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云南大理:加强苍山保护区管理,不得违规组织“研学游”等活动
北京商报· 2025-08-24 14:56
《通告》还提示,确因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教学实习、标本采集等需要进入苍山保护区的,严格 按照相关规定报批。进入苍山开放景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景区管 理规定。 《通告》显示,未开放区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与设施设备;违规组织"采菌游""研学游""探险游"等活 动;违规组织溯溪、游泳、攀岩、攀爬、露营、野炊、车辆越野等活动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8月24日,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发 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显示, 随着大理苍山生态不断向好,各类违法违规进入苍山保护区(大地2000坐标系:苍山东坡海拔2200米以 上范围)开展"采菌游""研学游""探险游"等游玩活动持续增多,给苍山生态保护及违法违规进山人员人 身安全带来巨大冲击。 ...
新疆和硕:万亩红柳绽放 戈壁滩上绘就生态画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13:16
红柳作为耐干旱、抗风沙的荒漠特有植被,其深扎沙砾的根系可以有效固土防沙,坚韧的枝干也能抵御 风沙侵袭,对改善局部气候、遏制土地沙化发挥着关键作用。(监制 张立 王新宇 主编 苏蒙 编辑 阿克 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李振贤 合作媒体 巴州融媒体中心) 责编:李驿达、张霓 放眼望去,广袤的戈壁滩上,一簇簇红柳舒展着坚韧的枝条,粉紫色的花穗铺满天际。在阳光的照射 下,千万株红柳在沙地上投下斑驳的疏影,与金黄的沙丘、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构成一幅 动人的生态画卷。 0:00 时值初秋,新疆和硕县环博斯腾湖公路沿线,万亩红柳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盛花期,展现出荒漠特有的 壮美与生机。 ...
8月2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13:00
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黑土地保护作为重要任务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1][2] - 东北黑土区十年间通过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提升耕地质量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基础[2]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 - 天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1][3] - 山东实施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措施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12] 文化旅游与消费 - 上半年全国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通过文化赋能实现特色发展[1][4] - 暑期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升青少年非遗体验[13] 工业与制造业数据 - 前七个月机械工业保持增长 通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8.3% 10.9% 11.9%[9] - 上半年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10] 能源与基础设施 - 截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其中太阳能装机11.1亿千瓦(增50.8%) 风电装机5.7亿千瓦(增22.1%)[15] - 十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提升跨区域算力资源调用效率[16] 国际冲突与地缘政治 - 以军进入加沙城市中心 造成至少61人死亡 308人受伤[19] - 俄军控制顿涅茨克两个重要居民点 乌军称前线发生134次战斗[18] - 美国拟向芝加哥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队人员[20]
刘宁到博爱县沁阳市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24 10:37
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 - 焦作市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变革 [2] - 博爱新开源制药有限公司加强废气处置和气体达标排放 开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 [2] -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4万吨烧碱和4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 将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全过程 推动低效产能淘汰和绿色动能培育 [2] - 河南正效新能源有限公司推进电池制造全流程改造 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条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 化工新材料产业 -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具有前瞻性、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推动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循环发展模式 [2] - 焦作市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深度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4]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 - 博爱县磨头镇崔庄村高标准农田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协同 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 科学打造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3] - 焦作市(豫竹)方便面厂作为全国较大方便面生产厂家 产品涵盖干脆面、单包料、容器面等 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 有效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3] 生态环境保护 - 规范处置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4]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青海生态监测团队: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
新华社· 2025-08-23 17:23
核心观点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团队在高原湿地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并通过参与生态立法促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1][3][5][6] 生态监测工作内容 - 隆宝滩湿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之一 202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 - 生态监测包含分析植被群落结构与盖度 检测地上地下生物量 分析土壤元素 开展物种鉴定等系统性工作 [3] - 团队足迹遍及祁连山 三江源 青海湖等重要生态区域 通过生态样本和监测数据记录生态状况 [6] 团队构成与专业背景 -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84年 承担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保障 监测工作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3] - 中心近一半职工为90后 包括通过人才引进的博士专业人才 [3] - 团队成员具有环境科学 生态学 自然地理学 水生态遥感技术等专业背景 [3][5] 技术发展与创新 - 遥感技术正朝智能化 数智化方向发展 将助力生态监测迈向更高水平 [5] - 通过与高校 科研机构合作 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 通过分析仪器自动生成土壤 水等生态要素分析结果 [6] 生态立法参与 - 团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立法建议征集工作 建议加大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力度 推动相关部门生态数据共享 [5] - 相关建议得到采纳并被写入法律条文 [5]
东西问丨苏发祥:60年生态路,西藏如何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1:32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建立自然保护区47个 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面积34.35% [4] - 森林覆盖率12.31%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超48% 湿地保护率68.75% [4]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 维管束植物7504种 [4] - 包含雪豹 藏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巨柏 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一级保护植物 [4] 生态惠民与绿色发展 - 2021-2024年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个 [5] - 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带动就业900万余人次 增收29亿余元 完成造林107.93万亩 [12] - 2024年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74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4.5% [14]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 2015年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约160亿千瓦时 [14] - 成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 [14] 生态保护国际合作 - 2004年中美日三国联合科考全球变暖对冰川影响 [14] - 2023年中丹德瑞等国联合考察雅鲁藏布江演化及生态变化 [14] - 通过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 [14] 生态工程典范案例 - 青藏铁路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 实施沙害治理和草皮移植措施 [8] - 将生态保护视为发展本身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 - 神山圣湖体系蕴含禁猎禁采挖等传统生态智慧 [10] - 藏族"众生平等"世界观与当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相结合 [10]
西藏各族人民同心书写人间奇迹 奋进一甲子 雪域换新颜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22
经济发展 - 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 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7] -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1] - 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21578元[6] - 对口援藏累计投入643亿元实施援藏项目8204个[2] 产业发展 - 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6] - 江苏援藏引入优良牦牛品种缩短出栏周期3年 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3] - 福建援藏推动核桃油产业升级使90名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3] - 康马县合作社种养加总产值近700万元 带动300多名群众就业[9] 民生保障 - 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5] - 2006-2024年累计下达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372.63亿元[6] - 2014-2024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超3000亿元[6] -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7200家 建成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6] 生态保护 - 50%以上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1] - 2021-2024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9] -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9] - 高寒牧区人工种草技术成功推广 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双赢[9] 基础设施 - 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 - 玉麦乡新居拔地而起 道路畅通且水电网络通达全乡[10] - 墨脱县2024年游客数量达60万人次 是全县人口40多倍[11] - 格林村旅游收入达90余万元 近半数农户开办民宿[11] 民族团结 - 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1] - 共有154个集体、204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 - 7市(地)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2] - 11批次1.4万余名各类干部人才进藏工作[2]
奋进一甲子 雪域换新颜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50年时间 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时间 2024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7] - 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44元和21578元[6] -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1] 民生保障投入 - 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 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5] - 2006-2024年累计下达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372.63亿元[6] - 2014-2024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超3000亿元 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6] 基础设施建设 - 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 - 玉麦乡新居拔地而起 道路畅通 水电网络通达全乡[10] - 墨脱县2024年游客数量达60万人次 是全县人口40多倍[10] 产业协同发展 - 清洁能源 文化旅游 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6] - 江苏援藏引入优良牦牛品种 缩短出栏周期3年 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3] - 福建援藏推动核桃油产业升级 90名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3] 生态保护成效 - 50%以上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1] - 2021-2024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8] - 康马县人工种草技术带动合作社总产值近700万元 群众年分红60余万元[8] 民族团结成果 - 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1] - 累计154个集体和204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 - 通过284个县区结对帮扶关系 累计实施8204个援藏项目 投入643亿元[2] 文化教育进步 -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7200家 建成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5岁[6] - 陕西百名名师到阿里送教 800余名师生赴陕研学[3] - 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权利 文化建设实现前所未有的繁荣[6]
美人鱼”现身南沙群岛,生态恢复 “大鱼”又回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1 07:53
2025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巡视人员首次在海岛西南方海域发现浮在海面换气的"大鱼",并在其后近一个月内持续观测到其在该海域的活动; 8月2日到3日,巡视人员与驻岛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大鱼"在该海域活动,并采集到影像资料。相关资料经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专家秦耿研究员、李 松海研究员鉴定,正是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儒艮。8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工业 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又再次共同目击了儒艮在海面的活动情况。这是近半年来,在永暑礁继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绿海龟等活动后,首次在该海域 发现极度濒危物种儒艮的持续活动踪迹,这不仅填补了该海域的物种分布空白,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有科学影像佐证的儒艮活 体记录。儒艮通常喜欢成群活动,常以2~3头的家族群形式出现,此次为何单独"流浪"至此尚待监测研究。 th 制 let 南海海洋所宋星宇研究员指出,绿海龟依赖沙滩产卵繁殖,玳瑁的生存与珊瑚礁健康紧密相关,而儒艮的出现则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 三类物种在永暑礁海域的相继发现,凸显了永暑礁岛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更证 ...
广西检察机关做深做实检察为民工作
广西日报· 2025-08-21 01:51
8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 绍广西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做深做实检察为民工作情况。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广西检察机关积极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案件,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 会稳定"专项治理,协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广西作为全国5个省区之一在最高检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加 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向2782名因案致困当事人及近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3348.16万元。依法平等保护 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监督纠正的两起"小过重罚""过罚不当"案分别入选最高检2023年度、2024 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2024年以来,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6 件,法院已审结319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及和解撤诉279件。 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依法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283人,追偿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及修复治理等费用1亿余元。桂林市检察院办理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大面山生态破坏民事公 益诉讼案,入选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持续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北海市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涠洲岛海域非法捕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