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谱AI

搜索文档
新股前瞻|多光谱AI细分龙头赴港,海清智元能否赢得市场青睐?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6:57
公司概况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民银资本、浦银国际,D轮融资后隐含估值为35.5亿元[1] - 公司是多光谱AI技术企业,提供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危害预防等场景[1] - 主要产品包括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3]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首三个月收入分别为2.25亿、1.17亿、5.23亿、8242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溢利4041.2万元[1]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5年首三个月的32.9%,净利率从-2.2%改善至17.2%[2]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安全应用产品需求强劲、新客户订单及AI大模型服务商业化[2] 业务结构 - 多光谱AI模组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4.2%降至2025年Q1的57.3%,AI大模型服务占比达35.2%成为新增长引擎[4][5] - 多光谱AI模块平均售价从695.8元降至509.6元后回升至675.2元,销量同比增幅达180%[5] - 原材料及耗材占销售成本比重先降后升,2025年Q1为81%[5] 研发与产能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重稳定在4.8%-9.5%,2024年研发投入2520万元[5] - 深圳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31%提升至2024年的87%[6]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多光谱AI技术整合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信号,具备感算一体化、低功耗特性,应用于泛安全领域[7]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63亿元增至2024年135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CAGR 31%[8] - 公司2024年以3.5%市场份额居中国多光谱AI行业第一,AI大模型服务市场份额11.8%排名第一[11] 核心技术 - 拥有"光感图算"技术架构,包括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和大模型平台三大技术[11] - 多光谱AI大模型训练数据含1000万感知数据点、10万危险事件数据及1万安全工程知识图谱[13] - 注册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约十项泛安全行业标准[14] 行业前景 - 泛安全是多光谱AI最大应用领域,机器人、智慧家居、医疗诊断等成为新增长驱动力[7] - 公司转型AI解决方案提供商成效显著,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具备广阔成长潜力[14]
西安科大校友打造“AI监控龙头”,估值翻10倍、大客户占比近六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1 00:06
公司概况 - 海清智元是一家专注于多光谱AI技术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创始人周波拥有26年计算机视觉及热成像行业经验,目前公司正在启动港股IPO进程 [3][4]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多光谱AI模组、多光谱AI感知终端和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形成"智能眼睛+终端设备+安全大脑"的全链条产品布局 [7] - 创始人周波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三大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48.87%的投票权 [3] 融资历程 - 公司5年内完成5轮融资,估值从2020年A轮的3.5亿元增长至2025年D轮的35.5亿元,实现10倍增长 [5][6] - 主要投资方包括凯盈系、高新投、金阳光、星辉投资和值得九号等机构,其中国有资本和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占比较高 [6] 行业前景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200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5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1.0% [8] - 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前五企业市占率仅10.9%,海清智元在多光谱AI整体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3.5%),在大模型服务领域排名第一(11.8%),在模组领域排名第三(6.6%)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23亿元,毛利率18.80%,研发投入占比4.81% [11] - 2022-2023年经历亏损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404亿元,但2025年前三月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6360万元,存货增加1.79亿元导致资金压力加大 [13][15]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2.10%降至2024年的41.80%,但2025年前三月回升至45.20% [15]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康威视(2024年营收924.5亿元)、凌云光(2024年营收22.34亿元)和大恒科技(2024年营收17.63亿元) [11] - 海康威视在渠道、规模和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118.64亿元)上具有明显优势,与海清智元在泛安全领域存在竞合关系 [11][12] - 凌云光通过收购JAI补充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工业检测领域与海清智元形成竞争 [12] 运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高,2025年前三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64.8%,2024年全年为59% [13][14] - 供应链集中度显著上升,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的36%升至2025年前三月的89.3% [14] - 研发投入强度(4.81%)低于主要竞争对手凌云光(19.89%)和海康威视(12.83%) [11]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6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IPO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民银资本和浦银国际[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 提供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3][4] - 产品体系涵盖多光谱AI模块 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技术覆盖AI 光学电子 集成电路 嵌入式系统 安全工程及云计算等领域[4]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按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全国第一(11.8%) 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全国第三(6.6%)[4] - 截至2025年7月28日 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和43项软件著作权[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 1.17亿元和5.23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347% 三年复合增速52.5%[5]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 -1841万元和4041万元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242万元 同比增长2.84倍 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5]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268万元 -1817万元和4294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净利1626万元(上年同期-23万元)[6] - 毛利率从2022年38.6%增长至2024年44.5% 提升5.9个百分点[7] - 2024年收入规模介于格灵深瞳和虹软科技之间 业绩表现弱于虹软科技和凌云光但优于格灵深瞳[6] 研发投入与资金状况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 26.3%和10.6% 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7] - 2023年研发费用率高达26% 2024年因收入放量回落至10.6% 但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7]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 上市募资计划用于增强研发能力 扩大产能和全球市场渗透[7]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融资2.6亿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20万元[9] - 2020年11月A轮融资后估值3.5亿元 2025年7月投后估值飙升至35.5亿元 4年增长4.4倍[9] 行业前景与估值比较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2025年规模约200亿元 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 复合增速31%[5] - 产业上游由欧美日企业垄断 中游为算法+硬件一体化产业 公司市占率居首[5]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 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9] - 最新投后估值35.5亿元 远低于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9]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IPO日报· 2025-08-08 06:32
公司概况 - 海清智元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自研技术,产品涵盖多光谱AI模块、终端及大模型服务[4][5] - 公司构建了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5]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轻量化端侧AI计算技术适配多种边缘设备[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第一(11.8%),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第三(6.6%)[5]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规模2025年约200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复合增速31%,上游核心部件由欧美日企业垄断[6]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虹软科技、格灵深瞳、凌云光、云从科技,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6][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1.17亿元(同比-48%)、5.23亿元(同比+347%),三年复合增速52.5%[7]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1841万元、4041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7] - 2025年Q1营收8242万元(同比+284%),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7] - 毛利率从2022年38.6%提升至2024年44.5%(+5.9个百分点)[9] 研发投入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26.3%、10.6%,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4年研发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9]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扩大产能及全球市场渗透[9] 融资与估值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2.6亿元,投后估值从2020年A轮3.5亿元增长至2025年D轮35.5亿元(4年增长4.4倍)[11][12]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最新估值低于同行业绩更弱的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12][13] 管理层 - 控股股东周波持股48.87%,拥有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背景,曾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2013年创办海清智元[11]
新股消息 海清智元递表港交所 为全中国第一的多光谱AI企业
金融界· 2025-08-06 23:57
公司概况 - 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民银资本、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多光谱AI技术企业,提供多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1] - 公司技术覆盖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领域,产品可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 [1] 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 [2]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已注册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 [2] - 公司参与起草制定约十项泛安全行业国标团标 [2] 应用场景 - 公司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联网设施管理等领域 [1] - 客户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产品、互联网数据中心、智驾系统、电信运营商等行业 [1] 客户与荣誉 - 主要客户包括中国领先的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 [2] - 2022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荣获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卓越创新奖及最佳合作伙伴奖 [2] 财务数据 - 2022财年收入2.25亿元人民币,2023财年1.17亿元人民币,2024财年5.23亿元人民币,2025年首三个月8242万元人民币 [3] - 2022财年亏损493万元人民币,2023财年亏损1841.3万元人民币,2024财年盈利4041.2万元人民币,2025年首三个月盈利1414.4万元人民币 [3]
海清智元递表港交所 为全中国第一的多光谱AI企业
智通财经· 2025-08-06 23:04
据港交所8月6日披露,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清智元)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民银资 本、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 量纂]的[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視乎[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及視乎[编纂]行使與否 | | | 町足) | | [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 | | 取高[编纂] | .. 不超過每股H股[编纂],另加1.0%經紀佣金、 | | | 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0.00565%香港聯交所 | | | 交易費及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須於申請時 | | | 以港元繳足,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咱们 | .. 每股H股人民幣[0.0125]元 | | 【端景】 | : [编纂] | | 聯席保薦人、[编纂]、[编纂]、 | | 该公司的技术广泛用于除传统安全解决方案之外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 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联网设施管理等领域,充分展现了多光谱AI解决方案的广泛适用性。 该公司于2022年获工业和 ...
新股消息 | 海清智元递表港交所 为全中国第一的多光谱AI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23:00
| 篇纂]的[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H股(視乎[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及視乎[编纂]行使與否 | | | | 町定) | | [编纂]數目 | : | [编纂]股H股(可予重新分配) | | 敢高[编纂] | :: | 不超過每股H股[编纂],另加1.0%經紀佣金、 | | | | 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0.00565%香港聯交所 | | | | 交易費及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須於申請時 | | | | 以港元繳足,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面值 | :: | 每股H股人民幣[0.0125]元 | | 【编纂】 | : 【编纂】 | | | | 聯席保薦人、[编纂]、[编纂]、 | |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8月6日披露,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清智元)向港交所主板递 交上市申请,民银资本、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该公司于2022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领先的国 营电信运营商及领先的上市AI公司。近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