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付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百富蝉联支付卡行业安全标准委员会(PCI SSC)顾问委员会成员,以技术为基,合规优势稳固
智通财经· 2025-06-11 06:43
行业趋势 - 电子支付行业的核心议题是兼顾支付效率与安全,技术优势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1] - 全球金融技术快速进步,各国政府支持无现金经济发展,推动电子支付行业走向繁荣[3] 公司地位与认证 - 百富环球是首家入选PCI SSC顾问委员会的亚洲支付终端供应商,并于近期成功连任,与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国际知名公司并列[1] - 公司同时是EMVCo顾问委员会成员,积极响应行业标准升级趋势[2] - 旗舰产品A920Pro通过EMVCo C-8非接触式支付规范认证,获得技术合规与商业信任双重背书[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A920Pro通过EMVCo C-8认证后,安全层面可防范新型支付欺诈风险,便捷性层面可减少集成工作量并降低部署成本[3] - 产品设计兼容现有内核,确保运营连续性,实现无缝过渡[3] 市场覆盖与影响力 - 百富环球业务覆盖全球四大区域:EMEA(欧洲、中东及非洲)、LACIS(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国家)、APAC(亚太区)、USCA(美国与加拿大)[2] - 公司技术领导力与品牌认可度得到PCI SSC和EMVCo等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1][2]
电商支付“免密”,方便了谁?
北京商报· 2025-03-25 11:15
电商平台免密支付功能普及情况 - 淘宝、拼多多、滴滴、美团等主流电商平台普遍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4] - 拼多多设定单笔免密支付上限为100元以内 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渠道 [4] - 滴滴要求支付宝芝麻分350分以上可开通 500元以内免密支付 覆盖微信、QQ钱包、Apple Pay等多渠道 [4] 平台营销策略与用户认知差异 - 平台在推广免密支付时强调便利性 拼多多宣称"安全有保障、无忧退货、抢购更迅速" [4] - 美团声称小额免密支付"安全可靠 不会对用户资金安全造成任何风险" [4] - 用户反馈平台对功能解释不清晰 部分用户误认为免密支付仅适用于主动支付 实际具备自动扣款特性 [6] 用户投诉与售后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50,000条投诉涉及免密支付 主要反映不知情开通、无法取消功能、平台乱扣费等问题 [5] - 存在用户被私自扣款案例 如支付平台未经授权扣款16元至视频网站 [5] - 售后退款过程困难 用户遭遇支付平台与商家相互推诿 例如128元消费信贷产品退款纠纷 [5] 安全风险与盗刷案例 - 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风险激增 不法分子可直接通过免密支付消费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 [3] - 不法分子采用高频次小额盗刷策略 尽管单笔金额设限仍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 - 盗刷交易多通过游戏充值、App订阅等虚拟服务完成 或在凌晨时段进行 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 [3] 个人信息安全隐忧 - 开通免密支付需向平台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 [6] - 平台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不足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 [6] - 部分平台可能将用户信息共享给第三方合作伙伴用于精准营销或其他商业目的 [7] 行业监管与平台责任 - 专业人士建议平台应明确告知免密支付开通条件、风险及取消方式 并提供醒目提示信息 [6] - 平台需简化取消操作流程 确保用户能轻松关闭功能 [6] - 应加强技术手段保障用户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 严格遵守法规禁止滥用或泄露用户信息 [9]
中消协发布重要提示!
券商中国· 2025-03-25 06:16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 - 免密支付功能因无需密码确认支付 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成为盗刷漏洞 [2] - 消费者投诉显示 该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案例频发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 [1] 盗刷风险特征 - 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 免密支付功能风险激增 不法分子可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 [7] - 小额免密交易虽设单笔上限(如1000元以下) 但高频次盗刷仍可累积大额损失 [7] - 盗刷交易隐蔽性强 常通过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或夜间时段完成 消费者难以及时察觉 [7] 风险防范措施 - 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 检查并关闭支付宝 微信或银行卡的免密支付权限 [3] - 强化账户安全保护 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 避免使用简单密码 [3] - 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 苹果手机用户可禁用应用购买功能 [4] - 谨慎使用公共Wi-Fi 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 [5] 异常交易处理 - 发现异常交易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 通过银行客服或支付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 [9] - 保留盗刷记录截图和交易时间等信息 向支付平台投诉 [9] - 损失金额较大时需向公安机关报案 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9] 消费者行为建议 - 定期检查授权应用 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支付授权 [3] - 养成定期对账习惯 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和扣款短信 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 [6] - 定期检查订阅服务 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