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平凉精品农业添色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57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平凉市通过园区化、延链补链和农文旅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牛果菜三大产业并衔接产加销环节 [1] - 蔬菜产业以泾河川万亩蔬菜产业园为核心 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700座 配套物流交易中心等设施 形成生产加工流通研发一体化平台 [3][4] - 园区已建成区域4500余亩 年销售收入达1.16亿元 展现强大产业集聚效应 [4] 产业规模与产值 - 蔬菜种植面积达54万亩 其中设施蔬菜超6万亩 产量87万吨 全产业链产值36亿元 [5] - 牛产业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 创建22个万头产业强镇和67个千头养牛专业村 建成369个规模养牛场 扶持1.68万户养牛大户 [5] - 牛饲养量达105万头居甘肃农区第三 全产业链产值180亿元 苹果产业稳定150万亩果园 产量254万吨 全产业链产值240亿元 [5] 智慧农业与加工能力 - 盛立智慧农业公司开发智慧农业大数据控制中心 实现智能监测24小时追踪温湿度及灌溉数据 实行糖度农残感官三重验收 [3]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 建成23条有机肥加工线和8条肉牛屠宰分割线 年屠宰能力20万头 [6][7] - 扶持建设23条苹果分拣清洗包装生产线 带动289家关联企业 蔬菜产业新建2条加工线和1处分拣基地 加工能力达7万吨 [7] 农文旅融合成效 - 大南峪村发展乡村旅游 42户村民经营水上乐园餐饮店等 户均增收2500-3000元 2024年村集体收入22万余元 [8] - 策底镇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解决就业500余人次 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9] - 全市打造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和17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发展林下种养23.4万亩 间接带动5.8万人就业 [10]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智耕油茶·绿筑粤梦”团队:助力龙川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8-19 11:56
科研赋能 - 团队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导下掌握无人机巡查与林地监测新技术 [1] - 应用岭南土壤智能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土壤数据采集与分析 [1] - 联合科研院所编制《广东油茶高效栽培技术手册》并设计《龙川油茶科普》宣传册 [1] 产教融合 - 推动黄石职业中学加入广东林业职业教育集团 [3] - 共建油茶科普宣传室和1万平方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3] - 与广东星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企实践基地 [3] 智慧农业应用 - 利用遥感 GIS和GPS技术对黄石镇近4万亩油茶林进行高精度测绘 [3] - 建立分布格局数据库并开展50份土壤样本和10个剖面调查 [3] - 为科学施肥与精准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3] 产业推广与文化传播 - 创作油茶主题文化墙画并拍摄纪录片和宣传片 [3] - 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并讲好油茶产业振兴故事 [3] - 通过五维联动模式为油茶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5]
“鱼米之乡”产业旺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9
项目投资与贷款支持 -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在黄冈市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4.8亿元,支持五个片区建设2000多座标准化蔬菜大棚[1] - 该行对石首市鸭蛙香稻产业基地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52亿元,用于5万余亩耕地综合整治[2] - 该行支持丹江口市柑橘产业,累计投放贷款12亿元,其中2022年投放4.5亿元支持16.48万亩示范基地建设,2023年投放2.3亿元支持深加工基地建设[3] 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 - 黄冈智慧农业项目融合“农业+旅游+研学”业态,运用传感器和AI“智脑”分析市场行情,带动周边1500名农户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1] - 石首市项目采用“鸭—蛙—香稻”生态种养模式,配套建设鸭舍、蛙池、加工车间和品牌展厅,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2] - 丹江口市通过“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集约分散土地,引入“北冰洋”橘子汽水项目,建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动10名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3] 业务战略与产业覆盖 -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务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相关产业条线贷款逾1300亿元[1] - 该行业务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河流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小田并大田”改造,支持虾稻共作、鄂州武昌鱼、应城汤池甲鱼等特色产业[2] - 该行立足柑橘产区优势,支持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多个柑橘项目,将“小柑橘”发展成乡村振兴大产业[3]
我市农业高科技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南京日报· 2025-08-19 02:20
农业科技应用场景 -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上半年新落地农业高科技应用场景11个 全市推进实施数字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创新示范项目14个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0% [1] - 二氢卟吩铁高科技示范田通过新型植物光合增效剂提高光合效率 粮油作物增产幅度达8%以上 示范田预计亩均降低成本约20% 节约人工85%左右 [2] - 超高分子量微米管材增氧系统通过微米孔产生超微气泡 显著提升溶氧效果并缩短养殖周期 可应用于养殖增氧、农业灌溉及盐碱地治理等场景 [4][5] 智慧种植技术 - 智慧化无人种植示范田采用二氢卟吩铁生物制剂 该产品历经12年研发创制 可提高农作物光合效率并实现抗逆减灾效果 [2] - 技术已在水稻、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及经济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 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 覆盖全国超20个省份 [3] 智能养殖系统 - 通威智慧渔业项目采用陆基圆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系统 28个圆形鱼池养殖水体总计5300立方米 单池养殖150-500公斤鱼苗 [4] - 超微气泡增氧技术通过与海大集团、鲤跃养殖等企业合作 未来将形成系统性水产养殖供氧体系 [5] 农产品溯源体系 - 普仁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四大核心技术"实现零化学农药、零化肥、零激素标准 每日稳定上市约15吨有机蔬菜 配备有机二维码实现全流程溯源 [6] - 固城湖螃蟹产业构建全链条数字信用管理体系 采用物联网设备监控养殖环节 螃蟹配备三码合一防伪溯源码 品牌在产业数字化评分中排名第一 [7]
天津南开产业帮扶项目开花
经济日报· 2025-08-16 21:50
对口帮扶资金投入与成效 - 天津市南开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4.7亿元助力甘肃省环县、庆城县发展 [1] - 电商领域累计投入5600多万元打造三级电商体系 [3] - 劳务培训基地累计投入600万元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 [3] 产业发展与升级 - 环县肉羊加工基地通过"五级车间"体系将羊肉产品附加值提升至每公斤65元 [2] - 环县羊羔肉品牌价值达55.48亿元 [2] - 375万只存栏羊带动农户人均增收9000元 [2] 电商与物流发展 - 环县电商产业园物流分拣中心日发货量达10吨羊肉熟食制品 [2] - 环县已培育电商企业265家、各类网店经营户2200家 [3] - 环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 [3] 农业科技应用 - 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养殖技术远程指导与疾病诊断 [2] - 新特优苹果品种"瑞阳""瑞雪"使庆城苹果收购价明显增长 [4] 就业与收入提升 - 电商客服岗前培训使从业者月收入超5000元 [3] - 劳务培训基地学员结业后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3] 市场推广与销售 - 直播活动为两地带来超1000万次曝光量 [1] - "环县羊肉直播间"销售火爆导致订单量激增 [1] - 南开区帮助庆城县果农打开销售渠道 [4]
太空种子“对话”传统农书!2025南国书香节昨日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8-16 04:33
2025南国书香节概况 - 活动于8月1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开幕 [3] - 主题为"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 [5][6][7] - 采用"1+1+N"模式办展,包括1个主会场和467个特色分会场 [11] - 共举办2335场活动 [11] 科技赋能农业展示 - 展区展示巨人南瓜、太空种子、VR农场等前沿成果 [12] - 巨人南瓜分别重约530斤和380斤,由太空种子培育 [17][18] - 基地最高纪录南瓜重达1400斤 [19] - 展示30种太空种子,包括牛角椒、苦瓜、小麦等 [21] - 与传统农书《齐民要术》形成"古今对话" [21][22] VR技术应用 - 山东寿光赋农科技公司搭建"VR火星农场"互动体验区 [24] - 观众可体验火星农业全链条场景,包括无土栽培和智慧农业 [28][32] - 广东而妙同乐生物科技公司计划将VR系统应用于鸸鹋餐厅 [35][36][37] - 朝希科技计划用元宇宙技术推动农业科技与文化品牌国际化 [38][39][40] 智慧教育展示 - 展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名师授课视频 [41] - 平台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全学科 [48] - 精品课程库累计上线4900节课,总时长1800小时 [48][49] - 广东省在校生超2870万,学校超3.7万所 [42] - 平台可帮助偏远农村地区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0][5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浙江如何再谱乡村“致富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3:03
浙江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 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六个新"目标,包括山区海岛县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城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等 [1] - 2025年上半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城镇快1.0个百分点 [1]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 浙江采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思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强智慧农业和农产品全产业链 [2] - 浙江迭代升级"浙农码2.0",推动与"全农码"有机衔接,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 [3] - 浙江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62家、未来农场48家,亩均产出效益提高3至5倍 [7] 特色农业产业链 - 青田县油茶产业通过"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年实现林农增收8.04亿元 [6] - 浙江建成单条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6] - 2024年浙江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743.6亿元,占全国比重9.51%,同比增长19.42% [7] 产业融合创新案例 - 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实现养殖全自动化数字化,年出栏量5000头仅需3名养殖人员,并延伸深加工链条和IP开发,累计营收2.8亿元 [7][8] - 台州仙居林坑村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年旅游产值约500万元,接待游客量约15万人次 [9] - 金华武义县坛头村发展"民宿+文创"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5年增幅168%,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12] 乡村文旅新业态 - 丽水景宁"天空之城"将废矿改造为文旅项目,营业以来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收超1.62亿元,带动500余人就业 [13] - 缙云仙都"千鹦鸟舍"成为国内首个大型鹦鹉主题乐园,注重亲子研学体验 [13] - 浙江计划到2026年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率超过10%,年经营总收入达750亿元以上 [14]
“金”色的麦浪
金融时报· 2025-08-14 03:06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邵阳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显著提升涉农信贷投放效率 支持当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1][2] 信贷投放与产品创新 - 定制化服务方案覆盖全市种粮大户 通过"惠农e贷·专业大户贷"提供利率优惠和绿色审批通道 实现5.09亿元贷款投放至23户种粮能手[1] - 近三年累计投放超30亿元涉农贷款 推动当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1] - 与农机站及经销商合作推出"农机大户贷" 采用"经销商贴息+农行让利"模式 在邵阳县、隆回县为69户农户提供5300万元购机贷款[1]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流动金融服务车提供移动业务办理 支持田间地头开卡、贷款等一站式服务[2] - 在村头小卖部设立服务联络点 实现政银企三方协同(政府提供名单、企业提供数据、银行发放贷款)[2] - 推出"粮农e贷"随用随取产品 提升资金使用便利性[2] 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 - 在邵阳县示范田推出"智慧粮仓贷" 为每粒麦子建立电子身份证 实现从播种到入仓全程可追溯[2] - "智慧农资"场景上线3个月完成227人次手机端化肥农药采购 实现农资直送田间[2] 金融知识普及 - 通过金融宣讲会形式向农户普及反诈知识 提升农村金融安全意识[2]
“万企兴万村”焕发乡土新活力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产业扎根与联农带农 - 河池市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扶持2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7.51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 [3] - 凤山县惠民桑蚕养殖家庭农场带动26户农户就业,其中10户是脱贫户,2022年收入47.25万元,发放工资18.3万元 [3] - 广西天峨金桂元公司年收购山茶籽400余吨,产精品山茶油600余吨,年收入超2000万元,带动1086户农户参与,提供近800个就业岗位 [4] - 河池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农民合作社6124家,家庭农场2643家,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4% [4] 科技赋能农业 - 广西凤山县瑞祥茧丝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缫丝设备和工艺,年产成品白厂丝160吨,年产值可达1.3亿元 [5]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2000吨茶籽的标准化生产线,油茶产品通过"双有机""圳品"认证 [5] - 巴马香猪养殖企业联合高校研发杂交技术,香猪出栏量提高16.37%,经济效益提升79.20% [6] - 壮峨食品运用121℃高温杀菌锁鲜技术,将农产品变成即食精品 [6]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公司参与凤山油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品牌价值评估达3.2亿元,带动全县21类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7] - 广西壮峨食品公司的"桂峨"牌速冻板栗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产品出口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8] - 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小巴"商标,开发香猪腊肉、预制菜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8] - 天峨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训2000多名村民当主播,一年带动500多户每户增收0.7万元 [7]
【人民日报】黑龙江妇女发挥优势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黑土地上绽放巾帼风采
人民日报· 2025-08-14 00:04
粮食产量与增长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 同比增长42.7亿斤 总产量和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种业创新与品种培育 - 通过科技攻关育成8个水稻新品种 填补建三江生态区无自育审定品种空白 [2] - "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种累计种植400多万亩 每亩增产50多公斤 为农户增收上亿元 [2]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推进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品种选育 [2] - 开展航天育种培育蔓越莓新品种 首批种子于2022年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 预计2025年结果 [5] 农业技术突破与创新 - 成功嫁接茄科植物百余种 实现多年生产四季结果 提高果蔬生产效率 [3] - 引进驯化65种南方特色果树 攻克温湿度精准调控技术壁垒 [3] - 建立亚洲规模领先蔓越莓种植基地 年产3000吨 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 [5] - 自主攻克水肥调控难题 建立智能喷灌系统 优化授粉流程 [5] 智慧农业与科技应用 - 构建"空—天—地—人"立体监测体系 通过卫星/无人机/监测站实现农田数据实时监控 [4] - 水稻种植每亩综合成本降低60元以上 每亩产量提高约30公斤 [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8% [5] - 开发"云上认养"模式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农田云端认养与全流程监控 [6] 农文旅融合与渠道拓展 - 打造稻田画/彩虹桥/风车等景观 形成网红打卡点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6] - 培养女性"田间主播" 通过电商赋能实现妇女增收 2023年开展助农活动200余场 [3][6] - 专业合作社带动157户参与 通过直播/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7] - 开展稻田音乐节/青年交友联谊会等活动 增强游客农业体验与乡村吸引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