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带量采购

搜索文档
迈瑞医疗:体外诊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9-25 07:22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起积极响应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通过参与集采项目加速高端突破与进口替代 实现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1] - 化学发光业务市场排名首次实现国内第三 生化业务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15%[1] - 微创外科耗材集采方面 2024年成功中选福建联盟腔镜吻合器集采、京津冀"3+N"联盟腔镜吻合器和超声刀集采、川渝联盟超声刀集采等项目 并突破顶尖头部医院[1] 财务与运营效率 - 集采使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而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核心原因是掌握核心技术[1] - 通过3年时间完成核心原料替代 使化学发光试剂成本下降至少50%[1] - 全新一代超高端超声因图像性能飞跃 价格比上一代产品高一倍[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各主营业务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对标进口品牌 个别产品实现技术引领[1] - 高端客户突破持续加快 高端客户采购的产品型号普遍更加高端 对盈利水平有正面作用[1] - 扩大流水型业务收入占比战略 如IVD试剂和高值耗材规模化后毛利率通常高于设备类业务[1] 组织管理与员工发展 - 2025年3月面向全球员工开展Q20组织活力调研 整体参与率达92.64%[1] - 调研显示84.78%员工敬业度处于激发状态 对公司管理、文化、工作、发展的整体认同度达80.23%[1] - 约89.16%员工对集团发展充满信心 人力资源部门将组织结果解读并实施改善举措[1]
建发致新(301584)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5-09-23 13:48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 288 号 9 层)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之 上市公告书 保荐人(主承销商)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 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二〇二五年九月 股票简称:建发致新 股票代码:301584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告书 特别提示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致新"、"本公司"、 "公司"或"发行人")股票将于 2025 年 9 月 25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创业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高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 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 作出投资决定。 本公司提醒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及本公司披露的风险因素,在新股上市 初期切忌盲目跟风"炒新",应当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如无特别说明,本上市公告书中的简称或名词释义与《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说明书") 中的相同。如本上市公告书中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由于 ...
重金营销未止颓势,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同比跌46% 新品能否成“救命稻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0: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5.14% [1] - 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至83.92% [3] - 净利率从43.45%降至24.75%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7.29万元同比减少42.05% [3] 核心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 [1][2] - 脑膜产品毛利率88.84%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 - 口腔修复膜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 [2] - 口腔修复膜毛利率85.98%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7117.79万元同比激增38.87% [1][3] - 市场推广费3045.57万元与商业支持费2011.83万元占比超70% [3] - 销售费用率从25.88%升至37.90% [3] - 动物组织原材料增值税率从3%增至13%影响成本 [3]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口腔修复膜受民营市场竞争激烈及价格走低影响 [2] - 脑膜产品通过集采中标维持市场份额 [2] - 营销投入用于新产品推广和竞争化营销策略 [1][4] - 活性生物骨2023年启动销售后入院进度符合预期 [5] 新产品管线 - 活性生物骨为重点战略新品正提升头部医院开发占比 [5]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预计2025年底获批 [5] - 宫腔修复膜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 [5] - 新产品预计未来2-3年陆续贡献收入增量 [5] 发展挑战 - 骨修复材料市场竞争激烈 [5] - 新品活性生物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应对集采压力 [6]
正海生物接受多家机构调研 回应业绩变动及新品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03: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7亿元同比减少5.14% 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减少45.97% [1] - 收入下滑主因口腔修复膜收入同比下滑 受种植市场需求不旺、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影响 [1] - 税率调整对公司整体收入造成压力 [1] 产品收入结构 - 脑膜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 在辽宁、陕西、河北、山东等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持续中标 [1] - 口腔修复膜实现销售收入7711.62万元 公司通过精准化营销和头部终端合作稳住市场份额 [1] 研发管线进展 - 新产品口腔修复膜已获证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 [2] - 宫腔修复膜已开展注册工作 乳房补片数据管理有序进行 预计未来2-3年贡献收入增量 [2]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2025年底前获批注册 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可实现定制化生产 [3] 重点产品动态 - 活性生物骨上半年呈现稳步放量 入院数量达目标且销售体量环比持续提升 [3] - 公司将依托活性生物骨产品优势开展品牌建设 进一步扩大入院范围和稳定供货比例 [3] 集采影响 - 脑膜产品在集采中售价下降但销量增长 上半年在四个省际联盟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 [4] - 各省级联盟集采规则存在差异 但公司保持持续中标态势 [1][4]
心脉医疗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背后:成长性堪忧?定增项目进度缓慢
新浪证券· 2025-07-18 08:32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 08亿—7 87亿元 同比减少0—10 00% 归母净利润3 04亿—3 61亿元 同比减少10 52%—24 78% [1] - 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至12%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至21% 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 24年Q3营收增速骤降31 65% [2] - 主动脉支架类产品24年收入占比超7成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 78% 毛利率减少2 85个百分点 外周及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 61% 但毛利率减少4 66个百分点 [9] 行业与市场 - 2021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372亿元 预计2030年达1 402亿元 2021-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15 9% [4] - 主动脉支架类产品面临集采压力 河北省启动胸/腹主动脉支架省级集采 预计价格再降10%—20% [8] 销售模式与价格监管 - 公司销售模式转变为"公司→区域总经销商→普通经销商→终端医院" 2023年前两大总经销商收入占比近四成 [6] - Castor支架出厂价5万元 终端价超12万元 价差引监管关注 医保局要求终端限价不高于7 15万元 降价幅度40 42% [5][7] 研发与新产品 - 新产品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及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终端植入量增长较快 [1] - 2025年上半年Cratos®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上市 Tipspear®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套件获批 Hector®胸主动脉多分支覆膜支架系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查程序 [9] 公司治理与财务影响 - 定增项目进展缓慢 外周血管介入项目几乎未投入 全球总部项目累计投入仅33 12% 完工时间延至2027年9月 [10][11] - 因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补缴税款及滞纳金6 913万元 影响最近一年净利润超10% [12]
集采常态化下的“落地考”:如何打通执行堵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0:35
集采政策进展与执行情况 -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组织10批药品集采和5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累计采购435种药品,第11批药品集采即将开展[1] - 第十批集采于2024年4月30日落地执行,88个中选品规中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报而不采"、"采购进度滞后"问题[1] - 多地建立数据核查机制和追溯码全流程监管,但整体协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仍有提升空间[2] 医疗机构执行难点 - 医院报量不合理包括单位差错(粒/片与盒混淆)、规格错误(50mg按12.5mg报量)、库存量误判等[3] - 临床用药习惯固化、患者对原有药品接受度高,新中选药品推广难度大[3] - 疾病谱变化导致药品滞销,如抗结核药需求下降、新生儿用药因出生率减少而需求降低[4] - 非集采产品存在更高回扣等隐性利益,导致医疗机构不愿采购中选品种[4] 监管与考核优化 - 国家医保局要求集采执行第3个月起开展排查梳理,督促医疗机构完成进院工作[4] - 天津市动态监测采购进度,对低于序时进度的品种自动示警并按季度出具报告[5] - 北京市优化考核方式,对因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需求变化的品种豁免采购量考核[7] - 建议设置豁免清单,允许因特殊情况未完成采购量的医疗机构免于考核[6] 企业供应端问题 - 部分企业因配送覆盖面有限、产能不足导致供货不及时[8] - 原料涨价导致企业不愿签约或选择性供应,冷链要求高的生物制品配送意愿低[8] - 建议加强信用评级惩戒机制,建立供应能力预判和弹性调配系统[8] 资金结算改进 - 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使货款周期从6个月缩减至30天左右[9] - 天津市累计实现126.7亿元货款直达医药生产企业,缓解回款压力[9] - 建议探索预付金制度、周转金制度,打通税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结算[10]
2025年中国高值耗材行业市场政策、下游发展情况、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集采加速国产替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8 01:28
高值耗材行业概述 - 高值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要求严格、价格较高的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类、神经外科类等10大类[2] - 2024年中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达2504亿元,同比增长12.84%,其中血管介入耗材占比最高达36.7%,骨科植入耗材占25.8%[1][11] - 行业受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进步驱动,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产品需求[1][11] 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14项政策,涵盖分类管理、医保支付、集采机制等,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批[4][6] - 医保政策明确优先将集采中选耗材纳入目录,探索高值耗材谈判准入机制[6] - 监管目标到2027年完善法规制度,2035年实现产业全球竞争力,近期优化进口医疗器械境内生产流程[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金属/高分子/生物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研发生产企业,下游以医院为主,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2万个(+2.0%)[7][8] - 医院采购决策受临床需求、价格、医保政策等多因素影响,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增速(+2.3%)快于医院(+1.7%)[7][8] 市场竞争格局 - 外资主导神经介入(国产化率5%)、电生理(10-15%)等高端领域,美敦力、强生等凭借技术壁垒占据优势[12][13] - 国产在中高端领域突破显著:骨科脊柱国产化率80%,关节70%,冠脉支架80%,心脏瓣膜介入80%[12][13] - 威高股份2024年营收130.9亿元(毛利率50.28%),乐普医疗营收61.03亿元(医疗器械占比54.5%)[16][18] 产品分类与国产化率 - 血管介入类细分差异大:心脏封堵器(先心)国产化率90%,但外周动脉介入仅10-50%[13] - 口腔科种植体国产化率11%,隐形牙套42%,眼科人工晶状体40%,而人工角膜仍依赖进口[15] - 外科吻合器、超声刀等国产化率不足30%,但等离子刀超40%[15] 行业发展趋势 - 集采常态化将加速行业整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心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领域国产份额有望继续提升[20] - "两票制"等政策促使流通领域集中度提高,向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20] - 创新方向包括可降解材料(如乐普生物可吸收支架)、AI辅助诊疗系统等[18]
国义招标(83103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12:05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于2025年6月5日10:00 - 11:30在公司会议室举行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包括银河证券等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共24人,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王卫、财务总监崔倩仪、董事会秘书陈志杰 [3] 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 公司是招标采购服务商,为多领域客户提供招标代理及增值服务,收入源于服务费,以“一主两翼”为发展战略 [4] - 公司依托业务实践积累资源优势,在多领域获优质客户信赖,具备竞争优势 [4] - 研发围绕“国e平台”,已发展为综合型电子招标投标全流程数字化交易平台,2024年搭建智能合规管理体系,推出“招采e搜”小程序 [5] 业务拓展与布局 - 公司秉持业务相关多元化思想,寻求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标的,自有资金充足但使用谨慎 [5] - 公司持续拓展省外业务,已在全国设53家分支机构,其中省外21家,但主要营收仍来自广东 [6] 盈利模式与毛利率 - 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由“政府指导价”转向“市场调节价”,行业参考原标准下浮收费,部分业主单位建库选服务,公司入库报价 [6] - 近两年毛利率下滑,因大型投资项目落地放缓致业务量下滑,且代理机构竞争激烈,部分低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 [7] 各领域业务情况 - 能源、轨道交通、医疗卫生和民航机场建设是优势业务领域,受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落地进度影响,收入有波动但都占重要地位 [7] - 医疗“集中带量采购”主要针对药品和耗材,公司医疗业务是设备和工程建设招标采购,受行业建设投资影响 [8] 业务发展规划 - 全过程咨询业务构建“1 + N + X”服务体系,已搭建人才资源体系,2024年开拓新疆项目,持续物色优质团队 [8] - 公司关注数智化技术,借助科技赋能“国e平台”升级迭代 [9] - 公司关注同行业及上下游优质标的,探索外延式扩张,重点寻找与地区行业前列企业合作契机 [9]
赛诺医疗“低级”差错考验公司内控有效性?量增价减盈利不佳 遭多位高管集中减持
新浪证券· 2025-05-16 09:34
会计差错概况 - 2025年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差错属于非故意过失,但近年部分公司滥用会计差错更正掩盖财务造假 [1] - 赛诺医疗在收购eLum Technologies时股权比例计算错误,导致投资收益误增2071.42万元,商誉虚增5945.18万元 [2] - 差错更正后调减投资收益958.82万元,归母净利润调减417.14万元,商誉调减1323.52万元 [3] - 公司采用追溯重述法对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财报进行调整 [5] 公司内控问题 - 公司多次出现会计差错,包括AlchiMedics未计提补缴税费事项,且对差错认定前后矛盾 [6][7] - 基础财务计算错误引发对内控有效性的质疑,内部复核程序可能存在缺陷 [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冠脉支架(收入占比56.97%)和球囊产品(39.58%),2024年营收恢复增长但业绩波动与集采政策强相关 [9][11] - 2024年支架产品销量增长45.44%但单价下降8.26%,颅内支架销量增55.56%但单价降7.23%,呈现量增价减趋势 [13][15]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40.12%,集采中标对公司业绩持续性至关重要 [11][12] 高管减持动态 - 2024年3月六位高管拟减持90.53万股(占总股本0.219%),套现约983.16万元,其中五位曾在1月减持套现1004.3万元 [16]
汉森制药2024年财报:营收突破10亿,净利润增速放缓
搜狐财经· 2025-04-29 00: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5.12%,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7.43%,较2023年的22.31%大幅下降 [1][4] - 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2.89%,较2023年的22.97%显著放缓 [1][4] - 营业总收入环比增长4.05%,略高于2023年的3.97%,但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环比分别下降2.56%和6.14% [4] 核心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四磨汤口服液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产品,独家生产品种,在多个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中获得中选资格 [4] - 缩泉胶囊、天麻醒脑胶囊等产品进入多个县域医共体目录,显示基层医疗市场布局成效 [4] - 四磨汤口服液、缩泉胶囊、银杏叶胶囊在市场中表现亮眼 [4] 行业挑战 - 医保改革深化和集中带量采购扩面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压缩利润空间 [5] - 医疗反腐持续推进对营销模式提出更高合规要求 [5] - 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以及政策环境变化导致2024年下半年盈利能力下滑 [4]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3932.23万元,同比下降7.28%,占营业收入比例3.91%,较2023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6] - 恩格列净片25mg规格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碘帕醇注射液100ml规格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6] - 研发投入下降可能影响新产品推出和现有产品升级,削弱市场竞争力 [6]