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

搜索文档
9月2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68.75元/吨
新华财经· 2025-09-02 09:31
当日市场表现 - 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开盘价69.24元/吨 最高价69.24元/吨 最低价68.59元/吨 收盘价68.75元/吨 较前一日下跌0.95% [1][2] -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73,202吨 成交额32,420,095.71元 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159,450吨 成交额65,588,200.00元 无单向竞价交易 [2] - 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632,652吨 总成交额98,008,295.71元 [3] 年度交易数据 - 2025年1月1日至9月2日期间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7,500,147吨 成交额4,924,501,110.19元 [4] 历史累计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2日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97,768,811吨 累计成交额47,957,228,213.70元 [5]
9月1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69.41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16%
新华财经· 2025-09-01 08:40
全国碳市场2025年9月1日交易数据 - 开盘价69.25元/吨 最高价69.49元/吨 最低价69.25元/吨 收盘价69.41元/吨 较前日上涨0.16% [1][5] -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52,600吨 成交额10,569,857.40元 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17,000吨 成交额22,223,640.00元 无单向竞价交易 [1] - 当日总成交量469,600吨 总成交额32,793,497.40元 [1] 2025年度累计交易情况 - 2025年1月1日至9月1日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5,867,495吨 成交额4,826,492,814.48元 [1] - 截至2025年9月1日累计成交量696,136,159吨 累计成交额47,859,219,917.99元 [1] 分年度产品交易明细 - 碳排放配额19-20收盘价69.17元/吨 日涨幅1.27% 累计成交量287,306,064吨 累计成交额14,624,983,982.58元 [6] - 碳排放配额21收盘价69.10元/吨 累计成交量49,194,555吨 累计成交额3,558,229,142.61元 [6] - 碳排放配额22收盘价70.30元/吨 累计成交量194,300,247吨 累计成交额15,075,655,121.08元 [6] - 碳排放配额23收盘价69.15元/吨 日跌幅0.59% 累计成交量132,632,670吨 累计成交额12,266,464,619.10元 [6] - 碳排放配额24收盘价69.31元/吨 日涨幅0.10% 累计成交量32,702,623吨 累计成交额2,333,887,052.62元 [6] 交易结构特征 - 大宗协议交易为市场主要交易方式 在碳排放配额24中单日成交量317,000吨 显著高于挂牌协议的152,600吨 [1][6] - 不同年度产品价格存在差异 2022年度产品收盘价70.30元/吨为当前最高 2021年度产品69.10元/吨为最低 [6]
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解读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9-01 08:39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67.84亿元 [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6.03万吨 成交额2.08亿元 [2] - 2024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 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2] 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完善 - 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两个市场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2] -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数据质量全面改善 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功能逐步显现 [2] -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 [2] 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目标 - 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提出到2027年和2030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4]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4] - 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4] 全国碳市场功能深化 - 充分发挥市场功能 纵深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4]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为创造巨大绿色市场机遇奠定项目与减排量供给基础 [4] - 加快健全市场交易制度 加快丰富市场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 [5] 全国碳市场统筹协调 - 统筹好市场和政府、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整体和局部、国内和国际等关系 推动全国碳市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6] - 政府重在构建制度框架与风险防控体系 市场聚焦资源配置效能释放 通过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等提升活力 [6] - 地方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 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6] 全国碳市场国际合作 - 将碳市场作为对外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制度保障 在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中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 [7] - 在开放合作和深入交流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发挥碳市场促进绿色发展跨国合作的桥梁作用 [7] - 推动国内绿色低碳技术、产业等走出去 [7]
8月全国碳市场放量下跌 9月碳价预计仍将下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1:09
碳市场价格表现 - 8月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跌至69.3元/吨 较上月下跌4.39% [1] - 8月CEA日均收盘价71.39元/吨 较7月73.57元/吨下跌约3% [1] - 碳价从月初72.43元/吨跌至月末69.23元/吨 跌破70元/吨整数关口 [1] - 9月CEA买入价格预期68.46元/吨 卖出价格预期72.38元/吨 中间价70.42元/吨 [1] - 9月买入价格指数下跌3.92% 卖出价格指数下跌4.81% 中间价格指数下跌4.38% [1] 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 8月CEA日均成交量55.26万吨 较7月50.71万吨上涨约9% [1] - 除两个交易日外 各交易日成交量均超25万吨 [1] - 三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万吨 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 [1] 碳市场政策规划 - 明确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重点任务和行动路线图 [2] - 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2] - 2030年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市场体系 [2] - 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2] - 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 [2] -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 碳市场机制建设 - 探索开发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 [3] - 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3] - 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3] -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3]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3] - 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夯实碳市场制度基础 [3]
中国宏桥(1378.HK):量价齐升助力业绩同比高增 高额回购彰显公司长期信心
格隆汇· 2025-08-27 18: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0.4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35% [1] - 铝合金产品销量290.6万吨,同比增长2.4%,氧化铝产品销量636.8万吨,同比增长15.6% [1] - 铝合金平均销售价格17853元/吨,同比增长2.7%,氧化铝平均销售价格3243元/吨,同比增长10.3% [1] 成本与价格动态 - 主要原料秦皇岛港动力末煤(Q5500)25H1均价675.67元/吨,同比下降22.8% [1] - 截至2025年8月25日国内电解铝价格20820元/吨,较年初提升4.7% [1] - 火电生产电解铝的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吨,水电生产仅为1.8吨 [2] 行业需求展望 - 2025年预计国内铝消费总量5435.49万吨,同比增长1.46%,剔除出口后国内消费增速达3.06% [2] - 新能源汽车、输电线、空调等消费品对铝消费增长发挥基础性作用 [2] - 铝材净出口、光伏、房屋建筑成为铝消费增长拖累项 [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计划回购股份总金额不低于30亿港元 [2] - 2025年6月13日派发股息每股102港仙,2024年度累计派息每股161港仙(2023年度:63港仙) [2] - 按2025年5月21日收盘价计算,公司股息率达11% [2] 政策环境影响 - 生态环境部2024年3月15日就铝冶炼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2] - 电解铝行业或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火电铝面临成本上行压力 [2] - 节能降耗和水电铝价格溢价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 机构业绩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3亿元/266.0亿元/287.1亿元 [3] - 盈利预测较前值上调5.8%/5.6%/3.4%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8.1/7.5倍 [3]
8月27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69.72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04%
新华财经· 2025-08-27 08:17
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27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开盘价69.80元/吨、最高价70.39元/吨、最低价69.48元/吨、收盘价69.72元/吨,较前一日上涨0.04% [1] - 当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67,187吨,成交额39,561,047.26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716,752吨,成交额112,887,790.88元;无单向竞价交易 [2] - 全国碳排放配额单日总成交量2,283,939吨,总成交额152,448,838.14元 [3] 分年度配额交易情况 - 2019-20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287,246,064吨,累计成交额14,620,859,982.58元,包含挂牌协议交易48,989,415吨(2,715,699,746.56元)和大宗协议交易238,256,649吨(11,905,160,236.02元) [4] - 2021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49,192,528吨,累计成交额3,558,089,076.91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11,062,322吨(880,044,604.67元)和大宗协议交易38,130,206吨(2,678,044,472.24元) [4] - 2022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194,280,695吨,累计成交额15,074,286,713.02元,包括挂牌协议34,731,185吨(2,953,980,437.72元)和大宗协议159,549,510吨(12,120,306,275.30元) [4] - 2023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131,963,949吨,累计成交额12,221,473,439.96元,含挂牌协议25,593,538吨(2,329,813,685.28元)、大宗协议106,270,411吨(9,884,207,554.68元)及单向竞价100,000吨(7,452,200.00元) [4] - 2024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30,104,379吨,累计成交额2,154,771,610.82元,含挂牌协议10,100,721吨(731,897,960.54元)、大宗协议19,973,658吨(1,420,554,350.28元)及单向竞价30,000吨(2,319,300.00元) [4] 市场累计交易规模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2,518,951吨,成交额4,596,753,719.78元 [4] - 截至2025年8月2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92,787,615吨,累计成交额47,629,480,823.29元 [4]
【中国宏桥(1378.HK)】量价齐升助力业绩同比高增,高额回购彰显公司长期信心——动态跟踪报告(王招华/马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6 23:0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0.4亿元 同比增长10.1% [3] - 归母净利润达123.6亿元 同比增长35%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产品量价齐升及原料成本下降 [4] 产品销售情况 - 铝合金产品销量290.6万吨 同比增长2.4% [4] - 氧化铝产品销量636.8万吨 同比增长15.6% [4] - 铝合金平均售价17853元/吨 同比增长2.7% [4] - 氧化铝平均售价3243元/吨 同比增长10.3% [4] 成本控制优势 - 主要原料动力煤价格同比下跌22.8% 至675.67元/吨 [4] - 成本端下滑有效支撑利润增长 [4] 铝行业供需分析 - 国内电解铝价格20820元/吨 较年初上涨4.7% [5] - 2025年预计国内铝消费总量5435.49万吨 同比增长1.46% [5] - 剔除出口后国内消费增速达3.06% [5] - 新能源汽车/输电线/空调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5] 碳政策影响 - 电解铝行业或将纳入全国碳市场 [7] - 火电铝吨二氧化碳排放约13吨 水电铝仅1.8吨 [7] - 火电铝面临成本上行压力 水电铝或产生价格溢价 [7] 股东回报措施 - 计划回购不低于30亿港元股份 [6] - 2024年度累计派息每股161港仙 较2023年63港仙大幅提升 [6] - 按除权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11% [6]
中国宏桥(01378):动态跟踪报告:量价齐升助力业绩同比高增,高额回购彰显公司长期信心
光大证券· 2025-08-26 06:4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公司铝行业龙头地位和盈利预测上调 [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0.4亿元 同比增10.1% 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 同比增35% [1] - 量价齐升驱动业绩增长 铝合金销量290.6万吨同比增2.4% 氧化铝销量636.8万吨同比增15.6% [1] - 铝合金平均售价17853元/吨同比增2.7% 氧化铝售价3243元/吨同比增10.3% [1] - 成本端动力煤价格同比下降22.8%至675.67元/吨 [1] - 电解铝价格较年初提升4.7%至20820元/吨 行业需求保持韧性 [2] - 公司计划回购不低于30亿港元股份 2024年度累计派息每股161港仙 股息率达11% [2] - 电解铝行业或将纳入全国碳市场 火电铝吨碳排放约13吨 水电铝仅1.8吨 [3] 财务表现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5.8%至247.3亿元 2026E上调5.6%至266.0亿元 2027E上调3.4%至287.1亿元 [3]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8.8/8.1/7.5倍 [3]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1669.82亿元 同比增6.92% [4] - 2025E预测ROE为20.0% 保持较高水平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5E预计332.98亿元 持续稳健 [11] 市场数据 - 总股本96.21亿股 总市值2369.63亿港元 [5] - 近1年股价绝对收益149.1% 相对收益129.3% [8] - 近3个月换手率32.1% [5] 行业展望 - 2025年国内铝消费总量预计5435.49万吨 同比增1.46% [2] - 新能源汽车/输电线/空调等领域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2] - 碳市场推进可能推动水电铝价格溢价和行业节能降耗 [3]
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解读《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5 22:59
全国碳市场政策发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彰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 [1] - 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 路线图和任务书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主要目标 [4] 碳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碳市场体系 实现稳起步和稳运行 [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 2024年纳入2096家重点排放单位 配额清缴完成率近100% [2]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出台6个方法学 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 累计成交246.03万吨 成交额2.08亿元 [2] 市场机制发展重点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的配额管理制度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4] -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4] - 加快构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丰富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衔接 [4] 市场功能与影响 - 碳市场推动形成排碳有成本 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促进行业高科技 高效能 高质量特征显现 [3] - 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市场功能实现全社会低成本减排 [2]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构建制度框架与风险防控体系 设定配额目标 完善市场调节 加强监管 [7] - 市场通过丰富交易产品和扩展主体提升活力 释放资源配置效能 形成真实碳价信号 [7] 地方与全国市场衔接 -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 试点碳市场覆盖企业数量逐步减少 [7] - 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 在扩大覆盖 完善调控 创新监管和发展碳金融方面先行先试 [7]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 - 碳市场作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制度保障 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 [8] - 提升国际影响力 促进绿色发展跨国合作 推动国内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走出去 [8]
8月19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70.92元/吨
新华财经· 2025-08-19 09:01
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9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0.92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08% [1] - 当日开盘价71.03元/吨 最高价71.03元/吨 最低价70.85元/吨 [1][2] -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50,528吨 成交额17,819,758.10元 [2] - 当日无大宗协议交易和单向竞价交易 [2] 分年度碳排放配额交易情况 - 2019-20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287,245,530吨 累计成交额14,620,823,136.58元 [3] - 2021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49,192,528吨 累计成交额3,558,089,076.91元 [3] - 2022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194,279,697吨 累计成交额15,074,216,553.62元 [3] - 2023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129,238,117吨 累计成交额12,034,784,751.01元 [3] - 2024年度配额累计成交量28,040,395吨 累计成交额2,013,587,587.72元 [3]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9日成交量57,727,603吨 成交额4,268,774,002.33元 [3] - 截至2025年8月19日累计成交量687,996,267吨 累计成交额47,301,501,105.84元 [4] - 市场交易以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交易为主 单向竞价交易量较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