部现行生态环境法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审议,其分五编共1188条,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整合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能提高法律体系系统性等,草案污染防治规定受关注,利于保护人民生态环境利益 [1][2][10] 草案内容结构 总则编 - 规定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原则和基础性等法律制度,统领其他各编,分9章共143条 [2][3] - 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 - 集中规定重要原则和制度规范,吸收流域和区域保护立法创新性制度 [3] 污染防治编 - 分9个分编共525条,整合现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等有关规定,以污染物防治为线索设分编 [4] - 解决现行法律规范重复和协调性问题,将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精细法律依据 [11][12][13] 生态保护编 - 转变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分7章共265条 [5][6] - 规定对生态系统等的保护,以及生态退化防治和修复,从生态保护角度规定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 绿色低碳发展编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环节和领域,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分4章共113条 [6] - 单设此编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显著特点,彰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 [6] 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 分3章共142条,针对前面几编禁止性、义务性规定设置法律责任,规定法律适用等内容 [6] 编纂模式及处理情况 编纂模式 - 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进行必要制度创新 [6] 处理情况 - 将环境保护法等10部法律经编订纂修全部纳入法典,法典出台后这些法律不再保留 [7][9] - 将有关流域、区域等方面法律制度规范择要纳入或体现到法典,相关法律继续保留,法典规定需统筹协调并保持开放性 [7] - 对气候变化等尚未制定专门法律的方面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为相关法律建设奠定基础 [8] 对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利益的保护 草案相关规定 - 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等,完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等,解决百姓“家门口”噪声问题 [10] 相关行动和建议 - 国务院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10] - 需强化水环境全生命周期监测,出台污水回收激励措施并依托法律政策落实 [11] - 《快递暂行条例》专项修改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等,期待更多政策细则出台 [11]
钟寰平:以法治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4-29 01:14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核心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共分五编(总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责任和附则),包含1188条,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 - 法典编纂是党中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旨在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增进民生福祉 [1] - 我国现有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包含30多部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为法典编纂奠定基础 [1] 法典编纂的必要性与模式 - 现行分散立法模式存在规范性文件繁冗掣肘、法律元素不一致等问题,需通过法典化实现体系整合 [2] - 编纂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对30多部现行法律分情况处理,突出系统保护理念而非单一要素保护 [2] - 非简单法律汇编,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整合与创新,增强系统性、协同性和时效性 [2] 法典内容架构与创新 - 将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污染防治法律全部纳入法典,按新形势修订 [3] - 纳入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领域制度,包括流域、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及循环经济、节能等要旨 [3] - 增设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原则性规定,保持法典开放性和前瞻性 [3] 法典的战略意义 - 体系化确认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2] - 为"中国之治"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 [3]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等 赵乐际主持
新华社· 2025-04-27 13:10
立法审议进展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三审稿充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 规范执法行为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 优化法治环境 [2] -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三审稿明确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职责 完善疫情控制措施及救济途径 加强医疗机构疾控能力建设 [2] -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稿增加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 支持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应用 [2] - 仲裁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国际仲裁交流合作规定 加强仲裁监督 完善法院支持仲裁制度 [2] 法典与专项立法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启动 系统整合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旨在规范发展规划制定实施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3] - 监狱法修订草案聚焦监狱安全底线 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打造高素质监狱警察队伍 [3] 国际合作与监管报告 -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被判刑人移管条约 与沙特签署民事商事司法协助协定 [4] - 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超额完成"十四五"时序目标 公众满意度连续四年超90% [4] - 财政部报告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整改情况 按资产类别落实审议意见和监督建议 [4]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交审议:有何亮点?如何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09:41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展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共1188条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整体提请审议 [1][2] - 法典编纂适当考虑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法治需求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体现时代性前瞻性 [1][3][5] - 草案对生态环境领域通用性制度规范进行提炼归纳规定重要法律原则和基础性综合性普遍性法律制度如规划标准影响评价突发事件应对等 [2] 法典编纂模式与整合 - 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对现行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不是简单法律汇编也不是完全新立新定而是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 [4] - 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法律和污染防治法律全部纳入法典同时将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相关制度择要纳入保持开放性兼容性 [4][5] - 法典编纂转变单一生态要素保护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2] 法典与其他法律关系 - 生态环境法典与民法典同属基础性法律但调整对象不同民法典关注"人—人"关系生态环境法典关注"人—自然—人"关系 [6][7] - 民法典通过物权合同等制度间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法典通过监管标准许可赔偿等制度直接规范环境行为实现全面保护 [6][7] 环境资源审判制度建议 - 建议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契机构建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审判集中管辖制度以生态系统为依据适度分离司法与行政区域 [8][10][11] - 当前环境资源审判管辖制度缺乏统一规范表现为管辖法院类型级别案件范围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不统一 [9] -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23个公开了环境资源审判管辖制度文件7个在报道中提及1个无任何信息 [9]
金融法、托育服务法……2025国家立法抢鲜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02:03
2025年国家立法重点方向 经济领域立法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1][3] - 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法 强化宏观政策框架 [1][3] - 制定金融法和金融稳定法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1][3] -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1][3] - 修改企业破产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1][4] 社会与文化领域立法 - 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 加强普法工作 [1][4] - 制定托育服务法 完善生育支持体系 [1][4] - 修改传染病防治法 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1][4] - 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推动文化规范 [1][4] 农业与产业立法 - 修改农业法和渔业法 保障农业生产 [4] - 修改民用航空法 规范航空业发展 [4] 生态与安全立法 - 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制定国家公园法 [5] - 制定原子能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法 强化特种行业监管 [5] - 修改食品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 应对新型风险 [5] - 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 优化交通治理 [5] 其他重点立法 -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推动共同体建设 [3] - 制定社会救助法和检察公益诉讼法 完善社会保障与司法制度 [4] - 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监狱法 维护社会秩序 [6] 注:立法动态涉及金融、消费、医疗、能源等多个行业制度性变革机会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