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韧性
icon
搜索文档
巨头Baillie Gifford旗舰基金掌舵人最新分享:如何辨识有韧性的公司及创始人
聪明投资者· 2025-09-15 07:04
苏格兰抵押投资信托概况 - 拥有116年历史 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投资信托之一[5] - 资产管理规模达151亿英镑(约193亿美元) 其中25%投资于非上市公司[5] - 投资组合涵盖全球领先企业 包括美客多 亚马逊 Meta 拼多多 台积电 以及SpaceX 字节跳动 Epic Games等私有创新公司[6] - 过去10年实现年化约12%的回报率 尽管经历利率上行和科技股估值收缩的冲击[6] 投资哲学与策略 - 寻找能够经受冲击并不断自我重塑的企业 而非规避风险的公司[7][10] - 强调韧性是长期成功的核心 企业需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展现适应力[8][17] - 投资流程注重企业财务健康度:债务水平 毛利空间 现金流生成能力[24] - 关注创始人主导企业的文化优势 认为其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意愿[24] - 通过投资组合案例说明韧性价值:Meta通过效率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Shopify保留20%收入作为运营缓冲 Cloudflare利润率稳步提升[26][27]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聚焦可预测的长期技术趋势:人工智能强化 电动车电池成本下降与续航提升 云计算与数据管理软件演进[8][34] - 关注具备"自造气候"能力的企业:法拉利凭借品牌杠杆推动增长 Oddity通过AI实现个性化美妆推荐 奈飞拥有内容定价灵活性[29] - 中国市场中 美团在激烈竞争中展现商业模式韧性 顶住了字节跳动和京东的进攻[30]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 成功案例:Baillie Gifford持有奈飞10年获得20倍回报 体现对文化适应力的长期信念[7] - 失败反思: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因客户需求低于预期和运营问题破产 揭示对脆弱性预判不足[22][23] - 投资组合调整方向:减少对环境变化脆弱的企业 提高成功概率[31][32] 市场环境认知 - 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可量化对冲 不确定性才是现实主导因素[14][15] - 当前处于"奈特式不确定性"高峰期 地缘政治加剧全球经济复杂性[17] - 投资者优势源于对公司潜力不同于市场的认知 需习惯不确定性[19] - 接受"多重危机"现实 传统秩序崩解伴随新问题不可预测地涌现[34]
2025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新京报· 2025-09-01 13:31
8月29日至31日,由阳光媒体集团主办、天下女人传媒与教育集团联合主办,中青旅(600138)与古北 水镇为战略合作伙伴的"2025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于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举行。本届论坛以"柔韧之力 创见 未来"为主题,首创"论坛+品牌展+嘉年华"全场景互动模式,致力打造中国首个全方位女性品牌体验平 台。三天时间,3个主题论坛、4大分论坛、3场重点活动,二十余位跨界领袖与中外重量级嘉宾齐聚于 此,探讨女性在全球变局、技术革新与社会转型中的韧性之道。 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万科集团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 石,法国娇兰总裁兼CEO Gabrielle Saint-Genis,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英皇(北 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金牌经纪人、制作人霍汶希,敦煌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Inner Mountain发起人王树彤,汾酒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韩英,Clinique Lémana雷曼纳健康中心总经理 Geneviéve de Roland,歌唱家韦唯,歌者、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演 员、歌手、全民健身教练刘畊宏,演员、模特、健康生活 ...
柔韧之力、创见未来 2025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圆满收官
环球网· 2025-09-01 07:01
论坛概况 - 2025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于8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举行 由阳光媒体集团主办 天下女人传媒与教育集团联合主办 中青旅与古北水镇为战略合作伙伴[2] - 论坛以"柔韧之力 创见未来"为主题 首创"论坛+品牌展+嘉年华"全场景互动模式 致力打造中国首个全方位女性品牌体验平台[2] - 三天时间包含3个主题论坛 4大分论坛 3场重点活动 二十余位跨界领袖与中外重量级嘉宾出席[2] - 玫瑰汾酒与法国娇兰作为特约合作伙伴 宝宝树与睿银财富作为行业合作伙伴[2] 核心议题与嘉宾观点 - 论坛核心议题为女性在全球变局 技术革新与社会转型中的韧性之道[5] - 杨澜指出韧性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包含承受 恢复 适应与成长的多维能力 女性在包容力 同理心 沟通力 审美力等特质在AI时代更具价值[7] - 杨澜介绍天下女人研究院发布梧桐成长力模型 涵盖学习力 领导力 幸福力三大能力建设 通过数字化平台扩展服务边界[7] - 法国娇兰总裁Gabrielle Saint-Genis分享女性柔韧力量在企业变革中的作用 关键原则包括坚守长期目标 管理内部压力 允许团队试错[11] - 王石认为女性的柔韧性 包容性 和平主义让女性在未来带来的力量和影响"不仅仅是半边天 而是三分之二"[13] - 管清友分析宏观经济走势 指出"水大鱼大"经济红利时期过去 来到"水小鱼多"状态 个体和企业更需要韧性[17] - 韩英结合30余年技术经历 认为内心定力是女性优势 社会对女性"温和 内敛"的期待与专注沉静天性相契合[19] - 宫如璟指出女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力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温度化设计 同理心是AI无法取代的核心竞争力[21] - 赵洁分享宝宝树在支持女性韧性成长与企业创新方面的实践 从平台进化 AI破解 建立生态壁垒及生意破圈四个角度阐释[23] 心理韧性探讨 - 韦唯分享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低谷与重生 讲述在挫折中勇敢重启人生的故事[25] - 倪夏莲以国际赛场经历诠释体育精神与心理韧性的内在关联 认为韧性是内心饱有生长勇气和享受过程智慧[27] - 龚琳娜讲述艺术探索中面对质疑与孤独时通过音乐找到自我与世界连接 用5年学会做自己 5年不忐忑[29] - 张西超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心理韧性是面对困难时的能力和适应力 需要清晰敏锐的自我觉察[31] - 刘畊宏 王婉霏分享保持自我挑战和创新的经历 带领观众体验运动对心理韧性的积极作用[33] 颁奖盛典 - "2025女性创造力颁奖盛典"致敬在各自领域展现卓越创造力的女性领袖[35] - 杨柳 王树彤 霍汶希 宋佳荣膺该奖项[37]
卫河在邯郸(遗产小道·运河上的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2:54
大运河历史与地理特征 - 漳河与卫河在邯郸徐万仓汇合,漳河水量明显小于卫河,历史上漳河具有济运、补水功能 [2] - 曹操在公元213年凿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沟,联通漳、卫、黄三河 [2] - 漳河历史上"善淤、善决、善徙",雨季常引发洪涝灾害,2021年秋汛时水量显著增大 [4] - 卫河(永济渠)段是大运河遗产阐释中的弱项,尤其濮阳至临清段是价值传播的"洼地" [8] - 漳卫南运河治理难题集中于多变的水和泥沙,这种态势从古至今未变 [9][10] 区域经济与文化遗产 - 邯郸西瓜因沙质土壤形成独特口感,2022年5月当地价格仅0.8元/斤,为北京同期1/4 [11] - 2022年5月邯郸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1] - 大名县文化中心区集中了大运河博物馆、石刻博物馆等设施,清同治二年"临卫门"石刻宽1.68米 [19] - 龙王庙险工长达1400米,1983-2024年间经历6次翻修,显示持续的水患治理需求 [20] - 漳卫新河作为人工减河前身可溯至黄河故道,2024年5月观测显示仍在塑造华北平原 [21][22] 文化线路与遗产保护 - 响堂山石窟存有148件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复原技术重现被盗佛头佛像 [6][24] - 滏口陉古道与响堂山石窟构成"山海之间"文化组合,展现多元文化交流 [23][24] - 中国大运河申遗包含十大河段、27段河道遗产及58处相关遗产点 [27] - 2022年国家规划沿太行山和京杭大运河打造"三纵四横"户外运动空间布局 [28] - "山海之间"概念计划将大运河遗产小道从北京延伸至邯郸 [14][17]
选材宝典!70张超高清图材料各项性能对比
材料汇· 2025-08-03 15:39
材料性能选型指南 杨氏模量-密度选材 - 较硬材料选择图表顶部材料如顶梁、自行车架[2] - 低密度材料选择图表左侧材料如包装泡沫[2] - 刚性和轻质兼具材料需考虑复合材料[3] 杨氏模量-成本选材 - 较硬材料选择图表顶部材料[14] - 低成本材料选择图表左侧材料[14] - 廉价且坚硬材料选择左上方材料多为金属和陶瓷[15] 强度-密度选材 - 高强度且低密度材料位于图形左上部分[26] - 强度指零件抵抗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变形的能力[26] 强度-成本选材 - 高强度材料通常较贵,极少材料能同时满足强度和成本要求[38] - 陶瓷抗压强度与其他材料拉伸强度不同[38] 强度-韧性选材 - 提高强度可能使韧性下降[50] - 韧性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50] 强度-断裂伸长率选材 - 陶瓷伸长率<1%,金属1-50%,热塑性塑料>100%[61] - 橡胶具有长期弹性伸长率,热固性聚合物<5%[61] 强度-最高工作温度选材 - 聚合物工作温度较低,金属居中,陶瓷能承受非常高温度[73] - 热塑性聚合物工作温度低于热固性聚合物[73] 比强度-比刚度选材 - 比强度为强度/密度,比刚度为刚度/密度[84] - 高强度和高刚度通常同时存在[85] 电阻率-成本选材 - 良好电导体通常也是良好热导体[97] - 良好电绝缘体也是良好热绝缘体[97] 可回收性-成本选材 - 金属易回收可重熔[108] - 热塑性塑料可回收,热固性塑料回收性低[108] - 陶瓷几乎不可回收[108] 生产耗能-成本选材 - 金属生产耗能高,如美国能源消耗二十分之一用于生产铝[123] - 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和木材生产耗能较低[123]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城市发展目标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新增"创新、美丽、文明"三个层面,形成6个维度的系统性发展框架 [7][8] - "创新"对应科教兴国战略,需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关注城市创新系统、创新街区、新兴产业等内容 [8] - "宜居"需解决"城市病",实现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重点关注公共服务、社区、交通等民生领域 [8] - "美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重点关注绿地、公园、生态体系 [9] - "韧性"需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重点关注风险预防、应急管理、社会稳定等安全领域 [9] - "文明"需保护历史文脉,解决"千城一面",重点关注文化地标、公共文化空间、市民素质 [10] - "智慧"需推动城市治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重点关注数字基建、数据治理、平台建设 [10] 城市发展路径转型 - 城镇化率从1949年10 6%提升至2024年67%,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12][17] - 提出"五个转变"原则: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发展动力转向特色发展、工作重心转向治理投入、工作方法转向统筹协调 [12][13][14][15][16] - 集约高效发展需突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空间经济,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13] - 特色发展需结合城市自然禀赋、产业特色、文化基因,避免"千城一面" [14] - 治理投入需加强基层治理、要素治理、产业治理等软实力建设,改变重建设轻治理现象 [1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创新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中关村形成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圳机器人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17][18] - 需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 [18]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侧重原始创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渝、西安、武汉)侧重突破性创新 [21] - 其他城市需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等差异化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21] - 制度创新方面需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发挥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19]
新格局 新增长-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26 01:32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 - 2025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总分升至49分 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1][10][44] - 开创竞争新前沿维度增长7分跃居首位 数字核心和释放人才力量短板有进步 [1][10][47] - 优化运营维度有所下降 加速增长和融入可持续保持稳定 [1][10][47] 企业重塑三大趋势 - 坚持创新与全球化:企业在业绩承压下保持高研发投入 2024年研发支出同比增长9% 高于收入增速5% [11][52][53] - AI从工具走向战略:仅21%企业能快速推进AI规模化应用 9%通过生成式AI实现显著价值 [12][49][59] - 韧性升级对抗脆弱:人才短板改善 运营长板需升级 44%企业表示已为外部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13][34][50] 创新与全球化进展 - 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4%跃升至26% 高端制造领域机器人有效专利占全球近三分之二 [7][52][53] - 37%大型企业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五分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至11593亿元 [54][54] - 致力于创造新行业基准的企业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 先导智能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4% [55][57][63] AI技术应用与挑战 - GPT-3.5水平系统推理成本两年下降超280倍 预计2028年15%日常工作决策由AI智能体自主完成 [31][32] - 64%中国企业将生成式AI投资重点放在AI驱动的产品和服务 显著高于全球47% [59][60] - 先导智能开发50多个AI应用场景 通过智能算法提升锂电制造性能稳定性 [64][64] 行业经济环境变化 - 2023-2024年大型企业营业利润负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同比增速仅3.5% [25][30] - WTO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量萎缩0.2% 全球供应链闲置产能达五年来最高水平 [29][29] - 76%中国企业认为外部变化明显加快 25%认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 [34][35]
城市发展,如何更加以人为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7 01:38
城市发展新阶段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1] - 当前城市工作目标为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城市发展背景已从2015年治理"城市病"转变为解决9亿城市人口存量空间的新问题 [1] 城市安全建设 - 城市安全需地上地下同步发力 地下管线存在老旧和错接问题需更新改造 [2] - 地上需加强应急救护和生命线保障 极端降雨需结合地面蓄治渗等综合手段 [2] 城市更新内涵 - 城市更新成为内涵式提质增效重要抓手 涵盖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转化 [3] - 更新范围从老旧小区改造扩展至品质提升 文脉传承和绿色低碳等领域 [3] 公共服务建设 - 需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至9亿城市人口中的非户籍群体 [4] - 基层医疗服务设施不足 需加强社区级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4] - 老龄化社会需增加社区养老设施如老年食堂和驿站 [4] - 公共服务需实现受众普及和设施多元化双重目标 [5] 城市治理转型 - 694个城市需从"大建设"理念转向"大治理"理念 [7] - 城市管理重点转为运营维护9亿人口相关基础设施 [7] - 城市建设需强化以人为本原则 突出人民主体地位 [7]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国海证券· 2025-07-16 08:05
城市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城镇人口9.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2] 中国好城市的标准 - 创新方面,截至2025年1月高新技术企业46.3万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16.9万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 [4] - 宜居方面,2023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面超40平方米,十八大以来建保障房等6800多万套,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201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5亿人[6] - 美丽方面,2025年5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24.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降51%,优良天数比率81.9%;2024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4% [7] - 韧性方面,截至2024年改造各类管线约10万公里,第一批54个大城市推进3000个左右“平急两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3.6万个[8][9] - 文明方面,要保护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如福州三坊七巷、北京首钢工业遗存[10] - 智慧方面,截至2025年5月末全国建成5G基站448.6万个,千兆城市207个,北京98%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11] 城市建设理念变迁 - 从“空间再造”转向“人民城市”,强调满足人的需求、功能重塑与文化传承[12] - 从大拆大建转向应保尽保,保护城市历史文脉[14] - 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工程”,注重解决市民痛点难点[16] 建设中国好城市的措施 - 2024年改造危旧房7.4万套(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136.7万户,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18] - 推进“好房子”建设,新版《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施行[19] - 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改善适老服务、增加普惠托育供给[20] - 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开展风险排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21] - 发展城市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运维、提升系统协同效率、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22]
怎么看新一轮城市更新?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08:51
城市更新政策转型 - 城市更新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模式 强调存量改造利用而非大拆大建 [1][2] - 中央定调"建设好房子" 重点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住宅 [1][2] - 政策明确摒弃大拆大建 转向"改造利用为主" 目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4] 新旧模式对比 - 当前城市更新强调存量激活 与过去棚改增量扩张模式存在本质区别 [3] - 棚改模式伴随房价上涨预期和土地财政依赖 当前房企拿地聚焦核心城市回归理性 [3] - 过往以棚改为主的增量扩张式城市更新已不适用当前市场环境 [3] 实施进展与资金保障 - 全国310多个城市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 297个地级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 [5] - 2024年首批15个城市启动更新行动 2025年第二批选拔20个城市 [5] - 2025年下达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城市更新专项 [1][6] - 超长期特别国债1350亿元支持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约14.8万公里 [6] 城中村改造前景 - 大范围棚改难言重启 项目筛选严格限于核心城市核心区域 [7] - 政策优先支持群众改造意愿强烈 资金能平衡 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 [7] - 多数项目将以整治提升或拆整结合为主 避免宅地再次出让 [7] 长期战略目标 - 城市更新行动设定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 是一项长期战略 [2] - 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修复生态系统和保护历史文脉 [2][4] - 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 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