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黄河干流水质连续3年稳定保持Ⅱ类
新华社· 2025-09-18 08:01
近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黄河干流水质已连续3年 稳定保持Ⅱ类标准。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标志着"母亲河"水质改善进入常态化、稳定化新阶段。 黄河承担着流域内50多座大中城市和400多个县居民饮水供水任务。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 黄河曾遭受严重污染,干流近70%的城市饮水安全亮起"红灯"。 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全流域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由 66.4%提升到90%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由12.4%下降到零。干流全线水质自2022年首次达标Ⅱ类以来, 已稳定保持3年;全流域优良水质自2023年以来连续2年超过90%。 "目前黄河水质仍在改善中。今年1-8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干支流Ⅰ—Ⅲ类断面较去年 同期增加0.5%。"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范治晖说。 水质之变孕育生态之变。洛鲤、伊鲂、河口刀鱼、大鼻吻鮈等黄河"土著"物种逐渐回归;毛乌素沙 漠90%以上披上绿装;植被"绿线"向西北移动约300公里。 "还有一笔'绿色发展的经济账'。"范治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九省 ...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1:40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们亲眼见到了中国独创的治沙技术——草方格。保护区职工张学云现 场演示了如何用麦草扎设方格:将麦草扎入沙地15至20厘米,形成间距密集的网格,从而达到防风固 沙、涵养水源的效果。伊拉克如道媒体集团记者马赫迪和香港NOW宽频电视记者杨佩诗亲自尝试草方 格铺设,体验这场"人与沙的博弈"。 目前,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与植被结合的模式,治理流沙面积达百万亩,森林覆盖率从 过去的不足1%提升到如今的40%以上,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 在宁夏水利博物馆,记者们通过文物、图片和模型,回顾了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汉渠系 到现代节水工程,宁夏始终依托黄河水脉推动农业发展。随后,记者乘船穿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实地 感受"十里长峡"的壮丽景观与水利工程的巧妙结合。 "宁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统筹管理,实现了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平衡。"现场讲解员介 绍,"这不仅保障了农业和产业发展,也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期3天的采访中,记者团还走访了多个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项目。英国记者表示,宁夏将生态治理与 经 ...
中外媒体走进宁夏 探寻“塞上江南”发展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3:34
葡萄酒产业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获得国际认可 葡萄牙新闻社记者评价其品质很好[3] - 西鸽酒庄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代表展示发展历程和国际认证成果[3] - 葡萄牙媒体关注宁夏葡萄酒产区在干旱土壤条件下防治沙化的具体措施[3] 生态保护工程 -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固沙技术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5] - 治沙工程自1953年持续70余年 采用科学可持续的治理方式[5] - 生态环境改善证据包括豹猫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5] 区域发展战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中外记者专项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1] - 调研覆盖银川 吴忠两地 涉及水利工程 生态保护 产业升级等多领域项目[1][3] - 通过国际媒体视角向世界展示宁夏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效[5]
一个镇,一天可处理污水4000吨!
大众日报· 2025-09-13 05:08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 - 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跃升至4000吨 通过工艺升级实现 [1] - 全市51处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 污水管网总长382.7公里 [1] - 污水处理率提升至79% 较改造前显著提高 [1] 治理模式创新 - 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模式 实现系统化治理能力提升 [1] - 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责镇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 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1][2] - 实施闭环督导机制 通过半月调度月底总结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2] 资金与政策支持 - 2023年全市投入1.88亿元完成49处设施提升改造 [2] - 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 扩大覆盖范围 [2] - 出台专项通知和行动方案 明确分类施策分步推进原则 [2] 运营管理机制 - 51处设施基本实现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 [3] - 建立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 清退低效运维单位 [3] - 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长效管理 推出稳定运行攻坚行动方案 [3] 监管与技术保障 - 组建常态化联合检查组 对47个建制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 [2] - 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邀请技术专家现场破解难题 [2] - 推行智慧化管控 持续优化运维管理模式 [3]
日处理生活污水近4万吨,处理率提升至79%,泰安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省推广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1:08
行业政策与战略 - 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任务 构建市级统筹 县级主责 镇级落实责任链条[2] - 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确立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规划引领 分步推进工作原则[4] - 2024年出台《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为县市区提供精准导航[4]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市51处建制镇生活污水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 配套管网总长382.7公里 处理率提升至79%[1] - 2023年总投资1.88亿元完成49处设施提升改造 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4] - 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通过工艺升级(生物转盘改为A2O) 日处理能力达4000吨并增加多套在线监测设备[2] 运营管理机制 - 创新实施建设运营一体 区域连片治理模式 基本实现51处设施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1][6] - 建立半月调度 月底总结机制 形成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3] - 对运维水平低下单位进行清退 择优引入技术实力强的专业机构[6] 监管与技术支持 - 住建局与生态环境局组建联合检查组 对47个建制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 重点检查运行稳定性与出水达标率[5] - 每月对已建成设施进行水质检测 动态指导优化工艺参数[5] - 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提供解决方案[5] 成效与推广 - 治理经验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成为全省建制镇污水治理泰安样板[1] - 全部建制镇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 实现设施稳定运行[4] - 下一步将聚焦优化运维模式 规范管理和智慧化管控方向深化实践[6]
山东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央视网· 2025-08-24 12:44
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 - 山东东营制定修改6部生态保护法规并出台《沿黄生态长廊规划》推进滩区环境综合治理 [3] - 腾退保护区内300处石油设施并完成生态修复 建设49万亩湿地廊道 [3] - 人工湿地净化使农田退水水质从五类提升至三类 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二类标准 [3]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修复7.25万亩湿地 4.7万亩盐地碱蓬和海草床 [5] - 保护区成为珍稀鸟类稳定繁衍家园 水清岸绿生态成效显著 [1][5] - 全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建设生态廊道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 [5] 区域综合治理进展 - 完成19个房台村搬迁 新建社区配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 - 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 实施水质提升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5] - 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5]
8月24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8-24 12:09
机械工业 - 前七个月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7] 冷链物流 - 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稳中有进 受益于政策市场双驱动 [8] 能源基础设施 - 截至七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8.2% [13] 算力产业 - 十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13] 旅游业 - 上半年全国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3]
牛粪养蚯蚓 土里淘出“金”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沿黄生态屏障再添“绿色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8-18 04:09
项目背景与生态挑战 - 梁山县肉牛产业每天产生超过2000吨牛粪 生态压力巨大[1] - 传统露天沤粪处理方式能力有限且存在污染风险 雨季污水可能汇入黄河威胁生态安全[1] - 当地24公里黄河岸线的生态保护要求与传统粪污处理方式形成尖锐矛盾[1] 金融支持与项目规模 - 建设银行梁山支行主动对接融资需求 山东省分行已投放2000万元贷款[2] - 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 在160亩土地上建设标准化蚯蚓养殖场[2] - 目前正在建设14个标准化大棚 占地77亩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处理全镇三分之一牛粪污染源[2]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采用标准化大棚养殖模式替代传统露天林下养殖 实现生态化处理[1] - 蚯蚓养殖周期30-45天 每米养殖床可产3-5斤蚯蚓[3] - 牛粪经蚯蚓分解转化为有机肥 产出物包括药用蚯蚓和花肥原料[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协同 - 牛粪从处理成本转变为免费资源 大幅降低养殖户支出[3] - 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经济模式[3] - 项目将生态压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2][3]
农发行加大信贷投放 为“母亲河”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0
公司战略部署 - 农发行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金融服务工作 以高质量履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 [1] - 公司提出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优势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治理 水安全保障 交通设施建设 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型能源建设加大信贷投放 [1] 信贷投放数据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长江大保护贷款2.09万亿元 5月末贷款余额达2.24万亿元 [1] - 同期累计投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6052亿元 5月末贷款余额6523亿元 [1] 业务重点领域 - 信贷支持重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 服务范围覆盖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赵一德在渭南调研时强调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兴产业优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8-08 00: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黄河流域最大河滨温泉湖泊型湿地生态保护需加强 强调四水四定原则和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1] - 湿地生态修复力度需持续提升 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 - 防汛工作需落实临灾监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加强物资保障和应急通信[1] 乡村产业发展 - 农产品加工园区需完善配套设施 强化要素保障以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2] - 特色农产品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 - 乡镇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3] 基层治理与服务 - 基层党组织需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聚合 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2] -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加强 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 - 公共服务需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 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千万工程[3] 民营经济发展 - 政策需直达快享 破除准入壁垒清理拖欠账款为企业纾困解难[3][4] - 民营企业需以创新引领发展 做强主业优化治理服务社会[4] - 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 区域经济规划 - 需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4]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4] - 推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