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浙江永强拟拿最多10亿元“炒股” 主业真实盈利能力被掩盖
新浪证券· 2025-08-15 18:34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动态 - 2025年初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计划最高10亿元及以上额度进行证券投资 包括利欧股份(30亿元)、方大炭素(20亿元)、七匹狼(20亿元)、塔牌集团、联发股份、仙坛股份、浙江永强(10亿元) [1] - 浙江永强作为户外休闲家具企业 动用1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争议 其2023年在腾讯股票上的重仓投资出现浮亏 [1] 浙江永强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暴增808%至4.62亿元 但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拆迁补偿收益1.77亿元 证券投资收益1.68亿元 [1] - 扣非净利润仅1.62亿元 显示主业贡献薄弱 [1] - 2024年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2719.75万元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136.78万元 股票账户初始投资成本62580.10万元 报告期损益18856.53万元 [2] 证券投资的双面性 - 证券投资收益可补充业绩 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时美化财报 [2] - 但会导致业绩波动风险 股市不稳定使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大落 [2] - 需要监管规范投资比例 要求披露投资逻辑和风控措施 上市公司应坚守主业 建立科学投资决策机制 [2] 市场技术指标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部分个股涨势良好 [3]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仙坛股份去年营收净利润双降拟大规模“炒股” 10亿元额度占净资产的21%
新浪证券· 2025-08-15 18:27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情况 - 2025年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计划使用10亿元及以上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最高额度为利欧股份30亿元 方大炭素和七匹狼各20亿元 [1] - 仙坛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占2024年末净资产的21% [1] - 7家计划大额证券投资的公司包括利欧股份 方大炭素 七匹狼 塔牌集团 联发股份 仙坛股份 浙江永强 [1] 仙坛股份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52.91亿元 同比下滑8.49% 净利润2.06亿元 同比下滑8.75% 扣非净利润降幅达11.97% [1]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52.9%至1.55亿元 资本性支出增至5.86亿元 [1] - 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为46.64亿元 [1] 证券投资风险与争议 - 大规模证券投资可能因决策失误或市场突发变化导致亏损 [1] - 主业现金流走弱 产能爬坡期仍需投入背景下 将10亿元用于证券投资易被质疑偏离核心业务 [2] - 公司声称资金为"闲置状态" 投资目的为"提高资金效率" 但需警惕主业投入不足风险 [2] 行业观点与建议 - 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 建议优先将资金用于降本增效 技术升级或债务优化 而非证券投机 [2] - 证券投资收益可能成为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时美化财报的手段 但会带来业绩波动风险 [2] - 需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 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3]
利欧股份拟30亿证券投资引关注,上市公司炒股需警惕风险
北京商报· 2025-08-12 11:12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现象 - 近期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热情升温 利欧股份拟用不超过3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 - 证券投资具有双刃剑效应 适度投资可增厚业绩 但过度投机可能侵蚀正常业绩水平 [1] - 投资额度需与公司体量匹配 年营收数亿/净利润数千万的公司上亿元投资显得激进 1亿元投资下跌10%即亏损1000万元可能严重影响年度净利润 [1] 历史案例与市场反应 - 云南白药曾因炒股导致业绩大幅波动 最终选择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 [2] - 即便通过证券投资获得暴利 市场对当期业绩暴涨多不以为然 因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难以获得中长期机构投资者青睐 [2] 资金配置优先级建议 - 证券投资额度不宜占闲置资金比例过高 应优先配置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或结构性存款 [2] - 现金资产使用优先级中证券投资应排在最后 回购股份和现金分红能更直接提升投资价值 [2] - 闲置资金可优先用于并购重组以强化主业竞争力 直接提升经营业绩实现价值重估 [3] 投资原则与风险控制 - 主营业务是核心任务 证券投资应作为有益补充而非经营成败关键 [3] - 必须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严格避免投机心理 可适度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其他优质企业 [3] - 证券投资属于高风险性投资 上市公司决策需以稳健为先维护股东权益 [2][3]
【侃股】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
北京商报· 2025-08-12 10:41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现象分析 - A股市场近期再现上市公司炒股热潮,利欧股份拟用不超过30亿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他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的热情也明显升温 [1] -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具有双刃剑效应:以价值投资为前提的适度投资可增厚业绩,但需警惕将炒股作为"业绩捷径"或替代主业的投机心理 [1]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特征 - 证券投资高风险属性显著,若投资尺度把握不当,不仅难以创造超额收益,还可能严重侵蚀公司正常业绩水平 [1] -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重仓二级市场获得短期高收益,但市场对这类业绩暴涨普遍持保留态度,因投资收益具有不可控性且难获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认可 [2] - 典型案例显示:云南白药曾因炒股导致业绩大幅波动并影响市场估值,最终选择退出全部二级市场投资 [1] 投资规模与公司体量匹配原则 - 证券投资额度需与公司规模相匹配,年营收数亿/净利数千万的公司若进行上亿元股票投资则过于激进 [1] - 具体风险量化:1亿元股票投资若下跌10%即产生1000万亏损,可能对公司年度净利润造成重大冲击 [1] 闲置资金配置优先级建议 - 证券投资在闲置资金使用中应列最后顺位,建议优先配置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或结构性存款 [2] - 更有效的资金使用方式包括:股份回购、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可直接提升主业竞争力和经营业绩的举措 [2] 上市公司投资策略核心准则 - 主营业务发展应为核心任务,证券投资仅能作为有益补充而非经营成败关键 [3] - 必须建立完善风控体系,避免投机心理,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投资更具可持续性 [3] - 证券投资对上市公司属于可选项而非必选项,需充分认知"投资有风险"的基本属性 [4]
上市公司“炒股” 要出奇更要守正
证券日报· 2025-08-10 17:13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行为分析 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行为需在提升资金效率与坚守主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核心价值源于主营业务而非短期市场博弈[1] - 证券投资是否合理取决于"度"与"序"的把握,可分为战略协同型投资与盲目跟风型投资两类[1] - 优秀公司应实现"守正"与"出奇"的平衡,主业根本不可动摇的同时活用闲置资金[3] 投资行为类型 - **战略协同型投资**:通过投资上下游产业链标的获得财务回报并深化供应链合作,体现资金使用巧思[1] - **非理性投资**:包括大额押注高波动成长股(单季度投资收益超过主营业务利润)、跟风追涨导致浮亏、因投资影响主业投入等三类典型问题[1] 投资评估维度 - **规模控制**:需避免过高资金占比或使用信贷加杠杆,小比例闲置资金低风险配置更可控[2] - **逻辑清晰**:需区分短期现金管理(侧重安全性)与长期战略布局(侧重主业协同性)[2] - **决策透明**:需具备董事会审议程序、充分信息披露、专业团队及科学决策机制[2] 市场反应规律 - 主业稳健且投资审慎的公司可获得长期信任,主业疲软却热衷炒股的公司易遭估值折价[2] - 资本市场成熟背景下,证券投资应作为主业补充而非捷径,需坚持理性原则优化资源配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