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态阳光
icon
搜索文档
“最委屈的985”,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02 07:20
公司发展历程 - 1986年兰州大学86级新生约定未来企业取名"隆基" [1] - 三位兰大同班同学创办隆基绿能 单晶硅片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组件过去六年累计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两名 [4]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05年联系同学钟宝申进军光伏产业 选择单晶技术路线 [9]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90% 2011年西方"双反"调查使多晶巨头衰落 隆基单晶路线迎来春天 [11] - 隆基2022年11月创造晶硅电池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 2024年5月提升至27.3% 2024年10月晶硅组件以25.4%效率打破海外品牌36年垄断 [11] 技术路线选择 - 全球光伏产业长期采用多晶技术路线 因技术门槛低且前期投入少 [6][7] - 隆基经过缜密技术分析放弃多晶路线 选择技术难度高且投入更大的单晶路线 [9] - 分析显示即使多晶铸锭降为零成本 单晶在每度电成本上仍具优势 [11] - 中环股份副董事长沈浩平研发全球首创G12太阳能单晶硅片 将半导体晶圆技术应用于光伏行业 [12][1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过90% 总装机和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5] - 2024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839太瓦时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306.2太瓦时排名第二 [5][6] - 隆基光伏三剑客(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代表兰大人将中国光伏送上全球第一 [4][11] - 连城数控突破日本金刚线切割技术 将硅晶切片成本从2005年5-6元/片降至2020年0.3元/片 [14] 兰大校友网络 - 兰大校友遍布光伏产业链 包括隆基绿能、TCL中环、禾望电气、连城数控等企业 [12][13][14] - 禾望电气年营收37亿元 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电气企业之一 [13] - 兰大恢复高考后本科校友中产生12位两院院士 109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 [16] - 李春安早期投资隆基前身新盟电子 现为隆基第四大自然人股东 [14] 科研创新与产业化 - 兰大氢能与低碳中心提出光伏-光热复合发电系统 综合效率提升6.3% [21] - 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规模化示范工程"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驱动化学转化 [21] - 兰大研发光伏场区植被配置模式 编制中国首个新能源基地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行业标准 [23][24] - 兰大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第127位 国内第15位 QS排名稳定全球前300-400名 [19]
报告征集中!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9月24日,辽宁大连)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论坛概述 - 2025(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将于9月24-26日在辽宁大连举办,聚焦二氧化碳高值利用与绿色甲醇产业发展 [2] - 论坛设前沿论坛、高层闭门研讨会等特色专场,覆盖技术研究、产业化进展及国际合作等方向 [8][12][13][14]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DT新能源,支持单位包括绿色甲醇生态联盟及服务平台、吉利控股集团,承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 - 前沿论坛召集人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集杰 [3] 前沿论坛安排 - 时间:2025年9月24日下午,地点大连,报告需申请评估且限研究员/副研究员级别参与 [3] - 报告形式为10分钟汇报+5分钟交流,内容需聚焦科学问题、技术难点及未来方向 [6][12] - 话题方向包括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电化学还原、绿色燃料(甲醇/合成气/SAF)及高性能材料制备 [6] 特色专场内容 1. **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 - 产学研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技术难题与政策研究,推动绿色燃料及材料技术突破 [12] 2. **液态阳光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 - 邀请制活动,汇集院士、龙头企业探讨产业难点与机遇,助力高质量发展 [13] 3. **绿色甲醇国际对接专场** - 搭建国际港口与项目方精准对接平台,促进绿色甲醇产品出海与国际合作 [14] 4. **科技成果展示** - 展示液态阳光领域科研团队成果,海报尺寸80cm×120cm,截稿时间2025年9月15日 [15][16] 论坛影响力 - 往届累计吸引1500余位行业代表,近100位专家(如李灿院士、孙立成院士等)演讲,80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中国能建、中石化、远景能源等) [18] - 往届论坛系统呈现技术进展与产业化布局,推动液态阳光技术协同创新 [18] 参与方式 - 报名需扫码提交注册信息,可选择前沿论坛报告申请 [9][17] - 联系方式:沈经理(13396601161)、俞经理(15381893024) [18]
“液态阳光”,释放西部能源红利
科技日报· 2025-07-02 18:39
太阳能光热发电与氢能利用 - 甘肃敦煌建成260米高塔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配备12000多面定日镜,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1] - 西部地区利用丰富太阳能资源,电解水制氢效率达80%以上,2018年研发的碱水电解槽每小时可生产1000立方米氢气[1] - 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阳光"甲醇,可作为工业原料,实现太阳能储存和运输[1] 液态阳光技术产业化进展 - 甘肃省成功实施全球首套千吨级甲醇规模化合成示范工程[2] - 2024年全球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燃料合成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标志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2] - "液态阳光"技术解决氢气储存运输难题,同时契合工业减碳目标[2] 兰州大学氢能研发优势 - 成立氢能与低碳中心,整合化学物理、大气环境、能源动力等多学科力量[2] - 开发出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光伏组件及有机光伏器件[2] - 完成大型碱性电解槽制氢方案研制,形成完整产学研用创新机制[2]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攻关多能互补灵活发电、高效安全氢电融合、柔性低碳终端用能方向[3] - 计划建设太阳能全链条研发平台和测试环境[3] - 构建真实服役条件下的材料、电堆、装备研发平台[3]
C1 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谭天伟等人提出保障原料供应、提升碳转化率等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造行业概述 - 化工生产严重依赖化石资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激增和资源枯竭问题 [1] - 生物制造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利用生物质原料实现能源与化学品生产脱离石油路线 [1] - C1底物(CO₂/CO/CH₄/CH₃OH)因丰富性和减排潜力成为生物制造首选原料 [1][3] C1生物制造技术进展 - 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结合可再生能源实现CO₂资源化利用包含原料预处理-生物转化-产物分离全流程 [3] - 当前碳转化效率普遍低于10%需通过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优化细胞工厂性能 [7][8] - 电-生物催化级联工艺可使生产成本降低39%液态阳光概念提升碳利用效率 [7] 典型商业化案例与经济性分析 - 3-羟基丙酸(3-HP)作为生物塑料关键单体已建设中试装置但未商业化 [5] - 钢厂尾气双阶段转化与CO₂电还原制甲醇混合工艺构建全可再生能源路径 [5] - CO衍生3-HP产率从0.21g/g提升至0.35g/g时产品售价可降40% [8] 原料供应链挑战与解决方案 - C1原料地域分散性强(如美国污水厂CH₄日产量<1吨vs填埋场31吨)规模效应受限 [9] - 原料成本占运营支出57%高于传统生物制造需开发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利用技术 [9] - 产学研协同机制典型案例:Lanzatech与首钢合作钢铁尾气制乙醇项目 [10] 环境效益与政策驱动 - 每吨化学品生产可实现17.20-1219.03吨CO₂当量净减排光合微生物固碳效果显著 [11] - 碳价升至1000美元/吨时产品盈亏平衡价格可降22%欧盟碳交易体系提供额外收益 [11] - 每吨C1基丙烯酸生产可减少3.09吨温室气体排放但需解决能源消耗指标劣化问题 [11]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突破碳转化效率低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瓶颈合成生物学与电催化技术是关键 [12] - 太阳能/风能驱动的CO₂转化体系将实现全方位环境可持续性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