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网络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端午假期将至 北京警方提醒您反诈意识别放松
央视网· 2025-05-28 13:23
打击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成效 - 北京市公安局今年以来破获电诈案件2600余起 刑拘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 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6亿元 [1] - 虚假征信类诈骗手段突出 诈骗分子冒充互联网平台或快递物流客服 通过短信诱导受害者联系预留电话 [3] - 诈骗实施环节包括诱骗访问虚假网站下载远程控制软件 通过远程会议软件引导操作网银 利用远程NFC软件盗刷银行卡 [3] 虚假征信类诈骗防范措施 - 未经沟通的取件短信均为诈骗信息 切勿扫描不明快递二维码或点击陌生链接填写个人信息 [3] - 以快递方式要求垫付资金或递送现金黄金的均为诈骗信息 [3] 端午假期常见骗局类型 - 机票退改签骗局 假冒航空公司客服引导填写银行卡信息盗刷 [4] - 邮寄礼品卡骗局 诱导下载不明APP进行刷单返利或屏幕共享盗刷 [4] - 购买演唱会门票骗局 谎称内部渠道收取定金后多次转账诈骗 [4]
涉案金额高达800万元 广西南宁拦截一起电信诈骗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02:37
案件概述 - 中国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市府支行成功拦截一起涉案金额高达800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件 [1] - 案件发生于5月22日18时52分,银行系统发出警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 - 客户经理通过微信与客户取得联系,并告知其操作存在电信诈骗风险 [1] - 工行手机银行启动反诈拦截机制,禁止诈骗分子仿冒登录 [1] 处置过程 - 南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线索后,立即通报辖区派出所上门劝阻 [1] - 警方通过客户女儿提供的信息找到正在遭受诈骗的市民 [1] - 民警采取系列阻断措施,成功切断手机远程操控 [1] - 工行市府支行客户经理与客户取得联系后,银行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做好账户止付相关工作 [2] - 客户于当天19时23分赶到网点,银行迅速为其办理止付操作 [2] 警银协作机制 - 案件成功处置得益于警银反诈协作机制的高效运转 [2] - 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上报可疑线索 [2] - 警方通过专题培训引导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时主动报案 [2] - 警银联动工作机制快速采取劝阻止付措施,形成"预警—处置—宣防"闭环 [2] 行业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广西电诈案件同比下降30%,案损同比下降25.2% [2] - 广西公安机关强化打击犯罪职能,深入研究电诈犯罪规律特点,狠抓综合治理 [2] 诈骗特点与防范 -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精准化、隐蔽化特点 [3] - 市民需警惕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务必到官方平台进行核实 [3] - 不要扫码下载来历不明软件,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网页,更不要进行手机远程共享等操作 [3]
反诈民警提示:小心线下运钞、邮寄黄金等新诈骗陷阱
新华网· 2025-05-23 08:34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升级 - 诈骗分子借投资理财、高额返利等传统话术,诱骗受害者通过网约车、邮寄、跑腿、上门取货等新手段交付大额现金或黄金 [1] - 近期案例显示,受害者被诱导线下取现10万元并通过网约车送至指定地点后仍无法提现 [1] - 线下运钞、运送黄金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和"洗白"赃款的重要手法,包括借助"虚拟币投资"陷阱和"黄金变现"骗局 [2] 诈骗实施方式 - 诈骗分子通过"虚拟币投资"陷阱诱骗受害人取现后将现金交给陌生人或通过货拉拉、闪送等方式送至指定地点 [2] - "黄金变现"骗局中,诱导受害人在银行或金店购买黄金后,将黄金实物交给上门取件的陌生人或邮寄至外省市指定地址 [2] 防范诈骗原则 - 不轻信陌生来电中"高收益"投资等话术 [2] - 不点击短信、社交软件中的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 [2] - 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在非官方平台填写个人信息 [2] - 对转账、取现等要求存疑时,立即通过电话、视频或线下方式多重验证对方身份 [2] - 发现可疑情况立刻挂断电话、删除联系方式,拒绝向陌生人、陌生地点交付现金、黄金 [2] - 疑似受骗或已转账立即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同步保留证据 [2]
@大学生、老年人 千万别上这种当!13名电诈帮凶被抓获
央视新闻· 2025-05-21 06:33
针对学生群体,该团伙通过招募学生兼职拉人头的方式,许诺其只要拉够一定数量需要办理储蓄卡、信用卡的同学前往咨询,就可以获取200到300元不等的 好处费、人头费。一旦有人咨询,犯罪嫌疑人以办理信用卡、储蓄卡送礼品、现金返利为诱饵,吸引学生办卡。在办卡时,谎称录入信息不成功要求重新输 入,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身份和人脸信息,违规办理电话卡。 针对老年群体,该团伙则在各大菜场、商场等地,以开户后三个月即销户、开户即赠送大米、鸡蛋等为诱饵,诱骗前来领取免费赠品的老年人开办新入网手 机卡。在确认老人没有使用的需求后,当面上演一出当场假装掰断卡的动作,将这些已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手机卡非法截留。随后,这些电话卡插入"猫 池"来批量接收验证码,再将验证码转发给境外诈骗团伙,用于注册短视频、购物、交友软件等平台账户,为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 目前,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在这起案件中,市民群众不难发现,这些非法获取的手机卡及其服务密码被诈骗分子利用后,将会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 利条件,也会使网络环境充斥大量虚假账号和恶意行为,影响互联网企业正常运营 ...
天津农商行构建全链条智能反诈“防火墙”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07:56
反诈防控体系构建 - 公司通过"科技赋能+人防联动"双轮驱动构建全链条反诈防控体系 [1] - 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监测"全流程反诈模型体系 [1] - 自主研发"POS类涉诈实时监测模型"实现资金异动秒级响应 [1] 事前预警机制 - 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10余个智能监测模型 [1] - 模型可识别"测试交易""异常换卡""高频大额转账"等可疑行为 [1] - 系统上线后成功预警高风险交易数千笔 [1] 事中拦截成效 - 2024年4月系统在2分钟内拦截74.53万元异常POS转出交易 [1] - 处置速度比受害人报警快1小时 [1] - 单月成功拦截涉诈资金330余万元 [1] 事后追踪优化 - 建立包含180余个风险指标的监测体系 [2] - 可疑交易预警周期从5天缩短至实时 [2] - 持续优化20余个涉诈监测模型形成新型诈骗快速响应机制 [2] 人防联动案例 - 柜员通过行为观察成功拦截5万元"朋友结婚"涉诈取现 [2] - 推广"三问二查一核对"柜面反诈工作法拦截10万元"彩礼到账"诈骗 [2] 银警协作与宣教 - 与公安机关建立"线索共享-快速响应-联合打击"机制 [3] - 开展"五进"活动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3] - 形成"前台拦截+后台筛查+警银联动+全民宣教"四维防线 [3]
920余人,移交我方!
券商中国· 2025-04-23 10:34
中缅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动 - 缅甸执法部门近期将920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移交中方 这些人员前期在缅掸邦南部当阳、勐休等地抓获 通过云南西双版纳打洛口岸完成移交 [1] - 此次行动是中缅两国执法部门在缅甸纵深地带打击电诈犯罪的新战果 此前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已被彻底铲除 [1] - 中缅双方通过执法合作已累计抓获5.5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 缅北电诈犯罪集团遭受重创 [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动向 - 部分涉诈人员为逃避打击向缅甸当阳、勐休等纵深地带转移藏匿 搭建新窝点继续实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1] - 公安机关加大研判力度 向缅方提供线索协助锁定新电诈窝点 3月24日以来缅方开展多轮清剿行动 [1] - 现场缴获大量作案工具包括电脑、手机、银行卡和诈骗话术脚本等 [1] 后续执法部署 - 公安部已部署相关地方公安机关全力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1] - 中缅双方将持续纵深推进联合打击行动 加大案件侦办力度 坚决铲除诈骗窝点 全力缉捕犯罪嫌疑人 [2] - 公安机关正告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境外并非法外之地 敦促其认清形势尽快回国投案自首 [2]
涉案超5亿卢比!9人冒充印度女子诈骗6.68万名印度人,获刑
券商中国· 2025-04-13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杀洋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9名诈骗分子获刑,提醒公众警惕网络诈骗,劝诫诈骗分子投案自首 [2][7][8] 案件概述 - 案件为“杀洋盘”电信网络诈骗案,以印度人为诈骗对象,涉案金额达5.17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000余万元),涉及66800名被害人 [2] - 9名诈骗分子分别获刑五年至十四年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7] 诈骗团伙情况 - 2023年5月何某天在菏泽鲁西新区组建诈骗团伙,负责与印度公司对接等;王某等人负责业务培训等;吴某华负责员工培训及策划话术;陈某负责搭建及维护平台支付通道 [3] 诈骗手段 - 以投资1000卢比一个月返现8%至15%的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印度人在平台投钱,超返利金额就关平台或债转股,抽取15%利润 [4] - 成员将自己打造成事业成功、感情受挫的印度女性形象,添加印度人聊天交友培养感情 [5][6] - 编制上市公司框架,在公司网站发布PS的资质文件获取客户信任 [6] 案件时间及提醒 - 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13日,66800名印度人被骗 [7] - 提醒公众警惕网络诈骗,劝诫诈骗分子投案自首 [7][8]
划重点!用诗词打开2025年“两高”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08:57
网络犯罪治理 - 最高检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458人,办理公益诉讼5061件 [5] - 最高法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件8.2万人,同比增长26.7%,重点打击涉缅北跨境诈骗 [9] - 最高检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7.8万人,同比上升53.9% [10] 企业司法保护与市场秩序 - 司法系统帮助657家企业通过重整摆脱困境,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72人 [13] - 最高检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7万人(同比+13%),惩治民企内部腐败犯罪3298人 [14] 知识产权与新兴产业 -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6年审结技术类案件近2万件,2024年涉新兴产业案件占比达32.3%(1233件) [17] - 最高检加强AI、生物医药等领域司法保护,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1万人 [18] 金融犯罪打击 - 最高法审结金融案件266万件(同比-12.3%),严惩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2.5万件4.8万人(同比+5.3%) [21] - 最高检起诉金融诈骗等犯罪2.5万人,证券类犯罪825人,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3032人 [22] 民生领域司法保障 - 最高法审结民生案件548.3万件(同比+1.7%),发出反家暴保护令6351份(同比+11.5%) [24] - 最高检惩治食药安全犯罪1.5万人,追讨农民工欠薪15.7亿元,支持民事诉讼4.04万件 [25] 生态环境司法 - 最高法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1.9万件(同比-5.4%),判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96亿元(同比+87.5%) [30] - 最高检起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3.6万人,办理公益诉讼5.7万件 [31]
专访最高法刑三庭庭长陈鸿翔:加强AI深度伪造等研究,适时出台规范性法律文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0:35
AI技术滥用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趋势 - 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技术监管和规范亟待加强[1][4] - 2024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结4万余件8.2万余人,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9.4%、26.7%[4] - 犯罪呈现集团化、跨境化趋势,境外团伙通过"海外高薪"利诱人员出境作案,衍生关联犯罪[4][6] 司法应对与技术治理措施 - 最高法将出台规范性文件完善AI深度伪造的法律适用,建立追踪溯源体系嵌入可追溯标识[1][9] - 强化反诈技术研发,提升境外涉诈电话识别和APP拦截能力,加强国际执法合作[6][7] - 针对网络暴力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诽谤认定标准及公诉程序,推动多元共治[10][11] 帮信罪治理与行业协作 - 帮信罪案件呈现低龄化、链条化特征,"两卡"类案件为主,需统一裁判标准[13] - 法院推动行刑衔接机制优化,构建多层次惩戒体系,加强部门协作与源头治理[13] - 法治宣传重点针对学生、农民等易涉案群体,提升社会认知度[13]
防不胜防,免费升级网络速度是骗局!
招商银行App· 2024-08-16 09:08
电信诈骗新型作案手法 - 不法分子冒充通讯公司检修人员 以免费信号检修 网速升级 带宽更换服务为幌子博取老年居民信任 [1][5][6] - 实际安装架设呼转设备 将境外网络信号转化为本市固话信号 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作案提供便利 [6] - 近期通讯公司未安排职员上门检修 也未推行此类免费服务 [5] 风险防范建议 - 面对无法核实身份的上门服务和赠送设备需提高警惕 [7] - 发现异常情况可向社区民警核实或拨打110报警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