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欢庆丰收 共享美好
经济日报· 2025-09-23 00:04
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百姓餐桌越 来越丰富。当前,夏粮丰收到手,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 础、有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5年来,全国各地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缩小的趋势明显。乡村基础设施条 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今年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 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 ...
沃野欢歌绘新景——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22 23:21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玉米挺直了腰,花生鼓起了肚,石榴咧开了嘴,苹果的脸颊红艳艳。 9月23日,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这个满载喜悦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见证着沃野 中原仓廪实的丰饶,更欣喜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革新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金穗盈秋,"压舱石"的分量更重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河南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 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农业是基础产业、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河南始终扛牢 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定决心,是河南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的坚实行动。 "今年年景不算顺,但灌溉有机井、打药有大疆,农技人员还经常下来指导,麦子没受太大影响。"今年 夏收,郏县白庙乡胡坡村种粮大户胡国现的麦子亩产突破1400斤。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我省夏粮生产遭遇冬季旺长、春夏持续高温干旱等重重挑战。 天公不作美,人力定乾坤。作为全国夏粮主产区,在这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河南通过"人努力"降低 自然灾害损失,今年以来夏粮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干旱之年总产 ...
节日将至!上市公司助力铺就“丰收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14:47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 秋分节气渐近,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至。 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将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举办。这场以农民为主角的节日盛宴,将不仅展示农 业农村发展的累累硕果,更成为观察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窗口。 从惠农政策落地到特色活动开展,从电商助农到金融赋能,今年丰收节将呈现哪些新亮点? 丰收节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此前介绍,今年丰 收节总体安排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组委会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17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将组织开展58项重点活动, 概括为"1+2+N"。 浙农股份表示,公司持续打造全程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为农服务质效。嘉善西塘未来农场流转面积及浙 南小农模式服务面积大幅增长;无人机销售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与大疆等头部企业合作逐渐深入。春耕 期间积极配合做好各类春耕支农、农资下乡活动,并现场提供配方施肥、作物栽培等农业技术指导。累 计举办各类农民会和技术推广会2000余场,开展试验示范超800次,彰显企业使命与担当。 "N"是以农民为主体,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型义诊活动周、 ...
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02:53
(原标题: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网,近日,四川阿坝县的万亩青稞迎来丰收季,金色的青稞籽圆润饱满、缀满穗 头,正进行最后一轮收割,颗粒归仓。作为四川省青稞主产区之一,今年阿坝县青稞播种面积超过6.6 万亩,预计青稞产量将达到9000吨。 据了解,阿坝县建成了面积为8000亩的四川省五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集 体经济+科研技术"的运行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乡镇7822户农民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户增收750至 800元。 目前,阿坝县的耕、种、管、收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机普及率已达75%,较去年提升1%。与传统人工 模式相比,机械化收割不仅使成本降低40%,还使收割效率提升了80倍。 阿坝州阿坝县龙藏乡村民表示,以前靠人工收割青稞至少要用两三天,现在利用数字联合收割机,半天 就能收割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不仅是耕种收的方式发生改变,阿坝县通过建设全州首座农业产业科技小院,完善智能数字监测站、传 感器、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装备,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等方式,建立完善青稞"种、产、供、 销"标准化质量体系,为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央广网· 2025-09-19 03:43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全国夏粮收购已超1亿 吨,秋粮丰收在望。"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 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眼下,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正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 收。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稻浪翻滚、丰收在望,头顶的无人机正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 稻成熟度,指导农户分区、分时收获,提升收割效率与粮食质量。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瑛:判断水稻成熟度,眼看、手摸难免存在误差。 现在,我们通过搭载多光谱或者是高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进行田间航拍,快速、无损地获取整片稻田的详 细数据,精确地判断每一块区域的最佳收割时间。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的深度融合,正把试验田里的高产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今年,贵州铜仁 石阡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不仅创下贵州省大豆测产最高纪录,还明显提升农 户的亩均效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研究员夏忠 ...
水发农业:从《长安的荔枝》感受农业科技变化
齐鲁晚报· 2025-09-18 08:4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杜牧的诗句,既道尽古人对新鲜食材的向往,更折射出传统农业在储运保鲜上的时代局限。如今,随着现代农 业科技的蓬勃发展,《长安的荔枝》中"千里送果"的运输困境已成为历史。水发农业集团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农产品在储运、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系统 性升级,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保鲜技术:从"十里香"到"月余鲜香",冷链赋能全球流通 一是源头把控,精选金乡紫皮蒜、杞县白皮蒜等耐储品种,从种植端为保鲜筑牢根基;初加工环节严格分拣剔除瑕疵蒜,最大程度减少机械损伤对保鲜效 果的影响,奠定保鲜基础。 深加工升级:从"卖原料"到"卖价值",产业链激活增收动能 二是冷链护航,构建"仓储-运输"全程温控冷链体系,通过专业设备精准调控仓库、集装箱等各环节温度,实现从田间到东南亚、欧洲等全球市场的冷链 无缝衔接,让大蒜跨越山海抵达餐桌时,依旧保持"刚采收"的新鲜品质,真正实现保鲜周期从"十里"到"月余"的突破。 水发农业旗下呼伦贝尔水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服务"双轮驱动,推动农资流通从"传统运输"向"智能调度"转型。 一是智慧配送,提升流通效率,依托"测土配方施肥""作物全程高产技术", ...
《影响世界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华贵集团洪湖莲藕亮相北京天安门《辉煌的中国》核心展区
搜狐网· 2025-09-17 09:20
公司荣誉与品牌展示 - 华贵集团洪湖莲藕产业形象展示于2025年9月13日入选北京天安门《辉煌的中国》核心展区《影响世界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专题单元并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中心展区实现双中心亮相[1] - 公司以全球莲藕行业唯一品牌身份荣获7项世界美味大奖[10] -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及省莲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单位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构建全产业链体系[8]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公司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超3万农户共同致富[8] - 推动洪湖莲藕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8] - 以打造千亿级水生蔬菜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中国农产品品牌走向世界[1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洪湖莲藕具有清甜粉糯特性可生食宜烹炒更煲汤完美诠释洪湖味道独特魅力[6] - 推出藕带藕汤藕粉莲藕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0] - 依托洪湖得天独厚温润气候青岗泥质土壤和优质活性水体孕育出品质出众的莲藕产品[6] 战略布局与合作 - 与湖北农发集团旗下湖北水产集团战略携手共同成立湖北农发洪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洪湖鱼仙鲜优质水产品牌[13] - 整合近百万亩优质水面资源构建水生蔬菜与现代化渔业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13] - 通过机制创新+科技驱动+三产融合打造水生蔬菜领域国家级标杆品牌[8]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长江商报· 2025-09-17 03:35
"十四五"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出炉。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李璟 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大力发展农业社 会化服务,全国现在有110多万个经营性服务主体,去年服务面积超过了22.9亿亩次。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健全,有力地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去年底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 了96%。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 达到18万亿元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全国平均达76%左右。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光明。将锚 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两个重要的目标,进一步强基础、补短 板、攻难题、提质效,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 ...
2024年粮食产量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0:12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 发展成就。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 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 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 障。 这是如何做到的? 提升产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 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实施粮油作 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深度融合。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 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60%。 优化结构。针对大豆油料等进口量较大的品种,持续提升国内产能。去年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自 给率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 ...
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22:42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镇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制种水稻。刘烨摄(人民视觉)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成就。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国人 的饭碗端得更牢,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 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这是如何做到的? 提升产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实施粮油作物大 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深度融合。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比"十三 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超60%。 优化结构。针对大豆油料等进口量较大的品种,持续提升国内产能。去年大豆产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