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9-10 08:19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 - 中国24个集群上榜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 数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1] 创新投入表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投入总量世界第二 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1]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 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创历史新高 [1] -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且保护体系健全 [1] 发明专利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 [2]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 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 [2] 专利转化运用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2.7万次 [2] - 高校和科研机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速专利转化 [2]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表现 - 2024年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11.3万件 占国内总量12.1% [2] - 2024年该集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万件 占国内总量27.5% [2] - 2025年前六个月该集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 同比增长30.7% [2] 创新集群作用 - 创新集群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创新集群构成国家创新生态系统重要支柱 [2]
王缉慈|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制度和技术创新+创业环境
新浪财经· 2025-09-08 02:43
先进制造业集群定义与培育机制 -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内围绕先进制造领域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共生的网络化产业组织形态[1] - 培育方法包括选择激励"链主"企业、建立动态更新的"链主"企业培育库和配套企业库、鼓励数据共享和平台赋能[1] - 支持跨区域金融服务、土地使用、能源供应等配套措施完善跨区域协同网络[1] 国家政策实施与资金支持 - 工信部通过遴选机制确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给予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2] - 地方政府将集群视为政策红利和GDP增长抓手 由一把手担任"链长"协调银行担保、高校合作和龙头企业任务分配[2] - 集群促进机构作为第三方操盘手整合政府补贴、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 通过公共平台分摊创新风险[2] 深圳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案例 - 深圳形成从材料、电芯、装备到回收的电池产业闭环生态 成为全球电池技术迭代重要策源地[4] - 产业集群包含清研电子(干法极片工艺)、比亚迪(干法极片工艺)、欣旺达(6C闪充电池技术)、星源材质(高安全隔膜技术)等龙头企业[4] - 中国生产全球超3/4的电池 深圳电池材料产业成长性和场景丰富度全球领先[4] 产业集群协作与创新生态 - 深圳电池材料企业具备协作精神而非内卷 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和星源材质分别占据锂电池结构件、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领域龙头位置[6] - 集群通过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作为促进机构 组织技术交流会、专题会议实现产学研合作和跨地区协作[6] - 创新集群需要达到"最小有效规模" 即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等主体在数量和质量上突破门槛后形成自我强化的创新生态系统[7] 技术创新与竞争力形成机制 - 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地理邻近和知识溢出促进技术创新 当代创新是非线性社会过程需要基于诚信的社会网络[8] - 知识在具有相似技能组合的产业间更易流动 产业交叉点存在创新机会 本地知识重组向量推动技术突破[8] - 集群促进创业、企业繁衍和企业家密集 这些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表征 技术创新能力构成国家竞争力根基[9]
新华全媒+|成绩亮眼!连续3年全球第一 彰显创新“硬实力”
新华社· 2025-09-07 01:14
全球创新排名成就 - 中国24个集群入选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 数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2]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8]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排名依据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核心指标 [3] - 中国创新集群在推动产业融合与引领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龙头作用 [3] 研发投入与专利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3% 投入强度2.68%超欧盟平均水平 [4] -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501万件 企业持有372.7万件 涉及企业52.4万家 [6] - 专利转化专项行动促成12.7万次转让许可备案 高价值专利加速落地高端化智能化场景 [6] 区域创新表现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万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9万件 [8] - 2025年上半年大湾区PCT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 同比增长30.7% [8] 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2024年达82.36分 创历史新高 [7]
成绩亮眼!连续3年全球第一 彰显创新“硬实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07 01:0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表现 - 中国共有24个创新集群上榜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榜 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1]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5]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排名主要依据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指标[2]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万件 2025年上半年已超1万件同比增长30.7%[5] 研发投入与专利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3% 投入强度达2.68%[3] -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 其中企业持有372.7万件[4] -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专利转让许可备案达12.7万次[4] 区域创新集群表现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11.3万件[5]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4]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 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创历史新高[5] -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保护体系更加健全[5]
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 中国上榜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央视新闻· 2025-09-05 09:07
全球创新排名 - 中国共有24个集群上榜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 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1] 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3% 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知识产权保护 - 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 创历史新高 [1] -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保护体系更加健全 [1] 专利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 [1]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 合计持有372.7万件专利 [1]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2.7万次 [1] 区域创新表现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万件 占国内总量12.1% [2] - 该集群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9万件 占国内总量27.5% [2] - 2025年上半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 同比增长30.7% [2] 创新生态建设 - 创新集群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粤港澳大湾区活跃的创新生态吸引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高素质人才汇聚 [2]
官方解读:中国创新集群何以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04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 - 中国以24个创新集群上榜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1] - 全球前十位创新集群中中国占三席 分别排名第一 第四和第六位 [3]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 [3] 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3% 投入强度达2.68% [3]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 其中企业持有372.7万件 [4]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达52.4万家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凸显 [4] 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 - 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2.36分 创历史新高 [4]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2.7万次 高价值专利加速落地 [4]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万件 PCT申请量1.9万件 分别占全国12.1%和27.5% [5] 区域创新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 同比增长30.7% [5] - 创新集群推动产业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构成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支柱 [4]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采用PCT专利申请 科学论文及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核心评价指标 [4]
国家知识产权局解读:中国创新集群何以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6:58
国家知识产权局解读:中国创新集群何以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9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任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杜玉首次亮相,主持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 者提问。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杜玉指出,今年全球前十位的创新集群中,中国占据三席,分别排名第一、第四和第六位。其中,深圳 —香港—广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中国能够取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国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创 新投入的持续增长、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日益优化,以及各类主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从创新投入看,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3%,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几天前在中国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排名,中国共有24个创新集群上榜,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备受关注。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9月5日在北京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任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杜玉 首次亮相,他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对中国创新集群数量何以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予以解读。 从创新能力看,截至2025年6月,中 ...
广深港联手,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36氪· 2025-09-05 02:31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登顶全球第一 此前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 [1][2] - 全球前15大创新集群中中国占据5席 包括北京(第4)、上海-苏州(第6)、杭州(第13)、南京(第15) [2][3]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位居首位 美国22个排名第二 [2]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排名基于三大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风险资本交易量(2025年新增指标) [3] - 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纳入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的重要因素 [3]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占比2.4%排名第三 PCT申请量全球占比9.0%排名第二 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2.9% [3][4] 深圳创新优势分析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申请量达1.63万件 [6]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 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 [6] - 研发投入前十民企中深圳占3家且包揽前二 包括华为、腾讯等企业 [6] - 华为是集群内PCT申请量排名第一的申请者 [5] 广州创新优势分析 - 2024年发表科研论文70,843篇 同比增长10.86% 占集群总量的45.32% [7] - 拥有84所高校居全国第二 ESI前1%学科达150个 [7] - 高新技术企业超1.35万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 [7] - 2024年风险投资事件315起 交易总额突破200亿元 占集群总金额三分之一以上 [3] - 平均单笔交易额约6500万元 是集群平均值的1.5倍 [3] - 中山大学是集群内科学论文发表量排名第一的组织 [5] 香港创新优势分析 - 2025年前7个月IPO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增幅超六倍 重回全球第一 [9] - 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中1534名香港学者入选 [9] - 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前50中香港占6所 [9] - 通过"专利盒"税收优惠政策和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促进跨境协作 [9]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凭什么登顶全球创新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46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榜首 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 [1] 排名指标分析 - 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依据三大指标 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 [1]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科学论文发表量在十大集群中排名第三 PCT申请量全球占比9%位居第二 风险资本交易量占比2.9% [1] - 该集群凭借领先的PCT申请量和稍高的风险资本交易量获得综合第一 [1] 区域贡献分解 - 科学论文发表主要来自广州和香港的高校及科研院所 [2] - PCT专利申请量以深圳为主 达1.63万件 [2] - 风险资本交易量同样以深圳贡献最为突出 [2] 企业支撑与专利结构 - 集群PCT申请量占比高得益于比亚迪 华为 工业富联 腾讯等科技企业支撑 [2] - 企业PCT国际专利目前仍多集中于终端环节 源头创新与关键节点创新需加强 [2] 区域协同优势 - 广州科研底蕴 深圳产业转化能力 香港国际化优势与知识产权制度形成高度互补的创新网络 [3] - 该集群作为重要观察与实践窗口 有望持续汇聚创新资源并释放发展动能 [3]
“深港穗”坐上创新集群“头把交椅”,风投优势成为制胜关键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1:51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排名全球第一 主要基于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 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核心指标的突出表现 [1][4] 创新集群表现 - 在国际专利申请量和科学论文发表量方面与"东京—横滨"集群不相伯仲 但在风险资本交易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这是其超越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的关键 [4] - 集群内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是排名首位的专利申请企业 总部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是排名首位的科研机构 [4] - 风险资本交易量作为新增评估标准 使许多东亚国家城市创新集群排名普遍下降 但"深港穗"集群逆势上升 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在风险投资方面的亚洲区突出优势 [4] 香港的角色与政策支持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加上内地与香港管理的风投与私募基金规模在亚洲分别稳占前两位 为创新集群提供资本支持 [7]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三项各涉款100亿港元的计划 包括"产学研1+计划" "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和"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以及"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10] - 香港通过拓宽筹融资和上市路径 设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耐心资本" 引导市场资金投向早期 长期和硬科技领域 [10] - 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便利的再融资流程 为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12] 区域协同与资本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11个城市间的软硬联通性 促进人流 物流 资金流畅通 形成穗深制造业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与香港金融中心的互补协同效应 [12] - 集群内66%的科学论文发表成果与北京 上海—苏州 武汉等产业集群合作 涵盖化学 机械 科技 生物医药 临床药物等学科 [12] -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双循环"角色为风险投资提供丰富的资本 人才 政策支持及政策协调优势 [12] 发展前景 - 集群创业投资环境若进一步完善 有望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入场 提升科技转化效能 [13] - 全球投资者在新兴市场寻找潜力标的 对科技创新领域兴趣大增 大湾区创新科技未来具备吸引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