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

搜索文档
世贸组织报告: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新华网· 2025-09-17 09:37
报告还指出,针对人工智能相关商品实施的限制措施从2012年的130项激增至2024年的近500项,各方应 制定开放且可预测的贸易政策。 报告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人工智能与贸易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各经济体更广泛地参与推进 人工智能发展。世贸组织可以在确保人工智能支持包容性贸易主导的增长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新华社日内瓦9月17日电(记者焦倩)世界贸易组织17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在正确的政 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报告显示,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根据政策与技术 进步的差异,全球贸易额在不同情境下预计将提升34%至37%,同时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前言中指出,人工智能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方面潜力巨大,然 而,各经济体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参与数字贸易的能力仍然高度不平衡。 报告强调,贸易能够帮助各经济体获取人工智能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投入,促进创新传播,开 辟新的发展路径。但要发挥这一潜力,各方必须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包括弥合 ...
日本出口连降四月 对美贸易创四年最大跌幅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3:33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日本出口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给全球贸易,特别是涉美贸易的前景蒙上阴影。日本财务省周三 报告称,8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0.1%,汽车和钢铁是主要拖累因素。 对亚洲和欧盟的发货量增长帮助限制了跌幅,经济学家此前预测下降2.0%。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出口额创下四年多来最大降幅。 农林中金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Takeshi Minami表示:"美国对汽车等商品的新关税税率设定为15%,问题在于日本企业未来将如何应对。汽车制造商以外的企 业也可能试图通过削减成本来吸收关税影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利润将会下降,给中小企业带来压力,这可能使工资难以增长。" 整体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美出口额下降13.8%,其中汽车是主要拖累因素。对华出口下降0.5%,对欧出口增长5.5%。 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继续扰乱全球贸易,尽管协议已经达成。7月下旬,美国同意将日本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7.5%降至15%,并避免在先前关税基础上叠加新 的15%的普遍关税,但这些变更直到9月16日才生效。 8月份,美国仍是日本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仅次于中国。对美汽车出口额下降28.4%,而出口量下降9.5% ...
美方要求多方对华加征50%-100%关税!中方表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09:5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 答:中方一贯反对以所谓"涉俄"为由,对中国采取经贸限制措施。美方此次意图胁迫相关方面,以购买 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加征"次级关税",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两国元首 通话共识,可能对全球贸易和产供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任何方面损害中方利 益,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希望美方谨言慎行,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同时,也希望相关方 面坚持原则,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世界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有记者问:近期,美方要求七国集团及北约以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征收50%-100%关税, 以推动中方在结束俄乌冲突上发挥作用。请问商务部有何回应? ...
匈牙利外长: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央视新闻· 2025-08-25 10:54
欧盟对华战略 - 欧盟采取完全错误的对华战略 未能认识到与中国进行文明合作的巨大潜力[1] - 欧盟将合作政治化和重新意识形态化 而非基于理性基础[1] - 欧洲企业要在关键领域取得成功 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1] 匈牙利经济定位 - 匈牙利支持畅通无阻的全球贸易 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1] - 匈牙利作为东西方企业重要交汇点 是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1] - 匈牙利不愿在东西方伙伴间做选择 坚持同时与双方开展合作[1] 欧洲增长模式变化 - 欧盟扼杀了先前的欧洲增长模式[1] - 俄乌冲突后欧盟对俄制裁摧毁了西方先进技术与俄罗斯自然资源相结合的基础体系[1] - 合作体系破坏涉及投资、贸易关系和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1]
加拿大对华贸易决策失误引发震荡,50亿订单转移凸显战略失衡
搜狐财经· 2025-08-20 09:27
加拿大对华钢铁关税政策背景 - 加拿大财政部2025年突然宣布对含中国冶炼钢材的进口产品征收25%附加税 表面理由为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实则为顺应美国压力[1] - 政策背景是美国于8月开始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 并将钢铁关税提高至50% 加拿大随后对所有非美来源钢材加收25%额外税费[3] 政策对加拿大钢铁行业的影响 - 加拿大炼钢原料30%依赖中国进口 加税后推高本土企业生产成本[3] - 美国钢铁仍占据加拿大50%市场份额 本土厂商陷入"买不起中国货 拼不过美国产"的双重困境[3]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反制措施 - 中粮集团立即终止37亿美元加拿大农产品订单 相当于加拿大对华出口总量的35%[5] - 中国对加拿大农产品征收75.8%保证金 几乎完全封锁出口渠道[5] - 温哥华港口积压50亿加元农产品无法运出 重现2019年油菜籽危机[5] 农产品贸易转移效应 - 中国市场迅速转向澳大利亚 签署15-25万吨油菜籽协议[5] - 中国在2024年新增阿根廷和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渠道 实现供应链重构[11] 农业部门受损情况 - 全国农民联盟公开抗议 数万个农业相关就业岗位岌岌可危[7] - 钢铁业GDP占比仅为农业四分之一 政策选择牺牲更大经济板块[7] WTO贸易争端升级 - 中国向WTO提起正式诉讼(案件编号DS612) 指控加拿大实施"歧视性措施"[7] - 本案成为全球首个"因原材料来源惩罚第三国商品"的关税诉讼 判决结果可能冲击欧美对华"成分歧视"政策[15] 地缘贸易格局变化 - 加拿大对美出口依存度高达76% 缺乏多元化贸易渠道[15] - 中国加速与资源国直接对接 包括阿根廷粮食和俄罗斯能源 绕过中间贸易环节[15] - 澳大利亚通过务实外交恢复对华农产品出口 并在铁矿 葡萄酒领域重启合作 同时建立人民币结算试点[13] 政策误判分析 - 加拿大低估中国反制决心 忽视7月通过外交渠道发出的明确预警[9] - 加拿大未选择通过CPTPP等多边机制与美国博弈 错失争取例外条款机会[10]
开始反击美国?莫迪誓言“印度制造”:将捍卫印度利益,绝不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50
美印贸易冲突与关税政策 - 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庆典上誓言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并保护农民利益 明确表示将化身"一堵墙"捍卫农业底线[1] - 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50%惩罚性关税 导致印度卢比汇率暴跌且外资加速撤离 GDP增速预测被下调1个百分点[3][18] - 印度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取消国防部长访美行程 暂停采购美国斯特赖克装甲车 标枪反坦克导弹和P-8I反潜侦察机等武器装备[19] 新兴经济体联合行动 - 印度牵头巴西 南非 印尼等11个新兴经济体达成三点共识:建立本币结算通道 共享能源供应链 协调报复性关税措施 这些国家GDP总量占全球22%[3][21] - 巴西总统卢拉明确表态不向美国低头 将寻求中国 印度和俄罗斯等其他市场[21] - 印度探索使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石油交易 此举可能撼动美元石油体系根基[19]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美俄阿拉斯加会谈持续近三小时但未签署正式文件 美国推迟对俄制裁并将经济施压转化为谈判筹码[10] - 美方默许中印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为俄能源出口保住关键市场[12] - 特朗普暂缓对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国家加征"次级制裁"关税 主要矛头原本指向中国和印度[6] 中印关系新动态 - 印度总理莫迪计划8月底访问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 这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正式访华[23][28] - 印度放宽中资准入限制 塔塔集团与比亚迪展开电动车合作 并罕见采购15万吨中国豆油[23] - 中国外长王毅于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 利用美国推迟二级制裁创造的缓冲期协调立场[25] 农业与贸易谈判焦点 - 农业关乎印度约42%人口生计 开放美国转基因大豆和乳制品市场被视为政治自杀[14] - 特朗普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和消费品市场 实现美国商品零关税准入 并大规模购买美国能源产品[16] - 美印贸易谈判中农业保护成为核心争议点 印度坚持绝不妥协立场[14]
美国又挥关税大棒,这次轮到巴西“躺枪”?
搜狐财经· 2025-08-20 01:36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宣布对多个国家输美商品加征新关税 具体包括菲律宾20% 文莱25% 摩尔多瓦25% 阿尔及利亚30% 伊拉克30% 斯里兰卡30% 利比亚30% 以及巴西50%的关税幅度 [1] - 新关税政策计划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涉及国家涵盖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多个地区 [1] - 加税理由为调查巴西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特别针对数字贸易领域美国企业遭受的损失 [1] 贸易关系影响 - 巴西副总统指出美国对巴西保持贸易顺差关系 加征关税缺乏合理性依据 [2] - 以钢铁行业为例 巴西作为美国冶金用煤第三大买家 其半成品出口美国进行最终加工 关税增加将导致美国自身产业链成本上升 [2] - 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格局重新洗牌 受影响国家可能寻求替代市场或重新谈判贸易条款 [4] 经济连锁反应 -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美国国内通胀压力 影响消费者购买力 [4] - 依赖进口原材料的美国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 可能削弱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4] - 政策变动存在国内政治考量因素 可能涉及特定利益集团诉求或矛盾转移策略 [4]
美国:扩大钢铝关税清单措施于18日正式生效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04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扩大钢铝关税范围措施正式生效 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1] - 扩大的关税清单包含407种钢铁和铝衍生产品 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被加征额外关税[3] - 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高至50%[5] 贸易影响分析 - 措施可能对全球贸易造成冲击 美国制造业面临生产成本攀升和关税压力双重打击[5] - 美国进口相关产品主要来源地包括加拿大 墨西哥 巴西等国家[3] 行业供需状况 - 美国存在约500万吨板坯的结构性供给缺口 需通过进口填补[7] - 国内供应不足导致制造商严重依赖从巴西进口钢铁 特别是半成品板坯[7] 企业运营表现 -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亏损4.7亿美元 正在探索出售资产挽回损失[7] - 该公司已于6月底停产三处设施[7]
李嘉诚旗下长和最新表态:预计今年不会完成港口交易 将邀请内地投资者加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3:45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呈报盈利113.21亿港元 同比增长11% [2] - 收益总额2406.63亿港元 同比增长3% [2][3] - EBITDA总额569.83亿港元 同比下降9% [2] - 按IFRS 16前基准基本盈利净额113.6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 [5] - 基本EBITDA按年增加7% EBIT增长9% [5] - 每股中期股息0.710港元 较2024年0.688港元增长3% [3] 港口业务表现 - 港口业务收益235.97亿港元 同比增长9% [8] - 吞吐量上升4% 仓储收入急增27% [8] - EBITDA达87.19亿港元 EBIT达65.08亿港元 分别同比增长10%和12% [8] - 成本管理措施得当推动盈利增长 [8] 英国电讯业务合并 - 完成英国电讯业务与Vodafone合并 确认一次性非现金亏损109.22亿港元 [6] - 收取现金所得款项净额约13亿英镑 [6][9] - 合并后Vodafone Three计划投入13亿英镑资本开支加速网络部署 [6] - 承诺未来10年投资110亿英镑建设5G网络 [6] - 目标第五年实现每年7亿英镑成本与资本开支协同效益 [6] 流动资金与债务状况 - 综合现金与可变现投资总额达1372.68亿港元 [9] - 综合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2565.89亿港元 [9] - 债务净额1193.21亿港元 较2024年末1296.14亿港元下降 [9] - 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降至14.7% 2024年末为16.2% [9] 港口交易进展 - 出售港口业务交易需获得多国监管机构批准 [4][10] - 邀请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财团讨论 [10][13] - 交易架构将进行变更 预计2025年内无法完成 [4][10] - 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 总价值228亿美元 [13]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交易进行审查 [14]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4日收盘报52港元 年内涨幅超30% [9] - 总市值近1992亿港元 [9]
李嘉诚旗下长和最新表态:预计今年不会完成港口交易,将邀请内地投资者加入!上半年港口业务收入超200亿元,股价年内涨超3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3:36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呈报盈利113.21亿港元,同比增长11% [1] - 收益总额2406.63亿港元,同比增长3% [1] - EBITDA总额569.83亿港元,同比下降9% [1] - 基本每股盈利2.96港元,较去年同期2.66港元增长11% [2] - 每股中期股息0.710港元,较去年同期0.688港元增长3% [2] - 按IFRS 16前基准计算基本盈利净额113.62亿港元,同比增长11% [4] 港口业务表现 - 港口及相关业务收益235.97亿港元(约21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 [7] - 港口部门EBITDA 87.19亿港元,EBIT 65.08亿港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2% [7] - 增长主要由盐田港口、上海港口与亚洲及中东货柜码头吞吐量上升4%带动 [7] - 墨西哥及欧洲港口仓储收入急增27% [7] 重大交易事项 - 完成英国电讯业务与Vodafone英国合并,收取现金所得款项净额约13亿英镑 [4][5] - 就英国合并确认一次性非现金亏损及相关影响109.22亿港元 [5] - 合并后的Vodafone Three计划投入13亿英镑资本开支加速网络部署 [5] - 承诺未来10年投资110亿英镑建设5G网络 [5] 财务状况 - 综合现金与可变现投资总额达1372.68亿港元(约1254.9亿元人民币) [8] - 综合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2565.89亿港元 [8] - 综合债务净额1193.21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1296.14亿港元下降 [8] - 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降至14.7%,较2024年12月31日16.2%改善 [8] 港口交易进展 - 出售港口业务交易预计不会在2025年完成 [3][11] - 正邀请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财团成为重要成员 [11] - 交易需要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及部门批准 [2][11] - 财团成员及交易架构需要进行变更 [11]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4日收盘报52港元,年内涨幅超30% [8] - 总市值近1992亿港元 [8][9] - 市盈率(TTM)为11.6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