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地球共生交响曲 用声音感受生态之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6 01:36
生态文明理念传播 -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2] - 通过自然声音(鸟鸣、溪流、风声、动物脚步)展现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2] - 以短片形式传播"地球共生交响曲"的生态文明实践成果 [2] 媒体传播形式 - 采用无旁白的自然原声短片传递生态保护信息 [2] - 通过多媒体视听手法强化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 [2]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团队制作完成 [2]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16 01:23
政策执行与学习教育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抓紧抓细学习教育后续工作 确保善始善终 [1] -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推动整改整治见行见效 克服松劲懈怠思想 [1] - 运用学习教育成效经验 查漏补缺改进提高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1] - 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 规范权力运行 严格制度执行 [1] - 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党的自我革命要求 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 生态保护与荒漠化防治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2] - 强化系统观念 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全要素协调管理 [2] - 深入开展区域联防联治 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2] - 扎实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聚力抓好毛乌素沙地治理 [2] - 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 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 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战役 [2] - 坚持科学治沙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发展节水林草 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 [2] -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深化防火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 [2] 文化强省建设 - 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重点任务 [2] - 建立健全统筹联动上下协同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2] - 推动政策落地责任落实工作落细 [2] -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滚动实施文化领域重大改革事项重要产业项目重点民生实事 [2]
2025年全国生态日海南分会场活动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8-16 01:05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2018年以来承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家试点15个 62项经验做法案例获国家部委肯定或推广 [2] - 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清洁能源岛和新能源汽车推广 "禁塑" 装配式建筑 "六水共治" 博鳌零碳示范区等标志性工程 [3] - 构建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为主体的"2+N"标志性工程体系 [3] 制度创新与立法实践 - 率先开展"多规合一" 生态保护红线 排污许可 海事审判"三合一"等制度改革 [3] - 多项生态文明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3] 行业实践案例 - 低碳航运 澄迈罗非鱼碳足迹首获国际认证 海南建筑垃圾治理 东寨港红树林生态修复 华润水泥绿色生态实践等案例进行分享 [2]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8-15 23:10
核心理念提出与背景 -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高度评价关矿停厂为高明之举 [1] - 理念源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是对改革开放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的积极回应 [2] - 理念阐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等重要 破除生态与经济二元对立思维 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提供新路径 [2][6] 生态治理成效 - 北京PM_2.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 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 [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平均浓度较10年前累计下降56% 重污染天数减少92%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 [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4][5] 绿色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8亿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 风光合计装机16.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3万辆增长至2024年1316.8万辆 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2024年近10万亿元 [7] - 贵州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 采用"上方发电 下方种植"立体模式实现一地双收 [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成为工业原材料重要组成部分 约70%纸张 26%钢铁 26%有色金属 20%以上塑料来自再生材料 [7] - 约50%建筑材料来自固体废弃物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7] - 建成世界最大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初步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7] 国际影响与认可 - 中国科学家卢琦2024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 系中国人首次在该类别获奖 [9] - 中国多次获"地球卫士奖"包括塞罕坝林场 "千万工程" "蓝色循环"治理模式等 体现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9]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基金 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两山"理念 中国正携手联合国推进气候适应与绿色创新 [10] 区域实践案例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 2021年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废弃矿坑变身露营地 水泥厂旧址建图书馆咖啡厅 [2]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 修复五缘湾生态 保护栗喉蜂虎等举措造就山海风光 [3] - 黑龙江伊春从依靠伐木转向生态旅游 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实现50%以上增长 [3]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5 22:41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余村从关闭矿区转型绿色发展后,废弃矿坑变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改建为图书馆和咖啡厅,202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2] - 北京PM_2_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_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_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_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_1%提升至90_4%[4] 绿色能源与产业转型 - 贵州采用"光伏+农业"立体模式,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实现"一地双收"[6] - 中国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合计16_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_3万辆增至2024年1316_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 再生材料占工业原材料比重显著:纸70%、钢铁26%、有色金属26%、塑料20%以上,50%建筑材料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绿色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7] 国际影响力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蓝色循环"等模式多次获奖[9] - 中国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向非洲输出菌草技术,在阿联酋建设光伏电站[10]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高度认可"两山"理念,认为中国正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10][11]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4][5]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150万个,形成全民行动体系[5] - 黑龙江伊春转型生态旅游后,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这份美好,与美丽有关
人民日报· 2025-08-15 22:11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 - 山更青 黄土高原由黄转绿 水更绿 长江水清岸绿 林更茂 大兴安岭停止砍伐 田更沃 黄河滩区盐碱地逆袭成粮仓 湖更美 厦门筼筜湖碧水重现 草更碧 祁连山牧区兴旺 沙更净 毛乌素沙地绿色蔓延 [1] 发展理念转变 - 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选一"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融合发展理念 [1][2] - 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 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三重属性 [2] - 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济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2] 民生与现代化特征 - 人民幸福指数与生态颜值同步攀升 生态环境改善直接提升生活品质 [2] -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普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现代化鲜明特点 [2]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人民日报· 2025-08-15 22:00
浙江安吉县竹产业 - 浙江安吉县素有"竹乡"之称,全县"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坡山脚满是竹林,活跃着超百家"以竹代塑"生产企业,2024年全县竹产业年产值突破190亿元 [1] - 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初只生产竹竿、竹篱笆等初级加工品,2014年转型后70%产品销往欧美及日本等海外市场,今年产值预计达1.6亿元 [2] - 公司深度开发竹子潜能,拥有竹灯、竹包装、竹餐具等上千款不同规格产品,其中一款竹制粽子礼盒年销50万套 [3][4] - 企业每年投入四五百万元更新自动化设备,重点改进高碳排放工艺,竹材料利用率至少提高了20% [3] - 公司利用竹子边角料制成可降解竹膜袋,抓住"以竹代塑"契机做好"绿"字文章 [4] 湖北黄梅县林业产业 - 湖北黄梅县国有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苗圃面积达1600亩,落地苗木市值达5000万元以上 [9][10] - 林场场长徐天治提出"市场+生态"发展思路,通过种植红叶石楠等苗木实现增收上百万元 [10] - 林场山林经营面积由2012年前的8000多亩扩大到8万多亩,成立森林旅游服务公司打造森林康养基地 [11] - 2024年林场总资产达3.1亿元,连续5年年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计划再扩大500亩现代化苗圃 [11] 吉林梨树县农业合作社 - 吉林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1.5万亩,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2200余万斤 [12][14] - 合作社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3%,单产提高8%左右,每亩地节约成本约80元 [14] - 合作社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超5万元,实现减化肥、省人工、保产量的效果 [14] 菌草技术产业 -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团队选育出巨菌草、"绿洲1号"等品种,在黄河上中下游创建菌草生态治理示范基地 [21] - 菌草种植80天后即可固定流动沙地,减少90.9%的泥沙进入黄河,鲜草产量可达当地青贮玉米产量的约3倍 [21] - 菌草可用于菌料、饲料和生物质材料等,正在探索如何选育多年生优质菌草品种 [22] 防沙治沙产业 - 三北工程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成效明显 [24] - 科技力量贯穿防沙治沙全过程,创新科技服务形式,组建15支科技特派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26] - 适度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将"沙害"化为"沙利",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 [26]
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访斯里兰卡林业局局长尼尚塔·埃迪里辛格
人民日报· 2025-08-15 21:52
登高远眺北京城,绿廊串起建筑群,森林嵌入城市肌理;游览浙江杭州钱塘江,沿江滩涂湿地水鸟栖 息、水草丰美,城市花园引人驻足;漫步闲游安吉余村,满山苍翠竹海,游人络绎不绝,乡村之变、乡 村之美尽在眼前……不久前的中国之行给斯里兰卡林业局局长尼尚塔·埃迪里辛格留下深刻印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世界应当铭记这个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 变化的理念。我目睹了这一理念在中国大地上创造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从退化土地的生态修 复,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再到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技术的迭代突破,无不彰显出这一理念在实践中 的强大生命力。"埃迪里辛格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埃迪里辛格曾到访中国多个省市,对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经验印象深刻。"广东深圳等城市的绿化建 设,实现了提升空气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的多重效益;杭 州等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既增强了防涝韧性,又提升了城市景观美学价值与公共健康水平;一些地区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推动退化耕地向林地转化,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精准扶贫的双赢……"他说,"获得这 些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中国通盘考虑环境、经济、社 ...
“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5 21:2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从资源消耗转向生态经济模式 [1][2] - 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通过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产业升级,从采矿转为生态旅游和美丽经济 [1] 绿色能源与技术创新 - 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增量约60%,清洁能源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显著 [2]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支持《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实现 [2] 生态保护与全球贡献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25%新增绿化面积 [3] - 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臭氧层保护贡献全球最大 [3] - 全球能耗强度降低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3] 国际认可与影响力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6年发布报告推广中国生态文明战略 [3] - 中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成为全球绿色转型领导者 [2][3] - 生态文明理念被国际机构视为发展模式的重要替代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