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海南各级民政部门助力答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民生答卷”
海南日报· 2025-05-06 01:10
海南省托老院护理人员陪同老人在户外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论坛现场。图片均由海南 省民政厅提供 海南各级民政部门助力答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民生答卷" 护民生发展 守民生初心 陵水黎族自治县护苗驿站开展关爱活动。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通讯员 时权 2025年初,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民政工作人员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的一条预警信息,得知民 乐居委会黎某有一笔3万余元的自负医疗支出。经入户核实,黎某患有鼻咽癌,高额的医疗支出让他家的生活 陷入困境。在美兰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大致坡镇将黎某家庭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并将黎某单独纳入低保, 每月发放低保金750元。同时,向其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此次救助,是民政部门采取"大数据比对+铁脚板 摸排"结合方式,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的一个缩影。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民政工 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 贸易港建 ...
余杭审计以项目监督守护民生幸福
杭州日报· 2025-04-30 03:14
民生项目审计监督成效 - 余杭区审计局通过审计监督发现高龄普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并督促整改,采取电话沟通、入户讲解、办讲座等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津贴政策宣传力度,使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1] - 公司依托审计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有效落地,如助老员上门服务获得居民高度评价[1] - 公司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合监督资源推动重要民生项目取得实效,包括购租房补贴审核发放和安置房建设规范管理[1] 制度完善与源头防范 - 公司在公共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审计中推动建立工资专户备案动态监测机制,从源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 - 针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审计促使主管部门完善运行维护与隐患排查机制,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2] 未来审计工作方向 - 公司将持续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围绕民生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2] - 公司定位为发现问题的"侦察兵"和解决问题的"智囊团",以高质量审计护航群众幸福生活[2]
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生为大”的重庆答卷
新华社· 2025-04-23 07:23
城市更新与民生工程 - 重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620个,加装电梯1400余部,完成危旧房改造7043户,显著提升社区宜居度[7][10][15] - 民主村社区通过"四方议事"机制收集400余条居民意见,改造后形成"惠民巧匠坊"等特色服务,吸引游客打卡并带动居民回流[7][8][19][20] - 利用废弃地建成100个"口袋"公园和10座体育公园,木桃路社区公园由弃渣场改造为山地公园,实现"推门见绿"[13][15] 就业与住房保障 - 江北区建立3个区级零工市场和127个站点,2023年促成就业9000余人,王含通过社区零工市场快速匹配制造业岗位[16][18] -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佳寓华成路店改造闲置商品房104套,租金低于市价10%,入住率达87%,博士生张雪飞受益[25] - 全市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1万套,解决39万新市民住房需求,配套免押金、搬家补贴等政策[25] 公共服务创新 - 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专线"日均服务菜农200余人,石船站加装便民设施,菜农单日增收近百元[4][28] - 丰都县建立41个家庭教育互助会,覆盖9400名留守儿童,玲玲等239名儿童参与周末兴趣课程[23][24] - "15分钟生活圈"忠恕沱社区整合商业、医养、文旅功能,老厂房改造为咖啡馆,老年居民李训满意度提升[31][33] 数据化民生成果 - 2024年新增就业71.9万人,青年留渝34.5万人,建成山城步道90公里,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4万个[15][18] - 建成1695家老年食堂、11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社区,1800个"渝康家园"服务精神障碍患者[26] - 计划2024年新建14个高品质生活圈、20个"渝邻汇"社区综合体、70个文化空间[35]
中国太保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践行绿色金融,彰显社会责任
中国新闻网· 2025-04-02 07:0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太保营收和利润高增,体现以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圈为核心的战略成果,公司将ESG理念融入主责主业,在可持续发展多领域取得进展并收获多项荣誉 [1][6]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亿元,同比大增64.9%,内含价值较上年末增长6.2%,管理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1.2% [1] 可持续发展报告 - 公司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在连续1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基础上连续第4年发布,报告显示深化ESG与主责主业结合,推进多领域工作部署 [2] 绿色保险与投资 - 公司产险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供给,2024年绿色保险保额总额突破147万亿元,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首创30多款绿色保险产品覆盖新兴领域 [3] - 2024年为超46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专属保险方案,清洁能源产业保险保额超20万亿元,为风电、光伏等项目提供高额保险保障 [3] - 2024年提供巨灾风险保额约9752亿元,开发多种类别巨灾保险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3] 碳汇领域创新 - 公司产险提升创新研究能力,落地全国首单“零碳乡村”保险和首个“零碳会议 + 碳汇保险”服务方案 [4] - 公司强化自身运营“低碳基因”,通过平台实现全链路碳盘查,扩大应用场景,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4] - 公司产险完成生态碳汇类产品手册汇编,致力于形成标准化产品保障方案 [4] 普惠金融服务 - 2024年公司在乡村帮扶投入1757万元,新开发1409款农险产品,为1930余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 [5] - 公司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动重点领域保险服务,承保超2700万人,打造模式助小微业主获融资超3000亿元 [5] - 公司为特定人群提供专属保障,创新开发带病人群保险产品,“蓝医保”升级好医好药版 [5] - 公司大病医保覆盖超2亿人次,长期护理险服务突破9000万人次,9家“太保家园”养老社区投入运营 [5] 人才与客户服务 - 公司通过人才培养工程搭建分层分级人才梯队,太保学习平台上线课程2.1万门 [6] - 公司创新服务模式,智能理赔等创新落地,让服务触达亿级客户 [6] 荣誉成果 - 2024年公司明晟MSCI ESG评级提升两级达AA级,首度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等多项荣誉 [6]
刚刚,财政部重磅发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3-24 12:59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体现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1] - 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以支撑稳增长和调结构[1] - 优化支出结构并强化精准投放,侧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1] - 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增强地方财力并兜牢"三保"底线[1] 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 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3]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3] - 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3] - 统筹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及资金下达[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加强制造业重点研发计划保障,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3] - 统筹化债政策支持地方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3] 民生保障与改善 - 综合运用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3] - 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加强普惠育幼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 -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建,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3]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支持力度[3] - 落实区域财税政策促进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等加快发展[3] 生态文明建设 - 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支持"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3] - 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3] 财政管理改革 - 研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和绩效管理[3] -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3]
关于经济,首场发布会说了这些丨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3 09:2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3日15时开始,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 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增长潜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刘结一做出解答。 谢谢你的提问。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 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 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春节期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家电和音像器材热销,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37.5%。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 健前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 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 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比如,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新型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优势,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 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好 ...
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 着力破局结构性就业矛盾丨两会热点前瞻
证券时报· 2025-02-28 00:17
民生议题聚焦 - 就业是最大民生挑战,202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首次超过1200万人,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压力[4] - 平台经济需通过业态创新整合数字生产要素,构建生态中枢以促进就业[4] - 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老年人权益保障需求多样化,家庭内部法律纠纷为主要矛盾点[5] 政策与财政支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养老倾斜[5][7] - 山东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天津安排9.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7] - 财政部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地方转移支付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7] 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改革 -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促进资源统筹与服务便捷化[8] - 国家发改委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8] 教育与人才结构改革 - 结构性就业矛盾源于人口结构变化与技术变革的供需错配,需推动教育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 - 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与现有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匹配,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10] - 职业教育体系需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培养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