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绿色发展为何“渝”众不同?
中国环境报· 2025-08-14 01:40
生态农业转型 - 奉节县关停煤矿并转型发展柑橘产业 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 位列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十名 [2] - 投入2.9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10万亩优质果基地和10个橙旅融合示范点 辐射带动5万余名群众 [2] - 通过农技随访制度培训果农3.2万人次 与汇源集团签约30亿元项目构建全产业链 果农户年均收入达3.5万元 [3] 矿区生态修复 - 铜锣山矿区完成投资3.36亿元 修复33个矿坑244.17公顷 新增农用地150余公顷 种植树木近40万株 [4] - 生态修复率达70% 矿坑水体达Ⅲ类标准以上 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改善 [4] - 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案例 实现从废弃矿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5] 数字化环境治理 - 巴渝治水应用打通22个部门860项数据壁垒 共享1.5亿条数据 构建水环境安全数智防火墙 [7] - 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连续两年达100%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Ⅱ类标准 [7] - 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精准度超90% 问题溯源和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8] 农村环境治理 - 大足区提前一年完成90条农村黑臭水体攻坚清零 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30余公里 治理率达94.8% [10]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8% 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9.01% [11] - 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60个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6% 创建17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12] 流域综合治理 - 铜梁区整治30余家企业 新建管网357公里 污水处理规模达12.6万吨/天 小安溪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 [13] - 与上下游市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 建成生态缓冲带30余公里 淮远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16] - 完成45处黑臭水体整治 消除黑臭水体面积6.245万平方米 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16] 工业污染治理 - 江北区三大油库改造投入超2200万元 年减排VOCs总量超400吨 设备故障率下降60% [17][18] - 渝辉油库采用不锈钢全接液式高效浮盘技术 年减排VOCs达191.9吨 作业效率提升30% [17] - 英达油库高级密封浮顶罐占比达100% 年减排VOCs143吨 大班油库年减排VOCs约71吨 [18] 工业园区污水治理 - 丰都县投入35万元整改14个雨污混流点 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8000吨/天 [19][20] - 通过智慧监管实时监控进水水质 涉水企业全部实现持证排污 近3年未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20] - 长江 龙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其他支流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 [20] 区域协同生态治理 - 梁平区创新"七同七共"工作法 推动川渝跨界流域联防共治 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21][22] - 以小微湿地撬动绿色经济 发展有机产业和康养民宿 借鉴百里竹海模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23] - 建立人大监督+工作机制 谋划10个低空城市智管应用场景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23]
“两山”理念在河南·一本账丨河南的生态账本
河南日报· 2025-08-13 23:20
环境质量 - 2024年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3] - 2024年全省PM2.5浓度相较于2017年下降25.1%,优良天数增加2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 [6] - 截至2024年7月底,全省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 [6] 水资源保护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 [6] - 南水北调总干渠出省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6] - 淇河(鹤壁段)、伊洛河(洛阳段)、安阳河(安阳段)、信阳南湾水库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6] 土壤与农业 -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6] - 2023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584.0万吨(折纯),同比降低1.9%,化肥使用量连续8年降低 [6] - 截至2024年,全省测土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26亿亩次,技术覆盖率达91.5% [6] 生态修复与保护 - 2024年修复湿地1.02万亩,累计修复黄河湿地2.78万亩 [6] - 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100.95万亩石漠化治理 [6] - 累计修复矿山面积约68万亩,建成绿色矿山206家 [7] 林业与绿化 - 造林153万亩、森林抚育166.5万亩,义务植树7806万株 [6] - 全省经济林面积1667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面积1787.52万亩 [6] -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万平方公里 [6] 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 "十四五"以来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200万千瓦,退出落后低效产能474台(套) [3][10] - 新能源车总量达210余万辆,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到98.5% [6] - 全省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突破50% [6] 生态示范与创新 - 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省级生态县45个 [6] - 探索出"点绿成金""守绿换金""绿色资本"三种河南"两山"转化模式 [6] -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0亿元,累计修复面积180万亩 [6]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两山”理念指引通向未来的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8-13 22:23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净减少 [3]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居全球第一,塞罕坝林场建设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3] - 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3] 绿色发展经济转型 - 浙江安吉余村从采石经济转型生态经济,2023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2] - 废弃矿坑改造为青年图书馆和数字游民公社,新兴业态如机器人实践基地和网红打卡点遍地开花 [2] - 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2] 国际认可与理论贡献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3年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2016年发布专题报告,2021年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 [3] - 两山理念被国际专家认为革新传统增长理论,强调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3] - 西班牙生态专家指出中国实践证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路径可行 [3] 绿色技术全球输出 -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供应80%以上,风电装备占70%以上 [6] - 新疆沙漠治理技术(方格固沙、光伏扬水、智能灌溉)跨洲移植非洲,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其中4公顷转为绿洲 [5]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6] 国际合作项目成效 -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实施6200项动物保护措施,补偿种植森林2000公顷 [6]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风电项目年输送绿电8.4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7.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66万吨 [6] - 非洲三国应用中国技术种植高附加值蔬菜,推广生态养殖和清洁能源 [6] 全球治理体系参与 - 与40多个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在80多个国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8] - 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覆盖40多个国家180多个合作伙伴 [8]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和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8]
“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肯蒂斯还注意到,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 要驱动力。在她看来,中国对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还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让可再生能源积极助力经济增长。在良好的政策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力支持下,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借鉴中国绿色转型的经验,肯尼亚可以进一步扩大在可再生能源领 域的优势,加大对绿色初创企业的投资,争取成为区域可持续创新和增强气候韧性的中心。"肯蒂斯 说。 "中国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 径。通过政策引导、绿色投资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推进,中国的成功经验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 调统一。"肯尼亚公共服务、人力资本发展与特别项目部助理主任肯蒂斯·哈瓦伊·利加米日前接受本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两山'理念正推动中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典范"。 今年4月,肯蒂斯参加了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气 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并到山东省东营市调研。她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收获满满,"孤岛万亩槐 树林的种植将昔日盐碱荒滩变 ...
浙江安吉发布首个县域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6:42
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发布 - 全国首部县域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安吉县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2005-2025)》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由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研制 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 [1] - 白皮书系统梳理安吉在竹林碳汇交易 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制度创新经验 [1] 白皮书内容框架 - 提炼"生态修复+产业振兴""全域旅游+标准引领"等典型模式 [1] - 围绕"村村优美 家家创业 处处和谐 人人幸福"四项基准目标 [1] - 编制"村庄建设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建设与长效管理"六大标准体系 [1] - 体系涉及法律法规 标准及规范近400项 全面涵盖美丽乡村建设 管理 经营等内容 [1] 标准化建设成效 - 推动"标准制定——试点示范——全域推广"的标准化路径制度化 [2] - 有效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 [2] - 2024年安吉县年接待游客超3402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475.6亿元 [2]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8万元 较2005年增长约6倍 [2] - 竹林碳汇交易 水土保持资源经营权拍卖等创新模式累计实现生态产品交易额超2亿元 惠及5万余农户 [2]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 累计建成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7个 实现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 [2] - 城乡环境和人居条件显著改善 [2] - 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 [2] 未来发展目标 - 推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3] -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标准协同 [3] - 推动生态红利普惠共享 为全国探索生态优先 绿色共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实践参考 [3]
从“景”看“绿”!“两山”理念让美丽中国可感可知
央视网· 2025-08-13 07:14
央视网消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年前提出的"两山"理念。它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华大地绘就出一幅以 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今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可爱、明艳,而"可爱家园"的密码,就藏在点滴日常里。 前不久夏雨初歇的傍晚,在山城重庆,天空居然出现了彩虹与晚霞的"神仙"组合,橘红交织的霞光正漫过天际,傍晚的彩虹每一光线都晕 染着浪漫。一边是绝美晚霞,山城的人们更是推门就追一场长江"橘子海"!夕阳将长江染成金色,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奔腾的长江与绚丽的夕 阳相遇,构成山城独特的夏日画卷。近年来,重庆深入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水环境质量连续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长江干流重庆 段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水质以上。 田相和是成都市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被圈内称为"追峰人"。从楼宇间若隐若现的四姑娘山轮廓,到贡嘎群峰上流转的璀璨星河,他用镜 头记录下"从成都遥望雪山"的壮美时刻。 想要从成都遥望上百公里的雪山,干净透亮的空气是关键。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46天,同比增加4天。由当地摄影 爱好者发布的"观山报告"显示,上半年,成都人45次"推窗见雪山",创历史新高。 空气质量 ...
深耕水性功能材料践行“双碳”目标“两山”理念 华大海天迎北交所问询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水性功能材料研发与应用 形成数码纸基新材料 水性墨材料 食品包装材料三大主营产品 [1] - 公司主导起草数码热升华转印纸行业标准及浙江制造标准 高克重产品市场占有率超30% [1] - 主持起草装饰纸水性印刷墨行业标准 2023年在该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1] - 主营产品具备绿色环保属性 数码纸基新材料属于无污水印花技术 水性墨材料显著降低VOCs排放 食品包装材料提供以纸代塑解决方案 [2] 行业发展趋势 - 纺织服装领域数码印花产量占比从2015年2.1%提升至2023年18.2% [3] - 数码印花产量规模从4亿米增长至37亿米 年复合增长率达32.06% [3] - 数码纸基新材料作为核心承印材料 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3] 募投项目规划 - 累计投入资金7.00亿元 使用募集资金5.00亿元 [3] - 年产10亿平方米数码热升华转印纸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2,387.09万元 建设期2年 新增4亿平方米产能 [4] - 年产2.5万吨高档食品包装原纸等项目计划总投资30,212.64万元 拟投入募集资金15,000.00万元 [5] 产能与经营状况 - 数码纸基新材料产能利用率达101.58% 100.67% 86.17% 产销率分别达101.53% 98.66% 92.32% [4] - 机外涂布模式产品营业收入从2022年18,968.76万元增至2024年25,408.93万元 年复合增长率15.74% [4] - 销量从26,086.03万平方米增至40,331.94万平方米 年复合增长率24.34% [4] 战略规划与技术优势 - 通过产线规划构建内部供应链闭环 发挥母子公司资源共享与工序衔接协同优势 [5] - 已构建覆盖产品配方 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控制的核心技术体系 [5] - 项目实施有助于把握数码纸基新材料与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增长机遇 巩固行业竞争地位 [5]
任平:从“两山”理念与实践看中国与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8-13 02:53
绿色低碳发展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中国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1] - 2024年太湖水质历史性恢复到Ⅲ类,体现绿色生产力发展成效 [5] 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 江苏锚定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上海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5] - 经济大省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5] 生态保护实践 - 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现生态优先理念 [4] - 青海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藏成为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 [4] - 新安江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联合执法等实现从生态危机到绿色典范的蜕变 [7] 国际合作与影响 -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钱凯港采用绿色工艺,噪声粉尘污染降低40%,节水超25% [11] - 中国成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绿色投资原则,为共建国家提供绿色机遇 [11]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被国际认为是有远见的替代方案,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 [10][11]
重磅评论:任平 | 从“两山”理念与实践看中国与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8-13 02:14
从"两山"理念与实践看中国与世界 绿色低碳发展,塑造中国、影响世界。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2005年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引领之江大 地发生绿色蝶变。 在新时代实践中,这一重要理念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指引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 供宝贵范例。 前不久,《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这一重要著作,全面呈现了新时代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系统反映 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 转自:人民日报评论 今天,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增绿"最快最多 的国家,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任 平 (一) 今年上半年,"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成绩单,引发外界"超预期增长"评价。"稳"在实体经济底盘稳固,"进"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国经 济在风雨砥砺中不断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
如何立足外部变化实现绿色共富?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1:51
核心观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绿色共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 强调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和全民共享财富 [1]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通过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破解生态产品"五难"问题(难供给、难核算、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 [2] - 2025年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预算达1205亿元 较上年增加84亿元 增幅7.5% [2] - 建立横向补偿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推动生态价值跨区域回流 如长江流域上下游省份跨区域补偿协议 [3] 产业转型与市场机制 - 发展生态农文旅、生态康养、绿色食品、生态文创等特色产业 依托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 [4] - 探索"生态银行"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产业项目 形成生态价值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2] -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设立生态产业发展基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4] 就业与收入分配机制 - 通过生态公益岗位(护林员/巡河员/草原管护员)增加中西部生态功能区就业机会 贵州县区带动数万农村劳动力增收 [3] -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实现农户保护环境与稳定增收双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